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荷兒沒留意,撲上去,一把將糖罐子奪下來抱在懷裏。


    荷兒看到劉氏這樣,隻能失望的跺了跺腳。


    她轉身出了想放去飯堂幫劉金釧收拾碗筷,不想再搭理劉氏了。


    然而,劉氏卻喊住了她。


    “那啥,我曉得李老二今個救了你一把。”


    “你要感謝他,這也是應當的。”


    “可你當眾搶你老娘我的紅薯糯米圓子,這就說不過去了。”


    “不給我麵子啊!”


    “還有,犯得著給人家李老二堆那麽多的鍋巴?”


    “啥樣的家底呀,經得起這樣大手大腳的?”


    “這事兒到此打住了哈,回報了人家了,回頭該咋樣咋樣。”


    對劉氏的這番鄭重叮囑,荷兒對此回以撇嘴。


    劉氏追著荷兒的背影追了幾步,又喊:“胳膊肘別往外拐,都給他們工錢了還想咋滴?”


    “你要聽話,我這眼睛可是牢牢盯著的哈!”


    荷兒邊走邊搖頭,對此徹底無語了。


    荷兒還是有些擔心李老二手臂上的傷口。


    她這指甲,可是很鋒利的。


    也不曉得抓的咋樣了?


    去年陪著春霞去倉樂縣她三姨那邊治病。


    有一回春霞發病,她和其他人一塊兒按住春霞的時候。


    也是不小心用力過猛,結果把春霞的小腿抓出好長一條痕。


    那一回她用的力度,其實還不如今天抓李老二。


    當時春霞的小腿上那傷口都破皮發炎了,後來還灌了濃。


    所以她才放心不下李老二的手臂。


    畢竟人家是為了救她,才受的傷。


    可是,荷兒臉皮薄,不好意思去跟李老二那裏詢問。


    所以她隻能在心裏勸慰自己。


    如果真的發炎灌膿了,他那麽大的一個老爺們,肯定會引起重視的。


    又不是小孩子,身上哪裏不好了,連自己都不知道。


    ……


    當天傍晚收工的時候,下起了下雨。


    跟李家三兄弟臨時分道揚鑣之前,楊華明跟他們約定好了。


    明日一早要是下雨,就隻能暫且停工了。


    若是不下雨,哪怕是陰天沒出日頭,都照常開工。


    而且從明天起,管兩頓飯了。


    然而,當天夜裏,雨越下越大。


    隔天一大早,雨勢雖然小了一些,但是還是如同銀針和牛毛。


    “這情況沒法開工了,我去道觀了。”


    楊華明跟家裏交待了一聲,穿上蓑衣戴上鬥笠出了家門。


    蓋新宅子固然重要,但是,道觀的那份差事同等重要。


    到了他這個年紀,如果讓他回頭去撿起鋤頭耙子下地幹活。


    不好意思,別說身體條件不允許。


    打理莊稼那塊的經驗,他都忘了個七七八八。


    總不能都這個年紀了還從頭去學吧?


    而道觀的差事,活兒輕鬆,待遇也好。


    雖然賺的錢不如楊華洲和楊永進他們打理酒樓掙得多。


    但是,每個月的月例錢,也足夠他養家糊口了。


    尤其逢年過節,去道觀的善男信女多。


    道觀的分紅利也是很可觀的。


    雖然這些還是不如打理酒樓做代掌櫃。


    但是,道觀的活計也相應輕鬆啊。


    而且就在家門口,走一段河壩的事兒,早去晚歸。


    有時候晌午沒事兒,晌午都能回來轉悠一圈。


    像這趟蓋新宅子,晴兒特地批了他的假。


    他幾乎前陣子每天都是去道觀去半天,昨天還是全天在宅基地,都沒去道觀露個麵。


    所以今天下雨,宅基地這邊停工,他肯定得趕緊去道觀。


    這份差事,必須得保住,這就是自己的飯碗。


    駱家。


    三月初三。


    早上,雨絲朦朦,但一點兒都不影響楊若晴和王翠蓮她們的熱情。


    楊若晴在後院的杏花樹那邊折了幾支杏花,在堂屋和寢房各自插瓶做點綴。


    然後又將其他幾支杏花給隔壁娘家送過去,蓮兒喜歡這個。


    至於為什麽不給孫家送?


    抱歉,大舅媽大孫氏那人……你覺得送杏花過去,有意義不?


    還不如給送一桶泔水過去,讓大舅媽拿去喂豬,反倒更實用。


    她也更喜歡。


    至於老楊家其他房,不好意思,楊若晴也不會去主動送的。


    開枝散葉的,人太多了,送了這個不送那個,容易得罪人。


    什麽?


    把每個房都送到?


    嗬嗬,那這院子裏的杏花樹都禿嚕。


    楊若晴還指望著它結杏子吃呢!


    “大媽,我去娘家送杏花了,等我回來我來搗芝麻粉哈。”ww


    三月初三,是一個時令。


    莊戶人家喜歡在這一天用做小吃來慶祝這個時令。


    楊若晴口中的搗粉,是長坪村這邊的一款特色小吃。


    材料是黑芝麻,白芝麻和白糖這些。


    混在一塊兒,在石簸裏搗碎,然後用罐子封裝起來。


    上半年春耕,莊戶人家在田間地頭幹活,消耗特別大。


    出去幹活之前,用手帕啥的兜幾勺子這種芝麻粉,帶去田間地頭歇息的時候吃。


    如同餓貨遇到了士力架似的。


    吃幾口立馬元氣滿滿,能從田壟這頭一口氣幹活幹到田壟那端……


    這東西不僅能快速補充能量,而且還管飽,能存放很久都不容易壞。


    楊若晴來到長坪村二十多年,幾乎每年的這個時候家家戶戶,但凡有點條件的都要搗這種芝麻粉來備著。


    大家都說這東西最好了,滋養人。


    但在楊若晴看來,這東西熱量其實非常高,高糖高油高碳水……


    高油可別反駁,芝麻油就是用芝麻榨出來的。


    因為熱量高,密度也大,就跟那壓縮餅幹似的,確實一兩口就飽了。


    楊若晴不愛吃這個,但是她每年都會做,因為家裏其他人愛吃呀。


    隻要家人愛吃,那她做的就得勁兒,有盼頭。


    王翠蓮說:“我能搗的……”


    楊若晴一臉認真的拒絕了王翠蓮:“絕對不可以的大媽,伱那胳膊老關節炎了,搗那玩意會讓你病情加重!”


    王翠蓮的兩條手臂,年輕時候留下的毛病,有關節炎。


    陰雨天最容易發作,尤其當年紀漸長,這發病的次數就越來越多。


    每天兩條手臂,還有肩膀上都貼滿了狗皮膏藥。


    貼上就舒服一些,膏藥暖呼呼的,是楊若晴專門找老中醫給對症定做的膏藥。


    這可比後世那些一百塊錢三張的膏藥貨真價實多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醜女種田:山裏漢寵妻無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巔峰小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巔峰小雨並收藏醜女種田:山裏漢寵妻無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