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村的五百多口百姓,世代居住在白虎國與玄武國邊境的交界處。
在沈靈汐當玄武國皇帝之前,這裏的玄武國的百姓也過得不好,朝廷時常會有各種名目的理由向普通百姓收稅。
一來二去玄武國的百姓有一些也會暫時逃往山那邊,白虎國村莊躲避強行征稅。
然後等玄武國朝廷這邊的官吏走了,一些逃離到白虎國的百姓再回來。
其實在沈靈汐這樣的明君出現之前,每個國家的皇帝都差不多,對於普通的百姓都不是特別在意的,所以下麵的官員層層盤剝下來,百姓都過得苦不堪言。
白虎國山這邊的山泉村,與山那邊的玄武國小河村就隔了一座大山,所以這麽多年來,兩個村莊的百姓都互相幫助,你們國家的官員下來征收重稅,那就逃到山的另一邊躲避征稅。
而來年我這邊的朝廷下來征收稅務,一些玄武國這邊小河村的百姓,又會逃到山那頭的山泉村避一避。
這些年下來,幹脆兩個隔了座山的村莊就來往密切,一些兩個村莊的百姓還互相通婚,使得兩個村莊的關係就更加親密。
而玄武國這邊,至從沈靈汐當了玄武國皇帝以後,成功的推行貨幣改革,又推行很多對國家百姓有利的新政,而且還大幅減免百姓的稅務,一些光靠種地生活的百姓甚至直接免稅。
這一兩年玄武國這邊的小河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每年豐收以後都擔心朝廷會來征收重稅。
而現在不僅朝廷不會來征收糧食稅,還會有官員專門統計哪家的糧食收成最好,朝廷反而會嘉獎種地最好的人家幾十兩的銀票。
讓得到朝廷賞賜的百姓既風光又慢慢富裕起來。
現在小河村的百姓已經連續幾年,沒有去山那頭的山泉村躲避征稅了。
而山那邊白虎國的山泉村,這兩年卻一年不如一年,因為玄武國的崛起,吸引了大量白虎國的商人去玄武國經商。
很多有錢的白虎國商人去了玄武國後,不僅生意上大賺特賺,而且玄武國欣欣向榮的環境讓這些原本白虎國的富商都樂不思蜀了。
一些害怕賺到錢回到白虎國會被朝廷官員惦記的富商,幹脆就加入玄武國的國籍,再也不回白虎國了。
這種情況玄武國周邊的鳳國,白虎國,還有一些小國家都有大量的富商,來到玄武國就不願意離開了。
而這些富商其實對於這些本就經濟不發達的國家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也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
而這些富商一旦滯留玄武國不再願意回到原來的國家後,那些國家的稅務和財富就難免會大量流失。
於是除了玄武國大力的給普通老百姓減免賦稅,其他四周的國家都在增加對普通百姓的稅收。
因為朝廷每年的開支都是有增無減的,而這些富商走了,原本應該由富商承擔的稅務就隻有壓到普通百姓的身上。
於是山那邊的山泉村的日子就一年不如一年了,這一年白虎國的朝廷稅收,在玄武國商業的強勢衝擊下,整個國家的稅收直接少了三成。
於是白虎國的皇帝隻有無奈的繼續增加普通百姓的稅務,而一些地方官員少了富商可以盤剝,於是把主意也打到了一些普通老百姓的身上。
就拿山泉村來講,剛剛秋收的時候,朝廷就下來皇帝的命令,讓直接上交六成的糧食給朝廷,糧食稅直接提高一成。
於是山泉村的百姓隻能將剛剛打下來的糧食,交了六成給朝廷派來的稅務官。
這還沒有完,隻是一個開始而已,接下來就是郡上的官員又來征收兩成的糧食,郡上的官員一走,縣上的官吏又來繼續要剩下的兩成。
這麽一弄,辛辛苦苦一年,朝廷居然一點都沒有給村民們留下半點豐收的糧食。
一些家裏有點去年的陳糧的人家,勉強還可以繼續堅持堅持,看看明年朝廷的稅務會不會減少一點。
而一些家裏本就沒有多餘糧食的人家,這下就隻有賣房賣地來度過接下來的一年。
而山泉村的這五百口人本就居住在這邊境貧瘠的地方,土地不多的他們,一年的糧食全部被窮凶極惡的官兵拿走以後,接下來的一年就隻有逃走,或者等死兩條路可以選。
而一個剛剛從玄武國小河村那邊走親戚回來的山泉村村民,將山那邊小河村豐收是的情況一說,山泉村的百姓心裏就更加不平衡起來。
原來剛剛從玄武國這邊走親戚回來的人家家主名叫李三,家裏有個女兒早幾年就嫁到山那邊的小河村裏,剛開始那幾年其實兩個村子生活狀況都差不多,而後來沈靈汐當了玄武國皇帝,這立刻就對種地的普通農民免征糧食稅。
這下李三家裏嫁到小河村的二丫頭,春桃家裏就有了改變。
要說這李三家那春桃的男人種地不怕苦不怕累,有了皇帝免稅的命令,她家男人不僅將自家原本的土地打理得井井有條,還去村莊附近的荒地開墾了幾畝出來,也全都種上糧食。
玄武國皇帝沈靈汐是鼓勵百姓開墾荒地的,開墾的荒地前五年都歸開墾人所有,種也不交稅,五年以後則需要去官府登記一下,交一點登記費,就可以把土地歸於開墾人名下。
所以春桃的男人第一年就有了一個大豐收,家裏的糧食一下就從吃不飽,變成了吃不完。
而吃不完的糧食又被春桃男人拿到市場上賣了個好價錢,因為朝廷不能征收糧食稅,所以玄武國的朝廷隻能用銀票在市場上收百姓手裏的糧食。
於是春桃男人拉到市場上的糧食非常好賣,官府出價收購糧食的價格是皇帝沈靈汐親自定的,所以價格方麵非常合理。
賣了糧食,春桃男人就給春桃買了新布匹做新衣服,又給家裏買了足夠的肉菜果蔬,剩下的錢春桃男人買了一頭牛。
來年春桃男人打算多開墾一些荒地出來,小河村人口有限,而且原本的重稅讓村裏人也不敢多開墾土地,因為土地越多原來的政策就會更多的交糧食稅。
而現在不同了,朝廷免除糧食稅,春桃男人就準備大幹一場,買了牛來年打算種更多的地。
其實小河村有這種想法的大有人在,所以村子附近一些好的荒地,都已經被村裏的壯勞力開墾出來了。
這裏的人都窮怕了,現在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好皇帝,於是春桃的男人打算辛苦一點,爭取就這一兩年,將家裏的境況改變一下,不說做個富人,至少也多存些銀票,這樣以後要是朝廷變了,家裏也有積蓄。
隻是讓春桃和她男人沒有想到的是,朝廷不僅年年都免征他們的糧食稅,還在去年開始有鼓勵種地的政策。
春桃男人因為最早開墾荒地,所以在小河村是這一年糧食豐收最多的人家。
於是在村裏其他人羨慕嫉妒恨的眼神中,春桃家得到了縣令發下來的十兩銀票,作為春桃男人是村裏種地能手的獎勵。
從古至今都是百姓給官府繳納稅務,還沒有聽說官府主動給百姓銀子的,這讓得到十兩銀子銀票的春桃一家忐忑不已。
不過很快隔壁村的消息傳來,原來這個獎勵政策也是皇帝沈靈汐的聖旨,隔壁村的牛二也是他們村的種地能手,同樣得到十兩銀子的獎勵。
於是春桃一家這才放心,因為這十兩銀子的銀票是官府給的,其他村民隻有眼紅得份。
所以為了和村裏搞好關係,春桃決定將這十兩銀子拿出來,給全村的村民一起分享,於是一場慶祝豐收的村中酒宴就隆重登場。
春桃一家現在可以說在村裏是分光無限,所以春桃和自家男人一商量,就打算把山那邊娘家的父母兄弟也叫過來一起分享喜悅,也算是在娘家人麵前揚眉吐氣一回。
於是李三和老妻,還有一個小兒子就去了山那邊玄武國的小河村,參加自家女兒舉辦的流水宴。
李三一家在白虎國那邊也有一些薄田,可是同小河村完全相反的是,剛剛將地裏的糧食收上來,官府的幾波官吏,就把所有的糧食全部拿走了,一顆都沒給李三家留下。
一把年紀的李三坐在自家的土地上,哭了整整一夜。
現在家裏沒有多少餘糧了,李三正發愁接下來日子不好過,沒想到山那邊的女兒竟然讓他們一家去吃流水宴。
於是李三帶著一家人,就翻山越嶺來到小河村,看到酒宴上的飯菜,李三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於是李三一家在小河村的酒宴現場狼吞虎咽,將桌子上的肥肉,豬蹄,雞肉,鴨肉等等一個勁的往嘴裏塞。
看得同桌的春桃和女婿目瞪口呆,他們兩夫妻不知道,李三一家人,至從沒有了豐收的糧食,每天都是喝著清湯一般的米粥調命,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吃過如此豐盛的飯菜了。
春桃看著自己的父親母親,還有小弟這狼吞虎咽八輩子沒吃過飯的樣子,淚水就止不住的流下來。
在酒宴中,其他玄武國這邊小河村的村民也都才知道,原來山那邊的白虎國山泉村,今年豐收的糧食都被朝廷全部收走了,一點都沒有給村民們留下。
於是原本譏笑李三一家人的小河村村民,都為山那邊的山泉村村民捏了一把汗,不知道他們接下來這一年要怎麽過。
春桃在酒宴散了以後,就不讓娘家的父母弟弟回山泉村了,說白虎國的皇帝越來越過分,而玄武國這邊遇到了百年一遇的聖明君主。
玄武國的百姓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李三一家不要回山泉村了。
而李三也覺得當年把春桃嫁到玄武國這邊的小河村是最明智的選擇,不然現在恐怕一家人都隻能待在山泉村那邊等死了。
不過李三在自家姑娘家住了一段時間後,還是放心不下山那邊山泉村的父老鄉親們,於是李三就獨自一人想要回到山泉村,將小河村今年的情況給大家說一下。
重點是說了這小河村的流水宴,那酒宴上的飯菜都有哪些好東西,一共擺了多少桌之類的,還把官府獎勵給女婿十兩銀子的事情說了。
於是山泉村的父老鄉親聽李三這麽說,好多人都直流口水,一些有親戚在小河村的還抱怨自家親戚竟然沒有邀請他們。
隻是其實小河村的酒宴是春桃一家用官府給的十兩銀子舉辦的,其他人家也不知道春桃會擺流水宴,而且就算知道也不會好意思叫上一大群窮親戚來吃的。
而李三把小河村的情況一說,整個山泉村的百姓就炸開了鍋,他們在山這邊喝著吊命的清湯米粥,而山那邊的小河村則大魚大肉,換做任何人心裏都有想法。
而且山泉村一些人家確實已經沒有了餘糧,下一頓再下一頓吃什麽,就成了村裏很多人考慮的大問題。
於是山泉村的百姓連夜一商量,大家都覺得山泉村的這些土地茅屋都沒什麽價值,土地種出的東西會全部被朝廷拿走,那跟沒有土地也沒有區別,於是已經吃不起飯的幾家人就帶頭,鬧著要全家去玄武國投奔親戚,沒有親戚的隻要逃過去在熟人的照顧下,隻要肯勞動也餓不死。
而待在這白虎國的這邊山泉村,這些村民覺得遲早會被餓死,於是山泉村的大多數村民都決定要舉家搬遷到玄武國去,直接做玄武國的百姓算了。
本來普通百姓也沒有什麽牽掛,哪裏有口飯吃就去哪裏,人摞活樹摞死,為了活命這些山泉村的村民,打算背井離鄉離開這個生活了半輩子,也讓他們受了半輩子苦的地方,他們要去玄武國尋找新的生活。
李三這次回來山泉村就是想動員大家,一起去玄武國那邊的小河村,因為李三不能想象他在小河村過得有滋有味,而看著原來村裏的父老鄉親饑餓而死,所以李三也極力鼓動大家離開山泉村,向山那頭的小河村挺進。
在沈靈汐當玄武國皇帝之前,這裏的玄武國的百姓也過得不好,朝廷時常會有各種名目的理由向普通百姓收稅。
一來二去玄武國的百姓有一些也會暫時逃往山那邊,白虎國村莊躲避強行征稅。
然後等玄武國朝廷這邊的官吏走了,一些逃離到白虎國的百姓再回來。
其實在沈靈汐這樣的明君出現之前,每個國家的皇帝都差不多,對於普通的百姓都不是特別在意的,所以下麵的官員層層盤剝下來,百姓都過得苦不堪言。
白虎國山這邊的山泉村,與山那邊的玄武國小河村就隔了一座大山,所以這麽多年來,兩個村莊的百姓都互相幫助,你們國家的官員下來征收重稅,那就逃到山的另一邊躲避征稅。
而來年我這邊的朝廷下來征收稅務,一些玄武國這邊小河村的百姓,又會逃到山那頭的山泉村避一避。
這些年下來,幹脆兩個隔了座山的村莊就來往密切,一些兩個村莊的百姓還互相通婚,使得兩個村莊的關係就更加親密。
而玄武國這邊,至從沈靈汐當了玄武國皇帝以後,成功的推行貨幣改革,又推行很多對國家百姓有利的新政,而且還大幅減免百姓的稅務,一些光靠種地生活的百姓甚至直接免稅。
這一兩年玄武國這邊的小河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每年豐收以後都擔心朝廷會來征收重稅。
而現在不僅朝廷不會來征收糧食稅,還會有官員專門統計哪家的糧食收成最好,朝廷反而會嘉獎種地最好的人家幾十兩的銀票。
讓得到朝廷賞賜的百姓既風光又慢慢富裕起來。
現在小河村的百姓已經連續幾年,沒有去山那頭的山泉村躲避征稅了。
而山那邊白虎國的山泉村,這兩年卻一年不如一年,因為玄武國的崛起,吸引了大量白虎國的商人去玄武國經商。
很多有錢的白虎國商人去了玄武國後,不僅生意上大賺特賺,而且玄武國欣欣向榮的環境讓這些原本白虎國的富商都樂不思蜀了。
一些害怕賺到錢回到白虎國會被朝廷官員惦記的富商,幹脆就加入玄武國的國籍,再也不回白虎國了。
這種情況玄武國周邊的鳳國,白虎國,還有一些小國家都有大量的富商,來到玄武國就不願意離開了。
而這些富商其實對於這些本就經濟不發達的國家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也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
而這些富商一旦滯留玄武國不再願意回到原來的國家後,那些國家的稅務和財富就難免會大量流失。
於是除了玄武國大力的給普通老百姓減免賦稅,其他四周的國家都在增加對普通百姓的稅收。
因為朝廷每年的開支都是有增無減的,而這些富商走了,原本應該由富商承擔的稅務就隻有壓到普通百姓的身上。
於是山那邊的山泉村的日子就一年不如一年了,這一年白虎國的朝廷稅收,在玄武國商業的強勢衝擊下,整個國家的稅收直接少了三成。
於是白虎國的皇帝隻有無奈的繼續增加普通百姓的稅務,而一些地方官員少了富商可以盤剝,於是把主意也打到了一些普通老百姓的身上。
就拿山泉村來講,剛剛秋收的時候,朝廷就下來皇帝的命令,讓直接上交六成的糧食給朝廷,糧食稅直接提高一成。
於是山泉村的百姓隻能將剛剛打下來的糧食,交了六成給朝廷派來的稅務官。
這還沒有完,隻是一個開始而已,接下來就是郡上的官員又來征收兩成的糧食,郡上的官員一走,縣上的官吏又來繼續要剩下的兩成。
這麽一弄,辛辛苦苦一年,朝廷居然一點都沒有給村民們留下半點豐收的糧食。
一些家裏有點去年的陳糧的人家,勉強還可以繼續堅持堅持,看看明年朝廷的稅務會不會減少一點。
而一些家裏本就沒有多餘糧食的人家,這下就隻有賣房賣地來度過接下來的一年。
而山泉村的這五百口人本就居住在這邊境貧瘠的地方,土地不多的他們,一年的糧食全部被窮凶極惡的官兵拿走以後,接下來的一年就隻有逃走,或者等死兩條路可以選。
而一個剛剛從玄武國小河村那邊走親戚回來的山泉村村民,將山那邊小河村豐收是的情況一說,山泉村的百姓心裏就更加不平衡起來。
原來剛剛從玄武國這邊走親戚回來的人家家主名叫李三,家裏有個女兒早幾年就嫁到山那邊的小河村裏,剛開始那幾年其實兩個村子生活狀況都差不多,而後來沈靈汐當了玄武國皇帝,這立刻就對種地的普通農民免征糧食稅。
這下李三家裏嫁到小河村的二丫頭,春桃家裏就有了改變。
要說這李三家那春桃的男人種地不怕苦不怕累,有了皇帝免稅的命令,她家男人不僅將自家原本的土地打理得井井有條,還去村莊附近的荒地開墾了幾畝出來,也全都種上糧食。
玄武國皇帝沈靈汐是鼓勵百姓開墾荒地的,開墾的荒地前五年都歸開墾人所有,種也不交稅,五年以後則需要去官府登記一下,交一點登記費,就可以把土地歸於開墾人名下。
所以春桃的男人第一年就有了一個大豐收,家裏的糧食一下就從吃不飽,變成了吃不完。
而吃不完的糧食又被春桃男人拿到市場上賣了個好價錢,因為朝廷不能征收糧食稅,所以玄武國的朝廷隻能用銀票在市場上收百姓手裏的糧食。
於是春桃男人拉到市場上的糧食非常好賣,官府出價收購糧食的價格是皇帝沈靈汐親自定的,所以價格方麵非常合理。
賣了糧食,春桃男人就給春桃買了新布匹做新衣服,又給家裏買了足夠的肉菜果蔬,剩下的錢春桃男人買了一頭牛。
來年春桃男人打算多開墾一些荒地出來,小河村人口有限,而且原本的重稅讓村裏人也不敢多開墾土地,因為土地越多原來的政策就會更多的交糧食稅。
而現在不同了,朝廷免除糧食稅,春桃男人就準備大幹一場,買了牛來年打算種更多的地。
其實小河村有這種想法的大有人在,所以村子附近一些好的荒地,都已經被村裏的壯勞力開墾出來了。
這裏的人都窮怕了,現在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好皇帝,於是春桃的男人打算辛苦一點,爭取就這一兩年,將家裏的境況改變一下,不說做個富人,至少也多存些銀票,這樣以後要是朝廷變了,家裏也有積蓄。
隻是讓春桃和她男人沒有想到的是,朝廷不僅年年都免征他們的糧食稅,還在去年開始有鼓勵種地的政策。
春桃男人因為最早開墾荒地,所以在小河村是這一年糧食豐收最多的人家。
於是在村裏其他人羨慕嫉妒恨的眼神中,春桃家得到了縣令發下來的十兩銀票,作為春桃男人是村裏種地能手的獎勵。
從古至今都是百姓給官府繳納稅務,還沒有聽說官府主動給百姓銀子的,這讓得到十兩銀子銀票的春桃一家忐忑不已。
不過很快隔壁村的消息傳來,原來這個獎勵政策也是皇帝沈靈汐的聖旨,隔壁村的牛二也是他們村的種地能手,同樣得到十兩銀子的獎勵。
於是春桃一家這才放心,因為這十兩銀子的銀票是官府給的,其他村民隻有眼紅得份。
所以為了和村裏搞好關係,春桃決定將這十兩銀子拿出來,給全村的村民一起分享,於是一場慶祝豐收的村中酒宴就隆重登場。
春桃一家現在可以說在村裏是分光無限,所以春桃和自家男人一商量,就打算把山那邊娘家的父母兄弟也叫過來一起分享喜悅,也算是在娘家人麵前揚眉吐氣一回。
於是李三和老妻,還有一個小兒子就去了山那邊玄武國的小河村,參加自家女兒舉辦的流水宴。
李三一家在白虎國那邊也有一些薄田,可是同小河村完全相反的是,剛剛將地裏的糧食收上來,官府的幾波官吏,就把所有的糧食全部拿走了,一顆都沒給李三家留下。
一把年紀的李三坐在自家的土地上,哭了整整一夜。
現在家裏沒有多少餘糧了,李三正發愁接下來日子不好過,沒想到山那邊的女兒竟然讓他們一家去吃流水宴。
於是李三帶著一家人,就翻山越嶺來到小河村,看到酒宴上的飯菜,李三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於是李三一家在小河村的酒宴現場狼吞虎咽,將桌子上的肥肉,豬蹄,雞肉,鴨肉等等一個勁的往嘴裏塞。
看得同桌的春桃和女婿目瞪口呆,他們兩夫妻不知道,李三一家人,至從沒有了豐收的糧食,每天都是喝著清湯一般的米粥調命,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吃過如此豐盛的飯菜了。
春桃看著自己的父親母親,還有小弟這狼吞虎咽八輩子沒吃過飯的樣子,淚水就止不住的流下來。
在酒宴中,其他玄武國這邊小河村的村民也都才知道,原來山那邊的白虎國山泉村,今年豐收的糧食都被朝廷全部收走了,一點都沒有給村民們留下。
於是原本譏笑李三一家人的小河村村民,都為山那邊的山泉村村民捏了一把汗,不知道他們接下來這一年要怎麽過。
春桃在酒宴散了以後,就不讓娘家的父母弟弟回山泉村了,說白虎國的皇帝越來越過分,而玄武國這邊遇到了百年一遇的聖明君主。
玄武國的百姓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李三一家不要回山泉村了。
而李三也覺得當年把春桃嫁到玄武國這邊的小河村是最明智的選擇,不然現在恐怕一家人都隻能待在山泉村那邊等死了。
不過李三在自家姑娘家住了一段時間後,還是放心不下山那邊山泉村的父老鄉親們,於是李三就獨自一人想要回到山泉村,將小河村今年的情況給大家說一下。
重點是說了這小河村的流水宴,那酒宴上的飯菜都有哪些好東西,一共擺了多少桌之類的,還把官府獎勵給女婿十兩銀子的事情說了。
於是山泉村的父老鄉親聽李三這麽說,好多人都直流口水,一些有親戚在小河村的還抱怨自家親戚竟然沒有邀請他們。
隻是其實小河村的酒宴是春桃一家用官府給的十兩銀子舉辦的,其他人家也不知道春桃會擺流水宴,而且就算知道也不會好意思叫上一大群窮親戚來吃的。
而李三把小河村的情況一說,整個山泉村的百姓就炸開了鍋,他們在山這邊喝著吊命的清湯米粥,而山那邊的小河村則大魚大肉,換做任何人心裏都有想法。
而且山泉村一些人家確實已經沒有了餘糧,下一頓再下一頓吃什麽,就成了村裏很多人考慮的大問題。
於是山泉村的百姓連夜一商量,大家都覺得山泉村的這些土地茅屋都沒什麽價值,土地種出的東西會全部被朝廷拿走,那跟沒有土地也沒有區別,於是已經吃不起飯的幾家人就帶頭,鬧著要全家去玄武國投奔親戚,沒有親戚的隻要逃過去在熟人的照顧下,隻要肯勞動也餓不死。
而待在這白虎國的這邊山泉村,這些村民覺得遲早會被餓死,於是山泉村的大多數村民都決定要舉家搬遷到玄武國去,直接做玄武國的百姓算了。
本來普通百姓也沒有什麽牽掛,哪裏有口飯吃就去哪裏,人摞活樹摞死,為了活命這些山泉村的村民,打算背井離鄉離開這個生活了半輩子,也讓他們受了半輩子苦的地方,他們要去玄武國尋找新的生活。
李三這次回來山泉村就是想動員大家,一起去玄武國那邊的小河村,因為李三不能想象他在小河村過得有滋有味,而看著原來村裏的父老鄉親饑餓而死,所以李三也極力鼓動大家離開山泉村,向山那頭的小河村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