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國西麵的兩胡,是羌族和氐[di]族。
羌人的曆史比較悠久,早在上古商周時期,便活泛在雍涼一帶了。比如世人皆知的義渠國,便是羌人所建立的。
羌人勢大,當時中原六國為了對付秦國,每次合縱連橫的時候,都會遣派使者前往義渠助力。而羌人與秦爭鬥一百多年,也一直是當時秦朝西陲方向的很大一個隱患。為此,秦國的曆代君王掌權者,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就比如在秦昭王時期,為了安撫這個義渠王,秦宣太後.羋[mi]月,不惜犧牲色相,而且還給這個義渠王生了兩個孩子,最終才使得義渠,在十數年見不曾對大秦用兵。當然,最後這個義渠王死在了秦宣太後的石榴裙下,那兩個孩子也被羋月親自下令誅殺了。
羋月為此委曲求全長達三十餘年,而在義渠王被誘殺於甘泉宮後,秦國借機發兵攻打義渠,存在了五百餘年的義渠國,也就此滅亡。義渠的領土並入秦國,大部分羌人也被迫撤離了自己世世代代的領土,也有一小部分人選擇進入了秦國與華夏相融。
再後來,到漢武大帝的時候,朝廷為了削弱羌人的勢力,以及斷絕他們與匈奴人的聯係。特意在河西走廊上,設立了敦煌、酒泉、張掖和武威四郡,也就是現在的涼州四郡,並設立了護羌校尉,爾來三百餘年矣。
現在的護羌校尉,正是前涼州別駕,當今的涼州刺史.鄧艾.鄧士載。
曹丕西遷洛陽之後,接受了朝臣們的建議。將往日的涼州一分為二。敦煌、酒泉、張掖和武威四郡獨立成為涼州,舊涼州別駕.鄧艾擔任涼州刺史,兼護羌校尉。東部的隴西,南安,廣魏,安定,北地等郡,獨立成為雍州,舊涼州刺史遷任雍州刺史,行事如左。
恐怕鄧艾自己都沒有想到,隻不過區區三年,自己就從從六品的典農功曹,先是變成了從四品的武威郡丞,又到涼州別駕。而且僅僅過了數個月,在新帝繼位之後,自己就又搖身一變,成為了護羌校尉.涼州刺史,正三品的封疆大吏。
最重要的是自己是涼州的刺史,而不是其餘各州的刺史,其中厲害鄧艾又怎會不知呢?
自己所在的涼州,準確點來說是“河西走廊”,北麵是鮮卑和羯族,南麵是羌人和氐族,西麵是西域各國,東麵不遠便是帝國的舊都.長安。
帝國以及當今的皇帝陛下,對他的期望,不可為不深啊。
而羌人經過數百年與漢人的雜居、通婚、融合,此時的他們雖然還保持著自己遊牧的習慣,但是也會像那中原漢人一樣耕地種穀。
中平元年黃巾賊兵起事以來,羌人趁機恢複實力。如今雖說不比往日的榮光了,可整個部落下來,也有男女老幼三十餘萬,羌兵五萬餘人。
羌人的部落主要集中在,涼州的西部大山之中和高原之上,與北方草原的鮮卑隔川相望。而且多與漢人有商貿往來。常常會拿著自己部落的犛牛皮和牛羊之類的,去跟涼州的漢人置換一些糧食衣物。
當代的羌人首領,名曰姚士祥,現年三十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九歲。
早年間,鎮西將軍.夏侯淵征討漢中之時。他曾隨著父親以及部落的族人們與漢軍一起作戰,而且與現在的平西將軍.郭淮在一個軍營。
而且二人的私交甚好,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惺惺相惜吧。
再後來,夏侯淵戰敗,姚士祥的父親也死在了漢中。曹操念其功勞,便將姚士祥送還了部落,並助其當上了部落首領。
沒想到短短十數年的光景,姚士祥竟然統一了部落,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大首領。
要知道羌人部落,可不像北方草原,羌人部落中林林總總的小部落真正是多如牛毛,諸如什麽婼[ruo]羌、發羌、犛牛羌、白馬羌、青衣羌、參狼羌等等,簡直數不勝數。
這些部落中,有一部分曾經隨著蜀國的故丞相.諸葛亮,北征過關中,也有一部分保持中立,當然還有一部分跟隨張郃、郭淮抵禦過蜀軍的進攻。
而且羌人大部分都比較凶悍,隻有武力征討,才能讓他們真正的心悅誠服。
由此可見,這羌人首領.姚士祥,能夠在短短的十幾年內,不靠外力就統一了整個部落,顯然也不是泛泛之輩啊。
姚士祥和郭淮,作為昔日的好兄弟,如今已經各為其主,甚至姚士祥已經成為了部落的大首領。
要知道個人之間的感情,在國家和部落的利益麵前,往往並不是那麽可靠,隻是不知道,這二位將來會走向何處。
......
氐[di]族,相對而言,實力與羌人差不多。
部落裏的人口大約也有三十餘萬,族兵五萬餘。也正是兩族勢均力敵不分上下,因此才能相對的相安無事和平共處。
他們的部落主要分布在羌族南麵,益州的西麵。
不過比較奇特的是,氐族與鮮卑、羯族、羌族都不太一樣,準確點來說,它並不能算是一個胡人部落。
他們自稱“盍[he]稚[zhi]”,“氐”為它族對其之稱,進幾十年來,他們也才逐漸以氐人自稱。
氐族,並非遊牧民族,同漢民族一樣都是農耕民族,而且姓氏皆為漢姓,族群漢化程度非常高。他們能夠種田、織布,同時兼事畜牧業,畜養豬、牛、馬、驢、騾等。而且他們也會學著中原漢人,讀書識字,設立自己的小朝廷,封候拜將。
早年間,群雄割據,爭戰連年。氐人區介於曹操、劉備之間,往往成為兩者爭奪人力物力的對象。他們也因此得到了許多幫助,趁機而起。
現如今的氐族人首領,叫做符柔萬年,現年四十八歲。
氐族雖說不像羌人那樣部落眾多,可是也不算少,大體上有四顧勢力。而符柔萬年,昔日裏隻是其中一個部落的氐帥。
十數年來,他左右逢源,拉攏打壓,無所不用其極,最終成功的統一了氐族部落。此人身長八尺,容顏瑰偉,雅量瑰姿,極度崇尚漢文化。
頗
(本章未完,請翻頁)
知兵法要義,是胡人中為數不多的文武全才。
可以說算是一個完人,但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如今已經四十八歲了,可他的那些個妻妾們卻沒能為他生一個兒子。盡管他的那些個女兒,幾乎各個美若天仙,但在這種亂世,長得太漂亮或許也是一種罪孽。
————————
在帝國東麵的最後一胡,乃是高句麗。
高句[gou]麗現任的國王,名曰高談德。準確點來說,高句麗並不是他自己統一的,而是在別人的幫助下完成的,而那個人就是如今遼東地區的實際掌控人—公孫淵。
高句麗部落,共有人口五十餘萬,步卒、騎兵共五萬餘。用來裝腔作勢或許還可以,但是要真說戰力的話,恐怕就等於魏軍的一萬普通士卒而已。
不過這幾年,在公孫淵的扶持下,戰力也提升了不少,從一萬魏軍的戰力,變成兩萬了。
遼東半島自中平年間以來,就一直處於一種比較特殊的狀態。
公孫一族,對帝國朝廷雖然明麵上沒有說怎麽著的,可實際上已經是聽調不聽宣了。
公孫氏首任掌門人,公孫度。原本隻是大漢幽州.玄菟郡下麵的,一個小吏而已。後來經同鄉徐榮推薦,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公孫度到任後,嚴刑峻法,打擊豪強,使令行政通,羽翼漸豐。
早就來不久,中原地區董卓亂起,各地軍閥無暇東顧。公孫度就趁機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繼則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越海取膠東半島北部東萊諸縣,開疆擴土;又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儼然以遼東王自居。
再後來,公孫度年老體衰,因病去世,他的兒子公孫康繼任了遼東太守,可實際是依然是遼東的實際掌權人。
他即位的時候,恰逢官渡之戰袁紹大敗。袁紹的兒子袁尚、袁熙兄弟因為勢窮力孤,而投奔了他,隨之而來的還有冀州的萬餘兵卒。
可是沒想到,公孫康竟然陰謀設計,殺掉了他們,並將二人的頭顱送往了許都曹操處。並借此請罪,自消遼東侯一爵位。
當時的曹操還是司空,並且中原各地還有各地豪強,諸如袁術、呂布、劉表、孫權、劉備等人的割據存在。無奈之下,曹操順水推舟,進封他做了左將軍,封襄平侯,並令他節製遼東數郡的軍政事宜。
這下公孫氏一族,更有了名正言順的招牌了。
後來,曹操兵敗於赤壁,孫權割地自立並稱帝於東吳,曾經派使者並金銀財物,從海上出使遼東,欲封公孫康為燕王,想著邀約公孫康一同攻打曹操。沒想到公孫康留下了財物,卻又把使者的人頭送往了許都。
再後來,更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在公孫康的一頓巧言善辯之後,孫權竟然原諒了他,並私下與他一直有著貿易往來,要不然當時吳軍部隊裏的遼東戰馬又當作何解釋呢?
總不能是那群馬如鮮卑一樣,自己飛過來的吧?
(本章完)
7017k
羌人的曆史比較悠久,早在上古商周時期,便活泛在雍涼一帶了。比如世人皆知的義渠國,便是羌人所建立的。
羌人勢大,當時中原六國為了對付秦國,每次合縱連橫的時候,都會遣派使者前往義渠助力。而羌人與秦爭鬥一百多年,也一直是當時秦朝西陲方向的很大一個隱患。為此,秦國的曆代君王掌權者,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就比如在秦昭王時期,為了安撫這個義渠王,秦宣太後.羋[mi]月,不惜犧牲色相,而且還給這個義渠王生了兩個孩子,最終才使得義渠,在十數年見不曾對大秦用兵。當然,最後這個義渠王死在了秦宣太後的石榴裙下,那兩個孩子也被羋月親自下令誅殺了。
羋月為此委曲求全長達三十餘年,而在義渠王被誘殺於甘泉宮後,秦國借機發兵攻打義渠,存在了五百餘年的義渠國,也就此滅亡。義渠的領土並入秦國,大部分羌人也被迫撤離了自己世世代代的領土,也有一小部分人選擇進入了秦國與華夏相融。
再後來,到漢武大帝的時候,朝廷為了削弱羌人的勢力,以及斷絕他們與匈奴人的聯係。特意在河西走廊上,設立了敦煌、酒泉、張掖和武威四郡,也就是現在的涼州四郡,並設立了護羌校尉,爾來三百餘年矣。
現在的護羌校尉,正是前涼州別駕,當今的涼州刺史.鄧艾.鄧士載。
曹丕西遷洛陽之後,接受了朝臣們的建議。將往日的涼州一分為二。敦煌、酒泉、張掖和武威四郡獨立成為涼州,舊涼州別駕.鄧艾擔任涼州刺史,兼護羌校尉。東部的隴西,南安,廣魏,安定,北地等郡,獨立成為雍州,舊涼州刺史遷任雍州刺史,行事如左。
恐怕鄧艾自己都沒有想到,隻不過區區三年,自己就從從六品的典農功曹,先是變成了從四品的武威郡丞,又到涼州別駕。而且僅僅過了數個月,在新帝繼位之後,自己就又搖身一變,成為了護羌校尉.涼州刺史,正三品的封疆大吏。
最重要的是自己是涼州的刺史,而不是其餘各州的刺史,其中厲害鄧艾又怎會不知呢?
自己所在的涼州,準確點來說是“河西走廊”,北麵是鮮卑和羯族,南麵是羌人和氐族,西麵是西域各國,東麵不遠便是帝國的舊都.長安。
帝國以及當今的皇帝陛下,對他的期望,不可為不深啊。
而羌人經過數百年與漢人的雜居、通婚、融合,此時的他們雖然還保持著自己遊牧的習慣,但是也會像那中原漢人一樣耕地種穀。
中平元年黃巾賊兵起事以來,羌人趁機恢複實力。如今雖說不比往日的榮光了,可整個部落下來,也有男女老幼三十餘萬,羌兵五萬餘人。
羌人的部落主要集中在,涼州的西部大山之中和高原之上,與北方草原的鮮卑隔川相望。而且多與漢人有商貿往來。常常會拿著自己部落的犛牛皮和牛羊之類的,去跟涼州的漢人置換一些糧食衣物。
當代的羌人首領,名曰姚士祥,現年三十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九歲。
早年間,鎮西將軍.夏侯淵征討漢中之時。他曾隨著父親以及部落的族人們與漢軍一起作戰,而且與現在的平西將軍.郭淮在一個軍營。
而且二人的私交甚好,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惺惺相惜吧。
再後來,夏侯淵戰敗,姚士祥的父親也死在了漢中。曹操念其功勞,便將姚士祥送還了部落,並助其當上了部落首領。
沒想到短短十數年的光景,姚士祥竟然統一了部落,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大首領。
要知道羌人部落,可不像北方草原,羌人部落中林林總總的小部落真正是多如牛毛,諸如什麽婼[ruo]羌、發羌、犛牛羌、白馬羌、青衣羌、參狼羌等等,簡直數不勝數。
這些部落中,有一部分曾經隨著蜀國的故丞相.諸葛亮,北征過關中,也有一部分保持中立,當然還有一部分跟隨張郃、郭淮抵禦過蜀軍的進攻。
而且羌人大部分都比較凶悍,隻有武力征討,才能讓他們真正的心悅誠服。
由此可見,這羌人首領.姚士祥,能夠在短短的十幾年內,不靠外力就統一了整個部落,顯然也不是泛泛之輩啊。
姚士祥和郭淮,作為昔日的好兄弟,如今已經各為其主,甚至姚士祥已經成為了部落的大首領。
要知道個人之間的感情,在國家和部落的利益麵前,往往並不是那麽可靠,隻是不知道,這二位將來會走向何處。
......
氐[di]族,相對而言,實力與羌人差不多。
部落裏的人口大約也有三十餘萬,族兵五萬餘。也正是兩族勢均力敵不分上下,因此才能相對的相安無事和平共處。
他們的部落主要分布在羌族南麵,益州的西麵。
不過比較奇特的是,氐族與鮮卑、羯族、羌族都不太一樣,準確點來說,它並不能算是一個胡人部落。
他們自稱“盍[he]稚[zhi]”,“氐”為它族對其之稱,進幾十年來,他們也才逐漸以氐人自稱。
氐族,並非遊牧民族,同漢民族一樣都是農耕民族,而且姓氏皆為漢姓,族群漢化程度非常高。他們能夠種田、織布,同時兼事畜牧業,畜養豬、牛、馬、驢、騾等。而且他們也會學著中原漢人,讀書識字,設立自己的小朝廷,封候拜將。
早年間,群雄割據,爭戰連年。氐人區介於曹操、劉備之間,往往成為兩者爭奪人力物力的對象。他們也因此得到了許多幫助,趁機而起。
現如今的氐族人首領,叫做符柔萬年,現年四十八歲。
氐族雖說不像羌人那樣部落眾多,可是也不算少,大體上有四顧勢力。而符柔萬年,昔日裏隻是其中一個部落的氐帥。
十數年來,他左右逢源,拉攏打壓,無所不用其極,最終成功的統一了氐族部落。此人身長八尺,容顏瑰偉,雅量瑰姿,極度崇尚漢文化。
頗
(本章未完,請翻頁)
知兵法要義,是胡人中為數不多的文武全才。
可以說算是一個完人,但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如今已經四十八歲了,可他的那些個妻妾們卻沒能為他生一個兒子。盡管他的那些個女兒,幾乎各個美若天仙,但在這種亂世,長得太漂亮或許也是一種罪孽。
————————
在帝國東麵的最後一胡,乃是高句麗。
高句[gou]麗現任的國王,名曰高談德。準確點來說,高句麗並不是他自己統一的,而是在別人的幫助下完成的,而那個人就是如今遼東地區的實際掌控人—公孫淵。
高句麗部落,共有人口五十餘萬,步卒、騎兵共五萬餘。用來裝腔作勢或許還可以,但是要真說戰力的話,恐怕就等於魏軍的一萬普通士卒而已。
不過這幾年,在公孫淵的扶持下,戰力也提升了不少,從一萬魏軍的戰力,變成兩萬了。
遼東半島自中平年間以來,就一直處於一種比較特殊的狀態。
公孫一族,對帝國朝廷雖然明麵上沒有說怎麽著的,可實際上已經是聽調不聽宣了。
公孫氏首任掌門人,公孫度。原本隻是大漢幽州.玄菟郡下麵的,一個小吏而已。後來經同鄉徐榮推薦,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公孫度到任後,嚴刑峻法,打擊豪強,使令行政通,羽翼漸豐。
早就來不久,中原地區董卓亂起,各地軍閥無暇東顧。公孫度就趁機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繼則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越海取膠東半島北部東萊諸縣,開疆擴土;又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儼然以遼東王自居。
再後來,公孫度年老體衰,因病去世,他的兒子公孫康繼任了遼東太守,可實際是依然是遼東的實際掌權人。
他即位的時候,恰逢官渡之戰袁紹大敗。袁紹的兒子袁尚、袁熙兄弟因為勢窮力孤,而投奔了他,隨之而來的還有冀州的萬餘兵卒。
可是沒想到,公孫康竟然陰謀設計,殺掉了他們,並將二人的頭顱送往了許都曹操處。並借此請罪,自消遼東侯一爵位。
當時的曹操還是司空,並且中原各地還有各地豪強,諸如袁術、呂布、劉表、孫權、劉備等人的割據存在。無奈之下,曹操順水推舟,進封他做了左將軍,封襄平侯,並令他節製遼東數郡的軍政事宜。
這下公孫氏一族,更有了名正言順的招牌了。
後來,曹操兵敗於赤壁,孫權割地自立並稱帝於東吳,曾經派使者並金銀財物,從海上出使遼東,欲封公孫康為燕王,想著邀約公孫康一同攻打曹操。沒想到公孫康留下了財物,卻又把使者的人頭送往了許都。
再後來,更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在公孫康的一頓巧言善辯之後,孫權竟然原諒了他,並私下與他一直有著貿易往來,要不然當時吳軍部隊裏的遼東戰馬又當作何解釋呢?
總不能是那群馬如鮮卑一樣,自己飛過來的吧?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