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唱白臉,兒子唱紅臉,真當他不知道當初是誰把他關進去的
這李善長,簡直就在把他當傻子耍著玩。
而且胡長安現在是真的沒罪,隻要錦衣衛查下去,總歸能還他一個清白的。
要是相信了李祺的鬼話,那麽胡長安這一下,真是沒罪也要變成有罪了。
畢竟隻有心虛的人,才會在調查結果還沒出來的時候,就心急慌忙的找人拉關係。
胡長安聽完李祺的話,不卑不亢的道:“李公子,您還是請回吧。我胡長安根本沒做錯任何事情,又何來脫罪一說呢”
李祺看胡長安這副油鹽不進的樣子,簡直是氣不打一出來:“小子,你可好好想清楚了,今天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
“就算是你之前那丞相老爹,也得乖乖投靠在我們李家門下,我們說啥他就幹啥,你以為你是誰”
然而胡長安望著情緒激動的李祺,隻是眼睛一閉,默不作聲。
眼看胡長安一副完全不肯妥協的樣子,李祺也隻得一揮衣袖,憤然離去。
......
如今的應天城中,流言塵囂日上。
“喂,你聽說了麽,胡府前幾日被徹查了!”
“什麽胡府”
“還有哪個就是前丞相胡惟庸的府邸啊!據說他兒子胡長安在抗疫的時候夾帶私貨,被當今聖上發現了!”
“這胡長安啊,真是膽大包天,居然把自家生產的肥皂假稱作聖石,糊弄疫區的百姓!”
“什麽!這這胡長安真是太可惡了,陛下幹得好!”
在李善長等人的推波助瀾下,流言傳的很快。
不一會兒,幾乎整個應天城中的百姓,都知道了胡長安的“壯舉”。
所有人,都對胡長安深惡痛絕,在背後戳著脊梁骨罵。
胡府的聲譽,又回到了老樣子。
而這些流言聽在江寧縣百姓的耳中,卻是刺耳的很。
“外麵什麽狀況,淨瞎說。我李狗蛋的命,就是胡公子救下來的!要是沒有胡公子的免費食物和免費湯藥,我早就下去見閻王了!”
“就算胡公子真的夾帶私貨,那也是為我們好啊!從頭到尾,胡公子就沒收過我們一文錢!”
“要不是胡公子,這麽嚴重的疫情,我們村早就死絕了!外麵這群人真是狗拿耗子,閑得蛋疼。”
就連藍玉的副官魏雲那剛剛生產完的妻子,也是恨不得從床上爬起來,和外麵罵胡長安的人大戰三百回合。
外麵的百姓義憤填膺,坐在縣衙府裏的江寧縣縣令馮青也是氣憤不已。
胡長安多好的人啊!
抗疫的時候不僅不畏艱險,衝在抗疫第一線,就連那些抗疫物資也都是自己貼的錢。
這麽多東西按照市場價算下來,可也是很大的一筆銀子呢!
這麽好的人,絕不能被誣陷了!
想到這,馮青猶豫再三,終究還是提起了筆。
就算放著自己的仕途不要,他也一定要為胡長安討個公道!
然而馮青才剛剛提筆寫下了幾個字,門外就傳來了一陣嘈雜的聲音。
一個差役慌忙踏入廳內,朝馮青稟報道:“馮大人,不好啦,外麵鬧起來啦!那些村民們聽說胡公子被抓起來了,都吵著嚷著要寫陳情書讓您遞上去呢!”
馮青快步走到門外,隻見門外果然是人山人海。
那些被胡長安幫助過的人們,皆是滿臉通紅,激動不已。
眼看馮青出來了,大家都吵著嚷著,要還胡長安一個公道。
“縣令大人,您和胡公子共事過這麽久,他的為人,您難道還不清楚嗎他是被冤枉的,我們要救他!”
“縣令大人,我們雖然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粗人,但是看恩人去死這種事情,我們也是萬萬做不出來的!”
“縣令大人,您就答應我們,幫我們寫一封陳情書吧!江寧縣的所有百姓,感激不盡!”
麵對眾多義憤填膺的百姓,馮青不由濕了眼眶。
這些百姓們雖然不通文墨,但是他們的心腸卻是一等一的好。
他們知道誰為他們好,也知道在恩人有困難的時候站出來,為恩人出頭!
這可不比應天城中那些口蜜腹劍的權貴們強
馮青咽了口唾沫,大聲道:“鄉親們,我知道你們的心意了!你們且在門口等等,我馬上就來幫助你們起草請願書!”
......
又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一天,應天城中無事發生。
早朝上,群臣隨便講了幾句,便無話可講了。
朱元璋打了個小小的哈欠,正要宣布退朝,江寧縣縣令馮青卻是站了出來,朝朱元璋道:“陛下,微臣有一份萬民請願書,想要向陛下呈上。”
“哦是嗎,拿上來!”一聽這話,朱元璋的脊背頓時坐直了。
朱元璋作為僅有的農民出身的皇帝,對民意民情那自然是萬分的重視。
朱元璋積極傾聽民意,也非常鼓勵民眾上訪。
為了讓百姓有地方伸冤,朱元璋特意在應天城的午門外設置了登聞鼓,並派專人看守。
一旦有百姓敲響登聞鼓,即可直達天聽,由皇帝親自受理他的案件。
朱元璋所做的,還不僅於此。
在明朝,百姓甚至可以直接把貪官汙吏,押解道京城治罪。
這種情況,在前朝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而在朱元璋這裏,一切都顯得很自然。
畢竟區區一個貪官汙吏的命,哪能和百姓的幸福生活相提並論呢
這萬民陳情書,也可以說是百姓上訪的一種方式。
甚至說,它比敲登聞鼓更重要。
畢竟萬民陳情書所代表的的,可是一個村甚至是一個縣中的民意。
民意滔天,朱元璋很是重視。
接過馮青遞來的萬民陳情書,朱元璋仔細的研讀起來。
本來朱元璋以為這又是一起告發貪官事件,沒想到這萬民陳情書說的,竟然是胡長安的事情!
在陳情書中,馮青把胡長安在江寧縣的所做作為,都詳細公正的寫了下來。
在陳情書的結尾,所有受到疫情衝擊的村裏的村民,都鄭重的在上麵落了款。
這李善長,簡直就在把他當傻子耍著玩。
而且胡長安現在是真的沒罪,隻要錦衣衛查下去,總歸能還他一個清白的。
要是相信了李祺的鬼話,那麽胡長安這一下,真是沒罪也要變成有罪了。
畢竟隻有心虛的人,才會在調查結果還沒出來的時候,就心急慌忙的找人拉關係。
胡長安聽完李祺的話,不卑不亢的道:“李公子,您還是請回吧。我胡長安根本沒做錯任何事情,又何來脫罪一說呢”
李祺看胡長安這副油鹽不進的樣子,簡直是氣不打一出來:“小子,你可好好想清楚了,今天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
“就算是你之前那丞相老爹,也得乖乖投靠在我們李家門下,我們說啥他就幹啥,你以為你是誰”
然而胡長安望著情緒激動的李祺,隻是眼睛一閉,默不作聲。
眼看胡長安一副完全不肯妥協的樣子,李祺也隻得一揮衣袖,憤然離去。
......
如今的應天城中,流言塵囂日上。
“喂,你聽說了麽,胡府前幾日被徹查了!”
“什麽胡府”
“還有哪個就是前丞相胡惟庸的府邸啊!據說他兒子胡長安在抗疫的時候夾帶私貨,被當今聖上發現了!”
“這胡長安啊,真是膽大包天,居然把自家生產的肥皂假稱作聖石,糊弄疫區的百姓!”
“什麽!這這胡長安真是太可惡了,陛下幹得好!”
在李善長等人的推波助瀾下,流言傳的很快。
不一會兒,幾乎整個應天城中的百姓,都知道了胡長安的“壯舉”。
所有人,都對胡長安深惡痛絕,在背後戳著脊梁骨罵。
胡府的聲譽,又回到了老樣子。
而這些流言聽在江寧縣百姓的耳中,卻是刺耳的很。
“外麵什麽狀況,淨瞎說。我李狗蛋的命,就是胡公子救下來的!要是沒有胡公子的免費食物和免費湯藥,我早就下去見閻王了!”
“就算胡公子真的夾帶私貨,那也是為我們好啊!從頭到尾,胡公子就沒收過我們一文錢!”
“要不是胡公子,這麽嚴重的疫情,我們村早就死絕了!外麵這群人真是狗拿耗子,閑得蛋疼。”
就連藍玉的副官魏雲那剛剛生產完的妻子,也是恨不得從床上爬起來,和外麵罵胡長安的人大戰三百回合。
外麵的百姓義憤填膺,坐在縣衙府裏的江寧縣縣令馮青也是氣憤不已。
胡長安多好的人啊!
抗疫的時候不僅不畏艱險,衝在抗疫第一線,就連那些抗疫物資也都是自己貼的錢。
這麽多東西按照市場價算下來,可也是很大的一筆銀子呢!
這麽好的人,絕不能被誣陷了!
想到這,馮青猶豫再三,終究還是提起了筆。
就算放著自己的仕途不要,他也一定要為胡長安討個公道!
然而馮青才剛剛提筆寫下了幾個字,門外就傳來了一陣嘈雜的聲音。
一個差役慌忙踏入廳內,朝馮青稟報道:“馮大人,不好啦,外麵鬧起來啦!那些村民們聽說胡公子被抓起來了,都吵著嚷著要寫陳情書讓您遞上去呢!”
馮青快步走到門外,隻見門外果然是人山人海。
那些被胡長安幫助過的人們,皆是滿臉通紅,激動不已。
眼看馮青出來了,大家都吵著嚷著,要還胡長安一個公道。
“縣令大人,您和胡公子共事過這麽久,他的為人,您難道還不清楚嗎他是被冤枉的,我們要救他!”
“縣令大人,我們雖然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粗人,但是看恩人去死這種事情,我們也是萬萬做不出來的!”
“縣令大人,您就答應我們,幫我們寫一封陳情書吧!江寧縣的所有百姓,感激不盡!”
麵對眾多義憤填膺的百姓,馮青不由濕了眼眶。
這些百姓們雖然不通文墨,但是他們的心腸卻是一等一的好。
他們知道誰為他們好,也知道在恩人有困難的時候站出來,為恩人出頭!
這可不比應天城中那些口蜜腹劍的權貴們強
馮青咽了口唾沫,大聲道:“鄉親們,我知道你們的心意了!你們且在門口等等,我馬上就來幫助你們起草請願書!”
......
又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一天,應天城中無事發生。
早朝上,群臣隨便講了幾句,便無話可講了。
朱元璋打了個小小的哈欠,正要宣布退朝,江寧縣縣令馮青卻是站了出來,朝朱元璋道:“陛下,微臣有一份萬民請願書,想要向陛下呈上。”
“哦是嗎,拿上來!”一聽這話,朱元璋的脊背頓時坐直了。
朱元璋作為僅有的農民出身的皇帝,對民意民情那自然是萬分的重視。
朱元璋積極傾聽民意,也非常鼓勵民眾上訪。
為了讓百姓有地方伸冤,朱元璋特意在應天城的午門外設置了登聞鼓,並派專人看守。
一旦有百姓敲響登聞鼓,即可直達天聽,由皇帝親自受理他的案件。
朱元璋所做的,還不僅於此。
在明朝,百姓甚至可以直接把貪官汙吏,押解道京城治罪。
這種情況,在前朝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而在朱元璋這裏,一切都顯得很自然。
畢竟區區一個貪官汙吏的命,哪能和百姓的幸福生活相提並論呢
這萬民陳情書,也可以說是百姓上訪的一種方式。
甚至說,它比敲登聞鼓更重要。
畢竟萬民陳情書所代表的的,可是一個村甚至是一個縣中的民意。
民意滔天,朱元璋很是重視。
接過馮青遞來的萬民陳情書,朱元璋仔細的研讀起來。
本來朱元璋以為這又是一起告發貪官事件,沒想到這萬民陳情書說的,竟然是胡長安的事情!
在陳情書中,馮青把胡長安在江寧縣的所做作為,都詳細公正的寫了下來。
在陳情書的結尾,所有受到疫情衝擊的村裏的村民,都鄭重的在上麵落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