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受神識從錦囊之中一探而回,他滿臉震駭地看著巫之祁,知道師父所言一點不假,這個小小的錦囊之中,居然真的存放著比國庫多上數倍的財寶!
巫之祁平時總是自嘲自己是個窮光蛋,除了手中一杆槍和體內的玄渦神水之外,全無可以贈給他這個徒弟的寶貝,丹田中倒是還有幾樣威力極大的法寶,但那都是答應了別人,不能隨便送出去的寶物。子受身為人族共主坐擁天下,自然不會在乎師父是貧是富,哪怕巫之祁真的一無所有,子受一國之力,難道還養不起對他視如己出的師父?
子受不介懷,不代表巫之祁就真的無所謂,他千多年前也是諸多河流水係中的霸主,雖不能說手握天下財富,但是富可敵國也不是假話。當年渦神宮寶庫在五百年中收集來的金銀財寶,連小潛也要嘖嘖稱奇,巫之祁又是個出手闊綽,喜歡結交群雄的性子。從小窮慣了的他得了財寶之後不是敝帚自珍,而是揮金如土地用在發展渦神宮勢力之上。正是因為有了如此大的投入,渦神宮的勢力才能在五百年間躋身洪荒前列,巫之祁也才有了個“千金難買渦神宮主一諾”的名號。
大手大腳慣了的巫之祁從龜山出來時候是真正的一窮二白,所以當年收子受為徒時的見麵禮隻能是體內僅存的三滴玄渦神水中的一滴。雖然這洪荒第一神水很是珍貴,但是以巫之祁的性格,親自收了徒弟當然會想把最好的都給他,隻是一滴玄渦神水是遠遠不夠的。
隻不過“兩袖清風”的他何來的寶貝贈與子受呢?好在這次出門救燭子時他們洗劫了應龍的寶庫,與燭九陰、祝融、白澤商量之後,他們留下了一半的財寶用作渦神宮重建的資金,另一半贈送給了子受。不然這個收徒時就留下的遺憾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彌補上。
僅是一半的財富就比大商朝五百年在人族大地上積累下來的財寶更多,更是讓子受咂舌於應龍的貪財之名果然名不虛傳,不知洪荒有多少大富之人受到過那條貪財老龍的掠奪……
這個大紅包可不是一般的厚重,就算子受是雄視天下的君王,也依舊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
將錦囊小心收好之後,子受帶著薑頤黃心瑤等人再次鄭重行禮,拜謝幾位長輩的厚賜。
煙花結束之時,子夜已經過去,新春降臨人間,而子受剛才讓辜季安排的酒席也已經準備妥當,幾根明晃晃的牛油巨燭將萬壽宮頂照耀地燈火通明,流水般的佳肴美饌依次端上台麵,空氣中彌漫著酒香。
燭九陰沒感受過人間過年的氛圍,此時他雖然雙目失明,但是聞著酒肉香氣與爆竹煙花的煙火味,聽著“劈啪”作響的爆竹聲,孤寂許久的他感覺到了久違的溫暖與親切。而祝融上一次經曆如此熱鬧的時候,還是上古時期諸多兄弟姐妹都還在世,巫族人才濟濟,匯聚一堂時才有這麽喜慶。
因為缺少才會更加珍惜,白澤、敖千山與歸元兒都是如此,在晦暗不明的夜幕籠罩下,每個人都珍惜著難得的團聚時光。
燭九陰輩分最高,坐在上首主位,左右坐著巫之祁與祝融,再往後排就是白澤與子受等人依次坐好。
觥籌交錯,推杯換盞,子受與薑頤黃心瑤等人因為方才用過晚膳,此刻隻是陪長輩飲幾杯酒。薑頤酒量一向很好,幾杯酒喝下去臉色隻是微紅,黃心瑤卻是商人中少見的酒量淺薄,隻是用小酒杯喝了四杯酒便小臉通紅,暈乎乎醉倒在了桌上。
正在聽燭九陰與白澤聊天的子受將身上深紅織錦的大氅披在了黃心瑤的身上,防止她受了寒氣著涼。
巫之祁看著眾人團聚的模樣心中很是安慰喜樂,隻是醉眼朦朧之中,他恍惚間仿佛見到了小潛穿著一身銀白色的狐裘坐在自己身旁。他自己斟了杯酒,低著頭飲了。巫之祁壓下心中的思念,抬起頭時又是笑容滿麵的模樣。
——————
舊歲已盡,新的一年到來,朝歌城的街道重新恢複了繁華的模樣。按照大商曆來的規矩,大年初一所有身在朝歌城的皇室成員都要去青銅神樹前祭拜先祖。子受的母親已經在十多年前去世,如今皇室之中以皇叔比幹為尊長,大年初一一早比幹就到朱凰宮中去見了子受。一向喜歡穿一身黑衣的比幹難得換了身黑紅色交織的袍子,如今已近五十歲的比幹雖然保養得極好,但是常年操勞國事依舊在他的臉上留下了滄桑的印痕,一頭長發已然黑白交雜,他也不再像剛生白發時那樣小心掩藏,而是大大方方地將黑發白發一同梳得整齊。雖然比幹因為不能修行而不再年輕,但是他清貴威嚴的氣勢越發深重,幾乎令人不敢直視。
十多年前誠侯組織的那場叛亂被終結之後,大祭司一係與子受的關係已經緩和了不少。當年大祭司親手在誠侯手中的鳳凰翎與從東海趕回朝歌城的子受中選擇了後者,這便是將整個人族的命運與前途交到了子受手中。當年那件事之後,大祭司依舊是不問世事的姿態,隻不過以少師商容為首的祭司一脈官員已經收斂了許多囂張的氣焰,再不敢與子受作對,本來一貫在朝堂之上與比幹針鋒相對的商容收斂了許多鋒芒,見到比幹也開始變得恭敬起來,這讓原來一直看不慣商容的子受多少看他順眼了些。
祭祀如同往年般平穩地進行,大祭司這次卻沒有出現,畢竟這不是十年一次的重要周祭,隻是由商容出麵主持了這場規格很高,但是規模不大的祭祀。祭祀結束之後,浩浩蕩蕩的皇室人員隨著子受的車架回到朱凰宮。薑頤與黃心瑤帶著女眷回宮,子受、比幹還有大司馬殷破敗向著朱凰宮前殿走去。殷破敗雖然不是嫡係,但也是皇室一員,因此如今已經是地仙境界的他隻要在朝歌城,都會與子受一同前往祭拜天地鬼神及先祖英魂。朱凰宮長階之前天色方明,群臣就已經全部到齊,排列站好,彼此之間百年問好,金鑾殿前環佩輕響,金玉振鳴,殿外還能隱隱聽到一刻也不停的爆竹聲,當真熱鬧非凡。
等子受坐上金椅,比幹與殷破敗站回隊列之中,辜季手執拂塵走到禦座之前,輕喝一聲:“朝會開始!”,金鑾殿上這才安靜了下來,有事稟報的臣子紛紛啟奏,內容倒是一如往常:太師聞仲又打了勝仗,趕著北莽境內的荒人離大商邊境更加遙遠。東邊的東夷人還是死不悔改,是不是就要派出些人手來騷擾住在海邊的臣民。至於大商南邊,今年則安穩了不少,因為天寒地凍的緣故,一向習慣了生活在暖和天氣中的南蠻活動不再像往年那般頻繁……
子受一條條聽著,有條不紊地下達著政令,這些臣子稟報的內容大多提前上疏,寫好了案牘給他和比幹審閱過,所以子受心中對大多數內容是有數的,隻是在聽到一個臣子的稟報之後,子受的眉頭卻皺了起來。
“韓卿,你將剛才的奏章內容再講述一遍。”子受的眉頭微微皺起,看向台下那個已經準備回到隊列中的年老臣子。
這位老臣名為韓廣,在朝廷中擔任司工一職已經多年,所謂“司工”,指的是總領天下建設與鑄造一事的重要人物。他的平時職責主要是監造皇室及大臣的府邸建造,但是真正重要的地方在於司工執掌著整個大商所有士卒的兵器甲胄已經作戰用到的器械的鑄造。
如今已有耳順年紀的韓廣已經做了二十多年的司工,一向對朝廷忠心耿耿,亞相比幹也對這位老臣多有讚賞之詞,說韓廣處事頗有穩健之風,工司交予韓廣手中當可無虞。
韓廣剛才稟報的內容倒不是鑄造兵器或是要建什麽東西,而是報告了天下各諸侯處產出的青銅與精鐵資源數量。
這項匯報隻是例行的稟報,韓廣親自查驗過數字,知道手下臣子們匯報給他的數目沒什麽問題,但是陛下為何要提出異議呢?
老韓大人按捺下心中的不安,有些顫巍巍地再行了一禮,回報道:“啟稟陛下,天下各諸侯產出資源的數量分別是東伯侯薑桓楚……”
“直接說西岐的。”子受的聲音有些凝重。
韓廣愣了愣,想了下西岐產出的青銅與精鐵數量,小心翼翼地回報道:“西伯侯姬昌,去年產出青銅二十三萬斤,鐵八百斤。”
說完後,拄著拐杖的老人顫巍巍等著子受的後續問題,可是沒想到子受聽了這個數據之後居然沒有再往下追問的意圖,隻是揮了揮手讓他退下。
韓廣滿腹疑惑地回到隊列之中,朝會正常舉行著,站在第一排的亞相比幹本也沒覺得有什麽問題,可是他的耳中突然聽到了子受的秘密傳音,端坐高台之上的子受嘴唇微動,對著比幹說道:
“王叔,西岐產出青銅的數目有問題,你朝會後來宮中一趟。”
巫之祁平時總是自嘲自己是個窮光蛋,除了手中一杆槍和體內的玄渦神水之外,全無可以贈給他這個徒弟的寶貝,丹田中倒是還有幾樣威力極大的法寶,但那都是答應了別人,不能隨便送出去的寶物。子受身為人族共主坐擁天下,自然不會在乎師父是貧是富,哪怕巫之祁真的一無所有,子受一國之力,難道還養不起對他視如己出的師父?
子受不介懷,不代表巫之祁就真的無所謂,他千多年前也是諸多河流水係中的霸主,雖不能說手握天下財富,但是富可敵國也不是假話。當年渦神宮寶庫在五百年中收集來的金銀財寶,連小潛也要嘖嘖稱奇,巫之祁又是個出手闊綽,喜歡結交群雄的性子。從小窮慣了的他得了財寶之後不是敝帚自珍,而是揮金如土地用在發展渦神宮勢力之上。正是因為有了如此大的投入,渦神宮的勢力才能在五百年間躋身洪荒前列,巫之祁也才有了個“千金難買渦神宮主一諾”的名號。
大手大腳慣了的巫之祁從龜山出來時候是真正的一窮二白,所以當年收子受為徒時的見麵禮隻能是體內僅存的三滴玄渦神水中的一滴。雖然這洪荒第一神水很是珍貴,但是以巫之祁的性格,親自收了徒弟當然會想把最好的都給他,隻是一滴玄渦神水是遠遠不夠的。
隻不過“兩袖清風”的他何來的寶貝贈與子受呢?好在這次出門救燭子時他們洗劫了應龍的寶庫,與燭九陰、祝融、白澤商量之後,他們留下了一半的財寶用作渦神宮重建的資金,另一半贈送給了子受。不然這個收徒時就留下的遺憾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彌補上。
僅是一半的財富就比大商朝五百年在人族大地上積累下來的財寶更多,更是讓子受咂舌於應龍的貪財之名果然名不虛傳,不知洪荒有多少大富之人受到過那條貪財老龍的掠奪……
這個大紅包可不是一般的厚重,就算子受是雄視天下的君王,也依舊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
將錦囊小心收好之後,子受帶著薑頤黃心瑤等人再次鄭重行禮,拜謝幾位長輩的厚賜。
煙花結束之時,子夜已經過去,新春降臨人間,而子受剛才讓辜季安排的酒席也已經準備妥當,幾根明晃晃的牛油巨燭將萬壽宮頂照耀地燈火通明,流水般的佳肴美饌依次端上台麵,空氣中彌漫著酒香。
燭九陰沒感受過人間過年的氛圍,此時他雖然雙目失明,但是聞著酒肉香氣與爆竹煙花的煙火味,聽著“劈啪”作響的爆竹聲,孤寂許久的他感覺到了久違的溫暖與親切。而祝融上一次經曆如此熱鬧的時候,還是上古時期諸多兄弟姐妹都還在世,巫族人才濟濟,匯聚一堂時才有這麽喜慶。
因為缺少才會更加珍惜,白澤、敖千山與歸元兒都是如此,在晦暗不明的夜幕籠罩下,每個人都珍惜著難得的團聚時光。
燭九陰輩分最高,坐在上首主位,左右坐著巫之祁與祝融,再往後排就是白澤與子受等人依次坐好。
觥籌交錯,推杯換盞,子受與薑頤黃心瑤等人因為方才用過晚膳,此刻隻是陪長輩飲幾杯酒。薑頤酒量一向很好,幾杯酒喝下去臉色隻是微紅,黃心瑤卻是商人中少見的酒量淺薄,隻是用小酒杯喝了四杯酒便小臉通紅,暈乎乎醉倒在了桌上。
正在聽燭九陰與白澤聊天的子受將身上深紅織錦的大氅披在了黃心瑤的身上,防止她受了寒氣著涼。
巫之祁看著眾人團聚的模樣心中很是安慰喜樂,隻是醉眼朦朧之中,他恍惚間仿佛見到了小潛穿著一身銀白色的狐裘坐在自己身旁。他自己斟了杯酒,低著頭飲了。巫之祁壓下心中的思念,抬起頭時又是笑容滿麵的模樣。
——————
舊歲已盡,新的一年到來,朝歌城的街道重新恢複了繁華的模樣。按照大商曆來的規矩,大年初一所有身在朝歌城的皇室成員都要去青銅神樹前祭拜先祖。子受的母親已經在十多年前去世,如今皇室之中以皇叔比幹為尊長,大年初一一早比幹就到朱凰宮中去見了子受。一向喜歡穿一身黑衣的比幹難得換了身黑紅色交織的袍子,如今已近五十歲的比幹雖然保養得極好,但是常年操勞國事依舊在他的臉上留下了滄桑的印痕,一頭長發已然黑白交雜,他也不再像剛生白發時那樣小心掩藏,而是大大方方地將黑發白發一同梳得整齊。雖然比幹因為不能修行而不再年輕,但是他清貴威嚴的氣勢越發深重,幾乎令人不敢直視。
十多年前誠侯組織的那場叛亂被終結之後,大祭司一係與子受的關係已經緩和了不少。當年大祭司親手在誠侯手中的鳳凰翎與從東海趕回朝歌城的子受中選擇了後者,這便是將整個人族的命運與前途交到了子受手中。當年那件事之後,大祭司依舊是不問世事的姿態,隻不過以少師商容為首的祭司一脈官員已經收斂了許多囂張的氣焰,再不敢與子受作對,本來一貫在朝堂之上與比幹針鋒相對的商容收斂了許多鋒芒,見到比幹也開始變得恭敬起來,這讓原來一直看不慣商容的子受多少看他順眼了些。
祭祀如同往年般平穩地進行,大祭司這次卻沒有出現,畢竟這不是十年一次的重要周祭,隻是由商容出麵主持了這場規格很高,但是規模不大的祭祀。祭祀結束之後,浩浩蕩蕩的皇室人員隨著子受的車架回到朱凰宮。薑頤與黃心瑤帶著女眷回宮,子受、比幹還有大司馬殷破敗向著朱凰宮前殿走去。殷破敗雖然不是嫡係,但也是皇室一員,因此如今已經是地仙境界的他隻要在朝歌城,都會與子受一同前往祭拜天地鬼神及先祖英魂。朱凰宮長階之前天色方明,群臣就已經全部到齊,排列站好,彼此之間百年問好,金鑾殿前環佩輕響,金玉振鳴,殿外還能隱隱聽到一刻也不停的爆竹聲,當真熱鬧非凡。
等子受坐上金椅,比幹與殷破敗站回隊列之中,辜季手執拂塵走到禦座之前,輕喝一聲:“朝會開始!”,金鑾殿上這才安靜了下來,有事稟報的臣子紛紛啟奏,內容倒是一如往常:太師聞仲又打了勝仗,趕著北莽境內的荒人離大商邊境更加遙遠。東邊的東夷人還是死不悔改,是不是就要派出些人手來騷擾住在海邊的臣民。至於大商南邊,今年則安穩了不少,因為天寒地凍的緣故,一向習慣了生活在暖和天氣中的南蠻活動不再像往年那般頻繁……
子受一條條聽著,有條不紊地下達著政令,這些臣子稟報的內容大多提前上疏,寫好了案牘給他和比幹審閱過,所以子受心中對大多數內容是有數的,隻是在聽到一個臣子的稟報之後,子受的眉頭卻皺了起來。
“韓卿,你將剛才的奏章內容再講述一遍。”子受的眉頭微微皺起,看向台下那個已經準備回到隊列中的年老臣子。
這位老臣名為韓廣,在朝廷中擔任司工一職已經多年,所謂“司工”,指的是總領天下建設與鑄造一事的重要人物。他的平時職責主要是監造皇室及大臣的府邸建造,但是真正重要的地方在於司工執掌著整個大商所有士卒的兵器甲胄已經作戰用到的器械的鑄造。
如今已有耳順年紀的韓廣已經做了二十多年的司工,一向對朝廷忠心耿耿,亞相比幹也對這位老臣多有讚賞之詞,說韓廣處事頗有穩健之風,工司交予韓廣手中當可無虞。
韓廣剛才稟報的內容倒不是鑄造兵器或是要建什麽東西,而是報告了天下各諸侯處產出的青銅與精鐵資源數量。
這項匯報隻是例行的稟報,韓廣親自查驗過數字,知道手下臣子們匯報給他的數目沒什麽問題,但是陛下為何要提出異議呢?
老韓大人按捺下心中的不安,有些顫巍巍地再行了一禮,回報道:“啟稟陛下,天下各諸侯產出資源的數量分別是東伯侯薑桓楚……”
“直接說西岐的。”子受的聲音有些凝重。
韓廣愣了愣,想了下西岐產出的青銅與精鐵數量,小心翼翼地回報道:“西伯侯姬昌,去年產出青銅二十三萬斤,鐵八百斤。”
說完後,拄著拐杖的老人顫巍巍等著子受的後續問題,可是沒想到子受聽了這個數據之後居然沒有再往下追問的意圖,隻是揮了揮手讓他退下。
韓廣滿腹疑惑地回到隊列之中,朝會正常舉行著,站在第一排的亞相比幹本也沒覺得有什麽問題,可是他的耳中突然聽到了子受的秘密傳音,端坐高台之上的子受嘴唇微動,對著比幹說道:
“王叔,西岐產出青銅的數目有問題,你朝會後來宮中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