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回、林如海升官
開局賈府小廝,紅樓簽到十年 作者:健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恭喜存周兄啊……”
賈政正準備收拾東西回府,迎麵一個人過來道喜,定睛一看卻是同為工部員外郎的李新李博古。
賈政笑嗬嗬拱手還禮,又問道:“博古兄,不知喜從何來?”
李新便將剛剛聽說的,大理寺少卿林如海升官之事一說,同衙為官,對於賈政的出身和人際關係當然也有些了解。
其實往常賈政在衙門裏頭並不怎麽受待見,大家都清楚他就是個關係戶,所以在衙門裏他就是被高高供起來,不讓也不需要他去做事。
賈政也是樂得清閑,反正高談闊論不比出去跑動跑西的辦事快活?
畢竟工部官員很多時候還得和那些半點文化修養都沒有的工匠們打交道,這要是不小心衝撞了算誰的?
當然,賈政也是有心想要有作為的,隻不過他更喜歡研究經義文章,然後指望著以他那半桶水的水平去外行指導內行,若是能夠立下功勞,也能證明自己。
可惜到現在都沒有讓他找到什麽好機會,反倒是在林如海進京之後,說起了自己跟林如海的關係,衙門裏的這些同僚對他的態度頓時就大不相同了。
說工部與皇帝不是一條心,那也是對尚書、侍郎這些上層官員來說,下麵的這些主事、辦事的小吏們,可不管那麽多,隻知道那林如海是一根高枝,都想要攀一攀。
就算牽扯不上關係,起碼賣個好,等到以後有需要的時候,說不定這交情就能用上了呢。
賈政自己也喜歡展現自己跟林如海的交情,其他人越追捧他越喜歡顯擺,倒好像平步青雲的是他自己一樣。
不過此時聽到了那李新的道賀,賈政卻愣了一下,然後皺眉喃喃道:“怎麽去了蘭台寺?”
對於林如海的官場經曆,賈政當然是知道的,當初林如海在蘭台寺遭遇波折,以至於今上棄車保帥,將他“發配”去了江南,形如戴罪立功。
如今果然殺回了京城,又在大理寺做得風生水起,怎麽偏偏又要讓他去趟蘭台寺那攤渾水?
蘭台寺便是從前的禦史台,蘭台寺卿王政,便相當於是禦史大夫,秦漢時這可是三公之位。
如今雖然在尚書台之下,但蘭台寺比起大理寺,都是“寺”,地位卻要高得多。
大理寺還有都察院、刑部分權,蘭台寺的“禦史”卻是曆來便能監察百官,而且風聞奏事,就連皇帝有時候都要為之頭疼,可以說是把控了朝廷的言道。
蘭台寺卿之下,有左右大夫,正四品上,林如海這算是官升一級,但更重要的還是對於皇帝來說的作用。
就算是不怎麽通曉朝政的賈政,也知道皇帝不待見蘭台寺,而這根本原因還是蘭台寺乃是太上皇在位時期的經營的重心。
哪怕太上皇讓位,但他的影響力還在,而且蘭台寺本身作為言道雖說能夠把控輿論,但多數時候也隻能是拉扯一番,他們自己也不會蠢到濫用那等監督權力,所以在明麵上保持著一種基本的平衡。
但今上作為一個有作為的君主,自然不可能容忍朝廷裏有如此隱患,所以才會有當年將林如海安排進蘭台寺的行動。
隻是那一次失敗了,如今再卷土重來,而且意圖如此明顯,這對於林如海可未必是件好事。
賈政不免憂心忡忡,於是等到拜別了李新,散衙之後回府的路上,想著想著間,還是做出決定,突然就讓隨從轉道去往林府。
此時林如海也已經下了衙門,剛剛回到府裏換下官服,聞聽賈政來訪,忙讓人請進來,在中堂前院裏出迎。
結果等到賈政進來的時候,剛道一聲“兄長”,卻見他身旁還有一人,不由愣了一下。
賈政笑著解釋道:“我剛入門來,聽到後麵有人叫我,卻沒想到是李昭這小子。他也是得了消息過來道賀,我便叫他與我一道進來了。”
賈存周似乎還不知道李昭與林家的關係有多好,還以為是自己的麵子才能夠這樣直接把李昭帶進來,也省了他在外麵等的時間。
政二老爺一本正經的想要展現自己作為長輩提攜後輩,同時也是主家對於曾經的奴仆的禮遇,卻不知李昭和林如海對視一眼。
李昭隻是矜持的笑一笑,林如海也沒有戳破,邀請兩人進去落座之後,才笑道:“原也沒想著是什麽大事,不想還是驚動了兄長。”
李昭知道倒是不奇怪,繡衣衛那邊消息靈通,他如今作為總旗又是什麽都能看到的,但賈政這麽快知道,還是挺讓人驚訝的。
看來這工部衙門裏頭挺清閑,或者說賈政挺清閑,沒事情做就隻能風聞八卦了。
賈政麵上卻沒有多少喜色,看了李昭一眼,欲言又止。
當著李昭的麵,很多事情他不便說。
林如海看出來,便立刻對李昭道:“李昭,你許久沒跟邢老哥照會過,今日他正好在府裏休息,你先去找他聊聊,等回頭留下來哺食。”
賈政在旁聽得有些意外,沒想到林如海居然對李昭表現出如此親近,這顯然是對於家裏後輩才有的待遇。
不過他也沒有多想,等李昭下去之後,立刻拉著林如海說起來。
李昭其實知道賈政要跟林如海說什麽,對比起林如海,賈政喜怒都形於色,心聲更是藏不住。
不過對於賈政的擔心,李昭隻能說他多想了。
當初林如海任蘭台寺大夫是什麽情況?
先不說皇帝剛剛登基、立足未穩,林如海同樣是剛脫離菜鳥期,官場經驗嚴重不足。
讓林如海進去也並非是有一戰而決的打算,他們還不至於這麽自大,畢竟蘭台寺當時被經營得水潑不進,林如海最多是去做一個楔子。
若是能夠做出點事情來最好,不管是從內部破壞他們的團結,瘋狂搞事帶崩,還是打探出什麽重要的秘密消息,都是大功一件。
皇帝也的確是對於林如海寄予厚望,才會對他委以如此重任。
至不濟,就這樣慢慢發育下去也行,在這個過程中林如海也能得到成長,之後不管是離開,還是在皇帝這邊有所準備之後發動致命一擊,這一手都算是起了作用。
但是皇帝恐怕也沒有想到,蘭台寺那邊的反應會這麽強烈,逼得他不得不將林如海當成了棄子,割裂之後才能夠穩住局勢。
也是從那之後,他徹底看清了王政此人性情,卻也知道蘭台寺絕對是一個重要堡壘,勢必是要拆了,才能完全擺脫太上皇的束縛。
這之後皇帝的腳步也慢慢穩了下來,才有了今天這樣的局麵,所以說這也算是有失有得吧。
但是如今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且不說皇帝與太上皇對比形勢不同,今上的勢頭明顯要更強一些,而且經過了這麽多年下來,雖然王政還牢牢把控著蘭台寺,但通過內交外攻,這個橋頭堡也已經有搖搖欲墜之勢。
在這個時候,林如海挾著在大理寺成功的勢頭過來,而且一下就空降成為三把手,就算在一段時間內還是需要單打獨鬥,當真還會怕那王政麽?
賈政正準備收拾東西回府,迎麵一個人過來道喜,定睛一看卻是同為工部員外郎的李新李博古。
賈政笑嗬嗬拱手還禮,又問道:“博古兄,不知喜從何來?”
李新便將剛剛聽說的,大理寺少卿林如海升官之事一說,同衙為官,對於賈政的出身和人際關係當然也有些了解。
其實往常賈政在衙門裏頭並不怎麽受待見,大家都清楚他就是個關係戶,所以在衙門裏他就是被高高供起來,不讓也不需要他去做事。
賈政也是樂得清閑,反正高談闊論不比出去跑動跑西的辦事快活?
畢竟工部官員很多時候還得和那些半點文化修養都沒有的工匠們打交道,這要是不小心衝撞了算誰的?
當然,賈政也是有心想要有作為的,隻不過他更喜歡研究經義文章,然後指望著以他那半桶水的水平去外行指導內行,若是能夠立下功勞,也能證明自己。
可惜到現在都沒有讓他找到什麽好機會,反倒是在林如海進京之後,說起了自己跟林如海的關係,衙門裏的這些同僚對他的態度頓時就大不相同了。
說工部與皇帝不是一條心,那也是對尚書、侍郎這些上層官員來說,下麵的這些主事、辦事的小吏們,可不管那麽多,隻知道那林如海是一根高枝,都想要攀一攀。
就算牽扯不上關係,起碼賣個好,等到以後有需要的時候,說不定這交情就能用上了呢。
賈政自己也喜歡展現自己跟林如海的交情,其他人越追捧他越喜歡顯擺,倒好像平步青雲的是他自己一樣。
不過此時聽到了那李新的道賀,賈政卻愣了一下,然後皺眉喃喃道:“怎麽去了蘭台寺?”
對於林如海的官場經曆,賈政當然是知道的,當初林如海在蘭台寺遭遇波折,以至於今上棄車保帥,將他“發配”去了江南,形如戴罪立功。
如今果然殺回了京城,又在大理寺做得風生水起,怎麽偏偏又要讓他去趟蘭台寺那攤渾水?
蘭台寺便是從前的禦史台,蘭台寺卿王政,便相當於是禦史大夫,秦漢時這可是三公之位。
如今雖然在尚書台之下,但蘭台寺比起大理寺,都是“寺”,地位卻要高得多。
大理寺還有都察院、刑部分權,蘭台寺的“禦史”卻是曆來便能監察百官,而且風聞奏事,就連皇帝有時候都要為之頭疼,可以說是把控了朝廷的言道。
蘭台寺卿之下,有左右大夫,正四品上,林如海這算是官升一級,但更重要的還是對於皇帝來說的作用。
就算是不怎麽通曉朝政的賈政,也知道皇帝不待見蘭台寺,而這根本原因還是蘭台寺乃是太上皇在位時期的經營的重心。
哪怕太上皇讓位,但他的影響力還在,而且蘭台寺本身作為言道雖說能夠把控輿論,但多數時候也隻能是拉扯一番,他們自己也不會蠢到濫用那等監督權力,所以在明麵上保持著一種基本的平衡。
但今上作為一個有作為的君主,自然不可能容忍朝廷裏有如此隱患,所以才會有當年將林如海安排進蘭台寺的行動。
隻是那一次失敗了,如今再卷土重來,而且意圖如此明顯,這對於林如海可未必是件好事。
賈政不免憂心忡忡,於是等到拜別了李新,散衙之後回府的路上,想著想著間,還是做出決定,突然就讓隨從轉道去往林府。
此時林如海也已經下了衙門,剛剛回到府裏換下官服,聞聽賈政來訪,忙讓人請進來,在中堂前院裏出迎。
結果等到賈政進來的時候,剛道一聲“兄長”,卻見他身旁還有一人,不由愣了一下。
賈政笑著解釋道:“我剛入門來,聽到後麵有人叫我,卻沒想到是李昭這小子。他也是得了消息過來道賀,我便叫他與我一道進來了。”
賈存周似乎還不知道李昭與林家的關係有多好,還以為是自己的麵子才能夠這樣直接把李昭帶進來,也省了他在外麵等的時間。
政二老爺一本正經的想要展現自己作為長輩提攜後輩,同時也是主家對於曾經的奴仆的禮遇,卻不知李昭和林如海對視一眼。
李昭隻是矜持的笑一笑,林如海也沒有戳破,邀請兩人進去落座之後,才笑道:“原也沒想著是什麽大事,不想還是驚動了兄長。”
李昭知道倒是不奇怪,繡衣衛那邊消息靈通,他如今作為總旗又是什麽都能看到的,但賈政這麽快知道,還是挺讓人驚訝的。
看來這工部衙門裏頭挺清閑,或者說賈政挺清閑,沒事情做就隻能風聞八卦了。
賈政麵上卻沒有多少喜色,看了李昭一眼,欲言又止。
當著李昭的麵,很多事情他不便說。
林如海看出來,便立刻對李昭道:“李昭,你許久沒跟邢老哥照會過,今日他正好在府裏休息,你先去找他聊聊,等回頭留下來哺食。”
賈政在旁聽得有些意外,沒想到林如海居然對李昭表現出如此親近,這顯然是對於家裏後輩才有的待遇。
不過他也沒有多想,等李昭下去之後,立刻拉著林如海說起來。
李昭其實知道賈政要跟林如海說什麽,對比起林如海,賈政喜怒都形於色,心聲更是藏不住。
不過對於賈政的擔心,李昭隻能說他多想了。
當初林如海任蘭台寺大夫是什麽情況?
先不說皇帝剛剛登基、立足未穩,林如海同樣是剛脫離菜鳥期,官場經驗嚴重不足。
讓林如海進去也並非是有一戰而決的打算,他們還不至於這麽自大,畢竟蘭台寺當時被經營得水潑不進,林如海最多是去做一個楔子。
若是能夠做出點事情來最好,不管是從內部破壞他們的團結,瘋狂搞事帶崩,還是打探出什麽重要的秘密消息,都是大功一件。
皇帝也的確是對於林如海寄予厚望,才會對他委以如此重任。
至不濟,就這樣慢慢發育下去也行,在這個過程中林如海也能得到成長,之後不管是離開,還是在皇帝這邊有所準備之後發動致命一擊,這一手都算是起了作用。
但是皇帝恐怕也沒有想到,蘭台寺那邊的反應會這麽強烈,逼得他不得不將林如海當成了棄子,割裂之後才能夠穩住局勢。
也是從那之後,他徹底看清了王政此人性情,卻也知道蘭台寺絕對是一個重要堡壘,勢必是要拆了,才能完全擺脫太上皇的束縛。
這之後皇帝的腳步也慢慢穩了下來,才有了今天這樣的局麵,所以說這也算是有失有得吧。
但是如今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且不說皇帝與太上皇對比形勢不同,今上的勢頭明顯要更強一些,而且經過了這麽多年下來,雖然王政還牢牢把控著蘭台寺,但通過內交外攻,這個橋頭堡也已經有搖搖欲墜之勢。
在這個時候,林如海挾著在大理寺成功的勢頭過來,而且一下就空降成為三把手,就算在一段時間內還是需要單打獨鬥,當真還會怕那王政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