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入闈內之後,徐漢良便將筆墨紙硯放置在了一旁。
攤開試卷後,試卷之上有著兩道題目。
而第一首題目則是行,第二首題目則是邊塞。
見到第一首題目,徐漢良倒是感覺正常。
但這第二個題目,卻讓徐漢良十分意外。
畢竟重文抑武本就是大宋常態,這題目也多是風花雪月。
第二首的題目居然是邊塞,確實是有些奇怪。
但徐漢良也沒想太多,腦海之中開始思考起來了有關這行的詩詞。
其實這一個字,確實是不太容易領會到主旨。
思慮片刻後,徐漢良便開始在紙上書寫了起來。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徐漢良寫下這一首陸少翁的詩句後,便停下了毛筆。
對於這首七言絕句,應當是徐漢良那個時代人,都知道的一首詩了。
起碼在小學的時候,老師便會嘮嘮叨叨的說出這些話。
而這和題目“識”,也有著密切的關係。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便是徐漢良心中的識。
在寫完這首詩後,徐漢良便在思考這第二首題目的詞了。
其實邊塞詩在南宋之中,確實有著很多。
但徐漢良最為喜歡的還是《滿江紅》,但滿江紅肯定是不能寫出來的。
畢竟不是這個時代的,但寫出來之後,若是曆史之上有人發現了,說不定還能被冠了預言家的名號。
既然如此,另外一個詞人,便落入到了徐漢良的目光之中。
辛棄疾。
這是能夠和蘇軾並列的詞人,何況這位稼軒先生,是真的武能上馬安天下,文能下馬定乾坤。
“醉裏挑燈看劍,夢入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這首破陣子,是辛棄疾最為出名的邊塞詩了。
而徐漢良也做出了一些改變,就比如改編了其中一些句子。
原句是夢回吹角連營,但徐漢良這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何時進入到過連營之中。
所以便將夢回,改成了夢入。
這一首詩,一首詞寫完之後,時間剛剛過了一炷香的功夫。
“怎麽時間這麽慢。”
在發現一旁的漏鬥第一遍還沒流完之後,徐漢良也有些無奈。
不過繼續在這裏坐著,肯定不是一個辦法。
思考了幾秒後,徐漢良還是站起身來,拿起書卷便向外走去。
剛剛走出門,恰巧碰到了監考的考官。
在考官目瞪口呆的表情之下,徐漢良微微點頭,接著便快速離去了。
看著徐漢良離去的背影,考官隻能是無奈搖頭。
“那裏,似乎有著學子出來了。”
明樓之上,一位考官高呼出聲。
聽到這話,明樓之上的二老,連帶著主考官,一同看向了貢院。
果真發現有著一位學子,攜帶著書卷,緩緩走出。
腳步輕鬆,看起來完全沒有將這考試放在眼中一般。
“當真是可惡,此等學子,根本不配參加這鄉試,既然才疏學淺,也不應放棄啊。”
範老見到這一幕後,臉上浮現了一絲怒氣。
“這,正平,我怎麽感覺這學子,似乎有著幾分熟悉。”
一旁的韓老看著遠處的學子,卻有些意外。
原本還在怒氣之中的範老聽到這話,心下也感覺這背影確實有些熟悉。
就在兩人疑惑之時,原本還在一路小跑出貢院的徐漢良,卻緩緩回過了頭,似乎是察覺到了別人的目光,看向了遠處的明樓之上。
“怎麽是這小子?”
範老微微一愣。
而遠處的徐漢良,似乎也認出了二老,居然伸出一隻手,朝著明樓的方向揮舞了起來,似乎是在打招呼一般。
這一幕的出現,倒是讓二老有些苦笑不得了。
“二老,認識這位?”
宋明遠有些意外。
“這位便是之前我所說的徐漢良了,不知為何,他會如此之早的出來。”
範老皺著沒有,更是不解。
“這一切,還是要等著明日才能揭曉了。”
韓老則是沒什麽擔心的,笑著說道。
回到了家中之後,徐漢良閑來無事,便拿起了紙筆。
前些天他已經是將接下來要寫的小說想好了,《西遊記》。
相對而言,其實四大名著之中,也就一個西遊記能夠寫了。
紅樓夢如果寫出來的話,有些不符合時代,畢竟是藐視封建科舉的。
若是這本大作被宋徽宗看到了,誰知道會不會落得一個柳永的下場。
《水滸傳》徐漢良是想寫的,但預言家也不好當。
《三國演義》確實能寫,不過相對於西遊來說,還是略遜一籌,起碼在故事性上如此。
如今隻剩下最後一門了,對於策論也沒必要提前複習。
所以徐漢良還不如將這《西遊記》,先行寫出一些呢。
當然對於《西遊記》裏麵的一些話,徐漢良不知道能不能寫出來。
畢竟“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這樣一種話,在封建時代還是有點小忌諱的,如果追究起來,還是有點小嚴重的。
在徐漢良這邊奮筆疾書的同時,另外一邊也正在閱卷。
相對於其他的考試來說,其實詩詞是最為難以評判的。
畢竟標準十分的多變,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而且是詩詞放在一起,比拚的是一種綜合評分。
主考官同樣是加入到了閱卷的行列之中,開始評比了起來。
一臉幾十份試卷過後,評出來的都是丙等。
在這種情況下,宋明遠都感覺有些疲勞了。
很快他便再次拿出了一張試卷,但他第一眼看到的,確實這張試卷的字跡。
因為這字跡,他確實是有些熟悉了。
正是第一場考試之中的甲等第一考生,徐漢良。
對於徐漢良的才名,宋明遠早就有所聽聞,心下便來了興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剛剛看完一首,宋明遠便拍案叫絕了起來。
畢竟這首詩和題目也算貼合,而且傳遞出來的價值觀,恰好是宋明遠所同意的。
如今作為京官翰林,其實他心中還是有所不滿了。
他最想要做的,其實還是地方官。
和很多討厭介甫公之人有所不同,在為官之初,他便以王安石作為自己的目標。
當初王安石便是放著京官不做,而去做了一個小小的七品地方官。
為的便是知道大宋之弊病,接近大宋之子民。
和這首詩所傳遞出來的觀念,不能說是相差甚遠,隻能說是毫無差別。
攤開試卷後,試卷之上有著兩道題目。
而第一首題目則是行,第二首題目則是邊塞。
見到第一首題目,徐漢良倒是感覺正常。
但這第二個題目,卻讓徐漢良十分意外。
畢竟重文抑武本就是大宋常態,這題目也多是風花雪月。
第二首的題目居然是邊塞,確實是有些奇怪。
但徐漢良也沒想太多,腦海之中開始思考起來了有關這行的詩詞。
其實這一個字,確實是不太容易領會到主旨。
思慮片刻後,徐漢良便開始在紙上書寫了起來。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徐漢良寫下這一首陸少翁的詩句後,便停下了毛筆。
對於這首七言絕句,應當是徐漢良那個時代人,都知道的一首詩了。
起碼在小學的時候,老師便會嘮嘮叨叨的說出這些話。
而這和題目“識”,也有著密切的關係。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便是徐漢良心中的識。
在寫完這首詩後,徐漢良便在思考這第二首題目的詞了。
其實邊塞詩在南宋之中,確實有著很多。
但徐漢良最為喜歡的還是《滿江紅》,但滿江紅肯定是不能寫出來的。
畢竟不是這個時代的,但寫出來之後,若是曆史之上有人發現了,說不定還能被冠了預言家的名號。
既然如此,另外一個詞人,便落入到了徐漢良的目光之中。
辛棄疾。
這是能夠和蘇軾並列的詞人,何況這位稼軒先生,是真的武能上馬安天下,文能下馬定乾坤。
“醉裏挑燈看劍,夢入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這首破陣子,是辛棄疾最為出名的邊塞詩了。
而徐漢良也做出了一些改變,就比如改編了其中一些句子。
原句是夢回吹角連營,但徐漢良這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何時進入到過連營之中。
所以便將夢回,改成了夢入。
這一首詩,一首詞寫完之後,時間剛剛過了一炷香的功夫。
“怎麽時間這麽慢。”
在發現一旁的漏鬥第一遍還沒流完之後,徐漢良也有些無奈。
不過繼續在這裏坐著,肯定不是一個辦法。
思考了幾秒後,徐漢良還是站起身來,拿起書卷便向外走去。
剛剛走出門,恰巧碰到了監考的考官。
在考官目瞪口呆的表情之下,徐漢良微微點頭,接著便快速離去了。
看著徐漢良離去的背影,考官隻能是無奈搖頭。
“那裏,似乎有著學子出來了。”
明樓之上,一位考官高呼出聲。
聽到這話,明樓之上的二老,連帶著主考官,一同看向了貢院。
果真發現有著一位學子,攜帶著書卷,緩緩走出。
腳步輕鬆,看起來完全沒有將這考試放在眼中一般。
“當真是可惡,此等學子,根本不配參加這鄉試,既然才疏學淺,也不應放棄啊。”
範老見到這一幕後,臉上浮現了一絲怒氣。
“這,正平,我怎麽感覺這學子,似乎有著幾分熟悉。”
一旁的韓老看著遠處的學子,卻有些意外。
原本還在怒氣之中的範老聽到這話,心下也感覺這背影確實有些熟悉。
就在兩人疑惑之時,原本還在一路小跑出貢院的徐漢良,卻緩緩回過了頭,似乎是察覺到了別人的目光,看向了遠處的明樓之上。
“怎麽是這小子?”
範老微微一愣。
而遠處的徐漢良,似乎也認出了二老,居然伸出一隻手,朝著明樓的方向揮舞了起來,似乎是在打招呼一般。
這一幕的出現,倒是讓二老有些苦笑不得了。
“二老,認識這位?”
宋明遠有些意外。
“這位便是之前我所說的徐漢良了,不知為何,他會如此之早的出來。”
範老皺著沒有,更是不解。
“這一切,還是要等著明日才能揭曉了。”
韓老則是沒什麽擔心的,笑著說道。
回到了家中之後,徐漢良閑來無事,便拿起了紙筆。
前些天他已經是將接下來要寫的小說想好了,《西遊記》。
相對而言,其實四大名著之中,也就一個西遊記能夠寫了。
紅樓夢如果寫出來的話,有些不符合時代,畢竟是藐視封建科舉的。
若是這本大作被宋徽宗看到了,誰知道會不會落得一個柳永的下場。
《水滸傳》徐漢良是想寫的,但預言家也不好當。
《三國演義》確實能寫,不過相對於西遊來說,還是略遜一籌,起碼在故事性上如此。
如今隻剩下最後一門了,對於策論也沒必要提前複習。
所以徐漢良還不如將這《西遊記》,先行寫出一些呢。
當然對於《西遊記》裏麵的一些話,徐漢良不知道能不能寫出來。
畢竟“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這樣一種話,在封建時代還是有點小忌諱的,如果追究起來,還是有點小嚴重的。
在徐漢良這邊奮筆疾書的同時,另外一邊也正在閱卷。
相對於其他的考試來說,其實詩詞是最為難以評判的。
畢竟標準十分的多變,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而且是詩詞放在一起,比拚的是一種綜合評分。
主考官同樣是加入到了閱卷的行列之中,開始評比了起來。
一臉幾十份試卷過後,評出來的都是丙等。
在這種情況下,宋明遠都感覺有些疲勞了。
很快他便再次拿出了一張試卷,但他第一眼看到的,確實這張試卷的字跡。
因為這字跡,他確實是有些熟悉了。
正是第一場考試之中的甲等第一考生,徐漢良。
對於徐漢良的才名,宋明遠早就有所聽聞,心下便來了興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剛剛看完一首,宋明遠便拍案叫絕了起來。
畢竟這首詩和題目也算貼合,而且傳遞出來的價值觀,恰好是宋明遠所同意的。
如今作為京官翰林,其實他心中還是有所不滿了。
他最想要做的,其實還是地方官。
和很多討厭介甫公之人有所不同,在為官之初,他便以王安石作為自己的目標。
當初王安石便是放著京官不做,而去做了一個小小的七品地方官。
為的便是知道大宋之弊病,接近大宋之子民。
和這首詩所傳遞出來的觀念,不能說是相差甚遠,隻能說是毫無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