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回、半年
開局賈府小廝,紅樓簽到十年 作者:健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邊賈政不知有何事暫且離開了,寶玉暫時也不在,賈政的幾個門人清客本來圍著林如海正說著話,畢竟林如海對他們來說也算是高官,雖不至於轉投他門,但在他麵前刷刷臉留個好印象總不是壞事。
不過此時看林如海有事要跟李昭說的樣子,自然很有眼色地各自離開,都到一旁去了。
而林如海先招呼李昭在旁邊坐下,才笑著問道:“這一路下來,明德,你都看到了什麽?”
李昭當然知道林如海不會無端端叫自己過來,就是為了問這麽一句,不過還是回答道:“這園林精巧,一路看來獨具匠心,不愧為‘大觀園’。”
大者,盛大、隆重,如此盛大的景觀,這園子也當得起。
林如海卻是歎了口氣,又搖搖頭道:“雖為‘大觀’,但為一省親,就如此靡費,起了這麽一座宅子,實在是……”
大半年的興修,雖說對得起這份耗費,但還是不免讓人覺得浪費。
他是做過鹽政的,對於與錢有關的事情,比一般官員更加敏感,當然看得出來這大觀園的耗費,哪怕是之前樹上看起來素雅的裝飾,也不是個小錢。
更不用說,在起建的過程中,這上上下下的,林如海可不相信他們都能夠那麽清白。
而且經曆過江南鹽政之事,對某些人的底線他從來不會去高估。
當然,也就是在李昭麵前,他才會說這些。
雖然他如今並沒有跟榮國府真正切割,但往來也沒有那麽頻繁了,和賈政反倒更多是以私交,因賈政有不少要向他討教的東西。
賈政這貨也是個官迷,滿心想著如何能夠更進一步。
他倒是沒有巴望著林如海提攜他,那樣他自己麵子上也過不去,隻是希望能夠從林如海身上多學到一點有用的官場手段。
而且如今他女兒成了貴妃,他升官那還不是旦夕的事情?
說不定到時候,還需要他來提攜林如海呢。
這貨也是很矛盾了,一方麵想要憑自己的真本事贏得皇帝和朝野的尊重,另一方麵卻也不會拒絕因家世和女兒帶來的優勢,然後又覺得這都是因為自己的能力。
不過林如海對這位妻兄的印象倒還不差,畢竟他這最多算是眼高手低,放在這些豪門貴族中,沒有什麽主觀作惡的賈政已經算是一個很不錯的人了。
隻是這次過來,林如海顯然看到了一些隱憂,不得不有些額外的擔心。
但能跟李昭說,也隻是有個傾訴,李昭又不能來幫榮國府決定做主,而賈母、賈政那裏,他不想去多說,也覺得沒必要說。
畢竟這麽多年他們都是這麽過來的,聽黛玉說,老太太連她的體己錢都拿出來了,就是為了一個麵子,他還能說什麽呢?
李昭且笑道:“倒也不是隻用這一次省親,我聽璉二哥他們說,往後賈老太太他們應該也都會搬進來住的。”
這要真的隻是做一次省親就完事兒,那榮府也太冤大頭了。
當然,就算這樣其實也沒啥必要,隻是這園子現在建都建了,難道還能把它推翻了?
李昭倒是沒什麽所謂,反正他剛剛一路過來已經有足夠的收獲了——這也是這趟他欣然赴會的原因。
這係統的簽到,顯然是以過去和現在存在的人事物作為衡量標準,所以當大觀園尚未出現的時候,李昭過來這邊也沒有辦法觸發簽到獲得獎勵。
所以到現在便是皇城那裏李昭都趁著進宮的幾次逛了個遍,但是這邊還是第一次過來。
這也導致雖然他其實一路認不清路,但是某一時刻到了哪個地方卻是一清二楚,隻不過有些是屬於未來的名稱,應該是元春回來之後再改掉的。
皇妃說地自然比寶玉更有分量,便是賈政也會尊重她的意見,哪怕她之後都不會再住在這裏。
聽李昭說,林如海隻是淡淡點了點頭,並沒有就這個話題深究下去,轉而卻道:“明德,這回天子沒有提拔於你,你心裏可曾有怨言?”
他指的,當然是上個月剛剛又幫忙偵破了一個案子,最後卻隻得了一些金銀賞賜的事情。
結合之前幾次破案、治病,李昭這半年來也出了不少風頭,聲名在權貴們之間廣為流傳。
隻是他卻還是隻在南鎮撫司做著總旗官,官職頭銜都沒有絲毫變化。
當然,也沒人敢小看他,畢竟是得了皇帝金口禦賜的表字,還有大內令牌可隨時不經宣召入宮覲見的,這份信任和待遇可謂少有,連林如海都不曾獲得。
李昭毫不猶豫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對小子來說倒是件好事,說明今上厚愛,想要栽培我;我方才升官不過數月,再升就是百戶,雖功勞上說得過去,也有天子金口玉言,卻也難免衙門裏有人妒忌。
“如此稍稍避些風波,等下次再立功勞,再升官旁人也無甚可說了……”
最主要的是他還是太年輕了,哪怕現在再長一歲了也才十七,這要是立一次功就升官,恐怕很快就會封無可封。
當然本身他跟其他人就不太一樣,他現在身上多少帶著點“幸臣”的身份,升不升官其實都是皇帝一句話的事情。
何況繡衣衛本就是皇帝的私軍,他一言可決。
哪怕皇帝馬上要讓他做指揮使,隻要皇帝願意別人也不好插手;而皇帝想要一隻壓著他,那其他人更不好說什麽了。
不過大家普遍也都是認為這是對他的磨礪,隻等他年齡資曆到了,那升遷自然就有了。
功勞是一回事,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總免不了談到資曆問題。
李昭的年紀和資曆的確還不夠支撐他再向上爬,除非功勞大到讓別人無可指摘。
單單是破案和治病救人,顯然都沒到這個程度。
所以李昭自己其實也清楚了,自己想要靠現在這樣慢慢提升地位不現實,按照這樣來說的話,他在未來兩年之內都達不到林如海的要求,對林妹妹隻能變成奢望。
所以他必須要另辟蹊徑,比如說去立個軍功。
去年冬三族圍獵之案的結果出來,那些刺客當然都死了,除了那位郡主以及被放回去報信的其他使者也都砍了頭,而後續影響,則最終以蒙古和女真兩邊服軟告終。
兩邊不僅各自送上了大量的牲畜賠禮,還各自奉送了兩位異域風情的皇妃,一位是蒙古大汗的親姊妹,另一位則是女真可汗的獨處小姑。
甚至在邊塞各自退出兩百裏,以示臣服。
這回皇帝也算展示了一番他的強勢,使得朝野人心大振,如若這裏頭真有太上皇的勢力插手,甚至是太上皇本人操作,那隻能說他這一次輸的比較慘。
當然在他們隻能夠用這種卑劣手段的情況下,他們的失敗其實早就是注定的,除非皇帝當場受了重傷甚至死了,不然他都能夠牢牢掌控住局勢。
不過此時看林如海有事要跟李昭說的樣子,自然很有眼色地各自離開,都到一旁去了。
而林如海先招呼李昭在旁邊坐下,才笑著問道:“這一路下來,明德,你都看到了什麽?”
李昭當然知道林如海不會無端端叫自己過來,就是為了問這麽一句,不過還是回答道:“這園林精巧,一路看來獨具匠心,不愧為‘大觀園’。”
大者,盛大、隆重,如此盛大的景觀,這園子也當得起。
林如海卻是歎了口氣,又搖搖頭道:“雖為‘大觀’,但為一省親,就如此靡費,起了這麽一座宅子,實在是……”
大半年的興修,雖說對得起這份耗費,但還是不免讓人覺得浪費。
他是做過鹽政的,對於與錢有關的事情,比一般官員更加敏感,當然看得出來這大觀園的耗費,哪怕是之前樹上看起來素雅的裝飾,也不是個小錢。
更不用說,在起建的過程中,這上上下下的,林如海可不相信他們都能夠那麽清白。
而且經曆過江南鹽政之事,對某些人的底線他從來不會去高估。
當然,也就是在李昭麵前,他才會說這些。
雖然他如今並沒有跟榮國府真正切割,但往來也沒有那麽頻繁了,和賈政反倒更多是以私交,因賈政有不少要向他討教的東西。
賈政這貨也是個官迷,滿心想著如何能夠更進一步。
他倒是沒有巴望著林如海提攜他,那樣他自己麵子上也過不去,隻是希望能夠從林如海身上多學到一點有用的官場手段。
而且如今他女兒成了貴妃,他升官那還不是旦夕的事情?
說不定到時候,還需要他來提攜林如海呢。
這貨也是很矛盾了,一方麵想要憑自己的真本事贏得皇帝和朝野的尊重,另一方麵卻也不會拒絕因家世和女兒帶來的優勢,然後又覺得這都是因為自己的能力。
不過林如海對這位妻兄的印象倒還不差,畢竟他這最多算是眼高手低,放在這些豪門貴族中,沒有什麽主觀作惡的賈政已經算是一個很不錯的人了。
隻是這次過來,林如海顯然看到了一些隱憂,不得不有些額外的擔心。
但能跟李昭說,也隻是有個傾訴,李昭又不能來幫榮國府決定做主,而賈母、賈政那裏,他不想去多說,也覺得沒必要說。
畢竟這麽多年他們都是這麽過來的,聽黛玉說,老太太連她的體己錢都拿出來了,就是為了一個麵子,他還能說什麽呢?
李昭且笑道:“倒也不是隻用這一次省親,我聽璉二哥他們說,往後賈老太太他們應該也都會搬進來住的。”
這要真的隻是做一次省親就完事兒,那榮府也太冤大頭了。
當然,就算這樣其實也沒啥必要,隻是這園子現在建都建了,難道還能把它推翻了?
李昭倒是沒什麽所謂,反正他剛剛一路過來已經有足夠的收獲了——這也是這趟他欣然赴會的原因。
這係統的簽到,顯然是以過去和現在存在的人事物作為衡量標準,所以當大觀園尚未出現的時候,李昭過來這邊也沒有辦法觸發簽到獲得獎勵。
所以到現在便是皇城那裏李昭都趁著進宮的幾次逛了個遍,但是這邊還是第一次過來。
這也導致雖然他其實一路認不清路,但是某一時刻到了哪個地方卻是一清二楚,隻不過有些是屬於未來的名稱,應該是元春回來之後再改掉的。
皇妃說地自然比寶玉更有分量,便是賈政也會尊重她的意見,哪怕她之後都不會再住在這裏。
聽李昭說,林如海隻是淡淡點了點頭,並沒有就這個話題深究下去,轉而卻道:“明德,這回天子沒有提拔於你,你心裏可曾有怨言?”
他指的,當然是上個月剛剛又幫忙偵破了一個案子,最後卻隻得了一些金銀賞賜的事情。
結合之前幾次破案、治病,李昭這半年來也出了不少風頭,聲名在權貴們之間廣為流傳。
隻是他卻還是隻在南鎮撫司做著總旗官,官職頭銜都沒有絲毫變化。
當然,也沒人敢小看他,畢竟是得了皇帝金口禦賜的表字,還有大內令牌可隨時不經宣召入宮覲見的,這份信任和待遇可謂少有,連林如海都不曾獲得。
李昭毫不猶豫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對小子來說倒是件好事,說明今上厚愛,想要栽培我;我方才升官不過數月,再升就是百戶,雖功勞上說得過去,也有天子金口玉言,卻也難免衙門裏有人妒忌。
“如此稍稍避些風波,等下次再立功勞,再升官旁人也無甚可說了……”
最主要的是他還是太年輕了,哪怕現在再長一歲了也才十七,這要是立一次功就升官,恐怕很快就會封無可封。
當然本身他跟其他人就不太一樣,他現在身上多少帶著點“幸臣”的身份,升不升官其實都是皇帝一句話的事情。
何況繡衣衛本就是皇帝的私軍,他一言可決。
哪怕皇帝馬上要讓他做指揮使,隻要皇帝願意別人也不好插手;而皇帝想要一隻壓著他,那其他人更不好說什麽了。
不過大家普遍也都是認為這是對他的磨礪,隻等他年齡資曆到了,那升遷自然就有了。
功勞是一回事,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總免不了談到資曆問題。
李昭的年紀和資曆的確還不夠支撐他再向上爬,除非功勞大到讓別人無可指摘。
單單是破案和治病救人,顯然都沒到這個程度。
所以李昭自己其實也清楚了,自己想要靠現在這樣慢慢提升地位不現實,按照這樣來說的話,他在未來兩年之內都達不到林如海的要求,對林妹妹隻能變成奢望。
所以他必須要另辟蹊徑,比如說去立個軍功。
去年冬三族圍獵之案的結果出來,那些刺客當然都死了,除了那位郡主以及被放回去報信的其他使者也都砍了頭,而後續影響,則最終以蒙古和女真兩邊服軟告終。
兩邊不僅各自送上了大量的牲畜賠禮,還各自奉送了兩位異域風情的皇妃,一位是蒙古大汗的親姊妹,另一位則是女真可汗的獨處小姑。
甚至在邊塞各自退出兩百裏,以示臣服。
這回皇帝也算展示了一番他的強勢,使得朝野人心大振,如若這裏頭真有太上皇的勢力插手,甚至是太上皇本人操作,那隻能說他這一次輸的比較慘。
當然在他們隻能夠用這種卑劣手段的情況下,他們的失敗其實早就是注定的,除非皇帝當場受了重傷甚至死了,不然他都能夠牢牢掌控住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