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當時我父王他說了什麽嗎?”清河王淺淺一笑,道:“我是從旁人那兒聽及的,父王他竟然在朝堂之上公然斥責了自己的手足、又藉由朝臣指桑罵槐地痛罵了陛下一頓,他說了,奪嫡之爭血腥至此,天家以自身為模範、打破仁義道德拘束,令天下百姓心寒、更枉為天下表率!”
清河王說的故事生動,連馮芷榕也為之顫動。
清河王又繼續說道:“『君無禮、無以待眾人;君無仁、無以信公卿;君無德、無以服天下!』──最後,父王還說了,君王要百姓待他有情、卻防自己的兒子如防賊,這樣綱常失序的天下遲早會被顛覆!”
馮芷榕磨著墨的手仍持續著,但開始微微地顫抖。
清河王看了馮芷榕的手一眼,又道:“父王他罵兄弟無情、罵朝臣不義、又罵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不仁;父王是有實權的人,那時領著十五萬親兵、又盛名遠揚,令四海諸國臣服,因此先帝雖然氣、卻也沒能將他怎麽樣,而陛下的命就這麽保下來了。”
馮芷榕抓緊了墨條,知道清河王接下來的話將會是他這一席言談的重點。
“你方才問我相信命運嗎?我也不曉得。”清河王緩緩地道:“但我接連幾個兄姊都死於非命,死於他們的叔伯、堂兄弟姊妹們的手上,甚至死於朝臣手中……如此種種,若是不能歸咎於『命』、恐怕那一時半會兒的也沒辦法想開。尤其我那命苦的二哥是背後插著十幾支生鏽的箭矢,笑著走回齊王府的。”
清河王吸了口氣,繼續說道:“二哥說了,他『回家』便好。”
馮芷榕能想見那樣的情景,她的眼眶不住一紅、卻沒敢眨眼,險些滴下了淚。
清河王又說道:“但那些倒隻是讓我害怕、讓我震撼罷了。那時,齊王妃、也就是我的生母早在生下我後不久便被人藥死,而待我如親子的繼王妃也在二哥死後不久突然有了中毒的跡象……”
說到這裏,清河王皺起了眉來,那抹過往深鑿於他內心的痛苦記憶彷佛在這刻完全地顯露出來:“那時繼王妃──我都叫她寧娘娘,在大半夜沐浴更衣以後便讓丫鬟們將自己盛裝打扮、就像是要出席宮宴一般端著姿態走到了齊王府內讓她禮佛的小佛堂。那時父王被叫到了宮中,一連數日沒有音訊、生死未卜,寧娘娘還把幾個孩子與我叫到了她的跟前,而我的雙手被她緊緊地握住……”
隻聽得這時清河王歎了口氣,道:“那時我才四歲,便眼睜睜地看著如同我親生母親一般的寧娘娘口中開始不住吐著黑血,她撐著一口氣對著我們說道:『你們身為王子、縱是錦衣玉食,也總有不得意的時候,往後肯定還會有許多檻兒,那便是命。但無論如何都不許低頭、不許輕易地認輸……』”
這時,清河王的聲音有些變化,許是哽咽了。
馮芷榕仍持續地磨著墨,企圖讓那規律而粗糙的摩擦聲持續地傳入清河王的耳裏、使他能夠平靜下來。
清河王停了一會兒,又道:“寧娘娘也對我說了,她是死於一個『義』字,該為她驕傲。其後不久,便又是連吐了數口黑血倒在了我麵前……隔日清晨,父王終於從宮中被放了回來、一身幹涸的血汙。父王說了,他親手殺了自己兩名手足、將其屍首懸於早朝的廣齊殿上,逼得先帝在列祖列宗前承諾不隻要放過廢太子的性命、也不許再對其他人下手。父王後來看到了寧娘娘的屍首,又聽了我四哥轉告寧娘娘的遺言、並沒有說話,但我知道父王後來幾個日夜都沒睡好,成日便在書房念著寧娘娘最喜愛的詩詞。”
“我自那時便再怎麽樣也靜不下來了,寧娘娘死前的樣貌和遺言在我腦中轉了無數次,卻不隻是被那樣的場麵給震撼,而是寧娘娘口中的『命』讓我無比在意……到最後我才知道了,我那麽多個兄姊們無論起初願不願意,但最後總是毫不反抗地接受了自己已來到了人生最後的事實。其實,我們齊王府的人都一樣,都願意為了一個人──或者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而搭上自己的性命。”清河王看著馮芷榕,原本那擰著的眉心舒展了開來,卻是帶著更悲切的哀傷:“你說劉養心讓你在意的,究竟是什麽?”
馮芷榕抿著嘴好一會兒,這才換了句話道:“我那時沒問養心看出的卦象是什麽,但卻瞧出來了那與從前荀監正、劉主簿二人替我推出了命格有關。”
“你的命格?”
馮芷榕歎了口氣,道:“人人都與我說的,說我這是天生出將入相的命。”
清河王聽了不禁失笑道:“他們怎麽會與你說這些?”
“你也知道?”
清河王點了點頭,道:“知道的人不多、不少,算上皇上、皇後還有我那堂兄靖王以外,倒是我父王和幾個兄弟也都知道。”
這回失笑的換作是馮芷榕:“明明這麽多人曉得,卻還表現出一副擁有天大秘密的模樣!”
“是這樣嗎?”至少清河王認為若沒昭告天下、就還是關上門來屬於自家人的事。
馮芷榕點了點頭,道:“家裏有多少人知道我是不曉得,但是那天我頭一次從劉主簿口中知曉後,幾個長輩都像是有難言之隱一般不肯對我多說。”
清河王道:“那麽你今日聽著劉養心與你說的話,可有聽出個什麽端倪來嗎?”
“我卻不是神仙,能猜中未來會發生什麽,但是養心的表情很明顯……”馮芷榕回想了一下劉養心當初的神情,最後又是歎了口氣道:“或許這將來可不隻是一波三折能夠形容。”
清河王聽著也凝起了神色道:“劉家的推卦可有半數融合自劉養心的母親歸氏,歸氏的父親是民間有名的神卜、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平時不輕易推卦、一推出來可都是能撼動家國的大事……據說他老人家便曾推出了北方的禍事,卻是那時陛下方從繆王複被立為太子半年、先帝便駕崩,這朝廷政務都還沒能熟悉上手,還忙不過來,也就沒多加留意那民間的傳言,卻想不到造成了不小的憾事……”
清河王說的故事生動,連馮芷榕也為之顫動。
清河王又繼續說道:“『君無禮、無以待眾人;君無仁、無以信公卿;君無德、無以服天下!』──最後,父王還說了,君王要百姓待他有情、卻防自己的兒子如防賊,這樣綱常失序的天下遲早會被顛覆!”
馮芷榕磨著墨的手仍持續著,但開始微微地顫抖。
清河王看了馮芷榕的手一眼,又道:“父王他罵兄弟無情、罵朝臣不義、又罵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不仁;父王是有實權的人,那時領著十五萬親兵、又盛名遠揚,令四海諸國臣服,因此先帝雖然氣、卻也沒能將他怎麽樣,而陛下的命就這麽保下來了。”
馮芷榕抓緊了墨條,知道清河王接下來的話將會是他這一席言談的重點。
“你方才問我相信命運嗎?我也不曉得。”清河王緩緩地道:“但我接連幾個兄姊都死於非命,死於他們的叔伯、堂兄弟姊妹們的手上,甚至死於朝臣手中……如此種種,若是不能歸咎於『命』、恐怕那一時半會兒的也沒辦法想開。尤其我那命苦的二哥是背後插著十幾支生鏽的箭矢,笑著走回齊王府的。”
清河王吸了口氣,繼續說道:“二哥說了,他『回家』便好。”
馮芷榕能想見那樣的情景,她的眼眶不住一紅、卻沒敢眨眼,險些滴下了淚。
清河王又說道:“但那些倒隻是讓我害怕、讓我震撼罷了。那時,齊王妃、也就是我的生母早在生下我後不久便被人藥死,而待我如親子的繼王妃也在二哥死後不久突然有了中毒的跡象……”
說到這裏,清河王皺起了眉來,那抹過往深鑿於他內心的痛苦記憶彷佛在這刻完全地顯露出來:“那時繼王妃──我都叫她寧娘娘,在大半夜沐浴更衣以後便讓丫鬟們將自己盛裝打扮、就像是要出席宮宴一般端著姿態走到了齊王府內讓她禮佛的小佛堂。那時父王被叫到了宮中,一連數日沒有音訊、生死未卜,寧娘娘還把幾個孩子與我叫到了她的跟前,而我的雙手被她緊緊地握住……”
隻聽得這時清河王歎了口氣,道:“那時我才四歲,便眼睜睜地看著如同我親生母親一般的寧娘娘口中開始不住吐著黑血,她撐著一口氣對著我們說道:『你們身為王子、縱是錦衣玉食,也總有不得意的時候,往後肯定還會有許多檻兒,那便是命。但無論如何都不許低頭、不許輕易地認輸……』”
這時,清河王的聲音有些變化,許是哽咽了。
馮芷榕仍持續地磨著墨,企圖讓那規律而粗糙的摩擦聲持續地傳入清河王的耳裏、使他能夠平靜下來。
清河王停了一會兒,又道:“寧娘娘也對我說了,她是死於一個『義』字,該為她驕傲。其後不久,便又是連吐了數口黑血倒在了我麵前……隔日清晨,父王終於從宮中被放了回來、一身幹涸的血汙。父王說了,他親手殺了自己兩名手足、將其屍首懸於早朝的廣齊殿上,逼得先帝在列祖列宗前承諾不隻要放過廢太子的性命、也不許再對其他人下手。父王後來看到了寧娘娘的屍首,又聽了我四哥轉告寧娘娘的遺言、並沒有說話,但我知道父王後來幾個日夜都沒睡好,成日便在書房念著寧娘娘最喜愛的詩詞。”
“我自那時便再怎麽樣也靜不下來了,寧娘娘死前的樣貌和遺言在我腦中轉了無數次,卻不隻是被那樣的場麵給震撼,而是寧娘娘口中的『命』讓我無比在意……到最後我才知道了,我那麽多個兄姊們無論起初願不願意,但最後總是毫不反抗地接受了自己已來到了人生最後的事實。其實,我們齊王府的人都一樣,都願意為了一個人──或者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而搭上自己的性命。”清河王看著馮芷榕,原本那擰著的眉心舒展了開來,卻是帶著更悲切的哀傷:“你說劉養心讓你在意的,究竟是什麽?”
馮芷榕抿著嘴好一會兒,這才換了句話道:“我那時沒問養心看出的卦象是什麽,但卻瞧出來了那與從前荀監正、劉主簿二人替我推出了命格有關。”
“你的命格?”
馮芷榕歎了口氣,道:“人人都與我說的,說我這是天生出將入相的命。”
清河王聽了不禁失笑道:“他們怎麽會與你說這些?”
“你也知道?”
清河王點了點頭,道:“知道的人不多、不少,算上皇上、皇後還有我那堂兄靖王以外,倒是我父王和幾個兄弟也都知道。”
這回失笑的換作是馮芷榕:“明明這麽多人曉得,卻還表現出一副擁有天大秘密的模樣!”
“是這樣嗎?”至少清河王認為若沒昭告天下、就還是關上門來屬於自家人的事。
馮芷榕點了點頭,道:“家裏有多少人知道我是不曉得,但是那天我頭一次從劉主簿口中知曉後,幾個長輩都像是有難言之隱一般不肯對我多說。”
清河王道:“那麽你今日聽著劉養心與你說的話,可有聽出個什麽端倪來嗎?”
“我卻不是神仙,能猜中未來會發生什麽,但是養心的表情很明顯……”馮芷榕回想了一下劉養心當初的神情,最後又是歎了口氣道:“或許這將來可不隻是一波三折能夠形容。”
清河王聽著也凝起了神色道:“劉家的推卦可有半數融合自劉養心的母親歸氏,歸氏的父親是民間有名的神卜、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平時不輕易推卦、一推出來可都是能撼動家國的大事……據說他老人家便曾推出了北方的禍事,卻是那時陛下方從繆王複被立為太子半年、先帝便駕崩,這朝廷政務都還沒能熟悉上手,還忙不過來,也就沒多加留意那民間的傳言,卻想不到造成了不小的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