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未戰先怯。這是兵家大忌,李續賓部發現自己陷入了死地所以沒打仗就自亂陣腳。李續賓發現後路被切斷,非常害怕,多次發告急文書給湖廣總督官文,一邊整頓隊伍,準備決戰。
二、太平軍負,清軍勝
典型戰例:安慶保衛戰
安慶保衛戰是太平軍為了阻擊湘軍東進、解救安慶之圍所進行的重要作戰。一八五九年到一八六一年,清朝軍隊圍攻太平天國重鎮安慶,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為保衛安慶,率軍多次救援,進行了兩年之久的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以太平軍失敗告終。
我認為造成這場戰役結果的原因是多樣的,原因如下:(一)太平軍方麵:
1、太平軍將過多兵力用於東征蘇常,造成西線戰場兵力單薄,引敵進攻。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和東征蘇常的過程中,陳玉成的主力與李秀成的全部軍隊都在東線,忽視西線戰場的重要性。
2、用人失察,重要將領變節投敵,向清軍告知軍事機密,使清軍攻陷樅陽,安慶失去外圍屏障。太平軍叛將韋俊投敵,引導清軍挖開樅陽附近的羅德洲和下首的堤壩,引水進入後湖,使得清軍得以水陸並進,攻陷樅陽。一八六零年十一月,陳玉成率軍十萬多人,自桐城南下,在桐城西南三十裏的掛車河與清軍李繼宜部展開激戰.殺得清軍屍橫遍野。眼看勝利在望,不料叛徒韋俊突然直搗練潭,切斷了太平軍的糧道,太平軍被迫撤回桐城。第一次救援安慶失敗了。
3、指揮上缺乏堅定果斷的決心和集中統一的指揮而且急躁盲動。本來太平天國的重要領導人對安慶的形勢進行了分析。天王洪秀全決定;英王陳玉成率長江北岸各路太平軍,經太湖、英山、霍山等地進軍湖北;忠王李秀成率長江南岸各路太平軍,經江西沿江直上而入湖北。兩路大軍成鉗形前進,直搗清軍老巢——武漢。這時,英國海軍提督何伯、參讚巴夏禮打著“保障外商貿易”的幌子,使用外交和武力兩手進行幹涉阻撓太平軍前進,陳玉成未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輕信他們的“勸告”,停止向武漢進軍,使清軍取得了喘息機會,不久又加緊了對安慶的圍攻;李秀成對救援安慶不積極,又沒有乘勝直搗祁門,也沒有按預定的路線向湖北進軍,卻擅自揮師浙江,轉向江西去了,結果失去了良好戰機;陳玉成所部與其他各路援軍未形成合力,分兵救援,各自為戰,被湘軍各個擊破,又不講戰法,隨意攻擊,使援軍遭受重創,被迫撤退,安慶徹底失去外援。
4、戰術運用上的重大失誤。一是,為一城一地的得失死打硬拚,以己之短,擊人之長。陳玉成在“圍魏救趙”失利之後,轉而采取死打硬拚的戰法。當時湘軍深溝高壘,采用圍城打援之法消滅太平軍有生力量,近乎張網捕魚。太平軍被分割為二,城內守軍不得不進行陣地防禦,城外援軍不得不進行陣地攻堅。此時,聰明的辦法應當是,當機立斷,組織退卻,以便保存實力,待機破敵。太平軍自金田起義以來,創造了一套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善於打運動戰,而沒有本錢打陣地戰。陳玉成曾用這套“絕活”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戰功,令敵聞風喪膽。如果他當時能保持冷靜頭腦,改變打法,在安徽各地馳騁,既可以保存實力,又可以有效牽製圍攻安慶之敵,則安慶存亡未可定論。可惜陳玉成隻看到保衛安慶的重要性,卻沒有看到進行絕無把握的決戰的危險性,而決計死打硬拚到底,結果陷於完全被動的局麵。一代梟雄陳玉成競如此執迷不悟,也可以說是農民領袖缺乏戰略眼光的反映吧。
二、太平軍負,清軍勝
典型戰例:安慶保衛戰
安慶保衛戰是太平軍為了阻擊湘軍東進、解救安慶之圍所進行的重要作戰。一八五九年到一八六一年,清朝軍隊圍攻太平天國重鎮安慶,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為保衛安慶,率軍多次救援,進行了兩年之久的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以太平軍失敗告終。
我認為造成這場戰役結果的原因是多樣的,原因如下:(一)太平軍方麵:
1、太平軍將過多兵力用於東征蘇常,造成西線戰場兵力單薄,引敵進攻。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和東征蘇常的過程中,陳玉成的主力與李秀成的全部軍隊都在東線,忽視西線戰場的重要性。
2、用人失察,重要將領變節投敵,向清軍告知軍事機密,使清軍攻陷樅陽,安慶失去外圍屏障。太平軍叛將韋俊投敵,引導清軍挖開樅陽附近的羅德洲和下首的堤壩,引水進入後湖,使得清軍得以水陸並進,攻陷樅陽。一八六零年十一月,陳玉成率軍十萬多人,自桐城南下,在桐城西南三十裏的掛車河與清軍李繼宜部展開激戰.殺得清軍屍橫遍野。眼看勝利在望,不料叛徒韋俊突然直搗練潭,切斷了太平軍的糧道,太平軍被迫撤回桐城。第一次救援安慶失敗了。
3、指揮上缺乏堅定果斷的決心和集中統一的指揮而且急躁盲動。本來太平天國的重要領導人對安慶的形勢進行了分析。天王洪秀全決定;英王陳玉成率長江北岸各路太平軍,經太湖、英山、霍山等地進軍湖北;忠王李秀成率長江南岸各路太平軍,經江西沿江直上而入湖北。兩路大軍成鉗形前進,直搗清軍老巢——武漢。這時,英國海軍提督何伯、參讚巴夏禮打著“保障外商貿易”的幌子,使用外交和武力兩手進行幹涉阻撓太平軍前進,陳玉成未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輕信他們的“勸告”,停止向武漢進軍,使清軍取得了喘息機會,不久又加緊了對安慶的圍攻;李秀成對救援安慶不積極,又沒有乘勝直搗祁門,也沒有按預定的路線向湖北進軍,卻擅自揮師浙江,轉向江西去了,結果失去了良好戰機;陳玉成所部與其他各路援軍未形成合力,分兵救援,各自為戰,被湘軍各個擊破,又不講戰法,隨意攻擊,使援軍遭受重創,被迫撤退,安慶徹底失去外援。
4、戰術運用上的重大失誤。一是,為一城一地的得失死打硬拚,以己之短,擊人之長。陳玉成在“圍魏救趙”失利之後,轉而采取死打硬拚的戰法。當時湘軍深溝高壘,采用圍城打援之法消滅太平軍有生力量,近乎張網捕魚。太平軍被分割為二,城內守軍不得不進行陣地防禦,城外援軍不得不進行陣地攻堅。此時,聰明的辦法應當是,當機立斷,組織退卻,以便保存實力,待機破敵。太平軍自金田起義以來,創造了一套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善於打運動戰,而沒有本錢打陣地戰。陳玉成曾用這套“絕活”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戰功,令敵聞風喪膽。如果他當時能保持冷靜頭腦,改變打法,在安徽各地馳騁,既可以保存實力,又可以有效牽製圍攻安慶之敵,則安慶存亡未可定論。可惜陳玉成隻看到保衛安慶的重要性,卻沒有看到進行絕無把握的決戰的危險性,而決計死打硬拚到底,結果陷於完全被動的局麵。一代梟雄陳玉成競如此執迷不悟,也可以說是農民領袖缺乏戰略眼光的反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