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另一邊的張郃,此時正率領著一萬大軍,“趾高氣昂”的向北而來,似乎急於找匈奴決一死戰,但卻私下讓陳泰、劉曄領兵引於左右兩翼。


    張郃自然也收到了探馬來報姑夕王.師廬領兵一萬已經於數日前抵達上郡,與東胡盧王.烏維兵合一處,共計兩萬大軍,意在一舉消滅自己的這支部隊。


    對此張郃、陳泰等人自然也做了相應的對策。


    而東胡盧王.烏維和姑夕王.師廬在那日會盟之後,次日裏,便點兵向南進發了,分別於於上郡州府.膚施縣城以南五十餘裏與百餘裏處安營紮寨,並向南灑出了數支探馬斥候,意在主動探查尋戰漢軍蹤跡,早日結束這潛在的威脅。


    這一日,他們終於相遇了。


    在兩軍相距五十餘裏的時候,姑夕王.師廬率領著一萬五千騎兵主動向張郃軍靠攏進攻了。


    見到漢軍敵人的隊伍確實少於自己,而且其部隊周圍並沒有探查到有援兵或者伏兵的痕跡。胖師廬當即下令,兵分三路,左右兩翼各四千騎由數名千騎長率領,中路七千騎由自己親自率領,呈倒扇形也就是v字型散開,向南飛撲而來,竟然試圖用這區區一萬五千騎兵去包圍對麵的一萬騎兵。


    《孫子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顯然師廬是有些過於的異想天開了。


    不過匈奴不愧是騎兵戰陣的老祖宗,深諳騎兵戰法要意,用的竟然是《孫子兵法.十陣》當中的雁形陣。


    這是一種橫向展開,左右兩翼向前或者向後梯次排列的戰鬥隊形,向前的是“v”字形。左右兩翼向前或者向後梯次排列的戰鬥隊形,向前的是“v”字形,就像猿猴的兩臂向前伸出一樣,是一種用來包抄迂回的陣型,但是後方的防禦比較薄弱。


    《孫子兵法》有雲,“雁行之陣者,所以接射也。”,這一陣法確實可以將騎兵的戰力發揮到最大。


    而後方的東胡盧王.烏維自然時時刻刻注意著戰場的情況,如若沒有其餘變故的話,他的五千餘騎肯定是按兵不動的。


    剛開始戰局事態的發展確實在按照胖師廬的料想發展,可是後麵發展就有點兒出乎意料了.....


    反觀敵營張郃這裏,針對於匈奴的雁形陣攻擊,由於部下也全都是騎兵,所以並沒有布下“圓形陣”用之防禦,反而擺出了令人費解的類似於“方形陣”的一種陣法向前迎敵。


    “方形陣”也是《孫子兵法.十陣》中的一個陣法,但是這卻是一種常規的步兵陣法,從來沒有人將他用在騎兵作戰當中。


    不過張郃所布下的方形陣又不同於以往一般的方形陣,他並沒有將強兵勁卒擺放在陣法四周,反而是讓他們依次排列形成一個規規矩矩的四形方陣,然後再將一個個騎兵方陣錯落有致的擺放開來,放眼望去竟然也是密不透風,像一個個方形的錘子一般呼嘯著前進。


    如此看來,這似乎還糅合了一絲絲《孫子兵法.十陣》中“疏陣”的味道,因為“疏陣”的精髓就在於把士卒分成若幹戰鬥小群,或者前進,或者後撤;或者出擊,或者固守。


    對麵的胖師廬看到這一幕之後,忍不住哈哈大笑,對著身旁的兵士說道,“都說老將張郃,頗有威名,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如今看來,浪得虛名而已。他莫非還想用這‘方形陣’鑿穿我這一萬五千大軍嗎?”


    說完其冷哼一聲,嘲諷道,“時無英雄,圖使豎子成名!今日我便要將其斬於馬下,掃滅他的一世英名。草原的勇士們,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跟我衝!!!”


    說罷一騎當先,向著敵軍衝去。


    胖師廬雖然膀大腰圓,也上了年紀,可依舊寶刀未老,在兩軍相距快一箭之地的時候,他竟然雙腿夾緊馬腹,引弓射箭,開始了“奔射”。


    隻可惜他並不知曉他眼前的這支部隊人人皆可奔射,雖然他與東胡盧王.烏維層派出多支斥候小隊探查軍情,但是也都隻是遠遠遊獵在漢軍周圍,在得知了漢軍那支配備“馬鐙”的重甲騎兵虎豹騎沒有在軍列之中後,便更加的肆無忌憚了。


    但是卻並沒有在漢軍安營紮寨之時偷進營內,詳詳細細的去探查這支騎兵的裝備。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不知彼的胖師廬自然也就要遭殃了。


    在匈奴騎士引箭奔射的同時,對過的漢軍騎兵也開始了意料之中整齊劃一的“奔射”。


    看到這一幕的同時,包含胖師廬在內的部分匈奴,心頭突然都冒起這樣一個念頭,“壞了,奔射,鐵馬鐙。”


    但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現在也隻能寄希望於,自己這方有一萬五千大軍,更有東胡盧王.烏維五千騎兵在後方壓陣,然後自己這方加快速度,衝過這輪箭雨,與漢軍短兵相接。


    隻可惜並不是人人都有胖師廬這樣的戰鬥素養的,當匈奴士兵看到對方可以人人奔射的時候,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馬鐙這類東西的存在,還以為漢軍騎兵騎術高超呢。


    一時間,整個陣型瞬間開始有所鬆動了。


    伴著雙方兵士的“奔射”,一輪密密麻麻的箭雨朝著匈奴這邊鋪天蓋地而來,而漢軍這邊相對就要稀疏很多了,而且淩亂不堪。


    就在匈奴兵士心裏剛鬆了一口氣的時候,又是一輪齊射向他們鋪麵而來,奔射是很考驗騎士的技術和腿力的,而有了馬鐙這樣一個神奇的物事存在,這顯然就不是太大的難題了,若是情況允許的話,連續奔射個四五次都不成問題。


    兩輪齊射之後,匈奴這邊瞬間損失了四五千騎。為什麽沒有受傷的,幾乎全是陣亡呢?因為一旦被箭雨射中掉下馬來,即使當時不死,也會被後麵的騎兵踩成一灘肉泥的。而漢軍這麵,隻是折損了聊聊百餘人而已。


    這下子,匈奴人的軍心頗受震動,雁形陣很明顯的就淩亂起來,也就失去了它本該有的威力了。反觀漢軍,依然軍容齊整,幾乎不受影響。


    終於兩軍近戰交鋒了,但是胖師廬還是小瞧了馬鐙的威力。他以為騎兵近身搏戰,自己的草原勇士肯定會比漢軍的戰力要強一些。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匈奴騎士沒有馬鐙,近身博弈之時,必須得有一隻手抓著韁繩或者馬鬃,還得半匍匐在馬背上,增加穩定性,而漢軍這麵卻可以挺直腰杆,用兩隻手來迎敵。


    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一邊是一隻手,另一邊是兩隻手,本來戰力就不對等,結果更加可想而知了。


    兩軍一接觸,雙方的傷亡差距瞬間大了起來。


    與此同時,陳泰和劉燁,在得知匈奴軍隊和張郃接觸的同時,就立刻引兵前來,從左右兩翼撲將過來,此時正在快馬加鞭的路上,恐怕用不了一個時辰就能到達戰場。


    此時,探馬已經將最新的戰況報告給了在後方壓陣的東胡盧王.烏維,“報告大王,姑夕大王已經與那漢軍張郃正麵接觸上了,可是張郃的騎兵人人皆可奔射,雙方如今正在鏖戰,不過姑夕大王好像快已經處於下風了。”


    聽到這裏,烏維心中的疑惑頓時解開了大半,怪不得張郃那老匹夫率領區區一萬騎兵,就敢深入草原,原來是有恃無恐,全員配備了馬鐙啊。


    不過如若真是這樣的話,那自己和師廬加起來的兩萬大軍,恐怕也隻能跟他們堪堪打個平手而已,甚至戰力還不如他一萬騎兵呢,看來此次事不可為了。


    想到這裏,烏維急忙下令,大聲喊道,“傳令兵,即可傳本王將令,全軍出發,支援姑夕王。”


    說罷,帶著自己的親衛騎兵率先出營而去,身後的騎兵們隨即也跟了上來,火急火燎的向南奔去。


    但他所不知道的是,在他南下的同時,陳泰、劉曄各引一萬大軍已經從左右兩翼包抄過來了。


    如果他知道戰場這些,恐怕就會直接調轉馬頭向北或者向西逃竄了。


    而此時,南麵的戰場上正廝殺的難舍難分。


    匈奴人自小在馬背上長大,往日裏匈奴騎士的單兵戰鬥素養絕對是比一個漢軍騎士要強上一些的。可如今漢軍騎兵配備了鐵馬蹬之後,局勢反過來了。


    越殺,匈奴人的膽氣越小,漢軍的士氣卻越來越旺。


    胖師廬此時心裏已經開始打退堂鼓了,這堪堪一個時辰,加上對衝時的兩輪齊射,自己這方就已經折損了一半了,而漢軍那邊目測才傷亡了不到兩千餘騎,再這麽下去就得不償失了。


    正在他打算要撤退的時候,忽然聽到北方有馬蹄聲傳來,扭頭向北望去,果不其然是東胡盧王.烏維的援兵到了。


    “哈哈哈,烏維大王的援兵到了,兒郎們殺呀。誰能宰掉張郃,老子賞牛羊百頭,封千騎長。”


    見到援軍到來,匈奴大軍已經跌落下去的士氣竟然有暴漲起來,隨著烏維五千援軍的加入,戰場的天平竟然奇跡般的慢慢的向匈奴這邊傾斜過來了。


    就在烏維和師廬以為這場戰爭已成定局的時候,忽然從戰場的左右兩翼傳來了高亢的號角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還政於朝之歸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樓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樓頂並收藏還政於朝之歸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