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我殺出去!殺一個唐人也是夠本!”
“嗖!!”
一箭破空,直接貫穿咽喉,那躲在吐穀渾舊部裏,趁勢鼓噪的暗衛氣絕當場。
他的身體還不受控製的向後拋起,直接砸翻了後麵的一人。
“躲開!躲開!”
周圍的人驚駭欲死,翻身便向側方滾了出去。
但半空的鷹兒再度定位,李彥雙目如電般掃過,射天狼一箭穿過木板縫隙,再殺一位暗衛。
“裏麵的族人聽好了,你們被吐蕃的諜細利用了,現在外麵全是大唐的神射手,放下武器,選擇投降!”
“本王以吐穀渾大單於之名,保你們活命!”
李彥招了招手,工具國王慕容諾曷缽上前,扯著嗓子朝內喊話。
裏麵立刻傳來更大的騷動。
不多時,一道沙啞的聲音響起:“王上,你已經不是大單於了,唐人要殺我們,你無法阻攔!”
慕容諾曷缽臉一黑,弘化公主卻喊道:“是雪勒嗎?”
沙啞的聲音變得恭敬許多:“王後!是我!”
弘化公主道:“雪勒,你是我吐穀渾的勇士,你還信我嗎?我是大唐的公主,我向你承諾,放下武器,絕不會殺害你們!”
裏麵沉默下去。
不多時,府門開啟。
一位瞎了一隻眼睛,臉上全是傷痕的老者,走了出來,直麵唐軍的勁弓硬弩。
他用獨眼看了過來,見慕容諾曷缽和弘化公主並肩被唐軍拱衛在中央,兩人之間還站著小王子。
老者立刻半跪下來:“王上!王後!我等有罪!”
弘化公主厲聲道:“剛剛被殺的,都是吐蕃諜細,他們占我國土,殺我子民,如今還挑唆爾等作亂,你們就願意為這些賊人所用?”
老者嘶聲問道:“三王子呢?”
弘化公主取出詔書:“他不會有事,你們隻要還沒有犯上作亂,危及涼州,聖人就會既往不咎,我不會拿詔書欺你!”
老者卻沉默下去。
弘化公主無奈,看向李彥。
李彥微微點頭。
眼見大王子和二王子左右架著慕容智,從後麵走出來時,老者高聲用鮮卑語喊了一句,院內傳來一連串兵器落地的聲音。
吐穀渾舊部的士氣土崩瓦解,徹底放棄抵抗,選擇投降。
恰好此時,張環何竟也前來稟告:“六郎,安氏發現了暗道,但挖了並未多久,已經被堵死,沒放走一人。”
李彥點頭:“做得很好,之前安排的商隊,也為我爭取到了逐個排查的時間,我會為你們請功!”
韋待階立刻下令:“收繳兵器,清點人數,這般犁庭掃穴,諸位都有大功啊!”
不過當看到那些兵器被收繳整理,這位刺史的瞳孔卻微微一縮。
李彥更是早就看得清楚,如此精良的製式兵器,絕非吐蕃能夠提供,更別說供給這群亡國之人。
和當時賈思博麾下的死士一樣,這些軍械都是出自折衝府的武庫,結果被暗衛所獲。
李彥目光一沉,揮了揮手:“將那個吐蕃暗衛帶過來!”
五花大綁的角爾被拖了過來,看著眼前這一幕,眼中露出怒火與絕望,嘴裏唔唔作聲。
李彥道:“取下布帛,讓我們大唐男兒,聆聽一下蕃賊失敗時的哀嚎!”
角爾本來還真想嘶吼,這一聽頓時憋了回去。
他看向慕容諾曷缽:“王上,我也是鮮卑人!我也是吐穀渾的子民啊!如果不是沒有別的辦法,我又怎會投靠吐蕃,王上,你為唐人做了那麽多,我們的汗國被外敵入侵時,唐人做了什麽!”
慕容諾曷缽有些無措,弘化公主則嗬斥道:“休要胡言!”
角爾自忖必死,既能說話,當然不會顧忌:“你是唐人的公主,自然心向母國,我們卻隻要自己的汗國,有什麽不可說的!”
韋待階麵色微變:“封住他的嘴!”
李彥低聲道:“請韋刺史稍候,這群吐穀渾人已經在控製之中,讓這人說,我想借此了解一下,吐穀渾人對我大唐的看法。”
韋待階有些不以為然,但也不再阻攔:“李副使要掌握分寸。”
李彥看向投降的吐穀渾舊部,從他們的臉上,看到了極深的怨念。
這倒也不奇怪,從後世人的眼光來看,吐蕃崛起有多方麵,但其實最核心的一點,就是高宗朝中期致力於消滅高句麗,放任吐蕃吞並自己的藩國吐穀渾,終釀成大患。
沒辦法,這百年間的高句麗,就是中原帝王心裏過不去的那道坎,老想著滅一滅。
楊廣那三征就不提了,楊堅時期打得北方突厥不能自理,滅高句麗也失敗,後來連李世民禦駕親征,這戰場無敵的天可汗,都沒能消滅高句麗。
最後在李治手中亡掉,這名聲太好了。
那麽代價是什麽呢?
除去了一個跟新羅百濟政權鬥爭不休的高句麗,龐然大物吐蕃崛起。
悲劇的是,吐蕃崛起後,讓大唐連吃敗仗,新羅也從原本的順服變得不臣。
朝鮮半島仍是禍患,高句麗相當於滅了個寂寞。
戰略目的大失敗。
李治現在之所以對於吐蕃這麽重視,也是希望挽回錯誤,他很想留下好的後世之名。
其實這點李治不用擔心,他老婆登基成女帝,後世就沒什麽人在乎這些了,全衝那最勁爆的黑料罵。
而弘化公主也為母國據理力爭:“吐蕃狼子野心,早早選好了時機,他們入侵時,大唐的關中收成不好,遭遇天災,再加上北方有戰事,才無法兩顧!吐穀渾是我們的領土,難道別國不來援救,也是有錯麽?”
角爾冷笑:“是啊,唐人不來救援,確實不為錯,可他們為什麽要鼓動我們往祁連山遷居,最後卻根本沒有實現承諾?”
弘化公主啞口無言。
顯慶五年(660年),吐蕃對吐穀渾入侵時,李治起初是命令吐蕃不得進攻的。
那個時候祿東讚還活著,麵對大唐的要求,表麵上不敢反抗,生怕唐軍調轉槍頭過來打吐蕃,便陽奉陰違,表麵上俯首稱臣,實際上趁勢猛攻。
李治見無法阻攔,就頒布移民政策,讓想要避戰爭之禍的吐穀渾百姓,遷居入祁連山。
朝中不少大臣看出吐蕃不臣之心,認為此舉無法成功,建議還是得先把吐蕃打服氣。
但李治沒有采納,遷居政策也沒有撤回。
然後就發生了角爾悲呼的事情:
“我妻兒本想避禍逃難,卻被吐蕃人把守住赤嶺的隘口,唐人根本沒有派軍隊來接應,全都絕望的被困山下!”
“那幾年赤嶺山中,全是我族的屍體,餓死的,凍死的,遍地都是!”
“唐人呢!唐人承諾我們移居的住處呢!”
聽著角爾聲嘶力竭的喊聲,眾人沉默以對,李彥也心中歎息。
李治一拍腦袋定下移民政策,又不付之於軍事行動,被吐蕃一堵,難民就全湧在邊境,死傷無數。
那些拖家帶口,心向大唐的吐穀渾人,到死都沒能登上大唐的土地,基本上都葬身在赤嶺之下。
直到總章二年(669年),吐穀渾都真正亡國了,李治才下令收回移民政策。
這個過程中,積攢了多少仇恨,因此大非川之戰時,噶爾家族能拉出二十萬吐穀渾士兵參戰,也有這方麵的因素。
別說那時,就看現在,在場的吐穀渾舊部,一雙雙仇恨的目光看了過來。
不少士兵都捏緊手中的武器,緊張不已。
韋待階麵色一沉,隨時準備痛下殺手。
李彥想了想,對慕容諾曷缽低聲說了句:“問他,大非川之戰後,得勝的二十萬吐穀渾士兵,得到了什麽賞賜?”
慕容諾曷缽開始傳聲:“你口口聲聲心向吐蕃,好,那本王問你,大非川之戰勝了後,得勝的我族士兵,獲得了哪些賞賜?”
這回換成角爾無言以對,吐穀渾舊部的仇恨也轉移過去。
弘化公主冷聲:“麵對入侵你國家的敵人,你彎下膝蓋,為他們效命,卻怨恨於沒能及時援手的友國,怯懦之輩,還敢在此惑眾!”
李彥低聲道:“別在舊事上糾纏,告訴他們,吐蕃本就是高原小國,被他們吞並的部族,也隻會淪為五茹的奴役壓迫對象,大唐才有國力為吐穀渾立國,讓吐穀渾人重新抬頭做人!”
此言一出,小王子眼中亮了起來。
弘化公主立刻道:“大唐昔日無法及時援手,讓蕃賊趁虛而入,占我國土,奴我人民,可如今大唐周邊已無戰事,將集中力量來對付吐蕃!”
慕容諾曷缽也高聲道:“不錯,大唐的聖人封我為青海國主,正是決心助我吐穀渾複國,大唐的天軍也將開赴西域!這位李副使,就是昔日李將軍的嫡孫,將門之後!”
吐穀渾舊部騷動起來,變得又敬又畏,還有了期待。
李彥沒想到慕容諾曷缽無用到要借用自己的名聲,卻也坦然迎著眾人敬畏的目光。
大唐曾經沒幹人事,但天朝上國自有底氣,可包容各族,庇護藩國。
這就是大國的底蘊!
吐蕃現在沒幹人事,以它那個家底,接下來也幹不了什麽人事,局限性終究在那。
這就是世界的參差!
“嗖!!”
一箭破空,直接貫穿咽喉,那躲在吐穀渾舊部裏,趁勢鼓噪的暗衛氣絕當場。
他的身體還不受控製的向後拋起,直接砸翻了後麵的一人。
“躲開!躲開!”
周圍的人驚駭欲死,翻身便向側方滾了出去。
但半空的鷹兒再度定位,李彥雙目如電般掃過,射天狼一箭穿過木板縫隙,再殺一位暗衛。
“裏麵的族人聽好了,你們被吐蕃的諜細利用了,現在外麵全是大唐的神射手,放下武器,選擇投降!”
“本王以吐穀渾大單於之名,保你們活命!”
李彥招了招手,工具國王慕容諾曷缽上前,扯著嗓子朝內喊話。
裏麵立刻傳來更大的騷動。
不多時,一道沙啞的聲音響起:“王上,你已經不是大單於了,唐人要殺我們,你無法阻攔!”
慕容諾曷缽臉一黑,弘化公主卻喊道:“是雪勒嗎?”
沙啞的聲音變得恭敬許多:“王後!是我!”
弘化公主道:“雪勒,你是我吐穀渾的勇士,你還信我嗎?我是大唐的公主,我向你承諾,放下武器,絕不會殺害你們!”
裏麵沉默下去。
不多時,府門開啟。
一位瞎了一隻眼睛,臉上全是傷痕的老者,走了出來,直麵唐軍的勁弓硬弩。
他用獨眼看了過來,見慕容諾曷缽和弘化公主並肩被唐軍拱衛在中央,兩人之間還站著小王子。
老者立刻半跪下來:“王上!王後!我等有罪!”
弘化公主厲聲道:“剛剛被殺的,都是吐蕃諜細,他們占我國土,殺我子民,如今還挑唆爾等作亂,你們就願意為這些賊人所用?”
老者嘶聲問道:“三王子呢?”
弘化公主取出詔書:“他不會有事,你們隻要還沒有犯上作亂,危及涼州,聖人就會既往不咎,我不會拿詔書欺你!”
老者卻沉默下去。
弘化公主無奈,看向李彥。
李彥微微點頭。
眼見大王子和二王子左右架著慕容智,從後麵走出來時,老者高聲用鮮卑語喊了一句,院內傳來一連串兵器落地的聲音。
吐穀渾舊部的士氣土崩瓦解,徹底放棄抵抗,選擇投降。
恰好此時,張環何竟也前來稟告:“六郎,安氏發現了暗道,但挖了並未多久,已經被堵死,沒放走一人。”
李彥點頭:“做得很好,之前安排的商隊,也為我爭取到了逐個排查的時間,我會為你們請功!”
韋待階立刻下令:“收繳兵器,清點人數,這般犁庭掃穴,諸位都有大功啊!”
不過當看到那些兵器被收繳整理,這位刺史的瞳孔卻微微一縮。
李彥更是早就看得清楚,如此精良的製式兵器,絕非吐蕃能夠提供,更別說供給這群亡國之人。
和當時賈思博麾下的死士一樣,這些軍械都是出自折衝府的武庫,結果被暗衛所獲。
李彥目光一沉,揮了揮手:“將那個吐蕃暗衛帶過來!”
五花大綁的角爾被拖了過來,看著眼前這一幕,眼中露出怒火與絕望,嘴裏唔唔作聲。
李彥道:“取下布帛,讓我們大唐男兒,聆聽一下蕃賊失敗時的哀嚎!”
角爾本來還真想嘶吼,這一聽頓時憋了回去。
他看向慕容諾曷缽:“王上,我也是鮮卑人!我也是吐穀渾的子民啊!如果不是沒有別的辦法,我又怎會投靠吐蕃,王上,你為唐人做了那麽多,我們的汗國被外敵入侵時,唐人做了什麽!”
慕容諾曷缽有些無措,弘化公主則嗬斥道:“休要胡言!”
角爾自忖必死,既能說話,當然不會顧忌:“你是唐人的公主,自然心向母國,我們卻隻要自己的汗國,有什麽不可說的!”
韋待階麵色微變:“封住他的嘴!”
李彥低聲道:“請韋刺史稍候,這群吐穀渾人已經在控製之中,讓這人說,我想借此了解一下,吐穀渾人對我大唐的看法。”
韋待階有些不以為然,但也不再阻攔:“李副使要掌握分寸。”
李彥看向投降的吐穀渾舊部,從他們的臉上,看到了極深的怨念。
這倒也不奇怪,從後世人的眼光來看,吐蕃崛起有多方麵,但其實最核心的一點,就是高宗朝中期致力於消滅高句麗,放任吐蕃吞並自己的藩國吐穀渾,終釀成大患。
沒辦法,這百年間的高句麗,就是中原帝王心裏過不去的那道坎,老想著滅一滅。
楊廣那三征就不提了,楊堅時期打得北方突厥不能自理,滅高句麗也失敗,後來連李世民禦駕親征,這戰場無敵的天可汗,都沒能消滅高句麗。
最後在李治手中亡掉,這名聲太好了。
那麽代價是什麽呢?
除去了一個跟新羅百濟政權鬥爭不休的高句麗,龐然大物吐蕃崛起。
悲劇的是,吐蕃崛起後,讓大唐連吃敗仗,新羅也從原本的順服變得不臣。
朝鮮半島仍是禍患,高句麗相當於滅了個寂寞。
戰略目的大失敗。
李治現在之所以對於吐蕃這麽重視,也是希望挽回錯誤,他很想留下好的後世之名。
其實這點李治不用擔心,他老婆登基成女帝,後世就沒什麽人在乎這些了,全衝那最勁爆的黑料罵。
而弘化公主也為母國據理力爭:“吐蕃狼子野心,早早選好了時機,他們入侵時,大唐的關中收成不好,遭遇天災,再加上北方有戰事,才無法兩顧!吐穀渾是我們的領土,難道別國不來援救,也是有錯麽?”
角爾冷笑:“是啊,唐人不來救援,確實不為錯,可他們為什麽要鼓動我們往祁連山遷居,最後卻根本沒有實現承諾?”
弘化公主啞口無言。
顯慶五年(660年),吐蕃對吐穀渾入侵時,李治起初是命令吐蕃不得進攻的。
那個時候祿東讚還活著,麵對大唐的要求,表麵上不敢反抗,生怕唐軍調轉槍頭過來打吐蕃,便陽奉陰違,表麵上俯首稱臣,實際上趁勢猛攻。
李治見無法阻攔,就頒布移民政策,讓想要避戰爭之禍的吐穀渾百姓,遷居入祁連山。
朝中不少大臣看出吐蕃不臣之心,認為此舉無法成功,建議還是得先把吐蕃打服氣。
但李治沒有采納,遷居政策也沒有撤回。
然後就發生了角爾悲呼的事情:
“我妻兒本想避禍逃難,卻被吐蕃人把守住赤嶺的隘口,唐人根本沒有派軍隊來接應,全都絕望的被困山下!”
“那幾年赤嶺山中,全是我族的屍體,餓死的,凍死的,遍地都是!”
“唐人呢!唐人承諾我們移居的住處呢!”
聽著角爾聲嘶力竭的喊聲,眾人沉默以對,李彥也心中歎息。
李治一拍腦袋定下移民政策,又不付之於軍事行動,被吐蕃一堵,難民就全湧在邊境,死傷無數。
那些拖家帶口,心向大唐的吐穀渾人,到死都沒能登上大唐的土地,基本上都葬身在赤嶺之下。
直到總章二年(669年),吐穀渾都真正亡國了,李治才下令收回移民政策。
這個過程中,積攢了多少仇恨,因此大非川之戰時,噶爾家族能拉出二十萬吐穀渾士兵參戰,也有這方麵的因素。
別說那時,就看現在,在場的吐穀渾舊部,一雙雙仇恨的目光看了過來。
不少士兵都捏緊手中的武器,緊張不已。
韋待階麵色一沉,隨時準備痛下殺手。
李彥想了想,對慕容諾曷缽低聲說了句:“問他,大非川之戰後,得勝的二十萬吐穀渾士兵,得到了什麽賞賜?”
慕容諾曷缽開始傳聲:“你口口聲聲心向吐蕃,好,那本王問你,大非川之戰勝了後,得勝的我族士兵,獲得了哪些賞賜?”
這回換成角爾無言以對,吐穀渾舊部的仇恨也轉移過去。
弘化公主冷聲:“麵對入侵你國家的敵人,你彎下膝蓋,為他們效命,卻怨恨於沒能及時援手的友國,怯懦之輩,還敢在此惑眾!”
李彥低聲道:“別在舊事上糾纏,告訴他們,吐蕃本就是高原小國,被他們吞並的部族,也隻會淪為五茹的奴役壓迫對象,大唐才有國力為吐穀渾立國,讓吐穀渾人重新抬頭做人!”
此言一出,小王子眼中亮了起來。
弘化公主立刻道:“大唐昔日無法及時援手,讓蕃賊趁虛而入,占我國土,奴我人民,可如今大唐周邊已無戰事,將集中力量來對付吐蕃!”
慕容諾曷缽也高聲道:“不錯,大唐的聖人封我為青海國主,正是決心助我吐穀渾複國,大唐的天軍也將開赴西域!這位李副使,就是昔日李將軍的嫡孫,將門之後!”
吐穀渾舊部騷動起來,變得又敬又畏,還有了期待。
李彥沒想到慕容諾曷缽無用到要借用自己的名聲,卻也坦然迎著眾人敬畏的目光。
大唐曾經沒幹人事,但天朝上國自有底氣,可包容各族,庇護藩國。
這就是大國的底蘊!
吐蕃現在沒幹人事,以它那個家底,接下來也幹不了什麽人事,局限性終究在那。
這就是世界的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