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得意洋洋,指點江山的考官,被這一聲嗬斥之後,身體猛地一顫。
回過頭來,正好對上了章援那張還帶著些許怒氣的臉。
連忙後退幾步:“請大人見諒,是下官話多了。”
“爾等可曾治理過水患?”
章援看向眾人,緩緩開口。
眾多剛剛還在職責這篇文章的官員,卻紛紛閉上了嘴。
他們本身就是一些新晉進士,一部分並沒有被任用為官,還有這一部分則是留用於京城之內。
正因如此,所以自然沒有什麽地方關的經驗,更不可能有過治理水患的經驗了。
“既然爾等都未曾治理過水患,那此話卻是何意?”
章援看著幾人,再次開口。
而那些考官此時都是低下了頭,不敢回答。
隻有一位膽子頗大的考官,抬起了頭:“大人,對於治理水患一事,朝中早有定論,如今這篇文章之中,沒有一點是契合朝中定論的。”
“那麽按照你這種意思,我大宋是沒有水患了,或者說水患已經不再是我大宋的心頭之患了?”
章援倒是沒有生氣,反問一句。
那位膽大的考官聽到這話,卻也是啞口無言。
“你們身為進士,卻不如一個小小的舉人,甚至他現在還隻是一個秀才。”
“我任職於工部之中,即便是我,都不敢說我能夠將水患徹底平定,朝中確實有著定論,但那也是無奈而為之。”
“這篇治理水患的文章,在我看來乃是上上之文,待到我回到朝中之後,便會將此文呈給聖上。”
章援看著這些考官,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聽到這話,諸位考官臉色微微一變。
在實踐方麵確實是章援要超過他們太多,所以他們自然是爭辯不得。
而且章援這句將此文呈給聖上,更是表明了他對於此文的重視。
宋明遠此時也是拿起那張考卷,開始仔細閱讀了起來。
雖然他現在是任職於翰林院之內,但並不代表他沒有地方任官的經曆。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他在這篇策論之中,見到了介甫公的影子。
作為王安石的小迷弟,宋明遠對於王安石的很多文章,都是熟讀過不少遍的。
其中便有著對於水患的介紹,而徐漢良這一篇文章,不僅僅是建立在王安石那篇文章的基礎之上,甚至還要比那篇文章更加詳細不少。
王安石所沒注意到的點,所沒有注意到的源頭,在這篇文章之內居然被一一指出。
特別是發動百姓的力量這一點,更是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一種理論。
但他卻能夠清晰的知曉,這種理論絕對是有著其實際依據的。
“我也感覺這篇文章是上上之文。”
宋明遠的這句話算得上是給整件事情,來了一場蓋棺定論。
原先痛批徐漢良的那位考官,此時的臉色並不好看。
再次開口:“就如兩位大人所說,這篇文章沒什麽問題,但這篇關於農民造反的文章,則是錯漏百出。”
“一旦遇到農民造反的話,首先要做到的一件事情肯定就是要安撫了,然後稟告朝廷,讓朝廷做出定論。”
“可是這篇文章之中,卻將矛頭直指太祖,居然說我大宋自建立以來便有晚唐之氣象,實在是難以入眼。”
聽到這些話後,周圍眾人身體也都微微一顫。
要知道這種話可是不能亂說的。
雖然大宋文風開放,對於這種議論朝政的事情,朝廷也不會如何管束,但前提是不要動搖了國之根基。
這篇文章從一開始就對於大宋進行了抵毀,在他們看來自然是可惡之至。
即便是章援和宋明遠兩人聞言,也都微微一愣。
旋即,兩人便接過了試卷,開始觀看起來。
整篇文章的文風姿意汪洋,其中白話偏多,在文采方麵看似並沒有那麽優秀。
但策論最主要的便是策,而並非是論。
“這篇文章……”
宋明遠將整篇文章看完之後,臉上的表情有些奇怪。
張了張嘴似乎是想要說出什麽話,最終卻什麽都沒說。
不得不說,這篇文章如果細想起來的話,確實是很有道理,但他們卻不敢細想。
因為整篇文章所想的東西,甚至已經超越了他們現在的認識。
如果說是沒道理的話,那決然不對。
但如果說是有道理的話,那麽他們還是不敢。
“放開這篇文章不談,另外一篇文章還是很好的嘛。”
或許是因為剛剛那篇治水的文章,讓章援很有好感,所以章援便扯開了話題。
“既然如此,那又如何評定呢?”
宋明遠看向章援,不解的問道。
“甲榜第一。”
章援毫不猶豫的說道。
“可是,僅僅憑借著一篇文章,便能夠獲得甲榜第一,未免對於其他學子,太過於不公平了啊。”
一旁的考官則是有些反對。
“若是那些學子之中,有著能夠讓我呈給聖上的文章,那麽甲榜第一我也能夠給他。”
對於這個問題,章援毫不猶豫的回答道。
在聽到這句話之後,幾人也明白,章援已經是鐵了心的想這麽幹了。
其實在這些人之中,最終拍板決定權的,也就是章援和宋明遠兩人。
如今張元已經是做出了自己的決定,兩人便將目光放到了宋明遠的身上。
見到眾人都已經看向了自己,宋明遠則是感覺到有些坐立不安。
“對了,來人啊。”
宋明遠大喊一聲。
說完之後,他便坐在了案牘之前,將徐漢良那第二篇文章抄錄了一遍。
“將這篇文章送與範老和韓老,讓兩人鑒賞一番。”
將整篇文章抄錄一遍之後,宋明遠這才做出了決定。
既然自己做不出決定的話,那麽幹脆就讓兩位朝中元老作出決定。
正好這兩位的父親也都是忠實改革派,對於這種問題,自然是有所涉及的。
策論本身要比其他的試卷,更加難以批改,閱卷時間一共是兩天。
所以即便今日結果出不來,明日還是能夠出來的。
回過頭來,正好對上了章援那張還帶著些許怒氣的臉。
連忙後退幾步:“請大人見諒,是下官話多了。”
“爾等可曾治理過水患?”
章援看向眾人,緩緩開口。
眾多剛剛還在職責這篇文章的官員,卻紛紛閉上了嘴。
他們本身就是一些新晉進士,一部分並沒有被任用為官,還有這一部分則是留用於京城之內。
正因如此,所以自然沒有什麽地方關的經驗,更不可能有過治理水患的經驗了。
“既然爾等都未曾治理過水患,那此話卻是何意?”
章援看著幾人,再次開口。
而那些考官此時都是低下了頭,不敢回答。
隻有一位膽子頗大的考官,抬起了頭:“大人,對於治理水患一事,朝中早有定論,如今這篇文章之中,沒有一點是契合朝中定論的。”
“那麽按照你這種意思,我大宋是沒有水患了,或者說水患已經不再是我大宋的心頭之患了?”
章援倒是沒有生氣,反問一句。
那位膽大的考官聽到這話,卻也是啞口無言。
“你們身為進士,卻不如一個小小的舉人,甚至他現在還隻是一個秀才。”
“我任職於工部之中,即便是我,都不敢說我能夠將水患徹底平定,朝中確實有著定論,但那也是無奈而為之。”
“這篇治理水患的文章,在我看來乃是上上之文,待到我回到朝中之後,便會將此文呈給聖上。”
章援看著這些考官,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聽到這話,諸位考官臉色微微一變。
在實踐方麵確實是章援要超過他們太多,所以他們自然是爭辯不得。
而且章援這句將此文呈給聖上,更是表明了他對於此文的重視。
宋明遠此時也是拿起那張考卷,開始仔細閱讀了起來。
雖然他現在是任職於翰林院之內,但並不代表他沒有地方任官的經曆。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他在這篇策論之中,見到了介甫公的影子。
作為王安石的小迷弟,宋明遠對於王安石的很多文章,都是熟讀過不少遍的。
其中便有著對於水患的介紹,而徐漢良這一篇文章,不僅僅是建立在王安石那篇文章的基礎之上,甚至還要比那篇文章更加詳細不少。
王安石所沒注意到的點,所沒有注意到的源頭,在這篇文章之內居然被一一指出。
特別是發動百姓的力量這一點,更是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一種理論。
但他卻能夠清晰的知曉,這種理論絕對是有著其實際依據的。
“我也感覺這篇文章是上上之文。”
宋明遠的這句話算得上是給整件事情,來了一場蓋棺定論。
原先痛批徐漢良的那位考官,此時的臉色並不好看。
再次開口:“就如兩位大人所說,這篇文章沒什麽問題,但這篇關於農民造反的文章,則是錯漏百出。”
“一旦遇到農民造反的話,首先要做到的一件事情肯定就是要安撫了,然後稟告朝廷,讓朝廷做出定論。”
“可是這篇文章之中,卻將矛頭直指太祖,居然說我大宋自建立以來便有晚唐之氣象,實在是難以入眼。”
聽到這些話後,周圍眾人身體也都微微一顫。
要知道這種話可是不能亂說的。
雖然大宋文風開放,對於這種議論朝政的事情,朝廷也不會如何管束,但前提是不要動搖了國之根基。
這篇文章從一開始就對於大宋進行了抵毀,在他們看來自然是可惡之至。
即便是章援和宋明遠兩人聞言,也都微微一愣。
旋即,兩人便接過了試卷,開始觀看起來。
整篇文章的文風姿意汪洋,其中白話偏多,在文采方麵看似並沒有那麽優秀。
但策論最主要的便是策,而並非是論。
“這篇文章……”
宋明遠將整篇文章看完之後,臉上的表情有些奇怪。
張了張嘴似乎是想要說出什麽話,最終卻什麽都沒說。
不得不說,這篇文章如果細想起來的話,確實是很有道理,但他們卻不敢細想。
因為整篇文章所想的東西,甚至已經超越了他們現在的認識。
如果說是沒道理的話,那決然不對。
但如果說是有道理的話,那麽他們還是不敢。
“放開這篇文章不談,另外一篇文章還是很好的嘛。”
或許是因為剛剛那篇治水的文章,讓章援很有好感,所以章援便扯開了話題。
“既然如此,那又如何評定呢?”
宋明遠看向章援,不解的問道。
“甲榜第一。”
章援毫不猶豫的說道。
“可是,僅僅憑借著一篇文章,便能夠獲得甲榜第一,未免對於其他學子,太過於不公平了啊。”
一旁的考官則是有些反對。
“若是那些學子之中,有著能夠讓我呈給聖上的文章,那麽甲榜第一我也能夠給他。”
對於這個問題,章援毫不猶豫的回答道。
在聽到這句話之後,幾人也明白,章援已經是鐵了心的想這麽幹了。
其實在這些人之中,最終拍板決定權的,也就是章援和宋明遠兩人。
如今張元已經是做出了自己的決定,兩人便將目光放到了宋明遠的身上。
見到眾人都已經看向了自己,宋明遠則是感覺到有些坐立不安。
“對了,來人啊。”
宋明遠大喊一聲。
說完之後,他便坐在了案牘之前,將徐漢良那第二篇文章抄錄了一遍。
“將這篇文章送與範老和韓老,讓兩人鑒賞一番。”
將整篇文章抄錄一遍之後,宋明遠這才做出了決定。
既然自己做不出決定的話,那麽幹脆就讓兩位朝中元老作出決定。
正好這兩位的父親也都是忠實改革派,對於這種問題,自然是有所涉及的。
策論本身要比其他的試卷,更加難以批改,閱卷時間一共是兩天。
所以即便今日結果出不來,明日還是能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