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國王的稱讚,林昭沒有半點驕橫之色。
他依禮上前一步,再度躬身行禮,神色之間沒有半點自得!
而是聲色熱切的說道:“若無父王多年來悉心教育,又派出王將軍指導,如今又有範老先生傾囊相授,哪裏有林昭的今日?父王恩重如山,林昭不敢或忘。”
“好!好!好!昭兒果然長大了!這些道理懂得了,父王欣慰啊!他日你繼承朱紫國,父王也能安享天倫之樂了。”
“父王春秋鼎盛,我朱紫國蒸蒸日上,還需要父王統帥執掌。倒是兒臣年幼無知,要走的路,還有很長。聽聞西邊的大食國,南邊的天竺國,北邊的羅斯國,東邊的大唐國,都是國富而民強,而同在西牛賀洲上的寶象國、車遲國,祭賽國、比丘國,也都名聲遐邇,兒臣想把這些國家都遊曆一番,明心重道,增長閱曆,待回來之後,對於父王的種種教導,或許能夠有所領悟……”
林昭緩緩而談,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國王卻是內心微微一震,然後看了一眼範閑。
範閑臉上表情,也是驚訝之色一閃而過。
顯然,這兩人都沒有想到,太子竟然也想到了這一點。
實力橫強的太子主動避開政爭,想著周遊列國,讓父王安心執掌國家,免得朝堂不寧。
這真是好兒子,好太子啊!
關鍵是能自己想到這一點。
能夠想到這一點,足以可見太子聰慧過人。
待遊曆幾年,閱曆和見聞都有所長進,再回國參與朝政,自己也可以慢慢隱退。
當真是兩全其美之策!
天下有諸多大國,但在西牛賀洲,卻是列國林立。
即使靈山所在的天竺國,雖說是當世大國,卻也壓不住其他國家!
朱紫國雖然是列國當中,實力不上不下,但是國王卻是這些國家當中,最有手段的。
否則範閑、王啟年這些神通廣大的武勇之人都對他服服帖帖。
當了二十年的國王,雖不能開疆拓土,卻也能保證國境安全。
至少西邊妖怪當家的獅駝國,沒有半點東征的想法。
國王站起身來,負手而行,站在五鳳樓的高台上,看向遠方,半響回頭道:“昭兒,如今你技藝大成,神通勇略就不用多說,想必已經超過範國老,但既然你想著遊曆天下,增長閱文和見識,那我欣喜之餘,也沒什麽能夠教導你的,但你要知道,你要走的路,還很遠,明心證道,才是增加見識的開始。”
林昭點頭。
這也是他出關的另一個原因。
如今的他,神通和法力,幾乎都已經修煉到了一個圓滿瓶頸。
但無論什麽樣的修行,都不可能坐關悟道的。
十幾歲的少年,沒有經曆過塵世,坐什麽關悟什麽道?
無論是佛祖還是道祖,有所成就,證得大成,成就果位,無不需要入世。
曆經紅塵種種,體味人生百態。
降妖伏魔,濟世救民,都是其中手段。
唯有明悟眾生疾苦,才能證得真心。
再說了,林昭乃重生轉世之人,又有係統傍身,對於朱紫國國王這個位置,興趣不大。
他是大國百姓,天生的強者心態。
對於封建時代西域小國的國王之位,根本看不上眼。
除非像亞曆山大那樣,統一整個西牛賀洲,那才有點意思。
不過在這之前,還是好好地遊曆一下這個世界吧!
也趁機稱量一下自己的神通,到底有多厲害。
可別到最後,連奔波兒灞都打不過。
……
數日後,林昭悄悄告辭父王母後,又和範閑王啟年等人打過招呼,一身尋常富人子弟的打扮,一個人靜靜的離開國都。
向南走了三日,走到一條大河邊。
這條大河喚做朱紫河,乃是朱紫國的母親河,國都所在地,曾是朱紫河的河邊。
後來因河水泛濫,五十年前朱紫國國王發動百姓,移河換位,讓朱紫河繞國都幾十裏而過。
而進入國都的河水,變成了朱紫國的支流。
此時林昭所在的位置距離國都已經有三日路程,地處偏僻,所以江邊無人,不遠處的渡口也看不到什麽人煙。
偶爾才有船隻來往於此。
林昭來到此地的時候,正好沒有渡船。
不過,這也難不倒他。
連王啟年這樣的,都有一葦渡江的功夫,何況林昭的踏水無痕已經達到圓滿?
被說現在河水風平浪靜。
就算大雨傾盆,河水翻湧,他也能如履平地,直接走過去。
“公子,可是要過河嗎?”
就在此時。
河裏迷霧中,一艘烏篷船緩緩駛了出來。
船很老舊。
船夫是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皺紋很深,眉目之間頗為憨厚,讓人一眼看去,就覺得可以放心的感覺。
林昭抬眼望去,不由得目光微微一凝。
朱紫河上,妖氣彌蒙,遮住視線的騰騰霧氣,根本就是妖氣。
河麵上,哪裏有什麽烏篷船?
隻有一個色彩斑斕的金魚,浮出水麵。
這還是一個金魚精?
難道我朱紫國的河流,與通天河相連,南海普陀山的那條得道金魚,跑到這裏來了?
這個念頭一閃,林昭便啞然失笑。
天下金魚萬萬千,能夠成精的也不隻是觀音菩薩座下的金魚。
再說了,那條金魚奉旨做妖,目的是為難唐僧,
哪裏敢跑到別處去?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一條金魚成精,敢在河麵上升妖霧,幻漁船,引誘客人上船,目的何在?
是純粹體驗人生,還是汲取人類生機?
亦或是純粹想吃人?
林昭想到這裏,麵色如常,不動聲色。
要伏魔降妖,當然不能上來就打打殺殺。
做事要有理有據才行。
伏魔降妖也要講究基本法!
為什麽同樣是降妖除魔,林昭和燕赤霞的名聲不一樣呢?
因為一個是棒打鴛鴦,一個是為民除害啊!
這世間生靈,都是眾生,正所謂眾生平等,人也好,妖也罷。
都有善惡之分。
明辨善惡,才能伏魔濟世。
“尋常妖魔,我視之如螻蟻。這次我倒要看看,這孽畜究竟意欲何為!”
他依禮上前一步,再度躬身行禮,神色之間沒有半點自得!
而是聲色熱切的說道:“若無父王多年來悉心教育,又派出王將軍指導,如今又有範老先生傾囊相授,哪裏有林昭的今日?父王恩重如山,林昭不敢或忘。”
“好!好!好!昭兒果然長大了!這些道理懂得了,父王欣慰啊!他日你繼承朱紫國,父王也能安享天倫之樂了。”
“父王春秋鼎盛,我朱紫國蒸蒸日上,還需要父王統帥執掌。倒是兒臣年幼無知,要走的路,還有很長。聽聞西邊的大食國,南邊的天竺國,北邊的羅斯國,東邊的大唐國,都是國富而民強,而同在西牛賀洲上的寶象國、車遲國,祭賽國、比丘國,也都名聲遐邇,兒臣想把這些國家都遊曆一番,明心重道,增長閱曆,待回來之後,對於父王的種種教導,或許能夠有所領悟……”
林昭緩緩而談,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國王卻是內心微微一震,然後看了一眼範閑。
範閑臉上表情,也是驚訝之色一閃而過。
顯然,這兩人都沒有想到,太子竟然也想到了這一點。
實力橫強的太子主動避開政爭,想著周遊列國,讓父王安心執掌國家,免得朝堂不寧。
這真是好兒子,好太子啊!
關鍵是能自己想到這一點。
能夠想到這一點,足以可見太子聰慧過人。
待遊曆幾年,閱曆和見聞都有所長進,再回國參與朝政,自己也可以慢慢隱退。
當真是兩全其美之策!
天下有諸多大國,但在西牛賀洲,卻是列國林立。
即使靈山所在的天竺國,雖說是當世大國,卻也壓不住其他國家!
朱紫國雖然是列國當中,實力不上不下,但是國王卻是這些國家當中,最有手段的。
否則範閑、王啟年這些神通廣大的武勇之人都對他服服帖帖。
當了二十年的國王,雖不能開疆拓土,卻也能保證國境安全。
至少西邊妖怪當家的獅駝國,沒有半點東征的想法。
國王站起身來,負手而行,站在五鳳樓的高台上,看向遠方,半響回頭道:“昭兒,如今你技藝大成,神通勇略就不用多說,想必已經超過範國老,但既然你想著遊曆天下,增長閱文和見識,那我欣喜之餘,也沒什麽能夠教導你的,但你要知道,你要走的路,還很遠,明心證道,才是增加見識的開始。”
林昭點頭。
這也是他出關的另一個原因。
如今的他,神通和法力,幾乎都已經修煉到了一個圓滿瓶頸。
但無論什麽樣的修行,都不可能坐關悟道的。
十幾歲的少年,沒有經曆過塵世,坐什麽關悟什麽道?
無論是佛祖還是道祖,有所成就,證得大成,成就果位,無不需要入世。
曆經紅塵種種,體味人生百態。
降妖伏魔,濟世救民,都是其中手段。
唯有明悟眾生疾苦,才能證得真心。
再說了,林昭乃重生轉世之人,又有係統傍身,對於朱紫國國王這個位置,興趣不大。
他是大國百姓,天生的強者心態。
對於封建時代西域小國的國王之位,根本看不上眼。
除非像亞曆山大那樣,統一整個西牛賀洲,那才有點意思。
不過在這之前,還是好好地遊曆一下這個世界吧!
也趁機稱量一下自己的神通,到底有多厲害。
可別到最後,連奔波兒灞都打不過。
……
數日後,林昭悄悄告辭父王母後,又和範閑王啟年等人打過招呼,一身尋常富人子弟的打扮,一個人靜靜的離開國都。
向南走了三日,走到一條大河邊。
這條大河喚做朱紫河,乃是朱紫國的母親河,國都所在地,曾是朱紫河的河邊。
後來因河水泛濫,五十年前朱紫國國王發動百姓,移河換位,讓朱紫河繞國都幾十裏而過。
而進入國都的河水,變成了朱紫國的支流。
此時林昭所在的位置距離國都已經有三日路程,地處偏僻,所以江邊無人,不遠處的渡口也看不到什麽人煙。
偶爾才有船隻來往於此。
林昭來到此地的時候,正好沒有渡船。
不過,這也難不倒他。
連王啟年這樣的,都有一葦渡江的功夫,何況林昭的踏水無痕已經達到圓滿?
被說現在河水風平浪靜。
就算大雨傾盆,河水翻湧,他也能如履平地,直接走過去。
“公子,可是要過河嗎?”
就在此時。
河裏迷霧中,一艘烏篷船緩緩駛了出來。
船很老舊。
船夫是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皺紋很深,眉目之間頗為憨厚,讓人一眼看去,就覺得可以放心的感覺。
林昭抬眼望去,不由得目光微微一凝。
朱紫河上,妖氣彌蒙,遮住視線的騰騰霧氣,根本就是妖氣。
河麵上,哪裏有什麽烏篷船?
隻有一個色彩斑斕的金魚,浮出水麵。
這還是一個金魚精?
難道我朱紫國的河流,與通天河相連,南海普陀山的那條得道金魚,跑到這裏來了?
這個念頭一閃,林昭便啞然失笑。
天下金魚萬萬千,能夠成精的也不隻是觀音菩薩座下的金魚。
再說了,那條金魚奉旨做妖,目的是為難唐僧,
哪裏敢跑到別處去?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一條金魚成精,敢在河麵上升妖霧,幻漁船,引誘客人上船,目的何在?
是純粹體驗人生,還是汲取人類生機?
亦或是純粹想吃人?
林昭想到這裏,麵色如常,不動聲色。
要伏魔降妖,當然不能上來就打打殺殺。
做事要有理有據才行。
伏魔降妖也要講究基本法!
為什麽同樣是降妖除魔,林昭和燕赤霞的名聲不一樣呢?
因為一個是棒打鴛鴦,一個是為民除害啊!
這世間生靈,都是眾生,正所謂眾生平等,人也好,妖也罷。
都有善惡之分。
明辨善惡,才能伏魔濟世。
“尋常妖魔,我視之如螻蟻。這次我倒要看看,這孽畜究竟意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