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玄皇宮是位於京都西北處一片巍峨宮殿群。
自今年伊始,新皇楚淵榮登大寶後,便入住其中,年號為“永正”,是為永正皇帝。
世人猜測,此年號有“永遠正統”之意,但在知情人眼裏,恐怕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諷刺。
而太上皇,即熙文皇帝——楚錚,則移居至京都東北側臨近洛水的大明宮內,頤養天年。
大明宮因在東側,又稱東大內,名為修養,實則緊抓大權,遙控中樞,處處轄製當今天子。
至少包括永正皇帝在內的大部分人,都是這麽想的。
——
此時,已經過了正午時分,皇宮內朝兩儀殿東側的萬春閣內,紫檀禦案之後,不惑之年的永正皇帝,正手持湖筆,不時蘸一蘸朱砂墨,勾連比劃,凝神批閱著奏疏。
一旁的六宮都太監夏守忠,手持拂塵,麵色恭謹,垂手侍立。
禦案之上,整理地擺放著四五摞奏疏,這些都是由通政使司收發的六部九卿、詹事科道、地方督撫送來的奏疏,並按中樞、地方,軍政、刑名,輕重、緩急等分類精心整理過的,以便皇帝批閱。
自從下朝後就埋首批閱,而永正皇帝瘦削硬朗的麵容上,始終愁容密布,抑或眉頭緊皺,幾乎從未有過半點笑容。
今年是永正元年,新元伊始,永正皇帝絲毫不敢懈怠,可謂宵衣旰食,夙夜在公,不到半年,便讓剛到不惑之年的楚淵兩鬢披上幾縷白發。
永正皇帝雖有心刷新吏治、肅清積弊,然而眼下國勢看似煌煌煊赫,卻內裏國庫空虛、貪汙橫行,再加上災害頻仍、盜賊四起,更是給新朝的上空布滿陰霾。
而外患也日漸狂狷肆虐,北有韃靼滋擾,東有後金犯邊,東南有倭寇為禍,西南有土司叛亂。
可以說,楚淵雖為新皇,卻從太上皇手裏接了一個爛攤子。
在紫檀禦案的右側,有一專門用來用膳的案幾。
楚淵素來克勤克儉,不尚奢華器用,在吃食上,也不太講究,一日三餐,不過六素三葷加一湯,另有點心和時令瓜果不算。
“聖上,先用些膳,再批閱不遲。”
夏守忠眼見永正皇帝仍然是一門心思地批閱奏疏,因擔心飯菜涼了,故忍不住小心提醒了一句。
聞言,永正皇帝這才感覺早已饑腸轆轆了,於是轉了轉脖頸,又坐著舒展了筋骨,再端起一碗米飯,一邊就著菜肴,一邊繼續看奏疏。
那雙不怒而威的虎目,自始至終都沒離開過奏疏,而手中碗筷,隻是下意識地使用,甚至連菜肴都沒吃幾口,光扒拉米飯吃著。
目睹此景,夏守忠雖是早已習慣,但每每都瞧著心疼,這哪是萬民之主的皇上,分明是為天下當差的苦力。
而永正皇帝,一邊捧著簡單的午膳,一邊卻沉浸於批閱奏疏的案牘勞形中。
夏守忠當下來至案幾旁,為永正皇帝盛了一碗湯,低聲道:“聖上,天氣酷熱,先喝完冰鎮酸梅湯解解暑。”
聞言,永正皇帝才抬起頭來,接過瓷碗,並難得露出一抹笑容,道:“守忠啊,你看這四周的冰鑒,都冒著冷氣,哪裏就酷熱了。”
喝了一湯匙湯後,永正皇帝才喟然歎道:“朕常年深居宮中,自然可以寒暑不侵,但天下子民,又有幾人能有這般尊享?”
又看了看紗幔飄飄的殿門外,瘦削的龍顏上盤滿憂慮,道:“炎熱酷暑,天下的老百姓更苦啊,再熱也得頂著烈日勞作,也得冒著酷暑討生活。”
“守忠,你說說,朕豈能不憂心?”永正皇帝放下瓷碗,長身而起,“昔日範公尚且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朕身為天子,又豈能自認不如?”
“從今兒起,朕的膳食就削減一半,同時要敕告六宮,嚴禁奢靡浪費。”永正皇帝最後又做出了這項決定。
“謹遵聖諭!”夏守忠聞言,立時躬身回應。
言罷,夏守忠遲疑了片刻,同時暗暗捏了捏手中的密信,卻不知如何開口。
楚淵重新做回禦案之後,呷一口香茗,抬眼看了一眼欲言又止的夏守忠,道:“守忠啊,朕在潛邸時,你就跟著我了,如今又無外人,就不必拘束如斯,反而讓朕覺得生分。”
“坐下來說,有什麽話你就跟朕直接一氣言明,莫要瞻前顧後,免得耽誤了正事。你理該清楚朕的脾氣。”楚淵放下茶盞,淡淡說了一句。
“謝聖上。”夏守忠躬身叩謝隆恩,旋即在一旁的明黃繡墩上半坐下來。
“聖上”一詞再次飄入楚淵耳中,令他心中五味雜陳。
如今朝廷的局勢,因太上皇和諸王兄弟的存在,致使永正皇帝掣肘頻仍,就連在稱呼上都有了一定範圍內的不成文規矩。
王公大臣麵見太上皇上,需要稱“聖上”,而覲見他這個現任皇帝時,則隻能呼為“陛下”,尤其是太上皇和皇上均在場的情況下,更要絲毫不容差錯。
“一上一下”,日月雙懸,在稱呼上就顯然易見瞧出地位的懸殊。
說白了,楚淵這個永正皇帝,目前隻是試用階段,若令太上皇不滿意,則隨時有廢黜的可能,畢竟人家手中握有絕對的兵權,又有“四王八公”這樣的武勳集團效力。
——
夏守忠不敢再有隱瞞,當下起身稟奏道:“聖上,老奴適才接到龍鱗衛密報,仇都尉家的次子仇鶴,今日在醉花樓,與金陵侯賈瑛起了衝突。如今二人均被關押在靖武司的大牢中……”
眼見楚淵露出思索之色,於是夏守忠便將金陵侯賈瑛為了一個新買丫鬟,而怒砸時運賭坊,又在醉花樓與仇鶴發生衝突,並掌摑賈珍等一係列荒誕的事情,簡明扼要給楚淵說了一遍。
聽完夏守忠的一番稟奏,楚淵臉上的疲憊之色,終於消退了一些,原本滿布憂愁的那雙眼睛,也漸漸有了一絲興頭。
楚淵濃眉緊蹙,神色幽肅,不禁冷笑道:“他仇家如今一門雙侯,二房仇修悟又尚天樞長公主,成了朕的姐夫,其尊貴顯赫,恐怕都不亞於當年一門雙公的賈家了。”
“而這仇都尉的次子仇鶴,竟然還想再做朕的妹夫,這究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還是他仇家故意給朕難堪?”
永正皇帝越說越氣,最後站起來,來到禦案前,負手而立,沉聲道:“倘若太上皇被其蒙蔽,答應了這樁婚事,一旦聖旨明發,天子的顏麵何在?豈不淪為天下笑柄?”
“他仇家二房,老子是朕的姐夫,兒子卻是朕的妹夫,這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一旦此等敗壞倫理之舉載入史冊,又讓後人如何評判朕?”
夏守忠眼見楚淵起身,趕緊同時起來,侍立在側,靜靜聆聽陛下的肺腑之言。
此時,整個殿內隻有君臣二人,眾太監宮女早已被夏守忠暗中屏退。
夏守忠聞言後,等了片刻,抬眼見皇上不再言語,隻是雙目緊閉,右手扶額,整個人顯得疲憊又無奈。
於是趁機輕聲說道:“聖上,那仇鶴小兒素來輕浮,又常流連勾欄,雖出身武勳世家,卻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他之所以找皇太妃說媒,純粹是覬覦天璿長公主的國色天香。”
又見楚淵麵色稍緩,繼續道:“太上皇爺花甲之年喜得龍女,自小便視若珍寶,又哪裏肯須臾間便草草定下天璿長公主的婚事?”
“依老奴愚見,聖上大可不必介懷,長公主剛到及笄之年,太上皇爺定然想叫她多在大明宮那邊多陪幾年,至少三年之內不會考慮她的婚事。”
楚淵倏然轉身,瘦削的臉頰上露出一抹笑容,拍了拍夏守忠的肩膀,道:“守忠所言極是,倒是朕當局者迷。”
“聖上定然是憂心國事,這才思慮重重。”夏守忠忙躬身答道。
“天璿長公主雖是朕的皇妹,但自小由皇後撫養,又與箬兒年歲相仿,故互為玩伴。”
永正皇帝悵然一歎,道:“說起來,這份親情自然與尋常長公主不同,倘若突然出嫁,朕和皇後,還有箬兒,恐怕一時間還真難以接受。”
夏守忠略頓了頓,堆起笑容,輕聲道:“天璿長公主雖是馮太妃所出,但馮太妃早薨,故太後便命皇後代為撫養,是以皇後將天璿長公主視為己出,這都是皇後之恩德,也是長公主之萬幸。”
永正皇帝對此不置可否,隻是重新回到禦案之後,若有所思,再次歎道:“皇家的女兒自然不愁嫁,以後朕的箬兒也多在宮裏待幾年。”
夏守忠沉吟片刻,小心翼翼地問道:“聖上,忠武侯次子仇鶴如今還被羈押在靖武司大牢中,不知可有聖喻?”
楚淵頓了頓,淡淡道:“以武犯禁,按律理應交予靖武司推鞠,何須朕的旨意?事事都要等待聖喻,那馮唐這個靖武司的司尊就別幹了!”
夏守忠一聽之下,便心中了然。
永正皇帝的意思是公事公辦,任何人不準求情。
這個時候,楚淵又看了一眼放在右上角的“通靈寶玉”,莞爾笑道:“這位金陵侯還真是……真性情,小小年紀便幹出這等一怒為紅顏的事來。”
見狀,夏守忠立時賠笑道:“這些年,據監視榮國府的龍鱗衛傳回的消息,金陵侯從小便異於常人,酷愛讀書,不論是經史子集,還是占卜醫術等,都有涉獵,稱得上是旁學雜收。”
“但其貪頑秉性,也甚於常人,專好些奇技淫巧。”夏守忠細細回想著,“此外,這位年僅十歲的少年,卻內功修為驚人,據老奴所察,此人已有宗師之象。”
楚淵越聽越覺得匪夷所思,以往他著龍鱗衛重點監視的是榮國府長房的賈赦,還有寧國府在道觀裏的賈敬,畢竟這兩人都是有罪之人。
可任憑他如何也想不到,這位因敬獻通靈寶玉而被敕封為金陵侯的少年,身上竟有這般傳奇之事,而且在短短一個上午時間,幹出這麽一番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人不風流枉少年,這金陵侯,謀定而動,又不乏真性情,難得!”楚淵怔怔半天,一時間不知如何評價,最後隻能這麽總結一番。
對於這個評價,夏守忠顯然有些意外,但仍舊立即賠笑道:“聖上所言極是,最難得的是,金陵侯似乎得了榮國公賈代善的真傳,一身內力修為恐怕已經躋身到二品之列。”
“那仇鶴雖然是廣陵派的高徒,也堪為三品後期,但與金陵侯交手之後,竟然抵不過二十招。”
皇上楚淵聽到此處,默念一聲“廣陵派”,登時雙目浮現意味深長之意,因吩咐道:“守忠,你給神武將軍馮唐傳道口諭,就說金陵侯以武犯禁,乃是事出有因,而掌摑賈珍之舉,又是家族內部矛盾,不必羈押過久,隻需罰其在牢中抄寫三遍《靖武令》,以示懲戒。”
聞言,夏守忠一陣錯愕,剛才還說“以武犯禁,按律理應交予靖武司推鞠”,如今又為金陵侯特意下了道口諭。
如此區別對待,難道有何深意?
心中疑惑,但表麵上,夏守忠立即答道:“謹遵聖上口諭。”
陛下忽然又想起一事,因問道:“兩淮巡鹽禦史林如海,還有幾日才能進京?”
“林禦史在接到聖諭後,便立刻乘舟北上。”夏守忠掰了掰手指頭,“老奴估摸著,林禦史大概三五日之內便會趕至京都。”
永正皇帝道:“從今天起,每日派三班龍鱗衛到碼頭輪番值守,一旦遇到林禦史棄舟登岸,立即用馬車接入宮中,就到這萬春閣來見朕。”
“遵旨。”夏守忠頓了頓,又道,“聖上,林禦史此次進京還攜帶妻女,不知林夫人也是否接到宮中?”
“林夫人?”
永正皇帝腦海中閃過一個麗人身影,暗歎一口氣,吩咐道:“林夫人等就不必接入宮中,直接另安排一輛馬車,送至榮國府即可。”
“再給榮國府傳道口諭,著史老太君妥善安排林夫人母女,絕不可怠慢。”永正皇帝言罷,又不忘補充了一句。
對此,夏守忠不禁一怔,暗道:“林夫人是史老太君的親生女兒,又怎會怠慢?難道……,是了,理該如此。”
自今年伊始,新皇楚淵榮登大寶後,便入住其中,年號為“永正”,是為永正皇帝。
世人猜測,此年號有“永遠正統”之意,但在知情人眼裏,恐怕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諷刺。
而太上皇,即熙文皇帝——楚錚,則移居至京都東北側臨近洛水的大明宮內,頤養天年。
大明宮因在東側,又稱東大內,名為修養,實則緊抓大權,遙控中樞,處處轄製當今天子。
至少包括永正皇帝在內的大部分人,都是這麽想的。
——
此時,已經過了正午時分,皇宮內朝兩儀殿東側的萬春閣內,紫檀禦案之後,不惑之年的永正皇帝,正手持湖筆,不時蘸一蘸朱砂墨,勾連比劃,凝神批閱著奏疏。
一旁的六宮都太監夏守忠,手持拂塵,麵色恭謹,垂手侍立。
禦案之上,整理地擺放著四五摞奏疏,這些都是由通政使司收發的六部九卿、詹事科道、地方督撫送來的奏疏,並按中樞、地方,軍政、刑名,輕重、緩急等分類精心整理過的,以便皇帝批閱。
自從下朝後就埋首批閱,而永正皇帝瘦削硬朗的麵容上,始終愁容密布,抑或眉頭緊皺,幾乎從未有過半點笑容。
今年是永正元年,新元伊始,永正皇帝絲毫不敢懈怠,可謂宵衣旰食,夙夜在公,不到半年,便讓剛到不惑之年的楚淵兩鬢披上幾縷白發。
永正皇帝雖有心刷新吏治、肅清積弊,然而眼下國勢看似煌煌煊赫,卻內裏國庫空虛、貪汙橫行,再加上災害頻仍、盜賊四起,更是給新朝的上空布滿陰霾。
而外患也日漸狂狷肆虐,北有韃靼滋擾,東有後金犯邊,東南有倭寇為禍,西南有土司叛亂。
可以說,楚淵雖為新皇,卻從太上皇手裏接了一個爛攤子。
在紫檀禦案的右側,有一專門用來用膳的案幾。
楚淵素來克勤克儉,不尚奢華器用,在吃食上,也不太講究,一日三餐,不過六素三葷加一湯,另有點心和時令瓜果不算。
“聖上,先用些膳,再批閱不遲。”
夏守忠眼見永正皇帝仍然是一門心思地批閱奏疏,因擔心飯菜涼了,故忍不住小心提醒了一句。
聞言,永正皇帝這才感覺早已饑腸轆轆了,於是轉了轉脖頸,又坐著舒展了筋骨,再端起一碗米飯,一邊就著菜肴,一邊繼續看奏疏。
那雙不怒而威的虎目,自始至終都沒離開過奏疏,而手中碗筷,隻是下意識地使用,甚至連菜肴都沒吃幾口,光扒拉米飯吃著。
目睹此景,夏守忠雖是早已習慣,但每每都瞧著心疼,這哪是萬民之主的皇上,分明是為天下當差的苦力。
而永正皇帝,一邊捧著簡單的午膳,一邊卻沉浸於批閱奏疏的案牘勞形中。
夏守忠當下來至案幾旁,為永正皇帝盛了一碗湯,低聲道:“聖上,天氣酷熱,先喝完冰鎮酸梅湯解解暑。”
聞言,永正皇帝才抬起頭來,接過瓷碗,並難得露出一抹笑容,道:“守忠啊,你看這四周的冰鑒,都冒著冷氣,哪裏就酷熱了。”
喝了一湯匙湯後,永正皇帝才喟然歎道:“朕常年深居宮中,自然可以寒暑不侵,但天下子民,又有幾人能有這般尊享?”
又看了看紗幔飄飄的殿門外,瘦削的龍顏上盤滿憂慮,道:“炎熱酷暑,天下的老百姓更苦啊,再熱也得頂著烈日勞作,也得冒著酷暑討生活。”
“守忠,你說說,朕豈能不憂心?”永正皇帝放下瓷碗,長身而起,“昔日範公尚且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朕身為天子,又豈能自認不如?”
“從今兒起,朕的膳食就削減一半,同時要敕告六宮,嚴禁奢靡浪費。”永正皇帝最後又做出了這項決定。
“謹遵聖諭!”夏守忠聞言,立時躬身回應。
言罷,夏守忠遲疑了片刻,同時暗暗捏了捏手中的密信,卻不知如何開口。
楚淵重新做回禦案之後,呷一口香茗,抬眼看了一眼欲言又止的夏守忠,道:“守忠啊,朕在潛邸時,你就跟著我了,如今又無外人,就不必拘束如斯,反而讓朕覺得生分。”
“坐下來說,有什麽話你就跟朕直接一氣言明,莫要瞻前顧後,免得耽誤了正事。你理該清楚朕的脾氣。”楚淵放下茶盞,淡淡說了一句。
“謝聖上。”夏守忠躬身叩謝隆恩,旋即在一旁的明黃繡墩上半坐下來。
“聖上”一詞再次飄入楚淵耳中,令他心中五味雜陳。
如今朝廷的局勢,因太上皇和諸王兄弟的存在,致使永正皇帝掣肘頻仍,就連在稱呼上都有了一定範圍內的不成文規矩。
王公大臣麵見太上皇上,需要稱“聖上”,而覲見他這個現任皇帝時,則隻能呼為“陛下”,尤其是太上皇和皇上均在場的情況下,更要絲毫不容差錯。
“一上一下”,日月雙懸,在稱呼上就顯然易見瞧出地位的懸殊。
說白了,楚淵這個永正皇帝,目前隻是試用階段,若令太上皇不滿意,則隨時有廢黜的可能,畢竟人家手中握有絕對的兵權,又有“四王八公”這樣的武勳集團效力。
——
夏守忠不敢再有隱瞞,當下起身稟奏道:“聖上,老奴適才接到龍鱗衛密報,仇都尉家的次子仇鶴,今日在醉花樓,與金陵侯賈瑛起了衝突。如今二人均被關押在靖武司的大牢中……”
眼見楚淵露出思索之色,於是夏守忠便將金陵侯賈瑛為了一個新買丫鬟,而怒砸時運賭坊,又在醉花樓與仇鶴發生衝突,並掌摑賈珍等一係列荒誕的事情,簡明扼要給楚淵說了一遍。
聽完夏守忠的一番稟奏,楚淵臉上的疲憊之色,終於消退了一些,原本滿布憂愁的那雙眼睛,也漸漸有了一絲興頭。
楚淵濃眉緊蹙,神色幽肅,不禁冷笑道:“他仇家如今一門雙侯,二房仇修悟又尚天樞長公主,成了朕的姐夫,其尊貴顯赫,恐怕都不亞於當年一門雙公的賈家了。”
“而這仇都尉的次子仇鶴,竟然還想再做朕的妹夫,這究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還是他仇家故意給朕難堪?”
永正皇帝越說越氣,最後站起來,來到禦案前,負手而立,沉聲道:“倘若太上皇被其蒙蔽,答應了這樁婚事,一旦聖旨明發,天子的顏麵何在?豈不淪為天下笑柄?”
“他仇家二房,老子是朕的姐夫,兒子卻是朕的妹夫,這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一旦此等敗壞倫理之舉載入史冊,又讓後人如何評判朕?”
夏守忠眼見楚淵起身,趕緊同時起來,侍立在側,靜靜聆聽陛下的肺腑之言。
此時,整個殿內隻有君臣二人,眾太監宮女早已被夏守忠暗中屏退。
夏守忠聞言後,等了片刻,抬眼見皇上不再言語,隻是雙目緊閉,右手扶額,整個人顯得疲憊又無奈。
於是趁機輕聲說道:“聖上,那仇鶴小兒素來輕浮,又常流連勾欄,雖出身武勳世家,卻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他之所以找皇太妃說媒,純粹是覬覦天璿長公主的國色天香。”
又見楚淵麵色稍緩,繼續道:“太上皇爺花甲之年喜得龍女,自小便視若珍寶,又哪裏肯須臾間便草草定下天璿長公主的婚事?”
“依老奴愚見,聖上大可不必介懷,長公主剛到及笄之年,太上皇爺定然想叫她多在大明宮那邊多陪幾年,至少三年之內不會考慮她的婚事。”
楚淵倏然轉身,瘦削的臉頰上露出一抹笑容,拍了拍夏守忠的肩膀,道:“守忠所言極是,倒是朕當局者迷。”
“聖上定然是憂心國事,這才思慮重重。”夏守忠忙躬身答道。
“天璿長公主雖是朕的皇妹,但自小由皇後撫養,又與箬兒年歲相仿,故互為玩伴。”
永正皇帝悵然一歎,道:“說起來,這份親情自然與尋常長公主不同,倘若突然出嫁,朕和皇後,還有箬兒,恐怕一時間還真難以接受。”
夏守忠略頓了頓,堆起笑容,輕聲道:“天璿長公主雖是馮太妃所出,但馮太妃早薨,故太後便命皇後代為撫養,是以皇後將天璿長公主視為己出,這都是皇後之恩德,也是長公主之萬幸。”
永正皇帝對此不置可否,隻是重新回到禦案之後,若有所思,再次歎道:“皇家的女兒自然不愁嫁,以後朕的箬兒也多在宮裏待幾年。”
夏守忠沉吟片刻,小心翼翼地問道:“聖上,忠武侯次子仇鶴如今還被羈押在靖武司大牢中,不知可有聖喻?”
楚淵頓了頓,淡淡道:“以武犯禁,按律理應交予靖武司推鞠,何須朕的旨意?事事都要等待聖喻,那馮唐這個靖武司的司尊就別幹了!”
夏守忠一聽之下,便心中了然。
永正皇帝的意思是公事公辦,任何人不準求情。
這個時候,楚淵又看了一眼放在右上角的“通靈寶玉”,莞爾笑道:“這位金陵侯還真是……真性情,小小年紀便幹出這等一怒為紅顏的事來。”
見狀,夏守忠立時賠笑道:“這些年,據監視榮國府的龍鱗衛傳回的消息,金陵侯從小便異於常人,酷愛讀書,不論是經史子集,還是占卜醫術等,都有涉獵,稱得上是旁學雜收。”
“但其貪頑秉性,也甚於常人,專好些奇技淫巧。”夏守忠細細回想著,“此外,這位年僅十歲的少年,卻內功修為驚人,據老奴所察,此人已有宗師之象。”
楚淵越聽越覺得匪夷所思,以往他著龍鱗衛重點監視的是榮國府長房的賈赦,還有寧國府在道觀裏的賈敬,畢竟這兩人都是有罪之人。
可任憑他如何也想不到,這位因敬獻通靈寶玉而被敕封為金陵侯的少年,身上竟有這般傳奇之事,而且在短短一個上午時間,幹出這麽一番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人不風流枉少年,這金陵侯,謀定而動,又不乏真性情,難得!”楚淵怔怔半天,一時間不知如何評價,最後隻能這麽總結一番。
對於這個評價,夏守忠顯然有些意外,但仍舊立即賠笑道:“聖上所言極是,最難得的是,金陵侯似乎得了榮國公賈代善的真傳,一身內力修為恐怕已經躋身到二品之列。”
“那仇鶴雖然是廣陵派的高徒,也堪為三品後期,但與金陵侯交手之後,竟然抵不過二十招。”
皇上楚淵聽到此處,默念一聲“廣陵派”,登時雙目浮現意味深長之意,因吩咐道:“守忠,你給神武將軍馮唐傳道口諭,就說金陵侯以武犯禁,乃是事出有因,而掌摑賈珍之舉,又是家族內部矛盾,不必羈押過久,隻需罰其在牢中抄寫三遍《靖武令》,以示懲戒。”
聞言,夏守忠一陣錯愕,剛才還說“以武犯禁,按律理應交予靖武司推鞠”,如今又為金陵侯特意下了道口諭。
如此區別對待,難道有何深意?
心中疑惑,但表麵上,夏守忠立即答道:“謹遵聖上口諭。”
陛下忽然又想起一事,因問道:“兩淮巡鹽禦史林如海,還有幾日才能進京?”
“林禦史在接到聖諭後,便立刻乘舟北上。”夏守忠掰了掰手指頭,“老奴估摸著,林禦史大概三五日之內便會趕至京都。”
永正皇帝道:“從今天起,每日派三班龍鱗衛到碼頭輪番值守,一旦遇到林禦史棄舟登岸,立即用馬車接入宮中,就到這萬春閣來見朕。”
“遵旨。”夏守忠頓了頓,又道,“聖上,林禦史此次進京還攜帶妻女,不知林夫人也是否接到宮中?”
“林夫人?”
永正皇帝腦海中閃過一個麗人身影,暗歎一口氣,吩咐道:“林夫人等就不必接入宮中,直接另安排一輛馬車,送至榮國府即可。”
“再給榮國府傳道口諭,著史老太君妥善安排林夫人母女,絕不可怠慢。”永正皇帝言罷,又不忘補充了一句。
對此,夏守忠不禁一怔,暗道:“林夫人是史老太君的親生女兒,又怎會怠慢?難道……,是了,理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