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野豬肉
反派鹹魚每天如履薄冰 作者:冰河時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鄔亭長高興道:“大家在你這裏賺到錢,都去縣城買麥種了,今年隻要老天爺賞臉,咱們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在東升鎮落腳也有一個多月了,這裏最常見的糧食是高梁,此時人們叫它為紅糧,是人們的主食,那吃在嘴裏的口感真是要多糙有多糙,現代幾乎沒人吃了,都用作家畜司料。
紀容錦想想都覺得粗糙,這一個多月,她都是吃的小米,小米量少口感比高梁好,很貴,普通人難得吃一次,沒辦法,她現在隻能吃老本。
聽鄔亭長說種麥,那叫一個高興,甚至開口提醒,“再買些稻種子,等到秋天就可以吃上大米飯了。”
有米有麵,窩冬的小日子豈不是爽歪歪!
“啥”鄔亭長好像聽不懂她說的話。
“大米啊!”東北大米聞名於世,他們不會不知道吧!
直到多日後,紀容錦才知道,此時的夷東地區根本沒長過水稻,就算有稻,也是旱稻,當地人叫粳子,磨出來的米叫粳米,隻能種在旱地上,株高不超過一米,生長期也比較短,產量也非常低,但是這種粳子加工出來的粳米,是非常好吃的。
可是此時的老百姓連肚子都吃不飽,那敢貪口腹之欲,這種產量低的旱稻也隻有地主老財家才舍得種來自己吃。
紀容錦了解到此時主要的農作物是紅糧(高粱),其次是小米,要是趕上年景好,再種上一片小麥,已經是最好的光景了。
“可我看到每家每戶的大豆都有很多,難道不是主糧”
“這個呀!”鄔亭長毫不在意道,“每家每戶都會尋很多野地空林來種,以備大災之年或者養的牲口吃。”
“不拿來做豆腐”
“唉!”說到這個,鄔亭長就傷心,“我們鎮子曾出資讓人去南邊學做豆腐,沒想到蒯三這家夥學到手藝在縣城不回來了,搞得我們小鎮連個豆腐都吃不到。”
紀容錦這才想起,現代網絡泛濫的知識對於古人來說簡直就是難以企及的天書。
“我會做。”想了想,她說。
“……”喝的醉熏熏的鄔亭長像是一下子清醒,“真的”
紀容錦點點頭,“不過,要有一樣東西,缺了它,我也做不出來。”
“什麽東西”鄔亭長小酒也不喝了,兩隻小眼發亮盯著如天仙的小娘子。
“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沒聽過”
鄔亭長搖搖頭。
“石膏也行。”
鹵水點的豆腐比石膏點的相對老一些,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老豆腐嫩豆腐,但是相對來說,還是鹵水點出來的更有豆香味,更貼近味道的本真。
“石膏是藥,我知道,能用來做豆腐”鄔亭長感到不可思議。
不對,等等,石膏好像有生、熟之分,“做豆腐的要用熟石膏。”
“好好好,熟的就熟的。”鄔亭長連小酒都不喝了,連忙起身,“我明天早上就去縣城買熟石膏。”一邊說一邊出了門,還不忘回頭,“買回來你就給我們做一鍋。”
“……”紀容錦眨眨眼,她本意是想買些豆子來做幹豆皮,這東西便宜實惠好存放,更適合這裏的老百姓,怎麽就岔上豆腐了呢
對她來說,豆腐也太平常了吧,再說,它不好存放,更不好運輸,不利於規模化啊,不規模化,怎麽賺到錢
麥子要種,豆腐也安排上,紀容錦來者不拒,她把金手鐲當了買了幾畝地種小麥、旱稻,又用豆腐技術換了幫她種田的人家。
為了這事,麥小吉還跟她生氣,田他要種,說省錢。
紀容錦怎麽會讓他種,她可是把他當管事培養的,還等著他跑腿帶人賺大錢呢!
忙忙碌碌之中五月也過去了,田裏的小麥苗吸著雨水,滋滋往上長。
青黃不接的時節到了,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大山這時鬱鬱鬱蔥蔥起來,裏麵長滿了東西,但敢上山的人不多,裏麵的野獸挺多,紀容錦親眼看到野豬跑下山來,要不是麥小吉手中的箭,差點有小孩被咬死。
紀容錦這時才後怕,三月份從冰雪覆蓋的山那邊爬到這裏沒遇到一個野獸簡直就是奇跡。
跑下山的野豬遇到有弓箭的麥小吉算它倒黴,被射死後,紀容錦讓鄔亭長找了殺豬匠殺了,一半分給了小鎮上的人,一半被她跟麥小吉拿去縣城賣錢。
林春縣離東升鎮挺遠,有一百多裏,不管是步行還是牛車都要從天未亮就出發,一直到晚上六七點才能到,一般都要在城外過夜,等第二天一早才能進城。
林春縣相對東升鎮是繁華,縱橫有兩個主街道,還有幾條小街,街上的鋪子、房子雖然灰撲撲的老舊但勝在高大,有些底韻。
紀容錦一行三人帶了半頭野豬過來,當然是坐了鎮上的牛車過來的,一到縣城,司徒先生便要在街口擺攤,甚至說以後隔三差五要來賺錢養活自己。
這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擔當,紀容錦一時無話可說,直到走了幾步,她才反應過來,“我想聘先生為賬房先生呢”她回頭,站在他攤位前。
司徒坐在小凳上,仰頭:“那司某就等紀姑娘生意做成了。”
“……”最後,紀容錦實在開不了口,好吧,那就等生意做成吧。
繞了林春縣一圈,基本情況了解了一下,紀容錦交了五文錢在菜市口擺了攤子。
對於現代人來說,野生的豬肉肯定一搶而光,可對於古人來說,家養的牲畜同樣美味,甚至因為野物腥氣大,他們不愛吃。
這一點,東升小鎮居民小聲嘀咕時被紀容錦聽到了,所以乘牛車來縣城時,她帶了一套家夥什,在街口就鹵豬臉、豬尾巴,又用另一個鍋紅燒蹄膀,香氣飄飄,引得眾人圍觀,裏三層外三層。
“走過路過,千萬別錯過,各位父老鄉親,看一看哩,償一償了。”
眾人被皮膚雖黃但麵容清秀的小娘子叫賣聲引得口水都留下來了。
“怎麽賣”有人忍不住。
紀容錦看了眼中年男,“不管是鹵肉還是紅燒的,都是三文錢一兩,大哥,要不要稱二兩償償,要是你家裏有小酒,那滋味就更美了。”
在東升鎮落腳也有一個多月了,這裏最常見的糧食是高梁,此時人們叫它為紅糧,是人們的主食,那吃在嘴裏的口感真是要多糙有多糙,現代幾乎沒人吃了,都用作家畜司料。
紀容錦想想都覺得粗糙,這一個多月,她都是吃的小米,小米量少口感比高梁好,很貴,普通人難得吃一次,沒辦法,她現在隻能吃老本。
聽鄔亭長說種麥,那叫一個高興,甚至開口提醒,“再買些稻種子,等到秋天就可以吃上大米飯了。”
有米有麵,窩冬的小日子豈不是爽歪歪!
“啥”鄔亭長好像聽不懂她說的話。
“大米啊!”東北大米聞名於世,他們不會不知道吧!
直到多日後,紀容錦才知道,此時的夷東地區根本沒長過水稻,就算有稻,也是旱稻,當地人叫粳子,磨出來的米叫粳米,隻能種在旱地上,株高不超過一米,生長期也比較短,產量也非常低,但是這種粳子加工出來的粳米,是非常好吃的。
可是此時的老百姓連肚子都吃不飽,那敢貪口腹之欲,這種產量低的旱稻也隻有地主老財家才舍得種來自己吃。
紀容錦了解到此時主要的農作物是紅糧(高粱),其次是小米,要是趕上年景好,再種上一片小麥,已經是最好的光景了。
“可我看到每家每戶的大豆都有很多,難道不是主糧”
“這個呀!”鄔亭長毫不在意道,“每家每戶都會尋很多野地空林來種,以備大災之年或者養的牲口吃。”
“不拿來做豆腐”
“唉!”說到這個,鄔亭長就傷心,“我們鎮子曾出資讓人去南邊學做豆腐,沒想到蒯三這家夥學到手藝在縣城不回來了,搞得我們小鎮連個豆腐都吃不到。”
紀容錦這才想起,現代網絡泛濫的知識對於古人來說簡直就是難以企及的天書。
“我會做。”想了想,她說。
“……”喝的醉熏熏的鄔亭長像是一下子清醒,“真的”
紀容錦點點頭,“不過,要有一樣東西,缺了它,我也做不出來。”
“什麽東西”鄔亭長小酒也不喝了,兩隻小眼發亮盯著如天仙的小娘子。
“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沒聽過”
鄔亭長搖搖頭。
“石膏也行。”
鹵水點的豆腐比石膏點的相對老一些,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老豆腐嫩豆腐,但是相對來說,還是鹵水點出來的更有豆香味,更貼近味道的本真。
“石膏是藥,我知道,能用來做豆腐”鄔亭長感到不可思議。
不對,等等,石膏好像有生、熟之分,“做豆腐的要用熟石膏。”
“好好好,熟的就熟的。”鄔亭長連小酒都不喝了,連忙起身,“我明天早上就去縣城買熟石膏。”一邊說一邊出了門,還不忘回頭,“買回來你就給我們做一鍋。”
“……”紀容錦眨眨眼,她本意是想買些豆子來做幹豆皮,這東西便宜實惠好存放,更適合這裏的老百姓,怎麽就岔上豆腐了呢
對她來說,豆腐也太平常了吧,再說,它不好存放,更不好運輸,不利於規模化啊,不規模化,怎麽賺到錢
麥子要種,豆腐也安排上,紀容錦來者不拒,她把金手鐲當了買了幾畝地種小麥、旱稻,又用豆腐技術換了幫她種田的人家。
為了這事,麥小吉還跟她生氣,田他要種,說省錢。
紀容錦怎麽會讓他種,她可是把他當管事培養的,還等著他跑腿帶人賺大錢呢!
忙忙碌碌之中五月也過去了,田裏的小麥苗吸著雨水,滋滋往上長。
青黃不接的時節到了,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大山這時鬱鬱鬱蔥蔥起來,裏麵長滿了東西,但敢上山的人不多,裏麵的野獸挺多,紀容錦親眼看到野豬跑下山來,要不是麥小吉手中的箭,差點有小孩被咬死。
紀容錦這時才後怕,三月份從冰雪覆蓋的山那邊爬到這裏沒遇到一個野獸簡直就是奇跡。
跑下山的野豬遇到有弓箭的麥小吉算它倒黴,被射死後,紀容錦讓鄔亭長找了殺豬匠殺了,一半分給了小鎮上的人,一半被她跟麥小吉拿去縣城賣錢。
林春縣離東升鎮挺遠,有一百多裏,不管是步行還是牛車都要從天未亮就出發,一直到晚上六七點才能到,一般都要在城外過夜,等第二天一早才能進城。
林春縣相對東升鎮是繁華,縱橫有兩個主街道,還有幾條小街,街上的鋪子、房子雖然灰撲撲的老舊但勝在高大,有些底韻。
紀容錦一行三人帶了半頭野豬過來,當然是坐了鎮上的牛車過來的,一到縣城,司徒先生便要在街口擺攤,甚至說以後隔三差五要來賺錢養活自己。
這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擔當,紀容錦一時無話可說,直到走了幾步,她才反應過來,“我想聘先生為賬房先生呢”她回頭,站在他攤位前。
司徒坐在小凳上,仰頭:“那司某就等紀姑娘生意做成了。”
“……”最後,紀容錦實在開不了口,好吧,那就等生意做成吧。
繞了林春縣一圈,基本情況了解了一下,紀容錦交了五文錢在菜市口擺了攤子。
對於現代人來說,野生的豬肉肯定一搶而光,可對於古人來說,家養的牲畜同樣美味,甚至因為野物腥氣大,他們不愛吃。
這一點,東升小鎮居民小聲嘀咕時被紀容錦聽到了,所以乘牛車來縣城時,她帶了一套家夥什,在街口就鹵豬臉、豬尾巴,又用另一個鍋紅燒蹄膀,香氣飄飄,引得眾人圍觀,裏三層外三層。
“走過路過,千萬別錯過,各位父老鄉親,看一看哩,償一償了。”
眾人被皮膚雖黃但麵容清秀的小娘子叫賣聲引得口水都留下來了。
“怎麽賣”有人忍不住。
紀容錦看了眼中年男,“不管是鹵肉還是紅燒的,都是三文錢一兩,大哥,要不要稱二兩償償,要是你家裏有小酒,那滋味就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