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那趙儼.趙伯然一邊捋著胸前花白的胡子,一邊不緊不慢的說道,“諸公所疑慮,也在情理之中。五百餘年前,魏人衛鞅幫助秦孝公.嬴渠梁在秦國實行變法。為了使秦國變強,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便是將秦之都城從櫟[yue]陽,遷之鹹陽。在當時鹹陽可還隻是荒涼一片,並未有絲毫的尺櫞[yuan]片瓦,一切都得從零開始。


    在秦孝公之時,天下最強大的國家莫過於戰國七雄之魏國,而當時魏國都邑.大梁城,乃是當世規模最大最為繁華的城市。魏惠王在建造它之時,其大小南北東西城牆約三十餘裏,四周城門一十二座,城牆五丈,城內大街十餘裏,可容納百姓二十餘萬人。


    可衛鞅所設計的鹹陽新城呢?南北之城牆約十二三裏地,東西之城牆約十五六裏地,四周城門一十六座,城牆高約六七丈,城內大街一十五裏之長,可容納官紳百姓三十四萬口之巨。


    而當時的秦國雖然名義上是個公國,而且位列戰國七雄之一,可早已經名不副實,著實疲弱的狠,甚至其它比它弱小的侯國都幹上前去其辱它。遷都鹹陽,是所有人都同意的,可是除了衛鞅之外,幾乎所有人都不同意如此築城。即便是當時專業的冶作大匠,也覺得衛鞅的對鹹陽城的規劃,有些過於奢靡和鋪張浪費了,甚至以為魏國的都邑.大梁城作為鹹陽築造的模板就行。


    可後來的事實證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裏。十餘年後,東方六國的商人開始陸陸續續的穿過函穀關,進入鹹陽城商貿互市,為大秦帶去了無比巨大的財富。再百餘年後,大秦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快速的消滅六國統一天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衛鞅變法的基礎,可其中必然也有鹹陽城超前意識的原因啊。


    秦朝統一六國之後,鹹陽成為了大秦帝國的都城,城中百姓又何止一二十萬呢,每日裏來來往往的人都不下萬餘人。也就是到那個時候,才彰顯出了衛鞅的深謀遠慮。我等今日所鑄造之瀚海雙城,與那昔日的鹹陽城建城之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我等不能光看眼前,得向長遠的方麵去看去想。”


    說到這裏趙伯然停了下來,麵帶耶諾的向一旁的曹真問道,“子丹兄(曹真,字子丹),你可知這草原上和大漠之中的胡人,有幾多呀?”


    被問到的曹真,略一思索之後,張口說道,“不瞞伯然兄,在下對這個還真沒怎麽研究過。隻知道子文兄弟(曹彰,字子文)廓清大漠之後,遷匈奴全族入我中原之地,那時的匈奴人口不下八十萬。如今,匈奴人已然盡數前往我大魏了,想必這北方的胡人應該沒有多少了吧?”


    趙伯然聞言,微微一笑,接著坦然說道,“看來子丹兄的記性不錯,十餘年前,匈奴南下之時確實有不下八十萬的男女老幼遷入了我中原,草原和大


    (本章未完,請翻頁)


    漠的胡人勢力為之一縮。如今經過了十餘年的修養聲息,各族的胡人早已經恢複了元氣,甚至更勝匈奴在世之時。


    不說別的,咱們先說鮮卑一族。起初,鮮卑軻比能為首領之時,鮮卑族共有五個部落,分別是慕容部、宇文部、段部、拓跋部和禿發部。五胡叛亂被帝國平息之後,慕容部、段部和禿發部被宇文部和拓跋部所瓜分,投降了大魏的兩部首領拓跋力微和宇文浪,也被我朝廷分別封為了,鮮卑左單於和鮮卑右單於。


    早在五胡叛亂之前,那鮮卑一族便有人口不下六十萬。雖說軻比能在率領他們叛亂之時,他們一族被我大軍斬殺了不少人,可是死的大多都是族中的軍隊。他們的部落人口,並沒有受太大的影響。如今,距離那場叛亂也已經過去快要四年了,鮮卑一族早已經恢複了元氣,而且部落中的新生兒的數量也早已經上來了。如今鮮卑一族的人口,並不少於匈奴強盛之時哦。


    這還之時鮮卑一族,還沒有算幽州西北部石令的羯[jie]族人,烏丸人,扶餘人,以及遼東的高句麗、辰韓、馬韓等胡人部落呢,這樣真的全部加起來,人口何止二三百萬啊。所以啊,這二三百萬人在這荒涼之地,如果生活的不好,那麽他們就會騎上馬,拿起刀南下屠戮我北地的百姓,搶奪他們的財物啊,諸公我們在這裏任重而道遠啊。


    因此皇帝陛下,才會想出這樣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能夠讓北方的胡人不再南下掠奪,又能讓他們手中的駿馬、皮貨之物為我中原所用,另外我中原之地貨物的銷路,又能多上一些,如此美事,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另外,自遼東公孫淵被剿滅,遼東再次設立郡縣,以及鮮卑、烏丸等族向我大魏俯首稱臣以來。我中原之地的百姓北上的,冬去的,西走的,更是比比皆是。再加上北方本有的二三百萬胡人,具體這草原和大漠有多少人口,大家可想而知。等將來,草原各族和我大魏國互相通市,來來往往的人口,何止幾十萬。


    而我們現在所鑄造的瀚海雙城,不過是兩座城牆四丈高,周長十餘裏,每座城僅僅能夠容納人口十餘萬的,兩座城池罷了。別說跟當年的鹹陽城相比了,即便是如今像徐州城、信都城這樣的州府之城,還略微小一些呢。


    屆時,中原和北方胡人之間的貿易,可是都要通過這兩座瀚海城的,恐怕即便是這樣規模的城池,到時候都會捉襟見肘的。如若不是我大魏國,天下初定不久,北方各州又多有拮據,我一定會啟奏陛下,把這兩座城的規模再擴上一擴。哎,現如今,也隻能先這樣了。


    怎麽樣諸位,現在你們還覺得朝廷在這裏,築造這樣兩座城是普漲浪費之舉嘛?”


    此時的眾人,早已經被趙伯然的這番言論給聽傻了。


    良久之後,那曹真才緩過


    (本章未完,請翻頁)


    神來,他早被趙伯然這一番江河直下的理論強烈震撼,陡然覺得往昔那籠罩心田的沉沉陰霾頃刻間煙消雲散,身心枷鎖也頓時開脫,心眼明亮,堅實舒坦。隨即,他向一旁的趙伯然深深一躬,不緊不慢的開口說道,“伯然兄的一番高論,當真是高屋建瓴,堪透實質,使得在下撥雲見日,疑慮頓消啊。在下在這裏,多謝伯然兄為我等解惑。”


    與此同時,一旁的眾人們,也跟著曹真向趙伯然深深一躬道,“多謝先生,為我等解惑。”


    趙伯然見狀,也急忙上前虛扶了一下曹真,並接著說道,“哪裏哪裏,子丹兄過謙了,這也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兄又何必如此呢。更何況,老夫也隻是幫忙調度一下帝國的財物、資源罷了,待這兩座城池建成以後,老夫就要南下了,到時候還要仰仗諸位呢。”


    曹真自然明白,趙伯然這話是什麽意思。他說的確實沒錯,這北庭都護府的建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最容易的反而是現在這個時候。


    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後麵更難。


    築造瀚海雙城隻不過是第一步,日後的事情才更加難呢。到時候,曹真要常年累月的留在這裏,安撫北方草原和大漠中的各族,若無要事,恐怕終年都不得返還中原。


    現在最起碼,還有趙伯然在這裏跟自己一起分憂解難。可到了那個時候,胡人各族之間,事無巨細都要自己要來操心,恐怕連個商量的人也沒有了,自然也就更難了。


    另外,這北庭都護府不同於其它各州的官職,做個三年五載的就可以調任了,如果沒有特別緊要的事情,恐怕得待到年老體衰,不得不告老還鄉的時候,才能返還中原了。而且,像這種邊疆的派遣軍,距離中原較遠,必須是朝廷和皇帝信得過的大臣才能夠擔任,如今這種人本就不多,更別想著別人來接替自己了。


    想到這裏,曹真卻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滿和憤恨來,反而有些堅定的說道,“伯然兄,敬請放心,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更何況我曹真,又是皇族族裔,遇到這種事情,又豈能退縮?隻要曹真一天在這瀚海城擔任北庭都護,就絕對不會允許任何人破壞,這來之不易的天下太平。”


    這是發生在大魏黃處五年,公元239年,春,瀚海雙城築造之時的事情。


    曹真在這時說的這些個信誓旦旦的話,也終於實現了。


    十幾年後,第一任北庭都護曹真,病逝在瀚海左城。認祖歸宗成功的張勇,奉大魏烈祖明皇帝.曹睿的命令,親自北上接這位老將軍回家。


    其身故之後,被皇帝追封為了大司馬,進封邵陵侯,追諡為元侯。當然,那都是以後的事情了。


    不過曹真,在青史之上也為自己留下了很是濃重的一筆。


    ————————


    (本章完)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還政於朝之歸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樓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樓頂並收藏還政於朝之歸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