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楚玉跟著李彥走入內獄,神情中還是有些緊張。
不過很快,他發現這裏除了氣味不太好聞,似乎並沒有什麽難以接受的衝擊畫麵。
吊在審訊室的兩名重犯,也沒有受到嚴刑拷打的模樣。
男子體格健壯,眼神淩厲嚇人,女子臉色蒼白,似乎大病未愈。
對於楊再勇的威勢,薛楚玉倒是沒有什麽怯意,對於金智照,則難掩好奇,不免多看了幾眼,又守禮的垂下目光。
金智照冷笑起來:“李元芳,你自己年輕,也喜歡用這種乳臭未幹的小子嗎?”
李彥知道人不可貌相,誰又能想到此時局促自卑的薛楚玉,未來竟發起軍隊改革,雖然失敗被貶,但勇氣實在可嘉。
當然現在的薛楚玉,還是個平平無奇的弘文館學子,最出眾的無疑是家世:“這位薛小郎君,是薛將軍之子。”
金智照愣了愣,臉色頓時變化:“薛仁貴將軍?”
薛仁貴本名薛禮,仁貴是字,這麽稱呼並不失禮,她的語氣中的敬畏更是做不得假。
正如吐穀渾至今都對李靖記憶猶新,遼東三國的人,對於薛仁貴也記憶猶新。。
因為滅高麗一戰,就是由李績和薛仁貴兵分兩路進行,最後在平壤城下會和。
雖然李績是主帥,但薛仁貴一路衝陣殺敵,手中的高麗亡魂可比李績多太多了,在新羅中也是可止小兒夜啼的存在。
李彥見金智照的氣焰立刻消了下去,聯想到她對倭人的評價,換成自己不還是畏威不懷德,暗暗搖頭,開啟正題:“你可知道,薛將軍早年就是因為隨太宗攻高麗,而在戰場上一鳴驚人?”
金智照深吸一口氣:“願聞其詳。”
李彥看向薛楚玉,薛楚玉卻有些為難:“阿耶對於第一次攻高麗之戰,提到的並不多,主要說的是先帝的賞識……”
李彥微笑:“在薛將軍心中,首戰高麗顯然算不得什麽……那就由我來說,再由史官記錄,加以佐證。”
“貞觀十九年,太宗禦駕親征,一路攻破高麗的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岩、卑沙、麥穀、銀山、後黃十城,打到安市城外。”
“高麗淵蓋蘇文調兵遣將,支援安市城,號稱大軍二十五萬,但曆來軍隊數目,都有誇大的習慣,根據多方史料分析,實際兵力應該在十五萬左右……”
“當時唐軍三萬,高麗軍十五萬,於駐蹕山發生了一場最大規模的戰役。”
金智照聽得驚訝不已。
換成三韓苗裔描述,是絕對不會這麽說的,肯定把敵人的數目誇大,才愈發凸顯出自己的本事。
李彥則本著研究曆史的嚴謹態度,一貫往少了算:“高麗軍依山駐紮,抗拒唐軍,太宗觀察敵勢,開始調兵遣將,爆發了駐蹕山大戰。”
“唐軍以寡敵眾,麵對五倍於自己的兵力,最醒目的正是年輕的薛將軍。”
“【仁貴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異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大軍乘之,賊乃大潰。太宗遙望見之,遣馳問先鋒白衣者為誰。】”
“這一戰得薛將軍大呼衝陣,破敵陣形,唐軍長驅直入,高麗軍大敗,被斬首兩萬人,連主帥都被生擒,自此薛將軍嶄露頭角,為太宗所重用。”
對此金智照是相信的,因為薛仁貴是不折不扣的猛將,五十多歲都能身先士卒,衝陣殺敵,更別提年輕的時候。
李彥說完薛仁貴的戰績,看向薛楚玉。
薛楚玉也在聆聽,更是露出心馳神往之色,想象父親在高麗戰場上一往無前的英姿,眉宇間的自卑散去不少,轉為身為其子的驕傲。
他感到李彥的視線,先是感激的行了一禮,然後開口道:“此戰之後,先帝特意召見阿耶,賜寶馬、絹布及俘虜,升阿耶為雲泉府果毅,遊擊將軍。”
李彥倒不覺得什麽,旁邊的郭元振和安神感就十分羨慕了,雲泉府果毅是從五品下的武將,從普通士兵直升五品,簡直是一步登天啊!
關鍵是接下來,薛楚玉還道:“後來先帝班師回朝,還誇讚阿耶‘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金智照聞言也不禁動容:“雖然沒有滅了高麗,但得了猛將也是大慰,這真是了不得的讚譽!”
實際上李世民前麵還有一段話,意思大概是,當年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的那批將領都老了,要看崛起的年輕一代,薛仁貴你要好好努力。
事實證明,李世民沒有看錯人,薛仁貴自此開啟無敵的前半生,百戰百勝,所向披靡。
李治一朝前期能有那麽遼闊的地盤,蘇定方和薛仁貴的領軍功不可沒。
金智照思索片刻,主動問道:“薛將軍的勇武,我新羅之地皆知,隻是此戰唐軍既然大勝,高麗又如何?”
薛楚玉答道:“駐蹕山大戰後,高麗舉國震驚,多地軍民皆棄城而逃,數百裏內斷絕人煙。”
金智照露出冷笑:“既如此,高麗受此大敗,唐太宗為何要退兵?”
薛楚玉正色道:“因為接下來的安市城沒有攻下,守城本就不比平原大戰,遭遇挫折實屬尋常!”
金智照道:“這就怪了,之前唐軍不也連續攻破了十城?安市城並沒有多少特殊,你們為什麽又攻不下了?”
薛楚玉麵露難色,看了看李彥,欲言又止。
未下城的原因,李彥其實心知肚明,卻也不太好說。
因為涉及到另一位軍中大佬,英國公李績。
原本駐蹕山大戰,高麗士氣崩潰,望風而逃,完全能一鼓作氣攻城掠地的,結果打到安市城下,李績估計認為是贏定了,居然放言,破城之日,直接屠之。
他的本意可能隻是恐嚇,讓高麗人乖乖獻城投降,加快接下來的滅國速度,但這話一出,城內的士兵百姓在死亡的威脅下,頓時齊心合力,士氣大振。
恰好這座城市的守將也很有本事,調度指揮有方,麾下哀兵必勝,唐軍本來出征的人數就不多,硬生生被擋下。
這一耽誤,就錯過了滅國的最佳時機,眼見冬日來臨,唐軍久攻不克,糧草不濟,李世民隻得下令撤軍。
金智照緊扣這點:“無論唐軍在野外多麽所向披靡,攻不下重要城池也是無用,若無我新羅之助,你們就滅不了高麗!”
薛楚玉皺起眉頭:“戰局千變萬化,豈能一概論之,你這是強詞奪理!”
金智照嘿然一聲,露出勝利的笑容:“我看你是理屈詞窮,就是贏不了,就是贏不了~”
薛楚玉跟她辯論起來,但他嘴拙,哪能杠得過這種職業選手,很快氣得臉都漲紅。
李彥則不作無謂的口舌之爭,默默等待。
半個時辰後,弘文館的學士也應約前來,帶來了相關資料。
李彥誠心謝過,先是大致翻看一遍,發現並不會泄露重要信息,吩咐道:“將她的手放下來。”
安神感上前,把金智照的鎖鏈解開,李彥看著她:“你大唐官話說得字正腔圓,聽不出任何口音,之前百勝勁真傳絕學時,也對於宋武帝有所了解,可見是深沐我中原文化的,識得字吧?”
金智照活動了一下酸疼無比的手臂,輕輕鬆了口氣,一聽這話臉色又沉下:“李元芳,你瞧不起誰呢!我不僅識字,還會作詩,倒是聽說你不通文墨,在士林中全無作品?”
李彥心想諷刺我是吧,接下來有你好果子吃:“既然識字,就自己看把,高麗安市城到底為什麽沒有攻下,我們唐人的史官都記著呢!”
金智照接過,輕輕摩挲了一下書卷,不遠處一直沉默的楊再威,卻突然叫道:“師妹,你還是別看了!”
金智照抿起嘴,卻不願聽,翻開細看。
她確實很有學問,沒用多久就明白了勝敗的關鍵,冷哼道:“原來是你們唐人高傲,錯失了良機。”
李彥平靜的道:“你之前有一句話沒有說錯,唐人確實太高傲,類似禍從口出的錯誤,還有一位學士也犯過。”
“那位叫元萬頃,在聖人攻高麗時,為軍中管記,寫了一篇文采斐然的檄文給高麗,文中不僅把高麗貶得一無是處,還譏諷他們的將領愚昧,明明有鴨綠江,卻不知守其之險。”
“高麗那邊一聽猛然醒悟,立刻派兵固守鴨綠江,然後我唐軍真被擋住了……”
“聖人大怒,直接將元萬頃流放嶺南,好險才沒有殺了他,後來滅了高麗,天下大赦,此人回到長安,原本前途也沒了,不過確實才華出眾,被皇後看中,成了北門學士,算是因禍得福。”
“無論是英國公,還是元萬頃,會犯這種錯誤,其實都是骨子裏看不起高麗,才口無遮攔。”
“這和前隋煬帝親征,下達的那些荒謬命令,實質上都是一樣的,如果不擺出天朝上國的架勢,高麗亡國的次數比吐穀渾都要多了。”
吐穀渾:“……”
說得好好的,拉上我做什麽?
金智照難以辯駁,畢竟李彥說的是己方的錯誤。
不比小國拚命掩飾,大國就有勇於承認錯誤的擔當。
關鍵這種字裏行間透出的居高臨下,讓她極為難受。
別懷疑,就是瞧不起你。
李彥還挑出一篇,給她過目:“關於安市城的守將,這裏還有記錄。”
金智照看了後,不禁沉默下去。
因為李世民受挫於此城,格局風度依舊。
【太宗以遼東倉儲無幾,士卒寒凍,乃詔班師。曆其城,城中皆屏聲偃幟,城主登城拜手奉辭。太宗嘉其堅守,賜絹百匹,以勵事君之節。】
李彥道:“唐軍撤退時,高麗守將登上城樓遙遙行禮,太宗也派人在城下堆了一百匹絹布,表彰他守城有方,各為其主的忠君之節。”
“這位守將我也挺佩服,是一位人才,以一座城市硬生生拖住大唐天軍的腳步,十五萬大軍沒辦成的事情,給他辦成了,可惜你們三韓之地沒有正規的史書,連此人的名字都沒有留下。”
這話就誅心了。
相比起大唐有功必賞,有過必究,高麗這種保衛了國家的大功臣,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如此對比,太令人齒寒。
偏偏新羅的製度,連高麗都不如……
金智照心頭愈發難受,不再聽,自己埋頭看了起來。
她要仔細看一看,在新羅國內,被認為繼前隋後,大唐又一次征伐高麗失敗的戰爭,到底是怎麽回事。
然後她很快發現,這一戰收獲也不多,隻有三點。
第一點,攻占高麗城池十座,不過後來隨著大唐退軍,其中六座回到了高麗手中。
第二點,獲得高麗七萬人口,遷入中原,補充大唐勞動力。
第三點,斬首高麗士兵四萬,而通常,殺敵數是遠多於斬首數的。
毫無疑問,後兩者是殲敵有生力量,一來一去令高麗至少損失了十多萬人口。
而那個時期的高麗,總人口約三百萬,相當於三個長安城。
一下子損失十多萬,再加上牛羊牲畜,武器盔甲,無疑是傷筋動骨的慘痛損失。
李世民戰略目的確實沒有達成,對外宣稱是一場失敗,結果都有如此斬獲,與新羅國內宣揚的,完全不同!
早說唐太宗的敗仗是這樣規定的,那後麵的百濟和倭國哪敢結盟,正麵與大唐對抗?
你自己謙虛,專門坑我們這些國家了是吧?
“假的,假的,都是假的?”
“不,這些記錄十分詳盡,豈可一味否認?”
“但如果是真的,正如李元芳之前所言,大唐滅高麗,我新羅又出了多少力?”
金智照越看,臉色越是蒼白,最後身體開始搖搖欲墜,還不如之前吊著。
不遠處的楊再威看著這位師妹,微微歎了口氣,早叫她不要聽從李元芳的話,這下被坑狠了。
“我們走吧!”
眼見金智照自己進入了看書審問的節奏,正好到了飯點,李彥施施然的離開。
臨走時,想到之前這伶牙俐齒的譏諷自己不會寫詩,他囑咐左右:“去太醫署請一位醫佐來,如果這新羅賊女受不住打擊又吐血了,給她治一治,看完之前,不準昏迷。”
不過很快,他發現這裏除了氣味不太好聞,似乎並沒有什麽難以接受的衝擊畫麵。
吊在審訊室的兩名重犯,也沒有受到嚴刑拷打的模樣。
男子體格健壯,眼神淩厲嚇人,女子臉色蒼白,似乎大病未愈。
對於楊再勇的威勢,薛楚玉倒是沒有什麽怯意,對於金智照,則難掩好奇,不免多看了幾眼,又守禮的垂下目光。
金智照冷笑起來:“李元芳,你自己年輕,也喜歡用這種乳臭未幹的小子嗎?”
李彥知道人不可貌相,誰又能想到此時局促自卑的薛楚玉,未來竟發起軍隊改革,雖然失敗被貶,但勇氣實在可嘉。
當然現在的薛楚玉,還是個平平無奇的弘文館學子,最出眾的無疑是家世:“這位薛小郎君,是薛將軍之子。”
金智照愣了愣,臉色頓時變化:“薛仁貴將軍?”
薛仁貴本名薛禮,仁貴是字,這麽稱呼並不失禮,她的語氣中的敬畏更是做不得假。
正如吐穀渾至今都對李靖記憶猶新,遼東三國的人,對於薛仁貴也記憶猶新。。
因為滅高麗一戰,就是由李績和薛仁貴兵分兩路進行,最後在平壤城下會和。
雖然李績是主帥,但薛仁貴一路衝陣殺敵,手中的高麗亡魂可比李績多太多了,在新羅中也是可止小兒夜啼的存在。
李彥見金智照的氣焰立刻消了下去,聯想到她對倭人的評價,換成自己不還是畏威不懷德,暗暗搖頭,開啟正題:“你可知道,薛將軍早年就是因為隨太宗攻高麗,而在戰場上一鳴驚人?”
金智照深吸一口氣:“願聞其詳。”
李彥看向薛楚玉,薛楚玉卻有些為難:“阿耶對於第一次攻高麗之戰,提到的並不多,主要說的是先帝的賞識……”
李彥微笑:“在薛將軍心中,首戰高麗顯然算不得什麽……那就由我來說,再由史官記錄,加以佐證。”
“貞觀十九年,太宗禦駕親征,一路攻破高麗的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岩、卑沙、麥穀、銀山、後黃十城,打到安市城外。”
“高麗淵蓋蘇文調兵遣將,支援安市城,號稱大軍二十五萬,但曆來軍隊數目,都有誇大的習慣,根據多方史料分析,實際兵力應該在十五萬左右……”
“當時唐軍三萬,高麗軍十五萬,於駐蹕山發生了一場最大規模的戰役。”
金智照聽得驚訝不已。
換成三韓苗裔描述,是絕對不會這麽說的,肯定把敵人的數目誇大,才愈發凸顯出自己的本事。
李彥則本著研究曆史的嚴謹態度,一貫往少了算:“高麗軍依山駐紮,抗拒唐軍,太宗觀察敵勢,開始調兵遣將,爆發了駐蹕山大戰。”
“唐軍以寡敵眾,麵對五倍於自己的兵力,最醒目的正是年輕的薛將軍。”
“【仁貴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異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大軍乘之,賊乃大潰。太宗遙望見之,遣馳問先鋒白衣者為誰。】”
“這一戰得薛將軍大呼衝陣,破敵陣形,唐軍長驅直入,高麗軍大敗,被斬首兩萬人,連主帥都被生擒,自此薛將軍嶄露頭角,為太宗所重用。”
對此金智照是相信的,因為薛仁貴是不折不扣的猛將,五十多歲都能身先士卒,衝陣殺敵,更別提年輕的時候。
李彥說完薛仁貴的戰績,看向薛楚玉。
薛楚玉也在聆聽,更是露出心馳神往之色,想象父親在高麗戰場上一往無前的英姿,眉宇間的自卑散去不少,轉為身為其子的驕傲。
他感到李彥的視線,先是感激的行了一禮,然後開口道:“此戰之後,先帝特意召見阿耶,賜寶馬、絹布及俘虜,升阿耶為雲泉府果毅,遊擊將軍。”
李彥倒不覺得什麽,旁邊的郭元振和安神感就十分羨慕了,雲泉府果毅是從五品下的武將,從普通士兵直升五品,簡直是一步登天啊!
關鍵是接下來,薛楚玉還道:“後來先帝班師回朝,還誇讚阿耶‘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金智照聞言也不禁動容:“雖然沒有滅了高麗,但得了猛將也是大慰,這真是了不得的讚譽!”
實際上李世民前麵還有一段話,意思大概是,當年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的那批將領都老了,要看崛起的年輕一代,薛仁貴你要好好努力。
事實證明,李世民沒有看錯人,薛仁貴自此開啟無敵的前半生,百戰百勝,所向披靡。
李治一朝前期能有那麽遼闊的地盤,蘇定方和薛仁貴的領軍功不可沒。
金智照思索片刻,主動問道:“薛將軍的勇武,我新羅之地皆知,隻是此戰唐軍既然大勝,高麗又如何?”
薛楚玉答道:“駐蹕山大戰後,高麗舉國震驚,多地軍民皆棄城而逃,數百裏內斷絕人煙。”
金智照露出冷笑:“既如此,高麗受此大敗,唐太宗為何要退兵?”
薛楚玉正色道:“因為接下來的安市城沒有攻下,守城本就不比平原大戰,遭遇挫折實屬尋常!”
金智照道:“這就怪了,之前唐軍不也連續攻破了十城?安市城並沒有多少特殊,你們為什麽又攻不下了?”
薛楚玉麵露難色,看了看李彥,欲言又止。
未下城的原因,李彥其實心知肚明,卻也不太好說。
因為涉及到另一位軍中大佬,英國公李績。
原本駐蹕山大戰,高麗士氣崩潰,望風而逃,完全能一鼓作氣攻城掠地的,結果打到安市城下,李績估計認為是贏定了,居然放言,破城之日,直接屠之。
他的本意可能隻是恐嚇,讓高麗人乖乖獻城投降,加快接下來的滅國速度,但這話一出,城內的士兵百姓在死亡的威脅下,頓時齊心合力,士氣大振。
恰好這座城市的守將也很有本事,調度指揮有方,麾下哀兵必勝,唐軍本來出征的人數就不多,硬生生被擋下。
這一耽誤,就錯過了滅國的最佳時機,眼見冬日來臨,唐軍久攻不克,糧草不濟,李世民隻得下令撤軍。
金智照緊扣這點:“無論唐軍在野外多麽所向披靡,攻不下重要城池也是無用,若無我新羅之助,你們就滅不了高麗!”
薛楚玉皺起眉頭:“戰局千變萬化,豈能一概論之,你這是強詞奪理!”
金智照嘿然一聲,露出勝利的笑容:“我看你是理屈詞窮,就是贏不了,就是贏不了~”
薛楚玉跟她辯論起來,但他嘴拙,哪能杠得過這種職業選手,很快氣得臉都漲紅。
李彥則不作無謂的口舌之爭,默默等待。
半個時辰後,弘文館的學士也應約前來,帶來了相關資料。
李彥誠心謝過,先是大致翻看一遍,發現並不會泄露重要信息,吩咐道:“將她的手放下來。”
安神感上前,把金智照的鎖鏈解開,李彥看著她:“你大唐官話說得字正腔圓,聽不出任何口音,之前百勝勁真傳絕學時,也對於宋武帝有所了解,可見是深沐我中原文化的,識得字吧?”
金智照活動了一下酸疼無比的手臂,輕輕鬆了口氣,一聽這話臉色又沉下:“李元芳,你瞧不起誰呢!我不僅識字,還會作詩,倒是聽說你不通文墨,在士林中全無作品?”
李彥心想諷刺我是吧,接下來有你好果子吃:“既然識字,就自己看把,高麗安市城到底為什麽沒有攻下,我們唐人的史官都記著呢!”
金智照接過,輕輕摩挲了一下書卷,不遠處一直沉默的楊再威,卻突然叫道:“師妹,你還是別看了!”
金智照抿起嘴,卻不願聽,翻開細看。
她確實很有學問,沒用多久就明白了勝敗的關鍵,冷哼道:“原來是你們唐人高傲,錯失了良機。”
李彥平靜的道:“你之前有一句話沒有說錯,唐人確實太高傲,類似禍從口出的錯誤,還有一位學士也犯過。”
“那位叫元萬頃,在聖人攻高麗時,為軍中管記,寫了一篇文采斐然的檄文給高麗,文中不僅把高麗貶得一無是處,還譏諷他們的將領愚昧,明明有鴨綠江,卻不知守其之險。”
“高麗那邊一聽猛然醒悟,立刻派兵固守鴨綠江,然後我唐軍真被擋住了……”
“聖人大怒,直接將元萬頃流放嶺南,好險才沒有殺了他,後來滅了高麗,天下大赦,此人回到長安,原本前途也沒了,不過確實才華出眾,被皇後看中,成了北門學士,算是因禍得福。”
“無論是英國公,還是元萬頃,會犯這種錯誤,其實都是骨子裏看不起高麗,才口無遮攔。”
“這和前隋煬帝親征,下達的那些荒謬命令,實質上都是一樣的,如果不擺出天朝上國的架勢,高麗亡國的次數比吐穀渾都要多了。”
吐穀渾:“……”
說得好好的,拉上我做什麽?
金智照難以辯駁,畢竟李彥說的是己方的錯誤。
不比小國拚命掩飾,大國就有勇於承認錯誤的擔當。
關鍵這種字裏行間透出的居高臨下,讓她極為難受。
別懷疑,就是瞧不起你。
李彥還挑出一篇,給她過目:“關於安市城的守將,這裏還有記錄。”
金智照看了後,不禁沉默下去。
因為李世民受挫於此城,格局風度依舊。
【太宗以遼東倉儲無幾,士卒寒凍,乃詔班師。曆其城,城中皆屏聲偃幟,城主登城拜手奉辭。太宗嘉其堅守,賜絹百匹,以勵事君之節。】
李彥道:“唐軍撤退時,高麗守將登上城樓遙遙行禮,太宗也派人在城下堆了一百匹絹布,表彰他守城有方,各為其主的忠君之節。”
“這位守將我也挺佩服,是一位人才,以一座城市硬生生拖住大唐天軍的腳步,十五萬大軍沒辦成的事情,給他辦成了,可惜你們三韓之地沒有正規的史書,連此人的名字都沒有留下。”
這話就誅心了。
相比起大唐有功必賞,有過必究,高麗這種保衛了國家的大功臣,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如此對比,太令人齒寒。
偏偏新羅的製度,連高麗都不如……
金智照心頭愈發難受,不再聽,自己埋頭看了起來。
她要仔細看一看,在新羅國內,被認為繼前隋後,大唐又一次征伐高麗失敗的戰爭,到底是怎麽回事。
然後她很快發現,這一戰收獲也不多,隻有三點。
第一點,攻占高麗城池十座,不過後來隨著大唐退軍,其中六座回到了高麗手中。
第二點,獲得高麗七萬人口,遷入中原,補充大唐勞動力。
第三點,斬首高麗士兵四萬,而通常,殺敵數是遠多於斬首數的。
毫無疑問,後兩者是殲敵有生力量,一來一去令高麗至少損失了十多萬人口。
而那個時期的高麗,總人口約三百萬,相當於三個長安城。
一下子損失十多萬,再加上牛羊牲畜,武器盔甲,無疑是傷筋動骨的慘痛損失。
李世民戰略目的確實沒有達成,對外宣稱是一場失敗,結果都有如此斬獲,與新羅國內宣揚的,完全不同!
早說唐太宗的敗仗是這樣規定的,那後麵的百濟和倭國哪敢結盟,正麵與大唐對抗?
你自己謙虛,專門坑我們這些國家了是吧?
“假的,假的,都是假的?”
“不,這些記錄十分詳盡,豈可一味否認?”
“但如果是真的,正如李元芳之前所言,大唐滅高麗,我新羅又出了多少力?”
金智照越看,臉色越是蒼白,最後身體開始搖搖欲墜,還不如之前吊著。
不遠處的楊再威看著這位師妹,微微歎了口氣,早叫她不要聽從李元芳的話,這下被坑狠了。
“我們走吧!”
眼見金智照自己進入了看書審問的節奏,正好到了飯點,李彥施施然的離開。
臨走時,想到之前這伶牙俐齒的譏諷自己不會寫詩,他囑咐左右:“去太醫署請一位醫佐來,如果這新羅賊女受不住打擊又吐血了,給她治一治,看完之前,不準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