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時剛過,城門口的眾人便看見了一隊車駕由南而來,中間一輛車駕在華蓋之下,更發的惹人注目,自然便是那鍾繇一行。
劉協肯定是要做足禮賢下士的好皇帝的架子的。
而且他此時心中,仍抱有一絲將鍾繇拉倒自己陣營中的幻想,雖然他也知曉事不可為。
眼見車馬前來,劉協率先信步走出龍輦,前去相迎,魏王和文武百官們馬上緊跟其後。
刹那間,鍾樂齊鳴,萬民歡呼。
鍾繇見狀,也不顧年邁,拋下車駕,疾步趕來,在相距十餘步的時候,誠惶誠恐的跪下行君臣之禮,“老臣鍾繇,西征歸朝,特向吾皇複命,願我大漢江山永固。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協緊忙衝上前去一把扶起跪地的鍾繇,仿佛很是高興的說道:“愛卿不懼艱險,以古稀之年,披荊斬棘,收複西蜀,此乃本朝不世之功也。朕曾經說過,愛卿歸朝之日,朕必當親率文武百官為愛卿接風。”
隨後,他又環視一周,在看曹操和曹丕的時候,若有深意的眯了一下眼睛,大聲的對眾人說道:“太傅鍾繇,剿滅逆賊,複我國土,此乃本朝第一功勳也。朕特封鍾繇為鍾城王,封邑加增一萬戶,儀同三司,準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
此言一出,周圍百姓瞬間爆發出激烈的叫好聲。
“吾皇萬歲”“大漢萬歲”
好一副忠君賢臣的景象,可是孰真孰假,也隻有自己知道。
文武百官們此時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十分精彩,但更多的是驚訝,麵麵相覷,一時間竟無人出麵奉承,也無人出麵反對。
因為他們突然都想到了,那漢高祖劉邦曾留下的一道遺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而來已四百餘年矣。
因此當時曹操被封魏王的時候,遭受了無比巨大的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就來自於劉協和荀彧。而如今,劉協竟然不跟荀彧商量,也未曾問策於任何人就在大庭廣眾之下冊封鍾繇為‘鍾城王’,這怎能不讓眾臣們驚懼,也怎能不讓皇室一派的臣子們寒心。
如此看來,劉協為了拉攏鍾繇,所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小啊。
曹操內心倒是沒有太多的波動,一來自己也已經貴為魏王,位極人臣;二來,他與鍾繇自年少時便相互熟識,更是交好幾十年,他也相信鍾繇自然絕不會為了所謂的榮華富貴背叛自己。
可曹丕心裏卻泛起了波瀾,看來自己還是小看了這個皇帝,沒想到他為了拉攏伯父鍾繇,竟然封他做了本朝的第二個異姓王。
不過他依然選擇相信自己的父親和鍾繇伯父,想當初鍾繇幾乎要帶走全國一半的兵力去征討蜀國,麵對重重阻攔,父親最終還是力排眾議,讓鍾繇伯父帶兵西去了。
最終伯父果然不負重托,僅僅兩年不到就平定了西蜀。此時的鍾繇兵強馬壯,本可以像劉備一樣割據益州,封蜀自立,但是他並沒有,他毅然而然的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朋友的信任和對曹氏的忠心。
要說此時場內內心最為複雜的就要數荀彧了。
此時荀彧的心裏五味雜陳,很不是一番滋味。他與鍾繇被稱為曹操的左膀右臂,曹操稱他為“張良”,稱鍾繇為“蕭何”。
其實荀彧本身對權力並沒有太多的眷戀和沉醉。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所以在當年曹操準備稱王時,他明知皇帝孱弱,自己更是勢單力薄,但仍然不惜斷絕了和曹操幾十年的友誼,撕破了臉麵。而如今,鍾繇竟然卻成了第二個異姓王,還是皇帝主動冊封的。
自己為拉攏鍾繇已經向皇帝獻策數條,可沒想到皇帝當他的麵應下之後,反過頭來卻來了這麽一出。這讓自己如何自處?反對冊封?不行,這是皇帝本人自己的旨意,此乃不忠。同意冊封?可高祖皇帝那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遺訓又當置於何地?
一時間,即使是胸有萬策的荀彧,也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界。
終究還是老謀深算的鍾繇率先打破了這尷尬的局麵,再次俯首跪拜的大聲說道:“老臣懇請吾皇收回成命。臣功微德薄,‘鍾誠王’這一王爵老臣實不敢當啊。”
聽到這話,劉協臉上隱隱有不快之色,隻是當著這滿朝文武和全城百姓,鍾繇又是剛剛歸朝的大功臣,自己不好發作。
心中暗暗罵道,“好你個老匹夫,敬酒不吃,吃罰酒。要不是想著削弱曹氏一族的勢力,而你滅蜀有功,又與荀彧同名,朕會看的上你個老叫花子?”
可是臉上依然笑嗬嗬的說道:“愛卿過謙了,想那西蜀偏遠,群賊奸惡,魏王多次討伐都不得功成,而愛卿一出馬就令群賊頷首。怎當不得這‘鍾誠王’?”
劉協此話有意的抑曹仰鍾,趁機想要使二人產生間隙,隻可惜他太小瞧了曹鍾二人幾十年的友誼。
曹操倒是麵色如故,波瀾不驚,隻是俯首叩拜的鍾繇眉頭不經意的皺了一下,不過很快也就恢複如常。
此時,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吏從隊伍後方挪步而出,結結巴巴的高聲喊道:“啟...啟...啟奏陛下,還...還請陛下一同封賞滅吳首功之臣,曹...曹...曹仁大將軍。滅蜀,滅...滅...滅吳皆是蓋世之功,不當有...有...有...所偏頗。”
此言一出,劉協的臉上掛不住了,眾文武的臉上也滿是異樣之色,每個人心中不禁暗揣道“這是何人,如此口吃,卻也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裏,一針見血,指出此局關鍵之所在”
是啊,滅蜀、滅蜀都是滅國之功,按理來講,哪有隻封賞一方的道理。
“大膽,汝是何人,焉敢在聖上麵前如此狂悖?”曹丕很合事宜的站出來發聲了,佯怒訓斥道。不過心裏卻是樂開了話,也不禁納悶此子是何人,年紀輕輕,竟有如此見解?
身旁的司馬懿見狀走出身來向著皇帝一躬,回答道:“回天子、魏王和眾位大人的話,此乃我京兆尹府,典農功曹,鄧艾,鄧士載,乃是微臣的屬官。”
“區區一屯田小吏,焉敢如此放肆,來呀,將他叉了下去。”
說著,曹丕喚來左右衛士將鄧艾趕了出去,其實是在變相的保護他。假如一會兒,皇帝或者荀彧回過身來,借機問難於他,於情於理都無法保他,所以隻能自己搶先做個壞人,把他趕出去,大不了以後再多做擢升罷了。
司馬懿自然知曉曹丕此舉深意,但唯恐鄧艾年輕莽撞,誤會了曹丕的一番好意,少時便也偷偷的溜了出去。
荀彧見當前迷局已破,便順勢勸諫道:“陛下,封王拜侯之事,應當由尚書台選一良辰吉日進行冊封,如今這般有些虧欠鍾太傅了。”
劉協眼見事不可為,便借坡下驢道,“今日之事,實賴寡人,此事容稍後再議。卿等隨朕一同回宮,為鍾太傅接風洗塵啊。”
“謹遵萬歲旨意”
眾臣們隨之附和道。
隨後,眾人簇擁著皇帝,在百姓們的夾道歡迎之中又一同回了宮城。
劉協肯定是要做足禮賢下士的好皇帝的架子的。
而且他此時心中,仍抱有一絲將鍾繇拉倒自己陣營中的幻想,雖然他也知曉事不可為。
眼見車馬前來,劉協率先信步走出龍輦,前去相迎,魏王和文武百官們馬上緊跟其後。
刹那間,鍾樂齊鳴,萬民歡呼。
鍾繇見狀,也不顧年邁,拋下車駕,疾步趕來,在相距十餘步的時候,誠惶誠恐的跪下行君臣之禮,“老臣鍾繇,西征歸朝,特向吾皇複命,願我大漢江山永固。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協緊忙衝上前去一把扶起跪地的鍾繇,仿佛很是高興的說道:“愛卿不懼艱險,以古稀之年,披荊斬棘,收複西蜀,此乃本朝不世之功也。朕曾經說過,愛卿歸朝之日,朕必當親率文武百官為愛卿接風。”
隨後,他又環視一周,在看曹操和曹丕的時候,若有深意的眯了一下眼睛,大聲的對眾人說道:“太傅鍾繇,剿滅逆賊,複我國土,此乃本朝第一功勳也。朕特封鍾繇為鍾城王,封邑加增一萬戶,儀同三司,準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
此言一出,周圍百姓瞬間爆發出激烈的叫好聲。
“吾皇萬歲”“大漢萬歲”
好一副忠君賢臣的景象,可是孰真孰假,也隻有自己知道。
文武百官們此時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十分精彩,但更多的是驚訝,麵麵相覷,一時間竟無人出麵奉承,也無人出麵反對。
因為他們突然都想到了,那漢高祖劉邦曾留下的一道遺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而來已四百餘年矣。
因此當時曹操被封魏王的時候,遭受了無比巨大的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就來自於劉協和荀彧。而如今,劉協竟然不跟荀彧商量,也未曾問策於任何人就在大庭廣眾之下冊封鍾繇為‘鍾城王’,這怎能不讓眾臣們驚懼,也怎能不讓皇室一派的臣子們寒心。
如此看來,劉協為了拉攏鍾繇,所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小啊。
曹操內心倒是沒有太多的波動,一來自己也已經貴為魏王,位極人臣;二來,他與鍾繇自年少時便相互熟識,更是交好幾十年,他也相信鍾繇自然絕不會為了所謂的榮華富貴背叛自己。
可曹丕心裏卻泛起了波瀾,看來自己還是小看了這個皇帝,沒想到他為了拉攏伯父鍾繇,竟然封他做了本朝的第二個異姓王。
不過他依然選擇相信自己的父親和鍾繇伯父,想當初鍾繇幾乎要帶走全國一半的兵力去征討蜀國,麵對重重阻攔,父親最終還是力排眾議,讓鍾繇伯父帶兵西去了。
最終伯父果然不負重托,僅僅兩年不到就平定了西蜀。此時的鍾繇兵強馬壯,本可以像劉備一樣割據益州,封蜀自立,但是他並沒有,他毅然而然的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朋友的信任和對曹氏的忠心。
要說此時場內內心最為複雜的就要數荀彧了。
此時荀彧的心裏五味雜陳,很不是一番滋味。他與鍾繇被稱為曹操的左膀右臂,曹操稱他為“張良”,稱鍾繇為“蕭何”。
其實荀彧本身對權力並沒有太多的眷戀和沉醉。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所以在當年曹操準備稱王時,他明知皇帝孱弱,自己更是勢單力薄,但仍然不惜斷絕了和曹操幾十年的友誼,撕破了臉麵。而如今,鍾繇竟然卻成了第二個異姓王,還是皇帝主動冊封的。
自己為拉攏鍾繇已經向皇帝獻策數條,可沒想到皇帝當他的麵應下之後,反過頭來卻來了這麽一出。這讓自己如何自處?反對冊封?不行,這是皇帝本人自己的旨意,此乃不忠。同意冊封?可高祖皇帝那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遺訓又當置於何地?
一時間,即使是胸有萬策的荀彧,也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界。
終究還是老謀深算的鍾繇率先打破了這尷尬的局麵,再次俯首跪拜的大聲說道:“老臣懇請吾皇收回成命。臣功微德薄,‘鍾誠王’這一王爵老臣實不敢當啊。”
聽到這話,劉協臉上隱隱有不快之色,隻是當著這滿朝文武和全城百姓,鍾繇又是剛剛歸朝的大功臣,自己不好發作。
心中暗暗罵道,“好你個老匹夫,敬酒不吃,吃罰酒。要不是想著削弱曹氏一族的勢力,而你滅蜀有功,又與荀彧同名,朕會看的上你個老叫花子?”
可是臉上依然笑嗬嗬的說道:“愛卿過謙了,想那西蜀偏遠,群賊奸惡,魏王多次討伐都不得功成,而愛卿一出馬就令群賊頷首。怎當不得這‘鍾誠王’?”
劉協此話有意的抑曹仰鍾,趁機想要使二人產生間隙,隻可惜他太小瞧了曹鍾二人幾十年的友誼。
曹操倒是麵色如故,波瀾不驚,隻是俯首叩拜的鍾繇眉頭不經意的皺了一下,不過很快也就恢複如常。
此時,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吏從隊伍後方挪步而出,結結巴巴的高聲喊道:“啟...啟...啟奏陛下,還...還請陛下一同封賞滅吳首功之臣,曹...曹...曹仁大將軍。滅蜀,滅...滅...滅吳皆是蓋世之功,不當有...有...有...所偏頗。”
此言一出,劉協的臉上掛不住了,眾文武的臉上也滿是異樣之色,每個人心中不禁暗揣道“這是何人,如此口吃,卻也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裏,一針見血,指出此局關鍵之所在”
是啊,滅蜀、滅蜀都是滅國之功,按理來講,哪有隻封賞一方的道理。
“大膽,汝是何人,焉敢在聖上麵前如此狂悖?”曹丕很合事宜的站出來發聲了,佯怒訓斥道。不過心裏卻是樂開了話,也不禁納悶此子是何人,年紀輕輕,竟有如此見解?
身旁的司馬懿見狀走出身來向著皇帝一躬,回答道:“回天子、魏王和眾位大人的話,此乃我京兆尹府,典農功曹,鄧艾,鄧士載,乃是微臣的屬官。”
“區區一屯田小吏,焉敢如此放肆,來呀,將他叉了下去。”
說著,曹丕喚來左右衛士將鄧艾趕了出去,其實是在變相的保護他。假如一會兒,皇帝或者荀彧回過身來,借機問難於他,於情於理都無法保他,所以隻能自己搶先做個壞人,把他趕出去,大不了以後再多做擢升罷了。
司馬懿自然知曉曹丕此舉深意,但唯恐鄧艾年輕莽撞,誤會了曹丕的一番好意,少時便也偷偷的溜了出去。
荀彧見當前迷局已破,便順勢勸諫道:“陛下,封王拜侯之事,應當由尚書台選一良辰吉日進行冊封,如今這般有些虧欠鍾太傅了。”
劉協眼見事不可為,便借坡下驢道,“今日之事,實賴寡人,此事容稍後再議。卿等隨朕一同回宮,為鍾太傅接風洗塵啊。”
“謹遵萬歲旨意”
眾臣們隨之附和道。
隨後,眾人簇擁著皇帝,在百姓們的夾道歡迎之中又一同回了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