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帳內眾人都興高采烈的時候,並沒有人發現,此時的南宮傲似乎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高興。
對於一個戰場廝殺數十年的老兵,死亡是很平常的事情,對此南宮傲自然也早已司空見慣了。
可是,往日裏那些同袍,大多都是因戰而亡的,但今天的這幾位兄弟卻是死在了流沙之下,屍骨無存。這種死法實在太過於憋屈,也太過於讓人無法理解。
他們連家都回不了了,隻能永遠的留在這篇大漠裏。雖說青山處處埋忠,這可是可憐的這哥兒幾個,埋葬之地卻是這貧瘠的黃沙。
南宮傲越想,心中越發的憤慨,如今也隻能把這份憤慨發泄在敵人身上了。
就在南宮傲胡思亂想之時,曹彰卻開始發號軍令了,“眾位將士,我等厲兵秣馬多日,終於到了決戰的時刻了。眾將聽令!!!”
“末將在!!!”
帳內的眾位將校,一個個中氣十足的大聲回答道,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激動的神態。
“破虜將軍.陳泰。”
“末將在。”
“命汝率鐵騎兩萬,向正北方出發,隨後從匈奴的西麵,發起進攻。”
“末將領命。”
“征虜將軍.夏侯玄。”
“末將在。”
“命汝率本部一萬鐵騎,另再與汝精兵一萬,向正東方出發,繞行至匈奴東麵,發起進攻。”
“末將領命。”
“其餘諸將,跟隨本將軍,直接向東北方出發,從匈奴正麵發起進攻。”
曹彰看著帳內的士氣昂然的眾人,自己也越發的覺得精神煥發,接著說道,“命令各營,三更挖洞造飯,五更拔營出發。人銜枚,馬鈴鐺,悄悄進兵。明日一早,辰時三刻準時發起進攻,不得有誤。如有違令者,軍法從事。”
“謹遵將軍號令。”
————————
話說那一日,左大將.巫魯魯流木渡河,僥幸逃脫之後,便一路直奔匈奴大單於王庭。
師弘邪在聽聞了巫魯魯的報告之後,大驚失色。
左賢王可是他麾下最強大的一個部落,可如今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僅剩下了眼前這麽一個萬騎長,又怎能不讓他心驚。
更何況,前幾日他剛剛收到了,來自右賢王.樓利部落的敗報。
本以為漢人隻是攻打了右賢王的部落,所以他們這幾日正在暗暗調兵遣將,並打算從左賢王部再抽調一些人馬,一同前往察哈爾,給那群漢人一點兒顏色瞧瞧呢。
如今堪堪才過了幾日,卻又收到了劉.豹部落全軍覆沒的噩耗,他怎能不驚懼?
看來,發兵討伐漢人,是不可能的了,反而應該想想怎麽應對漢人接下來的攻擊吧。
於是乎,在師弘邪與左、右穀蠡王,以及王庭內的眾臣商議過之後。他們一致認為,漢人此時正攜勝利之師,萬不可當也,自應暫時避其鋒芒。
再然後,自然就是攜全族遠遁,離開部落,遠遠的藏到了這個祖先發跡的地方——烏梁素海。
此時,甚至包含巫魯魯在內的所有人,都心安理得的認為,自己等人的這招燈下黑,漢人是絕對不會想到的。
即使想清楚了,他們不熟悉地形,大漠裏又難以找到水源的位置,找到這裏最起碼也得到明年了。
可等明年開春的時候,自己等人又離開了,屆時必然已經聯係好鮮卑、羌、羯族他們了。到時候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即使前幾日右賢王部落的犁汙王帶著數百殘兵來到了這裏,眾人也一致的認為,大戰已過去將近兩個月了,要是漢人能找到這裏,也早就到了。
現如今馬上要進入寒冬了,每年冬天的朔風,讓人都不敢在帳篷外長時間待,更會時不時的凍死好些個牲畜,即使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大漠裏的自己都害怕。
更何況那群生活在南麵的漢人了,他們要是敢在這個時候來,不用自己動手,大漠裏的風就能把他們全部殺光。他們現在,說不準在大漠裏兜了一個大圈,一無所獲之後,就已經退兵回去了。
因此匈奴部落裏,並沒有一個人覺得漢軍會來攻,甚至連平日裏布防的哨騎都少了許多。
這一日清晨,部落裏依舊如往常般的寧靜。
待眾人正打算要起來生活造飯之時,可不知為何,突然起了風沙。一時間,黃沙漫天,遮雲蔽日,眾人無奈又隻好回了營寨。
就在這時,危險來臨了。
三路漢軍,已經按照昨夜的部署全部到位,此時又借著這漫天的風沙無聲無息的接近了部落。當第一個匈奴人看到從風沙裏走出來的漢軍時,還以為自己碰到了傳說中的惡鬼。
一時間,隻聽得這漫天的風沙裏到處都是慘叫聲,直到這個時候,部落裏的匈奴人才漸漸有了反應。
待他們拿著兵器衝出帳外的時候,一切已經晚了。
此時在他們眼前的是,越來越多的漢軍騎兵。那群人隨著風沙一同而來,眼中仿佛冒著綠光,如同幽靈一般。
漢軍將士們在大漠裏吃了兩個來月的風沙,受了那麽多的苦,如今好不容易找到發泄口了,自然不會手下留情。
於是,或數十人,或數百人作為一個作戰隊形,在這匈奴的王庭內來回衝殺,如入無人之境。而匈奴人一絲準備也沒有,就如同被砍白菜一樣,瞬間被殺上了上千人,而且傷亡還在不斷的增加。
在王庭內,自然還是有比較清醒的人的,比如說左穀蠡王.烏鐸,就是匈奴高層中比較清醒的人之一。當他聽到廝殺聲之後,急忙奔出帳外,並迅速召集了幾十名族人欲與反抗。
不過當所有人都在遭受屠戮,或者投降時,這麽紮眼的行為,自然就成了漢軍眼中首要除掉的目標。結果當然並沒有改變什麽,倉皇之舉又有幾分成效呢?還不等他準備妥當,就已經被簇擁而來的漢軍殺死了。
而那名從右賢王部落僥幸逃出,後來在大漠裏狼狽奔逃了將近兩個月,才回到這裏的犁汙王。
下場自然也不是太好,他本以為自己如今已經到達王庭了,應該已經徹底安全了吧?可是終究還是,逃不過那命運的圓輪。他本人在完成了他的使命之後,終於還是變成了漢軍的刀下亡魂。
有了多次逃跑經驗的巫魯魯,確實這群人中當下比較幸運的一位。
在聽到帳外的殺喊聲之後,雖然不願意相信,但他的理智告訴他,肯定是漢軍已經殺過來了。於是乎,也顧不上三七二十一,拉上身旁的一堆不知道是誰的人,就往外突去。
巫魯魯最終再一次的證明了,他那逃跑健將的確非浪得虛名,即使如此這般的危險,最終,還是被他逃了出去。
不知過了多久,當那巫魯魯徹底逃出來之後,發現偌大的部落,逃出來的隻有自己和身邊數百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女人和老弱病殘,青壯人幾乎沒有。
巫魯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的絕望過,哀莫大於心死。他再也不想折騰了,也沒有力氣折騰了,隻想著安安穩穩的過完剩餘的這生。
漢人滅了他的族,滅了他的國,向漢人投降時萬萬不可能的,於是帶著這數百名失魂落魄的族人,繼續向北投奔了高原上的鮮卑人。
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這一群人,在這悲涼的歌聲中,漸漸消失在了北邊的天際裏。
數年後,鮮卑族大人.軻比能,為了討好曹魏,將巫魯魯殺死,並將其項上人頭送往了洛陽。
當然這是很久之後所發生的事情了。
......
終於,這一戰隨著黃沙的停息,也徹底落下了帷幕。
此戰,徹底殲滅了匈奴王庭的有生力量。戰中犁汙王和左穀蠡王.烏鐸被殺,匈奴大單於.師弘邪,右穀蠡王被俘獲。被俘獲的還有,王庭家眷二百餘人,萬騎長三人,都尉、千騎長數十人,百騎長等更是不計其數。
騎卒三萬餘人,人口三十餘萬,牛羊牲畜上百萬口。當然還有那匈奴部落中,象征著無上權威和榮耀的王旗。
而反觀漢軍這邊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對於漢軍來說,這是一場徹底的完勝。
曹彰完成了一件前無古人之舉,自此,團聚在華夏北部五百餘年的匈奴,徹底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而此功,屬於曹彰,屬於陳泰,屬於夏侯玄,也屬於已經死去的張郃,更屬於千千萬萬參戰的將士們。
這一戰,漢軍用他們的英勇再次向世人,向大漢周邊的屬國和部落們嚴明了,“有膽敢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但匈奴的徹底滅亡,並不代表著,北方草原騎士的徹底消亡。當一個矛盾被解決後,就會出現新的矛盾,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同樣匈奴滅亡了之後,自然會有替代的“匈奴二代”出現,繼續成為華夏北方的威脅。
當然,此時遠不是想這些的時候,當下最應該做的是慶功和班師回朝。
這是建安三十五年,公元230年,冬,十月二十三,發生在大漢邊境,北漠.烏梁素海的一幕。
對於一個戰場廝殺數十年的老兵,死亡是很平常的事情,對此南宮傲自然也早已司空見慣了。
可是,往日裏那些同袍,大多都是因戰而亡的,但今天的這幾位兄弟卻是死在了流沙之下,屍骨無存。這種死法實在太過於憋屈,也太過於讓人無法理解。
他們連家都回不了了,隻能永遠的留在這篇大漠裏。雖說青山處處埋忠,這可是可憐的這哥兒幾個,埋葬之地卻是這貧瘠的黃沙。
南宮傲越想,心中越發的憤慨,如今也隻能把這份憤慨發泄在敵人身上了。
就在南宮傲胡思亂想之時,曹彰卻開始發號軍令了,“眾位將士,我等厲兵秣馬多日,終於到了決戰的時刻了。眾將聽令!!!”
“末將在!!!”
帳內的眾位將校,一個個中氣十足的大聲回答道,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激動的神態。
“破虜將軍.陳泰。”
“末將在。”
“命汝率鐵騎兩萬,向正北方出發,隨後從匈奴的西麵,發起進攻。”
“末將領命。”
“征虜將軍.夏侯玄。”
“末將在。”
“命汝率本部一萬鐵騎,另再與汝精兵一萬,向正東方出發,繞行至匈奴東麵,發起進攻。”
“末將領命。”
“其餘諸將,跟隨本將軍,直接向東北方出發,從匈奴正麵發起進攻。”
曹彰看著帳內的士氣昂然的眾人,自己也越發的覺得精神煥發,接著說道,“命令各營,三更挖洞造飯,五更拔營出發。人銜枚,馬鈴鐺,悄悄進兵。明日一早,辰時三刻準時發起進攻,不得有誤。如有違令者,軍法從事。”
“謹遵將軍號令。”
————————
話說那一日,左大將.巫魯魯流木渡河,僥幸逃脫之後,便一路直奔匈奴大單於王庭。
師弘邪在聽聞了巫魯魯的報告之後,大驚失色。
左賢王可是他麾下最強大的一個部落,可如今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僅剩下了眼前這麽一個萬騎長,又怎能不讓他心驚。
更何況,前幾日他剛剛收到了,來自右賢王.樓利部落的敗報。
本以為漢人隻是攻打了右賢王的部落,所以他們這幾日正在暗暗調兵遣將,並打算從左賢王部再抽調一些人馬,一同前往察哈爾,給那群漢人一點兒顏色瞧瞧呢。
如今堪堪才過了幾日,卻又收到了劉.豹部落全軍覆沒的噩耗,他怎能不驚懼?
看來,發兵討伐漢人,是不可能的了,反而應該想想怎麽應對漢人接下來的攻擊吧。
於是乎,在師弘邪與左、右穀蠡王,以及王庭內的眾臣商議過之後。他們一致認為,漢人此時正攜勝利之師,萬不可當也,自應暫時避其鋒芒。
再然後,自然就是攜全族遠遁,離開部落,遠遠的藏到了這個祖先發跡的地方——烏梁素海。
此時,甚至包含巫魯魯在內的所有人,都心安理得的認為,自己等人的這招燈下黑,漢人是絕對不會想到的。
即使想清楚了,他們不熟悉地形,大漠裏又難以找到水源的位置,找到這裏最起碼也得到明年了。
可等明年開春的時候,自己等人又離開了,屆時必然已經聯係好鮮卑、羌、羯族他們了。到時候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即使前幾日右賢王部落的犁汙王帶著數百殘兵來到了這裏,眾人也一致的認為,大戰已過去將近兩個月了,要是漢人能找到這裏,也早就到了。
現如今馬上要進入寒冬了,每年冬天的朔風,讓人都不敢在帳篷外長時間待,更會時不時的凍死好些個牲畜,即使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大漠裏的自己都害怕。
更何況那群生活在南麵的漢人了,他們要是敢在這個時候來,不用自己動手,大漠裏的風就能把他們全部殺光。他們現在,說不準在大漠裏兜了一個大圈,一無所獲之後,就已經退兵回去了。
因此匈奴部落裏,並沒有一個人覺得漢軍會來攻,甚至連平日裏布防的哨騎都少了許多。
這一日清晨,部落裏依舊如往常般的寧靜。
待眾人正打算要起來生活造飯之時,可不知為何,突然起了風沙。一時間,黃沙漫天,遮雲蔽日,眾人無奈又隻好回了營寨。
就在這時,危險來臨了。
三路漢軍,已經按照昨夜的部署全部到位,此時又借著這漫天的風沙無聲無息的接近了部落。當第一個匈奴人看到從風沙裏走出來的漢軍時,還以為自己碰到了傳說中的惡鬼。
一時間,隻聽得這漫天的風沙裏到處都是慘叫聲,直到這個時候,部落裏的匈奴人才漸漸有了反應。
待他們拿著兵器衝出帳外的時候,一切已經晚了。
此時在他們眼前的是,越來越多的漢軍騎兵。那群人隨著風沙一同而來,眼中仿佛冒著綠光,如同幽靈一般。
漢軍將士們在大漠裏吃了兩個來月的風沙,受了那麽多的苦,如今好不容易找到發泄口了,自然不會手下留情。
於是,或數十人,或數百人作為一個作戰隊形,在這匈奴的王庭內來回衝殺,如入無人之境。而匈奴人一絲準備也沒有,就如同被砍白菜一樣,瞬間被殺上了上千人,而且傷亡還在不斷的增加。
在王庭內,自然還是有比較清醒的人的,比如說左穀蠡王.烏鐸,就是匈奴高層中比較清醒的人之一。當他聽到廝殺聲之後,急忙奔出帳外,並迅速召集了幾十名族人欲與反抗。
不過當所有人都在遭受屠戮,或者投降時,這麽紮眼的行為,自然就成了漢軍眼中首要除掉的目標。結果當然並沒有改變什麽,倉皇之舉又有幾分成效呢?還不等他準備妥當,就已經被簇擁而來的漢軍殺死了。
而那名從右賢王部落僥幸逃出,後來在大漠裏狼狽奔逃了將近兩個月,才回到這裏的犁汙王。
下場自然也不是太好,他本以為自己如今已經到達王庭了,應該已經徹底安全了吧?可是終究還是,逃不過那命運的圓輪。他本人在完成了他的使命之後,終於還是變成了漢軍的刀下亡魂。
有了多次逃跑經驗的巫魯魯,確實這群人中當下比較幸運的一位。
在聽到帳外的殺喊聲之後,雖然不願意相信,但他的理智告訴他,肯定是漢軍已經殺過來了。於是乎,也顧不上三七二十一,拉上身旁的一堆不知道是誰的人,就往外突去。
巫魯魯最終再一次的證明了,他那逃跑健將的確非浪得虛名,即使如此這般的危險,最終,還是被他逃了出去。
不知過了多久,當那巫魯魯徹底逃出來之後,發現偌大的部落,逃出來的隻有自己和身邊數百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女人和老弱病殘,青壯人幾乎沒有。
巫魯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的絕望過,哀莫大於心死。他再也不想折騰了,也沒有力氣折騰了,隻想著安安穩穩的過完剩餘的這生。
漢人滅了他的族,滅了他的國,向漢人投降時萬萬不可能的,於是帶著這數百名失魂落魄的族人,繼續向北投奔了高原上的鮮卑人。
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這一群人,在這悲涼的歌聲中,漸漸消失在了北邊的天際裏。
數年後,鮮卑族大人.軻比能,為了討好曹魏,將巫魯魯殺死,並將其項上人頭送往了洛陽。
當然這是很久之後所發生的事情了。
......
終於,這一戰隨著黃沙的停息,也徹底落下了帷幕。
此戰,徹底殲滅了匈奴王庭的有生力量。戰中犁汙王和左穀蠡王.烏鐸被殺,匈奴大單於.師弘邪,右穀蠡王被俘獲。被俘獲的還有,王庭家眷二百餘人,萬騎長三人,都尉、千騎長數十人,百騎長等更是不計其數。
騎卒三萬餘人,人口三十餘萬,牛羊牲畜上百萬口。當然還有那匈奴部落中,象征著無上權威和榮耀的王旗。
而反觀漢軍這邊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對於漢軍來說,這是一場徹底的完勝。
曹彰完成了一件前無古人之舉,自此,團聚在華夏北部五百餘年的匈奴,徹底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而此功,屬於曹彰,屬於陳泰,屬於夏侯玄,也屬於已經死去的張郃,更屬於千千萬萬參戰的將士們。
這一戰,漢軍用他們的英勇再次向世人,向大漢周邊的屬國和部落們嚴明了,“有膽敢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但匈奴的徹底滅亡,並不代表著,北方草原騎士的徹底消亡。當一個矛盾被解決後,就會出現新的矛盾,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同樣匈奴滅亡了之後,自然會有替代的“匈奴二代”出現,繼續成為華夏北方的威脅。
當然,此時遠不是想這些的時候,當下最應該做的是慶功和班師回朝。
這是建安三十五年,公元230年,冬,十月二十三,發生在大漢邊境,北漠.烏梁素海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