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四大家族朱、張、顧、陸,經過數十年的紛爭之後,如今以吳郡陸氏馬首是瞻。而吳郡陸氏的現在的家主,則是揚州刺史.陸抗。
吳郡朱氏,現如今的家主是老將朱恒.朱休穆。朱恒今年六十有八。當年車騎將軍.曹仁率兵南下滅吳之時,他被吳國天子命為前軍主將.大都督,因為連連吃敗仗,才被後來的陸抗所頂替了。
後來,在吳國被滅之後,朱恒作為舊吳時資曆最老的降臣,同陸抗一同歸順了朝廷。朝廷也並沒有過於為難於他,還封他做了丹陽太守。
吳郡張氏,現如今的家主是張昭的次子張休.張叔嗣,今年方過不惑。他曾以吳國揚武將軍的身份作為陸抗副手,同陸抗一起抵禦曹仁南下。昔日,陸抗大敗曹仁之時,他也曾立下汗馬功勞。
張休,現任揚州.廬江太守,麾下更有舊吳的五萬水師。廬江與曹植麾下荊州的江夏郡所毗鄰,而其率重兵駐紮於此,不難說沒有提防荊州之意,由此也足可見陸抗對他的信任。
吳郡顧氏,現任家主是顧雍之子,顧穆.顧子裕,今年五十有三。他是江東四大家主之中最名不見經傳的一位。在舊吳時期也沒有什麽太過顯眼的功績,至吳國滅亡,也僅僅隻是一個偏將軍。
昔日,朝廷為了安撫江東民心,才勉強封他做了一個豫章太守。但是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又是四大家主裏麵最為厲害的一位。並不是因為他自己又多厲害,而是他養了一個好兒子——顧榮。
顧榮,字彥先,今年方及弱冠,尚是白身。其年少聰慧,昔日曾有人舉其為孝廉,可他看出了東吳時日無多,堅決不應征辟。後果如他所料,不及兩年,東吳便被曹仁所滅,一時間聲名四起,才鎮江江東。
可是這位顧榮,雖是江東名門望族,卻沒有絲毫的浮華之氣。更是自十六歲以來,便一直在遊曆荊襄、西川以及北方中原各州之間。除了北地數州之外,天下一十三州,大部分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即便是連年戰亂,也沒能阻擋住他的腳步。
在這期間,他看到了太多的人間疾苦,也見識到了許都、洛陽等地的繁華,這也正是他能夠看清時事的原因之一。多年的遊曆,使得這位少年方及弱冠便十分老成。而且他看到了更深一層的含義,他認為許都、洛陽周邊雖然繁華,並非漢室之功,乃是曹氏之能。因此他並不像自家的父輩那般心向保皇派和漢室,而是更傾向於曹氏一派。
江東四大家族,占據了江東一大半的氏族勢力,但這並不代表著江東所有的士族,都跟他們一樣心向皇室。
自然也有士族更傾向於曹氏一派,這裏麵勢力最強的一支,便是步氏。
步氏曾經出過一個特別出名的美人,名為步練師,乃是大帝孫權晚年特別寵愛的一位妃子。隻可惜天妒紅顏,早早就香消玉殞了,孫權為了表示對她的悼念,更是追封他為步皇後。
步氏的現任家主便是這位步皇後的父親,步騭[zhi],步子山,他今年五十有九。
按理來說,步騭作為步皇後的父親,要是想當官,應是輕而易舉的,可他至今也才堪堪隻是一個九江太守而已。昔日裏,大帝孫權也曾多次想要進封他做朝廷大員,都被他以才疏學淺之命推脫了。
步騭如此謹小慎微,也跟他自己的出身有關係。步騭本是徐州.淮陰人,早年間為了躲避戰亂,才進入的江東,因此從根本上來講他隻能算是一個外來戶。
他雖也頗有才華,但一直沒有入仕。後來因為機緣巧合,孫權看上了他的愛女,納入了後宮,並頗受寵幸。無奈之下,步騭才於近半百之年踏入了東吳朝堂。也正是因為他平日裏的低調,因此東吳各番勢力,都沒有太過於注意他,步氏也就這麽一步一步的在江東紮穩了腳跟。
止到東吳被滅,步騭被朝廷冊封了九江太守。四大家族才發現,這平時名不見經傳的步氏,已經變成了一個可以與他們分庭抗禮的龐然大物了。
步騭,膝下有兩子。
長子步協,字伯達,頗有父親的隱忍穩健之氣。也是一直沒有入仕,止到建安三十五年,才被朝廷冊封為了九江主簿,從六品,做他父親幕府之中的幕僚,參與機要,總.理府事。
次女便是步練師,步皇後。
幼子步闡,字仲思。也尚是白身,與顧榮年齡相仿,且私交慎重,二人也曾多次一起外出遊曆。隻不過礙於家法,以及皇室外戚的身份,他沒敢像顧榮那樣遊曆那麽遠罷了。
江東另外一支不心向皇室的力量,便是諸葛一族。
諸葛氏現任家主,乃是那位諸葛“龍虎狗三兄弟”中的“吳虎”諸葛瑾之子,諸葛恪。
或許是同病相憐的緣故,步氏一族和諸葛一族向來很是交好。早年間,為了躲避中原戰亂,諸葛瑾選擇了進入江東躲避。
他走的是與步騭所不一樣的道路,他選擇主動入仕,並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溫厚誠信,深得孫權的喜愛,大帝更是將他稱之為“神交”。因此,諸葛瑾的官運也是一路暢行無阻,更是在不惑之年,便已經擔任了吳國的大將軍,他的一種子侄們也跟著水漲船高。
可是,樹大招風,你一個外來戶太過張揚的話,自然就會招人嫉恨。大帝晚年昏聵,別有用心之人便趁機進獻讒言,說他有投奔朝廷之意。大帝一怒之下,便將這位昔日的“深交”賜死,更是要誅其滿門。
要不是昔日裏的好友步騭,拚死諫言勸阻,恐怕就沒有今日的諸葛一族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本就交情很好的兩家,更是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生死同盟,諸葛恪更是將步騭當做了亞父對待。
諸葛瑾死後,諸葛家的聲名和威望一落千丈,好在諸葛恪這個後起之秀,頗有才華,重振了家族,才不至於讓父親數十年的心血毀於一旦。
在吳國被滅之後,諸葛恪更是被朝廷加封為了揚州別駕,而諸葛恪今年不過才堪堪三十有六。
比較可笑的是,雖說朱、張、顧、陸成為吳郡四大家族,可是吳郡太守卻不是四大家族中的人擔任的,而是由鎮東將軍.夏侯尚兼任。
鎮東將軍.夏侯尚的臨時官邸就在吳郡,但他大軍除了在吳郡駐紮之外,還有兩部分別駐紮在九江和會稽郡。
就這樣,揚州可以說分成了涇河分明的兩派。
一派是四大家族的揚州刺史.陸抗,丹陽太守.朱恒,廬江太守.張休,豫章太守.顧穆的四大家族,這一派更傾向於保皇派。
另一派則是曹氏一脈的,鎮東將軍.夏侯尚和章安縣令.賈充,以及九江太守.步騭和揚州別駕.諸葛恪。
建安三十六年,陽春二月,朝廷推行九品官人法的正式公文也到達了揚州刺史府。
在公文到達的第二天,四大家族和在吳的曹氏一派,便分頭張羅去了,有了月餘的準備,行動起來自然也就方便快捷一些了。
果不出意外,四大家族當中,年齡最長的丹陽太守.朱恒和陸抗副手.廬江太守.張休成為了揚州的小中正官。而另一派中的鎮東將軍.夏侯尚和九江太守.步騭,則成為了揚州的另外兩個小中正官。
就這樣,兩個月之後,朝廷的案頭上收到了從揚州發來的,第一份有關人員定級的邸報。
這份奏報上,揚州共點評和推薦人員三十六人,其中四大家族的十六人,其餘士族的十三人,寒門子弟七人。當然作為帝國政策推行以來的第一份察人定品的邸報,這份奏報裏所點評推薦之人,還算是都各有所長,當然顧榮,步闡也均在其列。
總體來講,揚州兩派這一次,算是打了個平手不分勝負。
隻是,起風了,又怎會輕易停息,希望都能好好的活著。
......
在揚州九品定法之時,其餘各州自然也都在忙碌著。
荊州、徐州、益州、兗州等其餘各州,也俱有定品人員的推薦,可相對而言自然就沒有揚州那麽多了。
九品官人法的下發,讓這天下再次活躍了起來。本來一眾士族們都死氣沉沉的,如今又重新恢複了生計。山林中很多隱退的有才之士,見到朝廷如此敬賢,也選擇了出世入仕。更有甚者,竟然選擇了毛遂自薦,上各地官府報名登記去了,當然這裏麵寒門子弟居多。
另外一方麵,中正官在對各地在職官員定品之後,各地不法的官員們中,有很大一部分得到了貶謫和懲處。剩餘僥幸逃脫的,也安分起來,唯恐有朝一日東窗事發,被人所揭發了。
當然,向刺史、別駕、太守、郡丞這一類的封疆大吏,自然是有許都朝廷來定品的,各地州府自然無權過問。
不管怎麽樣,九品官人法的出現,讓自桓、靈以來混沌的吏治,得到了澄清。而陳群的大名,也徹底的名揚天下了,無論是誰提起他來,都會暗暗的伸出大拇指來。
這是建安三十六年春,所發生的事情。
士子們為國效力,百姓們安居樂業,商人們醉心商賈。
這個天下,終於有了一絲太平盛世的感覺,隻是......
吳郡朱氏,現如今的家主是老將朱恒.朱休穆。朱恒今年六十有八。當年車騎將軍.曹仁率兵南下滅吳之時,他被吳國天子命為前軍主將.大都督,因為連連吃敗仗,才被後來的陸抗所頂替了。
後來,在吳國被滅之後,朱恒作為舊吳時資曆最老的降臣,同陸抗一同歸順了朝廷。朝廷也並沒有過於為難於他,還封他做了丹陽太守。
吳郡張氏,現如今的家主是張昭的次子張休.張叔嗣,今年方過不惑。他曾以吳國揚武將軍的身份作為陸抗副手,同陸抗一起抵禦曹仁南下。昔日,陸抗大敗曹仁之時,他也曾立下汗馬功勞。
張休,現任揚州.廬江太守,麾下更有舊吳的五萬水師。廬江與曹植麾下荊州的江夏郡所毗鄰,而其率重兵駐紮於此,不難說沒有提防荊州之意,由此也足可見陸抗對他的信任。
吳郡顧氏,現任家主是顧雍之子,顧穆.顧子裕,今年五十有三。他是江東四大家主之中最名不見經傳的一位。在舊吳時期也沒有什麽太過顯眼的功績,至吳國滅亡,也僅僅隻是一個偏將軍。
昔日,朝廷為了安撫江東民心,才勉強封他做了一個豫章太守。但是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又是四大家主裏麵最為厲害的一位。並不是因為他自己又多厲害,而是他養了一個好兒子——顧榮。
顧榮,字彥先,今年方及弱冠,尚是白身。其年少聰慧,昔日曾有人舉其為孝廉,可他看出了東吳時日無多,堅決不應征辟。後果如他所料,不及兩年,東吳便被曹仁所滅,一時間聲名四起,才鎮江江東。
可是這位顧榮,雖是江東名門望族,卻沒有絲毫的浮華之氣。更是自十六歲以來,便一直在遊曆荊襄、西川以及北方中原各州之間。除了北地數州之外,天下一十三州,大部分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即便是連年戰亂,也沒能阻擋住他的腳步。
在這期間,他看到了太多的人間疾苦,也見識到了許都、洛陽等地的繁華,這也正是他能夠看清時事的原因之一。多年的遊曆,使得這位少年方及弱冠便十分老成。而且他看到了更深一層的含義,他認為許都、洛陽周邊雖然繁華,並非漢室之功,乃是曹氏之能。因此他並不像自家的父輩那般心向保皇派和漢室,而是更傾向於曹氏一派。
江東四大家族,占據了江東一大半的氏族勢力,但這並不代表著江東所有的士族,都跟他們一樣心向皇室。
自然也有士族更傾向於曹氏一派,這裏麵勢力最強的一支,便是步氏。
步氏曾經出過一個特別出名的美人,名為步練師,乃是大帝孫權晚年特別寵愛的一位妃子。隻可惜天妒紅顏,早早就香消玉殞了,孫權為了表示對她的悼念,更是追封他為步皇後。
步氏的現任家主便是這位步皇後的父親,步騭[zhi],步子山,他今年五十有九。
按理來說,步騭作為步皇後的父親,要是想當官,應是輕而易舉的,可他至今也才堪堪隻是一個九江太守而已。昔日裏,大帝孫權也曾多次想要進封他做朝廷大員,都被他以才疏學淺之命推脫了。
步騭如此謹小慎微,也跟他自己的出身有關係。步騭本是徐州.淮陰人,早年間為了躲避戰亂,才進入的江東,因此從根本上來講他隻能算是一個外來戶。
他雖也頗有才華,但一直沒有入仕。後來因為機緣巧合,孫權看上了他的愛女,納入了後宮,並頗受寵幸。無奈之下,步騭才於近半百之年踏入了東吳朝堂。也正是因為他平日裏的低調,因此東吳各番勢力,都沒有太過於注意他,步氏也就這麽一步一步的在江東紮穩了腳跟。
止到東吳被滅,步騭被朝廷冊封了九江太守。四大家族才發現,這平時名不見經傳的步氏,已經變成了一個可以與他們分庭抗禮的龐然大物了。
步騭,膝下有兩子。
長子步協,字伯達,頗有父親的隱忍穩健之氣。也是一直沒有入仕,止到建安三十五年,才被朝廷冊封為了九江主簿,從六品,做他父親幕府之中的幕僚,參與機要,總.理府事。
次女便是步練師,步皇後。
幼子步闡,字仲思。也尚是白身,與顧榮年齡相仿,且私交慎重,二人也曾多次一起外出遊曆。隻不過礙於家法,以及皇室外戚的身份,他沒敢像顧榮那樣遊曆那麽遠罷了。
江東另外一支不心向皇室的力量,便是諸葛一族。
諸葛氏現任家主,乃是那位諸葛“龍虎狗三兄弟”中的“吳虎”諸葛瑾之子,諸葛恪。
或許是同病相憐的緣故,步氏一族和諸葛一族向來很是交好。早年間,為了躲避中原戰亂,諸葛瑾選擇了進入江東躲避。
他走的是與步騭所不一樣的道路,他選擇主動入仕,並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溫厚誠信,深得孫權的喜愛,大帝更是將他稱之為“神交”。因此,諸葛瑾的官運也是一路暢行無阻,更是在不惑之年,便已經擔任了吳國的大將軍,他的一種子侄們也跟著水漲船高。
可是,樹大招風,你一個外來戶太過張揚的話,自然就會招人嫉恨。大帝晚年昏聵,別有用心之人便趁機進獻讒言,說他有投奔朝廷之意。大帝一怒之下,便將這位昔日的“深交”賜死,更是要誅其滿門。
要不是昔日裏的好友步騭,拚死諫言勸阻,恐怕就沒有今日的諸葛一族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本就交情很好的兩家,更是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生死同盟,諸葛恪更是將步騭當做了亞父對待。
諸葛瑾死後,諸葛家的聲名和威望一落千丈,好在諸葛恪這個後起之秀,頗有才華,重振了家族,才不至於讓父親數十年的心血毀於一旦。
在吳國被滅之後,諸葛恪更是被朝廷加封為了揚州別駕,而諸葛恪今年不過才堪堪三十有六。
比較可笑的是,雖說朱、張、顧、陸成為吳郡四大家族,可是吳郡太守卻不是四大家族中的人擔任的,而是由鎮東將軍.夏侯尚兼任。
鎮東將軍.夏侯尚的臨時官邸就在吳郡,但他大軍除了在吳郡駐紮之外,還有兩部分別駐紮在九江和會稽郡。
就這樣,揚州可以說分成了涇河分明的兩派。
一派是四大家族的揚州刺史.陸抗,丹陽太守.朱恒,廬江太守.張休,豫章太守.顧穆的四大家族,這一派更傾向於保皇派。
另一派則是曹氏一脈的,鎮東將軍.夏侯尚和章安縣令.賈充,以及九江太守.步騭和揚州別駕.諸葛恪。
建安三十六年,陽春二月,朝廷推行九品官人法的正式公文也到達了揚州刺史府。
在公文到達的第二天,四大家族和在吳的曹氏一派,便分頭張羅去了,有了月餘的準備,行動起來自然也就方便快捷一些了。
果不出意外,四大家族當中,年齡最長的丹陽太守.朱恒和陸抗副手.廬江太守.張休成為了揚州的小中正官。而另一派中的鎮東將軍.夏侯尚和九江太守.步騭,則成為了揚州的另外兩個小中正官。
就這樣,兩個月之後,朝廷的案頭上收到了從揚州發來的,第一份有關人員定級的邸報。
這份奏報上,揚州共點評和推薦人員三十六人,其中四大家族的十六人,其餘士族的十三人,寒門子弟七人。當然作為帝國政策推行以來的第一份察人定品的邸報,這份奏報裏所點評推薦之人,還算是都各有所長,當然顧榮,步闡也均在其列。
總體來講,揚州兩派這一次,算是打了個平手不分勝負。
隻是,起風了,又怎會輕易停息,希望都能好好的活著。
......
在揚州九品定法之時,其餘各州自然也都在忙碌著。
荊州、徐州、益州、兗州等其餘各州,也俱有定品人員的推薦,可相對而言自然就沒有揚州那麽多了。
九品官人法的下發,讓這天下再次活躍了起來。本來一眾士族們都死氣沉沉的,如今又重新恢複了生計。山林中很多隱退的有才之士,見到朝廷如此敬賢,也選擇了出世入仕。更有甚者,竟然選擇了毛遂自薦,上各地官府報名登記去了,當然這裏麵寒門子弟居多。
另外一方麵,中正官在對各地在職官員定品之後,各地不法的官員們中,有很大一部分得到了貶謫和懲處。剩餘僥幸逃脫的,也安分起來,唯恐有朝一日東窗事發,被人所揭發了。
當然,向刺史、別駕、太守、郡丞這一類的封疆大吏,自然是有許都朝廷來定品的,各地州府自然無權過問。
不管怎麽樣,九品官人法的出現,讓自桓、靈以來混沌的吏治,得到了澄清。而陳群的大名,也徹底的名揚天下了,無論是誰提起他來,都會暗暗的伸出大拇指來。
這是建安三十六年春,所發生的事情。
士子們為國效力,百姓們安居樂業,商人們醉心商賈。
這個天下,終於有了一絲太平盛世的感覺,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