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彪望著他,也喝了一大口酒,然後一臉憂慮的歎道:“朝中確實發生了大事。”
賈申毅問道:“何事讓大哥如此憂愁。”
康彪又喝了一口酒,便沉重地說道:“自從先皇駕崩,幼主登基以來,劉太後就一直把持朝政。她一手扶持錢惟演、丁謂之流,這二人蒙蔽幼主,殘害忠良,使得好多治國良策都無法施行。更氣憤的是他們還硬生生逼走一代明相寇準,使他客死他鄉,當真是磬竹難書,異常悲慘啊。直到前幾年劉太後仙逝,皇上才得以正式親政,開始重新重用八王爺。”
賈申毅激憤道:“早就聽說丁謂誤國,沒想到他竟將一代名相寇國公逼死,真該殺了他,為民除害。幸好如今八王爺再次出山了。”
康彪卻擺了擺手,說道:“寇國公固然可悲可泣,但朝廷現在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剛剛除了內患,哪知道又添了外憂啊。”
賈申毅問道:“又添了什麽外憂呢?”
正在這時,小二在外敲門道:“客官,你要的菜送來了。”
賈申毅忙起身去開門,讓小二進來,待他將菜放下出去後,又繼續與康彪喝酒暢談。
賈申毅招呼康彪吃菜,道:“大哥,你繼續說。”
隻見康彪喝了口酒,說道:“兄弟是有所不知啊,雖說八王爺現在被皇上重新重用了,哪知西邊又不安穩了,蹦出來個李元昊,他最近一直在興風作浪,讓皇上寢食難安啊。”
賈申毅道:“我對這個李元昊也是有所耳聞,聽說此人殘暴凶猛,膽識過人,而且野心極大,難怪皇上不安。”
康彪又道:“這次八王爺招我去議事,就是聽說了李元昊在西北頻頻挑事,讓我們想想應對之策。”
賈申毅急忙問道:“不知李元昊又惹了什麽事。”
康彪憤憤不平的拍著桌子罵道:“都是些屢教不改的蠻子野人。他先是命令境內所有百姓必須禿發,不服者殺頭;接著又拋棄我朝禦賜的趙姓,重新用他黨項的姓,叫什麽嵬名氏;再後來又自立年號,想與我大宋撇清君臣關係;如今他竟然命人自創文字,要徹底擺脫我大宋朝的控製,準備自立為王了。”
賈申毅憂慮道:“看來他是準備與我大宋打一仗了。”
康彪也一臉憂慮,歎道:“這一戰在所難免,但是皇上憂愁啊。”
賈申毅又道:“皇上又憂愁什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是。”
康彪冷笑了兩聲,道:“你呀,沒有在朝為官,不知道朝廷的難處。”
他吃了口菜,又道:“我們本來建議先下手為強,出兵鎮壓。但八王爺說皇上仁慈,不會答應先出兵。於是又建議先增兵西北,待李元昊有了動作在派大將領兵去打。”
賈申毅道:“這也是個好辦法啊。”
可是康彪卻歎了口氣,說道:“主意是好,怎奈軍中無大將啊。”
賈申毅驚訝了一聲,又聽他講了下去。
康彪又繼續道:“原來西北一直都是曹彬、曹瑋父子倆在那邊鎮守,可是幾年前曹瑋將軍也去世了,他的幾個兒子都不堪大用,無以為繼。八王爺原本建議讓範仲淹去,但是此時他與宰相呂夷簡爭論不休,衝突不斷,恐怕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啊。”
賈申毅感慨道:“偌大一個國家,竟然找不出一位領兵的將才,真是可悲啊。”
康彪又道:“長文抑武的政策,本來就是太祖皇帝立下的規矩,沒想到現在自食其果,一將難求了。”
北宋無將,南宋無相,便由此而來。
這時賈申毅卻道:“難道朝廷就對那個李元昊束手無策了。”
康彪搖頭道:“倒也不是沒有辦法,我就向八王爺提到過一個人。”
賈申毅忙問道:“是誰?”
康彪道:“這人便是汾州刺麵武夫狄青。隻是此人才二十幾歲,八王爺擔心此人太過年輕,還沒有向皇上推薦。”
賈申毅道:“我也聽說過此人,都誇他勇猛有謀,隻是從未見到過。”
康彪又拿起酒杯與他喝起酒來,道:“不提這些煩心事了,說說你到鄂州來的這些日子,都查到了些什麽?”
賈申毅回道:“也沒有查到什麽有用的線索,都是些王門與青木幫爭鬥之事。”
康彪又道:“對了,你剛才在王門打聽到了什麽事?”
賈申毅看著他道:“王知行的小女兒不見了。”
康彪道:“他的女兒為何會在此時失蹤呢?難道”。
賈申毅知道他在懷疑青木幫,急忙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的,青木幫雖然遭遇了巨大的危機,但是我相信他們不會使出如此卑鄙的手段。”
康彪也點頭道:“哪會是誰呢?”
這時,賈申毅突然想起那日在酒店中遇到的秦連峰來,忙向康彪問道:“大哥,我倒想起一件事情來,還要向你請教。”
康彪道:“你說出來聽聽。”
賈申毅道:“你可聽說過君子池嗎?”
康彪想了一會兒,道:“君子池,沒聽說過,怎麽啦?”
賈申毅道:“前幾天,我在鄂州城裏碰到一位年輕公子,他帶著一把雪白寶劍,與失蹤的那位王門小姐大打出手。隻見他劍法奇妙,劍招又快又狠又準,自稱是君子池來的,叫秦連峰。”
康彪道:“秦連峰?”
賈申毅問道:“怎麽,康大哥聽說過此人?”
康彪點頭道:“我在來鄂州的路上,倒是在一家腳店裏遇到過一位叫秦連峰的年青公子,他也有一把雪白的寶劍,身邊還帶著一位年輕的姑娘。”
賈申毅急忙問道:“大哥,這位公子是不是穿著金邊白衣,頭戴金冠,相貌俊美,手上還握著一柄寶劍。”
康彪點頭稱是。
賈申毅道:“正是此人,大哥可見他出手過?”
康彪道:“這倒是沒有,不過連你都稱讚他的劍法,那肯定是非常厲害的了。”
這賈申毅卻看著康彪,認真道:“大哥,我的意思是他的劍法很像傳聞中的流星劍法。”
賈申毅問道:“何事讓大哥如此憂愁。”
康彪又喝了一口酒,便沉重地說道:“自從先皇駕崩,幼主登基以來,劉太後就一直把持朝政。她一手扶持錢惟演、丁謂之流,這二人蒙蔽幼主,殘害忠良,使得好多治國良策都無法施行。更氣憤的是他們還硬生生逼走一代明相寇準,使他客死他鄉,當真是磬竹難書,異常悲慘啊。直到前幾年劉太後仙逝,皇上才得以正式親政,開始重新重用八王爺。”
賈申毅激憤道:“早就聽說丁謂誤國,沒想到他竟將一代名相寇國公逼死,真該殺了他,為民除害。幸好如今八王爺再次出山了。”
康彪卻擺了擺手,說道:“寇國公固然可悲可泣,但朝廷現在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剛剛除了內患,哪知道又添了外憂啊。”
賈申毅問道:“又添了什麽外憂呢?”
正在這時,小二在外敲門道:“客官,你要的菜送來了。”
賈申毅忙起身去開門,讓小二進來,待他將菜放下出去後,又繼續與康彪喝酒暢談。
賈申毅招呼康彪吃菜,道:“大哥,你繼續說。”
隻見康彪喝了口酒,說道:“兄弟是有所不知啊,雖說八王爺現在被皇上重新重用了,哪知西邊又不安穩了,蹦出來個李元昊,他最近一直在興風作浪,讓皇上寢食難安啊。”
賈申毅道:“我對這個李元昊也是有所耳聞,聽說此人殘暴凶猛,膽識過人,而且野心極大,難怪皇上不安。”
康彪又道:“這次八王爺招我去議事,就是聽說了李元昊在西北頻頻挑事,讓我們想想應對之策。”
賈申毅急忙問道:“不知李元昊又惹了什麽事。”
康彪憤憤不平的拍著桌子罵道:“都是些屢教不改的蠻子野人。他先是命令境內所有百姓必須禿發,不服者殺頭;接著又拋棄我朝禦賜的趙姓,重新用他黨項的姓,叫什麽嵬名氏;再後來又自立年號,想與我大宋撇清君臣關係;如今他竟然命人自創文字,要徹底擺脫我大宋朝的控製,準備自立為王了。”
賈申毅憂慮道:“看來他是準備與我大宋打一仗了。”
康彪也一臉憂慮,歎道:“這一戰在所難免,但是皇上憂愁啊。”
賈申毅又道:“皇上又憂愁什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是。”
康彪冷笑了兩聲,道:“你呀,沒有在朝為官,不知道朝廷的難處。”
他吃了口菜,又道:“我們本來建議先下手為強,出兵鎮壓。但八王爺說皇上仁慈,不會答應先出兵。於是又建議先增兵西北,待李元昊有了動作在派大將領兵去打。”
賈申毅道:“這也是個好辦法啊。”
可是康彪卻歎了口氣,說道:“主意是好,怎奈軍中無大將啊。”
賈申毅驚訝了一聲,又聽他講了下去。
康彪又繼續道:“原來西北一直都是曹彬、曹瑋父子倆在那邊鎮守,可是幾年前曹瑋將軍也去世了,他的幾個兒子都不堪大用,無以為繼。八王爺原本建議讓範仲淹去,但是此時他與宰相呂夷簡爭論不休,衝突不斷,恐怕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啊。”
賈申毅感慨道:“偌大一個國家,竟然找不出一位領兵的將才,真是可悲啊。”
康彪又道:“長文抑武的政策,本來就是太祖皇帝立下的規矩,沒想到現在自食其果,一將難求了。”
北宋無將,南宋無相,便由此而來。
這時賈申毅卻道:“難道朝廷就對那個李元昊束手無策了。”
康彪搖頭道:“倒也不是沒有辦法,我就向八王爺提到過一個人。”
賈申毅忙問道:“是誰?”
康彪道:“這人便是汾州刺麵武夫狄青。隻是此人才二十幾歲,八王爺擔心此人太過年輕,還沒有向皇上推薦。”
賈申毅道:“我也聽說過此人,都誇他勇猛有謀,隻是從未見到過。”
康彪又拿起酒杯與他喝起酒來,道:“不提這些煩心事了,說說你到鄂州來的這些日子,都查到了些什麽?”
賈申毅回道:“也沒有查到什麽有用的線索,都是些王門與青木幫爭鬥之事。”
康彪又道:“對了,你剛才在王門打聽到了什麽事?”
賈申毅看著他道:“王知行的小女兒不見了。”
康彪道:“他的女兒為何會在此時失蹤呢?難道”。
賈申毅知道他在懷疑青木幫,急忙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的,青木幫雖然遭遇了巨大的危機,但是我相信他們不會使出如此卑鄙的手段。”
康彪也點頭道:“哪會是誰呢?”
這時,賈申毅突然想起那日在酒店中遇到的秦連峰來,忙向康彪問道:“大哥,我倒想起一件事情來,還要向你請教。”
康彪道:“你說出來聽聽。”
賈申毅道:“你可聽說過君子池嗎?”
康彪想了一會兒,道:“君子池,沒聽說過,怎麽啦?”
賈申毅道:“前幾天,我在鄂州城裏碰到一位年輕公子,他帶著一把雪白寶劍,與失蹤的那位王門小姐大打出手。隻見他劍法奇妙,劍招又快又狠又準,自稱是君子池來的,叫秦連峰。”
康彪道:“秦連峰?”
賈申毅問道:“怎麽,康大哥聽說過此人?”
康彪點頭道:“我在來鄂州的路上,倒是在一家腳店裏遇到過一位叫秦連峰的年青公子,他也有一把雪白的寶劍,身邊還帶著一位年輕的姑娘。”
賈申毅急忙問道:“大哥,這位公子是不是穿著金邊白衣,頭戴金冠,相貌俊美,手上還握著一柄寶劍。”
康彪點頭稱是。
賈申毅道:“正是此人,大哥可見他出手過?”
康彪道:“這倒是沒有,不過連你都稱讚他的劍法,那肯定是非常厲害的了。”
這賈申毅卻看著康彪,認真道:“大哥,我的意思是他的劍法很像傳聞中的流星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