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許嫚初進大昭禁宮之時,正是魏夫人琬琰七七之日,魏文翁和鍾老夫人痛失愛女,悲傷之情自然不可敘述,然而看到女婿沈曠更是意誌消沉,鍾老夫人不得不強打起精神,對他道:“我知道你與琬兒情篤,一時恐怕是過不去這個坎兒,隻是哪怕為了長鬆和卿卿,你也該振作起來。”
沈曠聞言,喚了一聲“母親”,卻再說不出一個字,隻是掩麵而泣。
鍾老夫人沉吟片刻:“罷了,我暫且把兩個孩子接到身邊養著,免得你日日看到他們,心裏的傷痛總也好不了。”
沈曠怔了半晌,仍是不語,隻對她稽首跪拜。
鍾老夫人見了,長歎一聲,便和魏文翁一起,領著兩個孩子走了。
母親去了,長鬆和沈筠雖也很難過,但他們終究都是小孩子,過了一陣子,便也忘了傷痛,整日除了跟在魏文翁身後聽他講學,就是與他的弟子們混在一起,又是鬥雞又是走狗,又是上樹又是下河,至於什麽投壺蹴鞠馬球捶丸木射,沈筠小小年紀便已摸得門兒清。
魏文翁每每看得皺眉:“一個女孩兒,總這樣跟著群小子胡鬧,像什麽樣子。”
鍾老夫人聽了,卻總睨著他道:“罷了吧,隻要她開心就好,況且你看她這樣每天跑跑跳跳的,身體倒比從前強健了許多,怎麽就不好了?再說她本就聰明,雖然整天一副不務正業的樣子,實則哪樣功課也沒拉下,我看著,倒比你有些得意門生還強些呢。”
魏文翁聽了,想想的確也是這個道理,便撚著長須道:“夫人說得是,隻是她的女紅...”
“嗨,我說你怎麽總是在這些細枝末節上計較,她不做女紅,就沒有衣服穿了嗎?”
“話是這麽說,但女孩子,總要學一些為妻之道,以後才好相夫教子啊。”
鍾老夫人聽了,卻冷笑一聲,咬著牙一字一句道:“相夫教子。”
魏文翁這才想起皇後命格的說辭,不由得長歎一聲,從此不提這事了。
於是沈筠就這麽一直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沈曠每隔幾天,也都會來看看她和長鬆,因此,那時的她,並不知道什麽叫離恨苦。
這日是月夕節,沈曠早早便來到嶽丈家,先帶著沈筠和長鬆瘋玩了一天,到夜間便與嶽丈嶽母和他們身邊幾個離家遠的學生一起在院中擺了酒席賞月。
沈筠大概是白天玩得累了,到這時有些躁,在她父親懷中扭來扭去,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對,蘇懷瑾看了,笑著拈起一塊月餅對她道:“卿卿,吃塊月餅好不好?”
沈筠卻把臉別到一邊:“不要,我要吃桂花糕。”
長鬆道:“月夕節當然要吃月餅了,吃什麽桂花糕呀。”
沈筠一聽,便癟起嘴巴,眼淚汪汪地望著沈曠道:“我就要吃桂花糕,就要吃桂花糕。”
沈曠哪招架得住她這樣,忙摟著她柔聲哄道:“哎呀,卿卿乖,都這個時辰了,哪兒還有桂花糕賣呀,聽話啊,今天先吃月餅,明天爹爹再給你買桂花糕,好不好?”
沈筠卻“哇”一聲哭了:“不要不要,我現在就要吃桂花糕。”
鍾老夫人有些看不下去了,瞪著她道:“我說你不要太過分啊,這黑燈瞎火的,到哪兒給你弄桂花糕去。”
平日裏沈筠最怕的就是她這位阿婆,但今天不一樣啊,今天有她爹爹在呢,便也不管那許多,隻把眼淚鼻涕一齊往沈曠身上蹭,弄得沈曠有些手足無措,蘇懷瑾見狀,想了想道:“學生倒是有家相熟的糕點鋪子,離這兒並不遠,此時去,或許還能買到一些桂花糕。”
沈筠一聽便巴巴把他望著,沈曠無奈,隻得對他拱手道:“如此,就有勞懷瑾了。”
鍾老夫人聽了,搖頭歎氣道:“唉,你們就慣著她吧。”
蘇懷瑾卻隻是微微一笑,起身對眾人拱了拱手,正待轉身,卻聽長鬆道:“唉懷瑾兄,有芙蓉糕也可以帶一些。”他便又笑著點了點頭,自去了。
沈曠卻瞪著長鬆沉聲道:“吃什麽芙蓉糕,吃你的月餅吧。”
長鬆聽了縮著頭嘟囔道:“月餅又不好吃...”
沈曠聞言白了他一眼:“你愛吃不吃,一邊兒去。”
長鬆氣悶,腹誹道,憑什麽呀,我也是你親生的好吧,怎麽待遇就能這麽天差地別。
此時沈筠用她的小手扳著沈曠的臉嚴肅地道:“爹爹不許亂發脾氣。”
沈曠忙又賠上笑臉道:“好好好,不發脾氣,不發脾氣。”
看得眾人俱是一陣哄笑。
等到蘇懷瑾帶回糕點,沈筠早已在沈曠懷中睡熟了,她第二日醒來時,卻又不吃擺在麵前的桂花糕了,而是換了花樣,嚷著要吃甜酒釀,鍾老夫人忍無可忍,把她拎到廚下,指著灶上的鍋碗瓢盆對她道:“你以後想吃什麽,自己折騰吧。”
原本以為她又會像學女紅時那樣隻知躲懶,卻不想自那之後,她倒真的正經八百跟著廚子學起了手藝,她本就天賦極佳,上手自然很快,沒過多久,做的飯菜已有模有樣了。
誰知到了她八歲上,忽然有一日,沈曠一身戎裝來到魏文翁家,道南疆叛亂,蜀帝派他去平叛,想著長鬆也大了,應該到軍中曆練曆練,便接了他同赴邊關。於是沈筠的日子也就變得更加平淡如水,每日除卻聽外祖講學,便是跟著鍾老夫人學些理家之道,處世之學,而且她也漸漸大了,閑時也不能似哥哥在時一般,跟著學子們廝混,除了長鬆偶爾歸家探望時,還帶著她出去騎騎馬,瘋玩幾天,大多數時候她也隻能以撫琴插花,烹茶調香自娛,除此之外,她最喜歡的便是臨帖和看書,按她自己的說法,因為下棋什麽的太累了,還是臨帖看書這種“根本不需要過腦子的事情”,更為閑適。如此三四年下來,她性子倒變得沉穩許多,到沈曠平了南疆的叛亂歸來時,她已現娉婷之姿,沈曠欣慰之餘,也驚覺她已快長成了。
轉眼又是一個月夕節,他們一家終於又團團圓圓坐在一起賞月,席間有個學子打趣長鬆道:“我瞧著,卿卿舉手投足間,已隱隱有了魏夫人當年的風采,也不知將來哪家才俊,能夠有幸將她迎娶歸家啊。”
長鬆聞言,忽然想到這十多年來一家人心中的隱憂,不由得皺了皺眉,隨口答道:“她脾氣那麽壞,聘給你,你要嗎?”
那學子忙擺了擺手道:“我就罷了,我自覺鄙陋,無福消受。”說著,又擠眉弄眼地碰了碰身邊的蘇懷瑾,道:“倒是懷瑾兄,一直是文翁最得意的學生,將來也必定出將入相,沈將軍倒是可以考慮考慮。”
蘇懷瑾聞言眉毛一挑,不置可否,沈長鬆見了,心道,他確實不錯,對卿卿也未必無意,若不是有那個什麽皇後命格的說辭,外祖大概早也把她聘給他了吧。隻是有些事情早已注定,說這些,又有什麽意義呢,因此隻是拿話岔開了。
倒是蘇懷瑾,見他態度與恩師相似,隻當他一家是不舍得掌上明珠那麽早就談婚論嫁,便也不以為意,道她反正還小,自己也學業未成,這些事情倒不用著急,來日方長嘛。
沈曠聞言,喚了一聲“母親”,卻再說不出一個字,隻是掩麵而泣。
鍾老夫人沉吟片刻:“罷了,我暫且把兩個孩子接到身邊養著,免得你日日看到他們,心裏的傷痛總也好不了。”
沈曠怔了半晌,仍是不語,隻對她稽首跪拜。
鍾老夫人見了,長歎一聲,便和魏文翁一起,領著兩個孩子走了。
母親去了,長鬆和沈筠雖也很難過,但他們終究都是小孩子,過了一陣子,便也忘了傷痛,整日除了跟在魏文翁身後聽他講學,就是與他的弟子們混在一起,又是鬥雞又是走狗,又是上樹又是下河,至於什麽投壺蹴鞠馬球捶丸木射,沈筠小小年紀便已摸得門兒清。
魏文翁每每看得皺眉:“一個女孩兒,總這樣跟著群小子胡鬧,像什麽樣子。”
鍾老夫人聽了,卻總睨著他道:“罷了吧,隻要她開心就好,況且你看她這樣每天跑跑跳跳的,身體倒比從前強健了許多,怎麽就不好了?再說她本就聰明,雖然整天一副不務正業的樣子,實則哪樣功課也沒拉下,我看著,倒比你有些得意門生還強些呢。”
魏文翁聽了,想想的確也是這個道理,便撚著長須道:“夫人說得是,隻是她的女紅...”
“嗨,我說你怎麽總是在這些細枝末節上計較,她不做女紅,就沒有衣服穿了嗎?”
“話是這麽說,但女孩子,總要學一些為妻之道,以後才好相夫教子啊。”
鍾老夫人聽了,卻冷笑一聲,咬著牙一字一句道:“相夫教子。”
魏文翁這才想起皇後命格的說辭,不由得長歎一聲,從此不提這事了。
於是沈筠就這麽一直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沈曠每隔幾天,也都會來看看她和長鬆,因此,那時的她,並不知道什麽叫離恨苦。
這日是月夕節,沈曠早早便來到嶽丈家,先帶著沈筠和長鬆瘋玩了一天,到夜間便與嶽丈嶽母和他們身邊幾個離家遠的學生一起在院中擺了酒席賞月。
沈筠大概是白天玩得累了,到這時有些躁,在她父親懷中扭來扭去,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對,蘇懷瑾看了,笑著拈起一塊月餅對她道:“卿卿,吃塊月餅好不好?”
沈筠卻把臉別到一邊:“不要,我要吃桂花糕。”
長鬆道:“月夕節當然要吃月餅了,吃什麽桂花糕呀。”
沈筠一聽,便癟起嘴巴,眼淚汪汪地望著沈曠道:“我就要吃桂花糕,就要吃桂花糕。”
沈曠哪招架得住她這樣,忙摟著她柔聲哄道:“哎呀,卿卿乖,都這個時辰了,哪兒還有桂花糕賣呀,聽話啊,今天先吃月餅,明天爹爹再給你買桂花糕,好不好?”
沈筠卻“哇”一聲哭了:“不要不要,我現在就要吃桂花糕。”
鍾老夫人有些看不下去了,瞪著她道:“我說你不要太過分啊,這黑燈瞎火的,到哪兒給你弄桂花糕去。”
平日裏沈筠最怕的就是她這位阿婆,但今天不一樣啊,今天有她爹爹在呢,便也不管那許多,隻把眼淚鼻涕一齊往沈曠身上蹭,弄得沈曠有些手足無措,蘇懷瑾見狀,想了想道:“學生倒是有家相熟的糕點鋪子,離這兒並不遠,此時去,或許還能買到一些桂花糕。”
沈筠一聽便巴巴把他望著,沈曠無奈,隻得對他拱手道:“如此,就有勞懷瑾了。”
鍾老夫人聽了,搖頭歎氣道:“唉,你們就慣著她吧。”
蘇懷瑾卻隻是微微一笑,起身對眾人拱了拱手,正待轉身,卻聽長鬆道:“唉懷瑾兄,有芙蓉糕也可以帶一些。”他便又笑著點了點頭,自去了。
沈曠卻瞪著長鬆沉聲道:“吃什麽芙蓉糕,吃你的月餅吧。”
長鬆聽了縮著頭嘟囔道:“月餅又不好吃...”
沈曠聞言白了他一眼:“你愛吃不吃,一邊兒去。”
長鬆氣悶,腹誹道,憑什麽呀,我也是你親生的好吧,怎麽待遇就能這麽天差地別。
此時沈筠用她的小手扳著沈曠的臉嚴肅地道:“爹爹不許亂發脾氣。”
沈曠忙又賠上笑臉道:“好好好,不發脾氣,不發脾氣。”
看得眾人俱是一陣哄笑。
等到蘇懷瑾帶回糕點,沈筠早已在沈曠懷中睡熟了,她第二日醒來時,卻又不吃擺在麵前的桂花糕了,而是換了花樣,嚷著要吃甜酒釀,鍾老夫人忍無可忍,把她拎到廚下,指著灶上的鍋碗瓢盆對她道:“你以後想吃什麽,自己折騰吧。”
原本以為她又會像學女紅時那樣隻知躲懶,卻不想自那之後,她倒真的正經八百跟著廚子學起了手藝,她本就天賦極佳,上手自然很快,沒過多久,做的飯菜已有模有樣了。
誰知到了她八歲上,忽然有一日,沈曠一身戎裝來到魏文翁家,道南疆叛亂,蜀帝派他去平叛,想著長鬆也大了,應該到軍中曆練曆練,便接了他同赴邊關。於是沈筠的日子也就變得更加平淡如水,每日除卻聽外祖講學,便是跟著鍾老夫人學些理家之道,處世之學,而且她也漸漸大了,閑時也不能似哥哥在時一般,跟著學子們廝混,除了長鬆偶爾歸家探望時,還帶著她出去騎騎馬,瘋玩幾天,大多數時候她也隻能以撫琴插花,烹茶調香自娛,除此之外,她最喜歡的便是臨帖和看書,按她自己的說法,因為下棋什麽的太累了,還是臨帖看書這種“根本不需要過腦子的事情”,更為閑適。如此三四年下來,她性子倒變得沉穩許多,到沈曠平了南疆的叛亂歸來時,她已現娉婷之姿,沈曠欣慰之餘,也驚覺她已快長成了。
轉眼又是一個月夕節,他們一家終於又團團圓圓坐在一起賞月,席間有個學子打趣長鬆道:“我瞧著,卿卿舉手投足間,已隱隱有了魏夫人當年的風采,也不知將來哪家才俊,能夠有幸將她迎娶歸家啊。”
長鬆聞言,忽然想到這十多年來一家人心中的隱憂,不由得皺了皺眉,隨口答道:“她脾氣那麽壞,聘給你,你要嗎?”
那學子忙擺了擺手道:“我就罷了,我自覺鄙陋,無福消受。”說著,又擠眉弄眼地碰了碰身邊的蘇懷瑾,道:“倒是懷瑾兄,一直是文翁最得意的學生,將來也必定出將入相,沈將軍倒是可以考慮考慮。”
蘇懷瑾聞言眉毛一挑,不置可否,沈長鬆見了,心道,他確實不錯,對卿卿也未必無意,若不是有那個什麽皇後命格的說辭,外祖大概早也把她聘給他了吧。隻是有些事情早已注定,說這些,又有什麽意義呢,因此隻是拿話岔開了。
倒是蘇懷瑾,見他態度與恩師相似,隻當他一家是不舍得掌上明珠那麽早就談婚論嫁,便也不以為意,道她反正還小,自己也學業未成,這些事情倒不用著急,來日方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