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二年(781年)平盧、淄青節度使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納秘而不發封鎖消息,自領軍政。


    八月始發喪,請襲父位,唐德宗有意消除唐朝中後期藩鎮割據的局麵,故不許,李納因此反叛朝廷。


    李納派手下將領高彥昭守濮陽,十月,李納攻打宋州(今河南商丘縣),並遣其將領王溫會同魏博節度使田悅手下將領信都承慶共攻徐州(治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徐州刺史李淆率兵抵抗,朝廷命時任宣武節度使的劉玄佐與神策軍將領曲環增援李洧,大敗之,打通東南漕運,史稱唐擊李納徐州之戰。


    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命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兼任平盧、淄青節度使,奉命征討割據淄青謀反的李納。


    但李希烈顧及自身利益考慮,不但按兵不動,反而與李納通謀,並與叛亂的河北藩鎮勾結。


    李納欲謀反時,曾想結交擁有重兵的宣武節度使劉玄佐。每當李納使者來此,玄佐皆


    “厚待之”,表麵不露聲色,但對李納的不軌行為,早有察知,先有準備。


    後來李納果然反叛,劉玄佐圍李納於濮州(今山東鄄城〉,擊敗李納軍隊。


    李納見失敗已無可挽回,決定突圍,退回鄆州(今東平東北)。此前一直按兵不動的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對朝廷假言討伐,其實暗中與李納私通,他心裏明白自己就是下一個被討伐的對象。


    眼見李納已被劉玄佐擊敗,李希烈於是加緊了暗中準備,圖謀叛亂。而此時,身為宣武節度使的劉玄佐雖然手握宣武軍,對李希烈可能造反的意圖也有所察覺,並及時將獲取的情報上報朝廷。


    原本朝廷製訂的戰略是李希烈與劉玄佐合力進攻李納叛軍,但李希烈卻找各種理由推諉,按兵不動觀察形勢,暗地支持叛軍。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李希烈已生異心,奈何李希烈身兼淮西、平盧和淄青三個地區的節度使,手握二十萬精銳部隊,實力非常強大。


    朝廷也是頗為忌憚,一麵委派劉玄佐繼續監視李希烈的動向,一麵采取安撫政策,意圖慢慢削弱李希烈的實力。


    一年後,也就是建中四年(783年),大唐實力最強大的節度使李希烈叛變,出軍攻擊汴州,自稱楚帝。


    由於之前宣武節度使劉玄佐已經做了準備,加上戰術得當,故拚死將李希烈擊退,汴州沒有落入叛軍手裏。


    本是形勢好轉之際,而此時卻發生了一件誰也沒有想到石破天驚的突發事件,大唐的都城長安發生兵變,這就是改變唐朝曆史危害不下於安史之亂的


    “涇原兵變”事件。涇原兵變發生之後,兵變叛軍隨即攻陷長安,唐德宗被迫離開長安倉皇而逃至奉天(今陝西乾縣),並被兵變叛軍包圍一月餘,史稱奉天之難。


    此時人心動搖,而李希烈趁機又不斷攻擊汴州,形勢萬分危急之際,豪爽忠君的宣武節度使劉玄佐率部殊死抗擊,屢次獲勝,拯救大唐於危難,受封為汴宋節度使。


    不久之後,涇原兵變得以平息,李希烈敗走。唐德宗回到長安,加封劉玄佐為陳州諸軍行營都統,特禦賜姓名為劉玄佐,以示恩寵。


    同年,劉玄佐親自入朝進貢,再次被加封為涇原四鎮北庭等道兵馬副元帥,檢校司空,實封八百戶。


    唐貞元八年(792),劉玄佐死於任上,時年58歲,追贈太傅,諡號壯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英武豪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雨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雨微並收藏大唐英武豪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