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那郭修,趁費禕昂首毫無防備之際,一把從腰間的馬鞭之中抽出事先早就備好的匕首,就向費禕拚命的刺去。
此時的眾人,還沉浸在宴會的喜悅之中,竟然沒有注意到這旁的變故。待聽到聲響之後已然晚了,那郭修已經在費禕身上連刺數刀了。
距離費禕最近的鍾會最先反映了過來,立馬飛身撲了上去,與郭修纏鬥在了一起。這時眾人也才反應過來,急忙上前與鍾會一起製服了郭修。
大殿裏頓時亂做了一團,舞姬們一個個尖叫著驚慌失措的跑了出去。
“醫官,快傳醫官......”隻見老將鄧芝,此時將費禕一把摟在懷裏,歇斯底裏的大吼著。而殿外的甲士們,聞聲也急忙衝了進來。
半酣的王平,此時酒也醒了,“狗.娘養的。”
說著衝上去對著已經被製服的郭修,就是一頓拳打腳踢,見到一旁的甲士腰間的佩刀,就想要拔出來,看了這個“刺客”。要不是,一旁的眾人們相阻,恐怕郭修此時已經是刀下亡魂了。
好好的歲末大宴,瞬間就變成了一場悲劇。
昔日裏,曾經有人勸導過費禕,“昔日岑[cén]彭率師,來歙[xi]杖節,然皆見害於刺客,如今明公位尊權重,應宜鑒知前事,稍為警惕。”。可費禕一直沒有放在心上,今日終於在他身上應驗了。
待得醫官趕來,費禕已然因為失血過多昏迷過去了。
......
次日清晨,費禕後院臥室的房門之外,眾人都沒有離去圍在院內,焦急的等待著。顯然這些人都是徹夜未眠,在等著屋內的消息。
“眾位大人,我回來了,郭修已經審問完了。”
就在眾人焦急等待的同時,有一人走進了院子,眾人見狀慌忙圍了上去。隻見那人身高七尺九寸,身著一身蜀錦常服,頭戴一頂.進賢冠,頭發花白,年若花甲。
“怎麽樣,那郭修匹夫可有透露,誰是幕後主使?”
看著眾人期待的眼神,那人略微沉思了一下,開口說道,“恐怕要讓諸位失望了,那郭修刺殺費禕大人之事,並無幕後主使,完全是他自己所為。”
“啊?這怎麽可能.....”
可是眾人卻並沒有懷疑眼前這人所說的話,即便是鄧芝和王平,以及其餘舊蜀的臣子們,心中有所疑慮,可終究還是對此人所說的話深信不疑。
因為這個人是呂乂[yi]。
呂乂,字季陽,荊州南陽人士。此人為政簡明,執法嚴苛,以清明能幹著稱。諸葛亮死後,更是入朝擔任尚書,輔佐費禕。平日裏,也就數他與費禕的關係最為友好。
他現任益州別駕,平日裏也會輔助費禕,處理一些州內的事務以及訴訟案件。
平日裏,即使眾人於他會有政見上的不合,但是他所說的話,眾人還是相信的,尤其是在刑法之事上。
“呂大人,此事...不會有錯吧?”此時,眾人之中還是有一個人提出了疑問,並不是不相信呂乂的話,而是覺得這事兒有點兒讓人難以置信吧。
呂乂聞聲望去,見竟然是老將鄧芝發問,隨即輕歎了一口氣,篤定的說道,“回老將軍話,那刺客郭修不是什麽硬骨頭。而且審訊中,本官特意用了一些手段,想來不會有錯。”
此時人群中的鍾會、郭淮,以及曹氏一派的一眾將校官員們,心中也不是太好受。雖然費禕與他們政見不合,但是兩派並未到水火不能相容,你死我活的地步。
雖然費禕是蜀中保皇派的元首,可於私人角度來講,若不是政見不一,他可以與自己等人成為很好的朋友。
費禕此人頗有才氣,性格又謙恭真誠,為官也比較廉潔,一直心係蜀中百姓。
“這狗.娘養的,老子去宰了這匹夫。”
眾人中一個滿臉絡腮,似乎有胡人血統的將軍,提刀就要向外走去,這人自然就是保皇派中的二號人物,庲[lái]降都督.王平。
眼看王平就要衝動行事,人群中的老將.鄧芝急忙上前阻攔道,“王平將軍請留步,刺殺刺史乃是重罪。更何況朝廷自有法度,豈能動以私刑?”
“難道就這麽放了這個匹夫?”王平自然是氣不過。
可鄧芝心中也是憤怒不已,但還是強行壓住心中的怒火,好言勸說道,“待會兒,你我與在場的諸位一同聯名上書朝廷。相信陛下,肯定會給你我一個交代的。”
此時恐怕也隻有鄧芝能勸得住王平了,當然也隻有鄧芝說這話比較合適。
一來鄧芝德高望重,除了費禕之外,他是在場的眾人中官職最高的人之一,名列後將軍。二來,他為人不偏不倚,並沒有靠向任何一派。三來,雖然鍾會也是與後將軍一個品級的鎮西將軍,但是他此時勸說的話,恐怕反而會適得其反。
咳......王平一聲怒喝,心中怒火無處發泄。於是拔出腰刀,對著院中的石頭就是一陣亂砍。
就在此時,房門吱呀一聲,被人從裏麵拉開了,眾人見狀急忙簇擁上前。
“怎麽樣,刺史大人傷勢如何了?”
隻見那幾名醫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然誰也不敢先說話。
老將鄧芝,見狀出言訓斥道,“快說,本將恕你等無罪。”平日裏這個一直是和顏悅色的老將軍,此時又恢複了戰場上的那種殺伐果決。
這時,其中的一名醫官才支支吾吾的說道,“刺史大人的刀傷雖然未中要害,但是失血過多,況且刺史大人年歲已高,恐怕......恐怕撐不了多久了。”
“你說什麽?”身後的王平衝上前來,一把扯住了這名醫官的領子。
“將軍饒命,將軍饒命啊。”,這名醫官被嚇得連連求饒。
就在此時,屋內看護盯著的醫官匆匆跑將出來,大喊道,“刺史大人醒了,刺史大人醒了,要與諸位大人說話。”
眾人聞言,急忙就要往屋內衝,鄧芝聞言急忙阻攔道,“刺史大人傷重,你我要是都進去恐有所驚擾。這樣就有王平將軍、呂乂別駕、鍾會將軍以及本將,代諸位前往,若刺史大人有所需要再通知諸位可好?”
言罷,眾人才不再繼續向前擁擠,四人也隨之走進了屋內。
進得屋來,一眼便看見臥榻上的費禕,整個人形如枯槁。此時的他,因為失血過多,早已是麵色蒼白,而且嘴唇已然沒有了一點兒紅色。
費禕聽見動靜之後,費力的睜開了眼睛,虛弱的說道,“諸位...來了。”鄧、王、鍾、呂四人見狀,急忙簇擁到床前。看見費禕這般情景,眾人無不潸然淚下。
隻見鄧芝上前握住費禕得手,強裝鎮定的說道,“刺史大人不必憂慮,你的傷並無大礙,修養幾日就好。”
費禕費力的抽動了一下嘴角,可是已經笑不出來了,“老將軍不用寬慰我了,我自己的身體,我自己知道。我死之後,不必太過於為難郭修的家人,他的錯他自己一人承擔即可。”
直到這個時候,費禕還是那麽一如既往的寬仁敦厚。
“有生之年,老夫還能看到我益州重新變成‘天府之國’,足矣。吾之葬禮,不必太過鋪張,簡衣素服即可,也不必金銀陪葬。百姓和益州,好不容易才恢複了一點元氣,沒必要用在我這麽一個死人身上。”
聽到這裏,屋內的眾人再也忍不住了,紛紛嚎啕大哭起來。
而此時的費禕還在盡力的安慰眾人,“諸位不必傷感,人總有一死,隻不過老夫早走幾年罷了。吾之一生,上不負君,下不負民。九泉之下,就算見到丞相,我也無愧了,無愧了......”
言罷,這位刺史大人,再也支撐不住,駕鶴西去了。
費禕,字文偉,為人友善,性格敦厚純正。少年時求學蜀地,頗有才氣,因故深得諸葛亮之器重,也是後主劉禪時期的肱骨之臣。怎奈諸葛亮連年窮兵突兀,蜀地元氣已然難以恢複,即便他有萬般能耐,最終也無力回天,但西蜀之亡並非他之過錯。
在鍾繇平定蜀地之後,朝廷更是將其敕封為益州刺史,掌州內一切軍政事宜。僅僅四年時間,他便使得蜀地大治,人口增長了三成,再次恢複了“天府之國”。
建安三十八年,公元233年,冬,十一月十二日,於歲末大會上,被郭修所刺,於次日清晨傷重不治而亡,享年五十四歲。
自此,人間少了一個忠心為國,誠信為民的好臣子。
數日後,待眾人的聯名邸報到達許都,朝野震動。費禕因功,被朝廷追封為司徒,諡號“敬侯”。
而那刺客郭修最終還是被夷滅了三族,或許他自己也沒想到,最終會弄巧成拙吧。
後來,民間傳說他化羽成仙了,有人看見他駕乘黃鶴西歸之時,曾經返回至荊州江夏郡小憩。而當地人為了表示對他的敬重,特意造了一座高樓對其予以紀念,並將這座高樓命名為“黃鶴樓”。
此時的眾人,還沉浸在宴會的喜悅之中,竟然沒有注意到這旁的變故。待聽到聲響之後已然晚了,那郭修已經在費禕身上連刺數刀了。
距離費禕最近的鍾會最先反映了過來,立馬飛身撲了上去,與郭修纏鬥在了一起。這時眾人也才反應過來,急忙上前與鍾會一起製服了郭修。
大殿裏頓時亂做了一團,舞姬們一個個尖叫著驚慌失措的跑了出去。
“醫官,快傳醫官......”隻見老將鄧芝,此時將費禕一把摟在懷裏,歇斯底裏的大吼著。而殿外的甲士們,聞聲也急忙衝了進來。
半酣的王平,此時酒也醒了,“狗.娘養的。”
說著衝上去對著已經被製服的郭修,就是一頓拳打腳踢,見到一旁的甲士腰間的佩刀,就想要拔出來,看了這個“刺客”。要不是,一旁的眾人們相阻,恐怕郭修此時已經是刀下亡魂了。
好好的歲末大宴,瞬間就變成了一場悲劇。
昔日裏,曾經有人勸導過費禕,“昔日岑[cén]彭率師,來歙[xi]杖節,然皆見害於刺客,如今明公位尊權重,應宜鑒知前事,稍為警惕。”。可費禕一直沒有放在心上,今日終於在他身上應驗了。
待得醫官趕來,費禕已然因為失血過多昏迷過去了。
......
次日清晨,費禕後院臥室的房門之外,眾人都沒有離去圍在院內,焦急的等待著。顯然這些人都是徹夜未眠,在等著屋內的消息。
“眾位大人,我回來了,郭修已經審問完了。”
就在眾人焦急等待的同時,有一人走進了院子,眾人見狀慌忙圍了上去。隻見那人身高七尺九寸,身著一身蜀錦常服,頭戴一頂.進賢冠,頭發花白,年若花甲。
“怎麽樣,那郭修匹夫可有透露,誰是幕後主使?”
看著眾人期待的眼神,那人略微沉思了一下,開口說道,“恐怕要讓諸位失望了,那郭修刺殺費禕大人之事,並無幕後主使,完全是他自己所為。”
“啊?這怎麽可能.....”
可是眾人卻並沒有懷疑眼前這人所說的話,即便是鄧芝和王平,以及其餘舊蜀的臣子們,心中有所疑慮,可終究還是對此人所說的話深信不疑。
因為這個人是呂乂[yi]。
呂乂,字季陽,荊州南陽人士。此人為政簡明,執法嚴苛,以清明能幹著稱。諸葛亮死後,更是入朝擔任尚書,輔佐費禕。平日裏,也就數他與費禕的關係最為友好。
他現任益州別駕,平日裏也會輔助費禕,處理一些州內的事務以及訴訟案件。
平日裏,即使眾人於他會有政見上的不合,但是他所說的話,眾人還是相信的,尤其是在刑法之事上。
“呂大人,此事...不會有錯吧?”此時,眾人之中還是有一個人提出了疑問,並不是不相信呂乂的話,而是覺得這事兒有點兒讓人難以置信吧。
呂乂聞聲望去,見竟然是老將鄧芝發問,隨即輕歎了一口氣,篤定的說道,“回老將軍話,那刺客郭修不是什麽硬骨頭。而且審訊中,本官特意用了一些手段,想來不會有錯。”
此時人群中的鍾會、郭淮,以及曹氏一派的一眾將校官員們,心中也不是太好受。雖然費禕與他們政見不合,但是兩派並未到水火不能相容,你死我活的地步。
雖然費禕是蜀中保皇派的元首,可於私人角度來講,若不是政見不一,他可以與自己等人成為很好的朋友。
費禕此人頗有才氣,性格又謙恭真誠,為官也比較廉潔,一直心係蜀中百姓。
“這狗.娘養的,老子去宰了這匹夫。”
眾人中一個滿臉絡腮,似乎有胡人血統的將軍,提刀就要向外走去,這人自然就是保皇派中的二號人物,庲[lái]降都督.王平。
眼看王平就要衝動行事,人群中的老將.鄧芝急忙上前阻攔道,“王平將軍請留步,刺殺刺史乃是重罪。更何況朝廷自有法度,豈能動以私刑?”
“難道就這麽放了這個匹夫?”王平自然是氣不過。
可鄧芝心中也是憤怒不已,但還是強行壓住心中的怒火,好言勸說道,“待會兒,你我與在場的諸位一同聯名上書朝廷。相信陛下,肯定會給你我一個交代的。”
此時恐怕也隻有鄧芝能勸得住王平了,當然也隻有鄧芝說這話比較合適。
一來鄧芝德高望重,除了費禕之外,他是在場的眾人中官職最高的人之一,名列後將軍。二來,他為人不偏不倚,並沒有靠向任何一派。三來,雖然鍾會也是與後將軍一個品級的鎮西將軍,但是他此時勸說的話,恐怕反而會適得其反。
咳......王平一聲怒喝,心中怒火無處發泄。於是拔出腰刀,對著院中的石頭就是一陣亂砍。
就在此時,房門吱呀一聲,被人從裏麵拉開了,眾人見狀急忙簇擁上前。
“怎麽樣,刺史大人傷勢如何了?”
隻見那幾名醫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然誰也不敢先說話。
老將鄧芝,見狀出言訓斥道,“快說,本將恕你等無罪。”平日裏這個一直是和顏悅色的老將軍,此時又恢複了戰場上的那種殺伐果決。
這時,其中的一名醫官才支支吾吾的說道,“刺史大人的刀傷雖然未中要害,但是失血過多,況且刺史大人年歲已高,恐怕......恐怕撐不了多久了。”
“你說什麽?”身後的王平衝上前來,一把扯住了這名醫官的領子。
“將軍饒命,將軍饒命啊。”,這名醫官被嚇得連連求饒。
就在此時,屋內看護盯著的醫官匆匆跑將出來,大喊道,“刺史大人醒了,刺史大人醒了,要與諸位大人說話。”
眾人聞言,急忙就要往屋內衝,鄧芝聞言急忙阻攔道,“刺史大人傷重,你我要是都進去恐有所驚擾。這樣就有王平將軍、呂乂別駕、鍾會將軍以及本將,代諸位前往,若刺史大人有所需要再通知諸位可好?”
言罷,眾人才不再繼續向前擁擠,四人也隨之走進了屋內。
進得屋來,一眼便看見臥榻上的費禕,整個人形如枯槁。此時的他,因為失血過多,早已是麵色蒼白,而且嘴唇已然沒有了一點兒紅色。
費禕聽見動靜之後,費力的睜開了眼睛,虛弱的說道,“諸位...來了。”鄧、王、鍾、呂四人見狀,急忙簇擁到床前。看見費禕這般情景,眾人無不潸然淚下。
隻見鄧芝上前握住費禕得手,強裝鎮定的說道,“刺史大人不必憂慮,你的傷並無大礙,修養幾日就好。”
費禕費力的抽動了一下嘴角,可是已經笑不出來了,“老將軍不用寬慰我了,我自己的身體,我自己知道。我死之後,不必太過於為難郭修的家人,他的錯他自己一人承擔即可。”
直到這個時候,費禕還是那麽一如既往的寬仁敦厚。
“有生之年,老夫還能看到我益州重新變成‘天府之國’,足矣。吾之葬禮,不必太過鋪張,簡衣素服即可,也不必金銀陪葬。百姓和益州,好不容易才恢複了一點元氣,沒必要用在我這麽一個死人身上。”
聽到這裏,屋內的眾人再也忍不住了,紛紛嚎啕大哭起來。
而此時的費禕還在盡力的安慰眾人,“諸位不必傷感,人總有一死,隻不過老夫早走幾年罷了。吾之一生,上不負君,下不負民。九泉之下,就算見到丞相,我也無愧了,無愧了......”
言罷,這位刺史大人,再也支撐不住,駕鶴西去了。
費禕,字文偉,為人友善,性格敦厚純正。少年時求學蜀地,頗有才氣,因故深得諸葛亮之器重,也是後主劉禪時期的肱骨之臣。怎奈諸葛亮連年窮兵突兀,蜀地元氣已然難以恢複,即便他有萬般能耐,最終也無力回天,但西蜀之亡並非他之過錯。
在鍾繇平定蜀地之後,朝廷更是將其敕封為益州刺史,掌州內一切軍政事宜。僅僅四年時間,他便使得蜀地大治,人口增長了三成,再次恢複了“天府之國”。
建安三十八年,公元233年,冬,十一月十二日,於歲末大會上,被郭修所刺,於次日清晨傷重不治而亡,享年五十四歲。
自此,人間少了一個忠心為國,誠信為民的好臣子。
數日後,待眾人的聯名邸報到達許都,朝野震動。費禕因功,被朝廷追封為司徒,諡號“敬侯”。
而那刺客郭修最終還是被夷滅了三族,或許他自己也沒想到,最終會弄巧成拙吧。
後來,民間傳說他化羽成仙了,有人看見他駕乘黃鶴西歸之時,曾經返回至荊州江夏郡小憩。而當地人為了表示對他的敬重,特意造了一座高樓對其予以紀念,並將這座高樓命名為“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