這話乍一聽是那麽個理,細想卻是哪哪都不對,卻又說不出來。薛淩皺著嘴唇憋了半晌,想給這老不死鼓個掌,又覺在這破地不好過於張揚。
忍忍心頭不快,拾了外袍在手要走,又聞慧安師太道:“近日佛門多舛,還請施主來去切勿招搖,免擾菩薩清淨。”
薛淩看了看自己身上衣衫,估摸著是顏色鮮豔了些,與寺裏人格格不入。要說是個香客,現在隱佛寺也沒幾個燒香的,當下又扯了件僧袍搭在身上,這才離了門。
昨日陪著來那啞婆子還在南竹院外等候,薛淩一見人在隨即放下心來。自己一路往後山走,本遇不著幾個念經的和尚,現有這婆子在,真就遇見了得道高僧,也隻說認了寺裏姑子作仙家,來敘個舊,想來也挑不出錯。
她既嫌熱,又不想跟禿頭套近乎,忙將那僧衣扯了去。
啞婆子比劃了兩下,她亦隻作不見,大步一邁走在了前頭。婆子無奈,也隻得隨行其後。然著實運氣不錯,加之薛淩這一路耳眼玲瓏,聽見動靜就繞著些,一直到後山門口,一個僧人也沒撞見。
張二壯果真早早駕了馬車來在此等候,看見薛淩出來,忙迎上前躬身連喊數聲姑娘。薛淩含笑應了,直到她坐上馬車,張二壯才將腰直起來。目光又擱著簾子探究片刻,方跟著坐到趕車處。
沒走出兩步,便聽他道是車上備了果子跟茶水,都是白先生交代下來的。今兒個天熱,供姑娘去去暑氣。
薛淩確在架子上看見個精致食盒,掀了蓋子,裏頭分作四五格,各放點心二三,又單獨一豎格是個渾圓竹筒拿白膜樣物事封著口。
雖早上隻吃了隱佛寺倆糙饅頭墊著,但茶水卻是在霍雲婉那灌了一肚子。平心而論,那梅花雪喝起來清冽回甘甜,確是個好東西,是而她這會並不渴。本想分給啞婆子和張二壯便罷,卻被封竹筒口的東西吸引住了目光,一時沒丟手。
拿到眼前看了片刻,仍沒分辨出來是個什麽物事,白又不是全白色,說透又帶了些朦朧感,似紙非紙,似皮非皮,她聞了聞,好似還帶著些腥味,實在奇怪。往常這些東西,多是用荷葉,不知壑園拿的什麽東西來。
現兒個春日還未過半,其實還不到涼飲的時節。不過吃食而已,倒也說不上非得講究個寒來暑往。薛淩猶豫一陣,撕了那層封口,飲了一些在嘴裏。
這湯水倒是好分辨,米酒煮了些零嘴,酸梅蜜棗裏浮著淡淡酒氣甚是好喝。連飲了幾口,再沒丟手,隻將那盒子往啞婆子身旁推了推問:“吃不吃”
啞婆子擺手搖頭一起上,恍若是薛淩要毒死她。薛淩未勸一字,起身就著盒子撩了簾,笑道:“張大哥,我在寺裏用過齋飯了,這些都給你吃吧。”
張二壯又是一個受寵若驚,忙“籲”聲停了馬,轉身先用衣襟擦了手後,雙手來接。待他拿穩,薛淩搖了要手中竹筒道:“這是什麽東西作的封口,以前從未見過。”
張二壯似比以前都拘謹,連連說不認識,話末還有些不好意思,說是自己從沒見過這般貴氣的東西,哪曉得上頭風口之事。
薛淩瞧了瞧竹筒,笑笑丟了簾子重新坐回車廂裏。又飲了幾口,還是覺得奇怪。用荷葉作蓋,不僅材料廉價方便,兼之荷葉有清氣,可以給茶湯增味。今日這東西反有股淡腥味,該不會拿來封口才對。
一路想著,竟將那筒甜湯喝了個底朝天。裏頭本有酸梅調味,又有竹筒清香,完全不會膩。張二壯這一路也不見嘮叨,圓了她一人且飲且看的興致。
直到壑園門口,下了馬車,薛淩手裏還捏著那竹筒把玩。張二壯那句“貴氣”倒也並非全然恭維,竹節本是尋常東西,難得壑園在竹青上作了整副雕花,又零碎貼了百十來顆米粒大小的珊瑚珠子在上頭,登時將這漫山遍野的東西托成了個人間貴物。
她看的有趣,抬步要往門裏走。張二壯追上來,急促喊了聲姑娘。薛淩停步奇道:“何事”
他頗有尷尬,漲紅了臉稱謝,道:“非是..不是小的貪心,就...實在是小人一生所願。多虧了姑娘麵子,昨日白先生給了小人銀錢。小人......小人若是鋪子開張....姑娘一定要去坐坐。”
是有這麽回事,昨日這人說要開個鋪子。薛淩笑笑抬了抖了袖,剛想問要開個什麽鋪子,張二壯雙手一起揮,連道:“我不是非要姑娘去坐,我就是.....”他忽而往地下跪,磕著頭喊:“我就是受了姑娘的恩,想給姑娘道聲謝,姑娘您.....”
薛淩將竹筒丟到左手上,右手作勢要扶,實則並沒碰到人,急著喊:“你先起來起來,給人看見了我怎麽說的清啊。”
張二壯倒是明白事理,忙站起來又賠罪道:“姑娘說的是,我是個粗人....我沒想.........哎,沒想......”
薛淩總算在他結巴處找了個空檔,笑問:“白先生支了你多少銀子”
“是姑娘的麵子。”他伸出一隻手指:“足足一百兩,我謝謝姑娘大恩.....”
薛淩捏了捏手上竹筒,突而失了多問的興致,隻道:“我聽說,北邊在打仗,南邊也不太平,這個年景,可不是開鋪子的好年景。”
張二壯愣了愣,從羞赧自卑諸多情緒裏抽離,片刻賠笑道:“姑娘說的也是,但是,北邊不太平,南邊也不太平,咱不開鋪子,也沒地去啊,還不如趁著京中太平,過好日子先。”
薛淩笑笑,轉身進了院門,後頭張二壯目送她背影直到拐角,才牽著馬往拴馬處卸馬車。
回屋不多時,逸白人就到了跟前。想必薛淩一進門,就有人向他報過行蹤。薛淩見怪不怪,自己從霍雲婉那回來,少不得要說道幾句。來了也好,省了自己還得找人去傳。
一同來的,還有個丫鬟端著個木盤,上頭擱了個橫梅四係罐,隻得拳頭大小,罐上梅花卻是燒的粉彩,枝葉栩栩如生,極為精致。
薛淩隨口與逸白打了招呼,手指著那罐子道:“什麽玩意”說話間,手上還捏著竹筒沒放。
逸白笑笑見了禮,示意丫鬟將東西擱在桌上,待人走了才道:“是梅花雪,霍家姑娘見姑娘喜歡,特趕緊尋了些來與姑娘。隻是這東西當初製的少,就這麽小些,還請姑娘莫嫌棄。”
薛淩順勢扭頭再看了看,想著霍雲婉確實察言觀色非常,自己不過多喝了兩嘴,東西就送到了壑園來。得虧自個兒不挑嘴,對茶水別無追求,換成個茶癡子,不當場感動的痛哭流涕。
她笑道:“承了這情,改日與她道謝。”
“一家院裏的姑娘,何來謝與不謝,姑娘喜歡,是這東西的福氣。”
薛淩甩了甩手,想問那竹筒上糊著的究竟是什麽玩意,突而一瞬間,跟嘴裏吃了個蒼蠅一般惡心。她早間才與霍雲婉在宮裏飲了這茶,當時聽她說隻得二人共飲,很明顯是以前並未給過逸白。
也就是說,這茶從宮裏到壑園,倒比自己走的還快些。
忍忍心頭不快,拾了外袍在手要走,又聞慧安師太道:“近日佛門多舛,還請施主來去切勿招搖,免擾菩薩清淨。”
薛淩看了看自己身上衣衫,估摸著是顏色鮮豔了些,與寺裏人格格不入。要說是個香客,現在隱佛寺也沒幾個燒香的,當下又扯了件僧袍搭在身上,這才離了門。
昨日陪著來那啞婆子還在南竹院外等候,薛淩一見人在隨即放下心來。自己一路往後山走,本遇不著幾個念經的和尚,現有這婆子在,真就遇見了得道高僧,也隻說認了寺裏姑子作仙家,來敘個舊,想來也挑不出錯。
她既嫌熱,又不想跟禿頭套近乎,忙將那僧衣扯了去。
啞婆子比劃了兩下,她亦隻作不見,大步一邁走在了前頭。婆子無奈,也隻得隨行其後。然著實運氣不錯,加之薛淩這一路耳眼玲瓏,聽見動靜就繞著些,一直到後山門口,一個僧人也沒撞見。
張二壯果真早早駕了馬車來在此等候,看見薛淩出來,忙迎上前躬身連喊數聲姑娘。薛淩含笑應了,直到她坐上馬車,張二壯才將腰直起來。目光又擱著簾子探究片刻,方跟著坐到趕車處。
沒走出兩步,便聽他道是車上備了果子跟茶水,都是白先生交代下來的。今兒個天熱,供姑娘去去暑氣。
薛淩確在架子上看見個精致食盒,掀了蓋子,裏頭分作四五格,各放點心二三,又單獨一豎格是個渾圓竹筒拿白膜樣物事封著口。
雖早上隻吃了隱佛寺倆糙饅頭墊著,但茶水卻是在霍雲婉那灌了一肚子。平心而論,那梅花雪喝起來清冽回甘甜,確是個好東西,是而她這會並不渴。本想分給啞婆子和張二壯便罷,卻被封竹筒口的東西吸引住了目光,一時沒丟手。
拿到眼前看了片刻,仍沒分辨出來是個什麽物事,白又不是全白色,說透又帶了些朦朧感,似紙非紙,似皮非皮,她聞了聞,好似還帶著些腥味,實在奇怪。往常這些東西,多是用荷葉,不知壑園拿的什麽東西來。
現兒個春日還未過半,其實還不到涼飲的時節。不過吃食而已,倒也說不上非得講究個寒來暑往。薛淩猶豫一陣,撕了那層封口,飲了一些在嘴裏。
這湯水倒是好分辨,米酒煮了些零嘴,酸梅蜜棗裏浮著淡淡酒氣甚是好喝。連飲了幾口,再沒丟手,隻將那盒子往啞婆子身旁推了推問:“吃不吃”
啞婆子擺手搖頭一起上,恍若是薛淩要毒死她。薛淩未勸一字,起身就著盒子撩了簾,笑道:“張大哥,我在寺裏用過齋飯了,這些都給你吃吧。”
張二壯又是一個受寵若驚,忙“籲”聲停了馬,轉身先用衣襟擦了手後,雙手來接。待他拿穩,薛淩搖了要手中竹筒道:“這是什麽東西作的封口,以前從未見過。”
張二壯似比以前都拘謹,連連說不認識,話末還有些不好意思,說是自己從沒見過這般貴氣的東西,哪曉得上頭風口之事。
薛淩瞧了瞧竹筒,笑笑丟了簾子重新坐回車廂裏。又飲了幾口,還是覺得奇怪。用荷葉作蓋,不僅材料廉價方便,兼之荷葉有清氣,可以給茶湯增味。今日這東西反有股淡腥味,該不會拿來封口才對。
一路想著,竟將那筒甜湯喝了個底朝天。裏頭本有酸梅調味,又有竹筒清香,完全不會膩。張二壯這一路也不見嘮叨,圓了她一人且飲且看的興致。
直到壑園門口,下了馬車,薛淩手裏還捏著那竹筒把玩。張二壯那句“貴氣”倒也並非全然恭維,竹節本是尋常東西,難得壑園在竹青上作了整副雕花,又零碎貼了百十來顆米粒大小的珊瑚珠子在上頭,登時將這漫山遍野的東西托成了個人間貴物。
她看的有趣,抬步要往門裏走。張二壯追上來,急促喊了聲姑娘。薛淩停步奇道:“何事”
他頗有尷尬,漲紅了臉稱謝,道:“非是..不是小的貪心,就...實在是小人一生所願。多虧了姑娘麵子,昨日白先生給了小人銀錢。小人......小人若是鋪子開張....姑娘一定要去坐坐。”
是有這麽回事,昨日這人說要開個鋪子。薛淩笑笑抬了抖了袖,剛想問要開個什麽鋪子,張二壯雙手一起揮,連道:“我不是非要姑娘去坐,我就是.....”他忽而往地下跪,磕著頭喊:“我就是受了姑娘的恩,想給姑娘道聲謝,姑娘您.....”
薛淩將竹筒丟到左手上,右手作勢要扶,實則並沒碰到人,急著喊:“你先起來起來,給人看見了我怎麽說的清啊。”
張二壯倒是明白事理,忙站起來又賠罪道:“姑娘說的是,我是個粗人....我沒想.........哎,沒想......”
薛淩總算在他結巴處找了個空檔,笑問:“白先生支了你多少銀子”
“是姑娘的麵子。”他伸出一隻手指:“足足一百兩,我謝謝姑娘大恩.....”
薛淩捏了捏手上竹筒,突而失了多問的興致,隻道:“我聽說,北邊在打仗,南邊也不太平,這個年景,可不是開鋪子的好年景。”
張二壯愣了愣,從羞赧自卑諸多情緒裏抽離,片刻賠笑道:“姑娘說的也是,但是,北邊不太平,南邊也不太平,咱不開鋪子,也沒地去啊,還不如趁著京中太平,過好日子先。”
薛淩笑笑,轉身進了院門,後頭張二壯目送她背影直到拐角,才牽著馬往拴馬處卸馬車。
回屋不多時,逸白人就到了跟前。想必薛淩一進門,就有人向他報過行蹤。薛淩見怪不怪,自己從霍雲婉那回來,少不得要說道幾句。來了也好,省了自己還得找人去傳。
一同來的,還有個丫鬟端著個木盤,上頭擱了個橫梅四係罐,隻得拳頭大小,罐上梅花卻是燒的粉彩,枝葉栩栩如生,極為精致。
薛淩隨口與逸白打了招呼,手指著那罐子道:“什麽玩意”說話間,手上還捏著竹筒沒放。
逸白笑笑見了禮,示意丫鬟將東西擱在桌上,待人走了才道:“是梅花雪,霍家姑娘見姑娘喜歡,特趕緊尋了些來與姑娘。隻是這東西當初製的少,就這麽小些,還請姑娘莫嫌棄。”
薛淩順勢扭頭再看了看,想著霍雲婉確實察言觀色非常,自己不過多喝了兩嘴,東西就送到了壑園來。得虧自個兒不挑嘴,對茶水別無追求,換成個茶癡子,不當場感動的痛哭流涕。
她笑道:“承了這情,改日與她道謝。”
“一家院裏的姑娘,何來謝與不謝,姑娘喜歡,是這東西的福氣。”
薛淩甩了甩手,想問那竹筒上糊著的究竟是什麽玩意,突而一瞬間,跟嘴裏吃了個蒼蠅一般惡心。她早間才與霍雲婉在宮裏飲了這茶,當時聽她說隻得二人共飲,很明顯是以前並未給過逸白。
也就是說,這茶從宮裏到壑園,倒比自己走的還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