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曹植見狀,急忙上去將地上的二人扶了起來。曹彰還想要再說些什麽,卻被曹丕的一個眼神打斷了。


    隻見曹丕微微一笑說道,“你們兩個可別多想啊,恰好是那個兗州別駕致仕了。他一走,兗州的屯田的一攤子事情,就沒人管了,所以就把子歸兄你調過來了。”


    董祀文姬二人站起來,可眼中似乎都已經有淚花閃爍了。兗州.陳留乃是他們二人的故鄉,如今二人既不用分開,又能回赴家鄉,怎能不激動呢?


    想當初董祀去新興上任,也是因為並州.新興郡,距離匈奴太近,太過於危險,而且又十分窮苦,世家子弟們都不願意去。要不然一個四品太守的肥差,又怎麽回輪的著他這個出身寒門的士子呢。


    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也正是因為他在新興城頭的浴血奮戰,才僥幸認識了當時的征北大將軍.曹彰,並有了後來的這一番故事。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看來一點兒也不假。


    見二人如此這般,曹丕童心乍起打趣道,“文姬妹妹,你不是說子規兄弟的事情跟你無關嘛,他下跪還情有可原,你為何也要下跪?”


    文姬聞言,那俏臉羞的更加通紅了,好似那天邊的晚霞一般,不禁扯著長音嬌哼道,“子恒哥哥”


    見文姬如此,曹氏兄弟三人被逗得哈哈大笑不已,不過他們卻是打心眼裏高興。自己的這個文姬妹妹總算走出了昔日的悲傷,而且也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托付終身的好男人了。


    玩笑歸玩笑,該有的囑托還是要有的。


    少時,曹丕不再打趣他倆,反而突然一臉嚴肅的說道,“董子規”。


    董祀見曹丕突然間變得這麽一本正經,既沒有稱呼自己的官名,也沒有喊自己子歸兄,就知道肯定是有正事對自己說,於是急忙深深做了一揖說道,“子規在。”


    曹丕接著說道,“現在,我不是以魏王世子的身份來同你講話,而是以一個兄長的身份來跟你說。我這妹妹,自幼命苦,尚不及成年,伯喈伯父(蔡邕,自伯喈)就被奸人所害。後,又不幸流落塞外十數年。如今家破人亡,僅有一個妹妹還遠嫁到了青州泰山。但你不要以為她無依無靠就任人欺負了,你記住,她依舊是我兄弟三人的掌上明珠。今天,我們把她交給你了,以後她若是受了半分委屈,無論你董子規逃到天涯海角,我兄弟三人定不相饒。你,可記下了?”


    董祀聞言,撲通一下跪倒在地,嘭嘭嘭的磕了三個響頭,“皇天在上,厚土在下。我董子規在此以我董家列祖列宗發誓,此生若負文姬小姐,定不得善終。請三位兄長放心,我董子規此生絕對會照顧好文姬,不然她受一點委屈。”


    轉眼再看那一旁的蔡文姬,此時早已經哭的梨花帶雨了。這其中有委屈,有心酸,有感動,有高興,有......


    董祀站起身來,也不顧曹氏兄弟在旁,一把將那心愛的人緊緊的抱在懷裏,任憑她那淚水打濕自己的胸襟。


    而曹氏兄弟三人見到此景,也很知趣的退出了房間,並輕輕的關上了門,把屋內的那份寧靜又還給了那一對可憐的人兒。


    出得門來,兄弟三人相視一笑,自彼此的臉上都看到了那份由衷欣慰。


    ————————


    “父親大人,一切都已收拾妥當,就等您一起守歲了。”


    年夜飯之後,劉曄說他有些困乏,先回房休息一會兒,待一切都準備好,再叫他一起守歲。


    這馬上就要到午夜了,作為長子的劉陶便來叫劉曄起身,全家也好一起守歲。


    “父親?”劉陶又輕輕叩了幾下門,可是屋內還是沒有動靜。吱呀一聲,劉陶疑惑的推開房門走了進去。


    “父親......”


    不一會兒,一聲淒厲的喊聲就從屋內傳了出來,響遍了整個司徒府。


    自臘月二十六那日大朝之後,劉曄的精氣神就一直很好,瘋癲之症也再沒犯過。就在剛剛的年夜宴上,他還吃了兩大碗米飯。劉家上下還以為劉曄總算熬過了這一劫,可卻不曾想。


    作為劉家長子的劉陶,極其醉心功利,也多次希望父親能夠重新複出。但父親卻一直告誡他說,他雖然才高八鬥,但不適合為官,反而更適合做一個隱士。就像那當代大儒管寧一樣,去傳宗教學。


    他對父親的這種言論,一直嗤之以鼻,止到這次父親大病,他才慢慢靜下心來去思考父親往日裏的敦敦教誨。


    在經曆了自臘月以來的風波之後,劉陶對權力的癡迷之心,竟然漸漸淡了下來,就連他自己都不知為何。或許是因為在看到了張郃和父親的遭遇之後,對這朝廷也失望了吧。


    自己如今正值壯年,卻起了退隱之心,想想也是可笑。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看到父親身體又慢慢恢複了康健之後,劉陶也終於打定了主意。


    剛剛年夜飯的時候,他還與父親談起,過了年之後,就向陛下和荀令君辭行。全家一起回揚州.成德老家去,再也不過問朝堂上,這些個是是非非了。


    回去之後,就依從劉曄所說的,隱退山林,開宗辦學,傳世人教化。劉曄聽聞之後,雖然驚訝,可也對自己兒子的豁然開竅,很是高興,滿臉欣慰的連連說好。


    可誰曾想,那竟然是自己與父親的最後一次談話。才僅僅一兩個時辰的光景,就天人永隔了。


    父親終究還是沒能熬過這個寒冬,終究還是沒有熬過這個,波譎雲詭的建安三十五年。


    劉曄,字子揚,漢室宗親,淮南成德人。年少知名,世人稱其有王佐之才,早年在廬江任職,頗有見識。建安初年投奔魏王.曹操,魏王知其才名,卻一直忌於他皇室宗親的身份。雖然禮遇有加,但一直不受信任。


    劉曄料事如神,屢獻妙計,但大多都沒有被曹操采納。即便如此,在天下安定之後,他依舊憑靠軍功拿下了九卿之一的大鴻臚。


    我本將心向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


    無奈之下,臨終之際,他又隨著荀彧投靠了保皇一派。可誰知所托非人,一個戰功赫赫的老將,眼睜睜的在他眼前戰死之後,卻沒有得到應有尊重,反而受盡恥辱,就連他的後繼香火都斷了。


    他終於絕望了,不再對任何人抱有一絲希望。


    人活一世全靠一口氣,這口氣如果沒了,人也就沒了。


    劉曄走了,在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夜裏,帶著滿心的不甘走了。


    這人間煙火,正是送他的最後一程。


    ......


    建安三十六年,公元231年,正月初一。


    就在滿城熱熱鬧鬧,慶賀新年的時候。深夜裏司徒府,悄悄的摘下了門口的兩個大紅燈籠,揭下了府內所有的紅對聯,換上了不合時宜的白色燈籠。


    那白色在這滿城的火紅當中,十分紮眼。


    自與曹操、鍾繇分道揚鑣之後,荀彧在這許都城內就沒有幾個可以說話的老友了。昔日故人死的死,走的走,如今也就隻剩下了劉燁一人。雖然,劉曄已經致仕,但這並不妨礙荀彧白日裏於他往來,就算不談國事,隻說說話也是很好的。


    往年,都是年少一些的劉曄上荀彧府裏拜年。今年,知道劉曄身體欠爽,所以一大早,早早吃完飯之後,荀彧就拉自己的長子荀惲向這司徒府趕來,給他拜個年。


    荀惲驅車轉過街角之後,就見到了司徒府的大白燈籠。在這滿街的火紅當中,想不注意都難。可他沒敢聲張,唯恐自己弄錯了。


    隨著馬車越走越近,越近越慌,終究......


    “父親,到了,請下車吧。”


    馬車裏的荀彧,並沒有察覺到兒子說話的異樣,可當他掀開轎簾,下的車來之後,卻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荀彧當時就覺得眼前一黑,差點兒暈厥過去,幸好荀惲早有準備,一把扶住了他。


    司徒府的仆人見到荀彧前來,也急忙迎了過來。隻見荀彧癱靠在馬車旁,話音略有顫抖的問道,“這...這是怎麽回事?”顯然,他也不願相信自己的猜想。


    隻見那一身縞素的仆人,低頭帶著一絲哭腔回話道,“回大人的話,我家老大人昨天夜裏...去了。”


    聽到仆人驗證了自己心中猜想,荀彧頓時暈厥了過去。


    “快,快抬進府裏去,快傳醫者。”


    司徒府裏的眾人聽到了動靜,也都慌忙趕了過來。或許是心中有所掛念,還不待眾人將荀彧放到屋內床上,荀彧就醒了。


    “子揚兄,子揚兄啊,我來晚矣,我來晚矣。”


    醒來之後,荀彧掙紮著脫開眾人的攙扶,就朝著那劉曄的靈堂直奔而去。


    待得眾人追上,隻見那滿頭白發的老人匍匐在靈柩之上,老淚縱橫。


    “嗚呼子揚,生死永別。驚聞噩耗,痛斷肝腸!聞君仙逝,江河凝滯,聞君仙逝,星月無光!君如有靈,聽我哭訴,君如有靈,享我蒸嚐。從此天下,更無知音!


    悔兮,痛兮!兄恨不得與汝同去,與汝同去呀。”


    眾人見此,無不潸然淚下嚎啕大哭,一時間整個司徒府哭聲一片。


    荀彧這番悼詞,著實是發自肺腑的。本以為,劉曄今年才過花甲,肯定是在自己之後了,可沒曾想,他還是走到了自己的前麵。


    一個人獨處,不算孤獨;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卻沒有一個可以言談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孤獨。


    想必,此時的荀彧正是如此吧。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世上最後一個可以交心的友人也走了,他剩下的日子裏,注定是孤獨的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還政於朝之歸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樓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樓頂並收藏還政於朝之歸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