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尚未看奏書上內容,已是先懸心歎了一聲,來送信的人全身是血一臉塵灰,眉目如喪考妣,是個人都能明白,傳的絕不是什麽好消息。
殿內呼吸可聞,更有甚者將頭垂了下去,好似皇帝要從奏書裏放出個青麵獠牙的怪物,逮著誰,就得把誰吞下肚。
李敬思暗暗將目光在送信之人身上打了幾轉,心下了然,薛淩才是真的。幸而那二月春,自己不曾拆封,全數給人送了去。
蘇凔尋常模樣站在左列隊伍中間,大抵唯有他,絲毫不關心那奏書上到底寫了啥。
垣定青煙散盡,魏塱捏著奏書呆滯良久,隻得一聲“無恥狗賊,敢安此禍心,行此惡舉,百死難贖其罪。”
這無恥狗賊,顯然罵的不是樊濤與黃家直流,而是帶兵去討逆的楊素。竟妄圖毒殺滿城百姓而取勝,奸計未成,反生民怨,天地不容。
至於昨兒那封大捷的軍書,自然也是楊素造偽。
朝事散罷,底下人急急慌慌給薛淩傳話,說是魏塱當場下旨,由李敬思領兵去抄了楊素滿門。
另著兵部抽丁,十戶一甲,凡年十四以上男子皆不得避役,一甲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即日赴營點卯。
再著戶部再起稅由,以作軍需。更起了一道認捐書,說的難聽點,就是逼著各臣子掏錢。
這雪自晚間下起,一直到正午間還紛紛揚揚不見停。含焉不畏冷,和一眾丫鬟在院裏堆了老大個雪人,薛淩便倚在欄杆處懶懶瞧。
待來人住了嘴,仍未聽到她想聽的,有些意興闌珊,拖著嗓子道:“都是些無趣事,你去問問逸白,什麽時候請沈元州回來啊。”
那人答了事,恭敬要辭,薛淩擺擺手,待人走出兩步又道:“哎等等。”
“姑娘還有何事”
“也順便問一嘴,什麽時候從西北調兵回來。”
人答了是,方順利退了去,薛淩尚趴在欄杆上嫌棄:“五丁抽二,怎麽不抽死他。”
這個抽法,聽起來好似魏塱根本不打算從西邊調兵。倒不是說他不調兵,拓跋銑一定不會南下。隻是如果西北的戰事若不艱難,那沈元州必然深得人心,自己哪有機會趁虛而入呢。
單憑那枚兵符,很難有勝算啊。
薛淩又歎得兩聲,含焉隔著幾簇樹枝喊:“姑娘怎麽不下來啊。”她自抬腳要去,薛暝冒出來說是張二壯趁著下雪得了幾隻野味,拿來給姑娘嚐個鮮。
薛淩一時沒想別的,心生開懷,驟雪之後就是野趣多,若不是在等朝堂消息,自個兒也早早去林間轉轉,難得垣定那頭的事兒已然塵埃落定,無牽無掛一身輕。
她笑問是何物,倒也沒什麽稀奇,無外乎兩三隻凍傻了的山雞野兔子。薛暝不知她何以如此欣喜,道是交給後院去了,看模樣,定是養不活的。若是薛淩喜歡,晚間他去尋兩隻來養著玩。
薛淩並無此意,隨口便過,隻說幼時撿這些東西好,聽來有趣,謝過張二壯惦記罷了。
薛暝看她語間喜歡藏都藏不住,道:“如此,那你可要親自去見見他我本直接打發了,他非說要等你回過話再走。”
這會往園門外跑是遠了些,為著幾隻野雞去跟個馬夫道謝,就算要裝樣子,未免也過於折辱。她隻覺薛暝腦子抽風,一口回絕,道是:“去什麽去,賞他....”
話到此處,驀地停住,臉上笑意瞬間隱去,薛淩冷道:“多取些銀子給他,取個千兒八百兩,再趕上珍珠美玉良瓷神藥,都給他塞些。”
這嫌惡來的突然,薛暝愣了一愣,薛淩又道:“昨兒許給他的,若是說的準,就賞他些好東西,他來討賞的。反正這裏不缺破爛,你看著給。”
說罷一甩袖,浮出笑意去了含焉處,興高采烈模樣拘了滿滿一捧雪。
刺骨涼意在手上四五日還未褪去,房裏炭盆加了又加,總算皇宮裏的雪積到半尺厚,給了魏塱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罷朝。
隻是朝可以罷,朝事卻不能罷,各地文書跟雪一樣遮天蔽日往房裏堆,受災的,缺稅的,逃役的,垣定一事後,起兵的,再不止是黃家人。
即便斬了楊素滿門,仍然堵不住天下悠悠眾口,更堵不住垣定城下浩浩暗河。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交什麽稅,抽什麽丁,與其為狗皇帝送死,何不就地舉旗,落一個生死義氣在,興亡大道存。
這雪斷續下了十來日,直至三月中旬末,天上方見著太陽。再聽朝事,大梁北起垣定,南至臨春,皆是兵連禍結,農耕毀盡。相較之而言,倒顯得西北成了一片樂土。
那邊開春晚,種的都是些耐寒作物,另胡人尚未打過來,有沈元州坐陣,也未有舉兵生亂之事。
逸白親自來報,說是已遞了折子,奏請沈元州回朝領兵平亂,西北那頭,可暫交給其治下。
朝堂之上有說好的,有說不好的,今日未爭出個定論來,魏塱自個兒似乎也有猶疑,所以具體下不下旨,估計還得明後日方有結果。
薛淩聽罷想了一陣,道:“你看,沈元州回是不回”
逸白毫不遲疑,道:“依著小人看,沈將軍多半要抗旨。隻是這旨發不發,小人反倒沒主張,姑娘怎麽看。”
薛淩笑笑道:“這爛事我也說不準,且等著吧,霍家姑娘沒說道說道”
近來事多,出入宮門風險太大,既無要緊事非得麵見,霍雲婉謹慎,再未召過薛淩,她自樂得清閑。
然若說普天之下誰最了解魏塱,霍雲婉當不得魁首,至少是其中一個。薛淩亦是有所好奇,魏塱會不會下旨,故有此一問。
逸白笑言霍家姑娘多日未染塵事,且不知皇帝作何想。薛淩忍不住樂,笑諷了一句:“怎麽,這是真要成佛上天了。”
語間未有尖酸,反顯親近之感,逸白跟著附和兩聲,說是近來陽風送爽,上天正值事宜。
話末遞了個一指厚的小盒子來,道:“近來各地亂民四起,四處流竄,京中防範的緊,姑娘收一紙路引去,萬一遇著不開眼的,免了麻煩事。”
薛淩接過盒子道:“怎麽,天子腳下,都有亂民了”
“垣定開青等地離京不過數百裏,這大半月過去,有人過來也不稀奇。”
薛淩輕哼一聲開了盒子,逸白本欲告退,又聞她似自言自語道:“這東西,我隻聽過,生來就沒見過,不記得哪年哪月就沒用了,怎麽如今倒竄出來了。”
逸白不好直接走,道:“太平年歲裏,往來去留不是什麽大事,自然見不著。而今.....皇城自該謹慎些。姑娘不必怕麻煩,且交由身邊人拿著就是。”
薛淩再未說話,逸白褪去後,她又看了看裏頭薄薄一張紙,上頭蓋的是京中衙門的官印。這東西,是真沒見過,以至於連紋樣製式都無從辨認。太平年歲裏見不著,而今見著了。
那就是.....不太平了
殿內呼吸可聞,更有甚者將頭垂了下去,好似皇帝要從奏書裏放出個青麵獠牙的怪物,逮著誰,就得把誰吞下肚。
李敬思暗暗將目光在送信之人身上打了幾轉,心下了然,薛淩才是真的。幸而那二月春,自己不曾拆封,全數給人送了去。
蘇凔尋常模樣站在左列隊伍中間,大抵唯有他,絲毫不關心那奏書上到底寫了啥。
垣定青煙散盡,魏塱捏著奏書呆滯良久,隻得一聲“無恥狗賊,敢安此禍心,行此惡舉,百死難贖其罪。”
這無恥狗賊,顯然罵的不是樊濤與黃家直流,而是帶兵去討逆的楊素。竟妄圖毒殺滿城百姓而取勝,奸計未成,反生民怨,天地不容。
至於昨兒那封大捷的軍書,自然也是楊素造偽。
朝事散罷,底下人急急慌慌給薛淩傳話,說是魏塱當場下旨,由李敬思領兵去抄了楊素滿門。
另著兵部抽丁,十戶一甲,凡年十四以上男子皆不得避役,一甲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即日赴營點卯。
再著戶部再起稅由,以作軍需。更起了一道認捐書,說的難聽點,就是逼著各臣子掏錢。
這雪自晚間下起,一直到正午間還紛紛揚揚不見停。含焉不畏冷,和一眾丫鬟在院裏堆了老大個雪人,薛淩便倚在欄杆處懶懶瞧。
待來人住了嘴,仍未聽到她想聽的,有些意興闌珊,拖著嗓子道:“都是些無趣事,你去問問逸白,什麽時候請沈元州回來啊。”
那人答了事,恭敬要辭,薛淩擺擺手,待人走出兩步又道:“哎等等。”
“姑娘還有何事”
“也順便問一嘴,什麽時候從西北調兵回來。”
人答了是,方順利退了去,薛淩尚趴在欄杆上嫌棄:“五丁抽二,怎麽不抽死他。”
這個抽法,聽起來好似魏塱根本不打算從西邊調兵。倒不是說他不調兵,拓跋銑一定不會南下。隻是如果西北的戰事若不艱難,那沈元州必然深得人心,自己哪有機會趁虛而入呢。
單憑那枚兵符,很難有勝算啊。
薛淩又歎得兩聲,含焉隔著幾簇樹枝喊:“姑娘怎麽不下來啊。”她自抬腳要去,薛暝冒出來說是張二壯趁著下雪得了幾隻野味,拿來給姑娘嚐個鮮。
薛淩一時沒想別的,心生開懷,驟雪之後就是野趣多,若不是在等朝堂消息,自個兒也早早去林間轉轉,難得垣定那頭的事兒已然塵埃落定,無牽無掛一身輕。
她笑問是何物,倒也沒什麽稀奇,無外乎兩三隻凍傻了的山雞野兔子。薛暝不知她何以如此欣喜,道是交給後院去了,看模樣,定是養不活的。若是薛淩喜歡,晚間他去尋兩隻來養著玩。
薛淩並無此意,隨口便過,隻說幼時撿這些東西好,聽來有趣,謝過張二壯惦記罷了。
薛暝看她語間喜歡藏都藏不住,道:“如此,那你可要親自去見見他我本直接打發了,他非說要等你回過話再走。”
這會往園門外跑是遠了些,為著幾隻野雞去跟個馬夫道謝,就算要裝樣子,未免也過於折辱。她隻覺薛暝腦子抽風,一口回絕,道是:“去什麽去,賞他....”
話到此處,驀地停住,臉上笑意瞬間隱去,薛淩冷道:“多取些銀子給他,取個千兒八百兩,再趕上珍珠美玉良瓷神藥,都給他塞些。”
這嫌惡來的突然,薛暝愣了一愣,薛淩又道:“昨兒許給他的,若是說的準,就賞他些好東西,他來討賞的。反正這裏不缺破爛,你看著給。”
說罷一甩袖,浮出笑意去了含焉處,興高采烈模樣拘了滿滿一捧雪。
刺骨涼意在手上四五日還未褪去,房裏炭盆加了又加,總算皇宮裏的雪積到半尺厚,給了魏塱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罷朝。
隻是朝可以罷,朝事卻不能罷,各地文書跟雪一樣遮天蔽日往房裏堆,受災的,缺稅的,逃役的,垣定一事後,起兵的,再不止是黃家人。
即便斬了楊素滿門,仍然堵不住天下悠悠眾口,更堵不住垣定城下浩浩暗河。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交什麽稅,抽什麽丁,與其為狗皇帝送死,何不就地舉旗,落一個生死義氣在,興亡大道存。
這雪斷續下了十來日,直至三月中旬末,天上方見著太陽。再聽朝事,大梁北起垣定,南至臨春,皆是兵連禍結,農耕毀盡。相較之而言,倒顯得西北成了一片樂土。
那邊開春晚,種的都是些耐寒作物,另胡人尚未打過來,有沈元州坐陣,也未有舉兵生亂之事。
逸白親自來報,說是已遞了折子,奏請沈元州回朝領兵平亂,西北那頭,可暫交給其治下。
朝堂之上有說好的,有說不好的,今日未爭出個定論來,魏塱自個兒似乎也有猶疑,所以具體下不下旨,估計還得明後日方有結果。
薛淩聽罷想了一陣,道:“你看,沈元州回是不回”
逸白毫不遲疑,道:“依著小人看,沈將軍多半要抗旨。隻是這旨發不發,小人反倒沒主張,姑娘怎麽看。”
薛淩笑笑道:“這爛事我也說不準,且等著吧,霍家姑娘沒說道說道”
近來事多,出入宮門風險太大,既無要緊事非得麵見,霍雲婉謹慎,再未召過薛淩,她自樂得清閑。
然若說普天之下誰最了解魏塱,霍雲婉當不得魁首,至少是其中一個。薛淩亦是有所好奇,魏塱會不會下旨,故有此一問。
逸白笑言霍家姑娘多日未染塵事,且不知皇帝作何想。薛淩忍不住樂,笑諷了一句:“怎麽,這是真要成佛上天了。”
語間未有尖酸,反顯親近之感,逸白跟著附和兩聲,說是近來陽風送爽,上天正值事宜。
話末遞了個一指厚的小盒子來,道:“近來各地亂民四起,四處流竄,京中防範的緊,姑娘收一紙路引去,萬一遇著不開眼的,免了麻煩事。”
薛淩接過盒子道:“怎麽,天子腳下,都有亂民了”
“垣定開青等地離京不過數百裏,這大半月過去,有人過來也不稀奇。”
薛淩輕哼一聲開了盒子,逸白本欲告退,又聞她似自言自語道:“這東西,我隻聽過,生來就沒見過,不記得哪年哪月就沒用了,怎麽如今倒竄出來了。”
逸白不好直接走,道:“太平年歲裏,往來去留不是什麽大事,自然見不著。而今.....皇城自該謹慎些。姑娘不必怕麻煩,且交由身邊人拿著就是。”
薛淩再未說話,逸白褪去後,她又看了看裏頭薄薄一張紙,上頭蓋的是京中衙門的官印。這東西,是真沒見過,以至於連紋樣製式都無從辨認。太平年歲裏見不著,而今見著了。
那就是.....不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