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安陽。
韓家萬籍堂內。
韓嘉彥漫步其中,兒子韓錦孫陪在身邊。
這位駙馬爺走著走著,突然道:“林家還沒有讓媒人上門提親?”
韓錦孫搖頭:“沒有。”
韓嘉彥澹然道:“年輕人心高氣傲,吃了虧還不肯屈服啊!”
韓錦孫冷笑道:“依我看來,這對父子都是不知所謂之輩,林元景區區一個班直指揮使,能和我韓氏聯姻,簡直是幾輩子積來的福分,居然給了機會還不中用,那就休怪我們不留情麵了!”
韓嘉彥道:“倒也不必結下死仇,讓林衝的書院開不下去便是,河北之地的進士生源,萬萬不能讓外人染指!”
宋朝的科舉已經做到了相對的公平,但絕對的公平是不可能的,比如地域的偏向也有之,往往北方的教育資源少,但比起南人更容易受照顧。
比如真宗朝時,有一個山東人和一個江西人一起角逐狀元,寇準就直言“南方下國之人,不宜魁多士”,還有一位河北人張存,也是後來司馬光的嶽父,曾經參加過守城戰,立下功勳,第二年就被錄取為進士,就有人嫉妒“張存解放旋風炮,任弁能燒猛火油”,諷刺張存靠打仗成進士,沒有真才實學。
且不說這種諷刺是不是挺諷刺,在很長一段時間,如果南北士子都差不多,就偏向於北方人錄取,現在雖然沒了那麽大的傾向,但相州韓氏還是敏銳地把握住風向,知道怎麽盡可能地讓河北考生獲利。
講白了還是科學,科舉考試的技巧,囊括方方麵麵,自然也包括施政方針。
“北方久不經戰事,政治地位必然逐漸下降,我們韓氏想要維持家勢不墜,對內必須要抓緊教育,進士輩出,對外則要擴大影響,建立商會!”
韓嘉彥的思路清晰,琢磨著道:“歲安書院的考試,倒是個不錯的法子,你怎麽看?”
韓錦孫臉色變了變:“父親,我覺得不行,天下各大書院內也有考核,但是需要拜入某位大儒門下,才會進行考核,入院時就要考試,豈不是將生源往外推麽?”
韓嘉彥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沒有注意到兒子的神色:“普通書院確實如此,可我們韓氏在相州的書院,並不缺生源,反倒是要督促學子,淘汰掉一些濫竽充數之輩,畢竟我韓氏的家規,文教必須公平公正,能者上庸者下!”
韓錦孫不吭聲了。
韓嘉彥已經決定,吸納歲安書院好的地方,將《三字經》偷偷地給稚子學,然後借鑒《三年五年》的模式增加考試,提升優勝劣汰的競爭力。
《第一氏族》
文教這方麵有了想法後,他又關心起商會來:“安陽行會那邊如何了?”
韓錦孫道:“自從王繼英刺配流放,二兄就高歌猛進,王家節節敗退,已經招架不住了!”
韓密孫是韓琦另一個兒子韓端彥所生,向來有經商頭腦,早早成立了安陽行會,壟斷了相州的生意,也正是韓密孫提出,要趁著厚將行會除名的士氣,讓安陽行會填補空缺,成為六大商會之一。
韓嘉彥卻不放心,凝聲告戒道:“王繼忠這個人比起王繼英要難對付許多,王繼英被匪賊所害,李公的身體也徹底不成了,風向恐怕會有所轉變,你一定要謹慎些,這段時間千萬不能被王氏抓到把柄!”
韓錦孫記下:“父親,我明白的!”
韓嘉彥聲音下意識壓低:“私市那邊收斂些,萬一王家魚死網破,我們也好及時抽身!”
韓錦孫麵色微變:“這至於麽……我們也沒有要逼死他們的地步啊?”
韓嘉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都是這個道理,如今局勢變幻莫測,凡事都要以防萬一,不可大意!”
宋遼互市,最初從太平興國二年就開始了,那個時候趙光義還是趙光義,大宋始置榷務,將輦香藥、犀象及茶,與遼國交易,後來兩國開戰,互市罷不與通,趙光義也成了高梁河車神。
直到三十多年後的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後,才開始在河北雄州、霸州、安肅軍、廣信軍所駐紮之地置榷場,不僅賣上麵那些,還開始賣布帛、漆器、粳糯等貨。
遼國那邊則賣來銀錢、布、羊、馬、駱駝等,毫無疑問,在貿易這方麵,周邊的民族是不可能比得上漢人的,所以宋每年出超40餘萬錢。
單從經濟收益來看,澶淵之盟是非常劃算的,每年的歲幣又從遼人身上賺了回來,羊毛出在羊身上。
當然,正如宋夏邊境私市眾多,宋遼邊境的私市更在之前,這麽龐大的一塊蛋糕,許多人都要瓜分,北軍咬了一大塊,韓氏也咬下一大塊。
原來大家有一個約定成俗,心照不宣的比例,現在安陽行會想要壯大,就準備改變這個比例,才有了最尖銳的矛盾。
韓家不至於把事情做絕,一點好處都不給那些北軍武人,可大家都想享受,大家都不願意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那不得爭鬥麽?
按道理確實不至於魚死網破,但韓家雄踞相州這麽久,早就知道凡事不能隻講道理,很多事情爭著爭著雙方就紅了眼睛,會做出許多不理智的事情。
所以韓嘉彥又細細囑咐了許多,韓錦孫仔細記下,恭送走了這位父親,出了萬籍堂,往自己的家宅而去。
他的豪宅占地數百畝,前後十一楹,一百零六間,外麵整條巷子的一側,隻能看到他們家的大門,有時候在家穿廊過巷,都要走很長的時間,甚至恨不得騎馬來去。
隻是這回,韓錦孫卻在仆從小心翼翼的服侍下,緩步走著,眼神不斷閃爍。
這份思考直到一道香風迎麵撲來,才被打斷:“相公,你怎麽都不看一看奴家?”
聽著溫言暖語,再感到玲瓏有致的嬌軀貼上來,換成以前韓錦孫會對這新納的二十九房妾室報以笑臉,但此時他心情愈發煩躁,狠狠一甩手:“滾一邊去!”
“啊!”
女子跌倒在地,低聲痛呼,不遠處想要撲過來撒嬌的美貌姬妾也停下腳步,噤若寒蟬,韓錦孫板著臉走過去,口中恨聲道:“都是你們索取無度,否則我怎需……哼!
”
一路忿忿地回到內宅,遠處傳來吟誦佛經的聲音,韓錦孫知道這是自己的正妻崔氏,又在禮敬佛祖了。
韓琦本來就對於佛門沒什麽好感,再加上在相州,唯一能與他們韓氏競爭土地的,就是佛門寺院,上下更增了厭惡。
甚至不止是相州,天下各州縣,占地最廣,擁有土地最多的地主,往往不是豪門官宦,而是佛門寺院,靠著信徒不停的捐贈,一間普通的廟宇都能置辦下數十頃乃至數百頃的田地來,讓他們這種勤奮苦讀,努力考進士的士族情何以堪?
不過今天,韓錦孫想了想,還是走了進去,到了妻子身邊。
一身素袍的崔氏本來在雙手合十,喃喃念經,聽到動靜睜開眼睛,看了看這位夫郎,露出詢問之色。
韓錦孫揮了揮手,那些僧人和侍從立刻退下後,才開口道:“父親要在各大書院引入考試,篩選學子!”
崔氏澹澹地道:“妾身早就告戒過官人,文教乃家族之本,不該在裏麵伸手……”
韓錦孫煩躁地道:“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麽用?若不是各房都將自己的那塊捏得死死的,我也不至於在書院裏那麽做,現在問題是怎麽解決,一旦內部考試,那些濫竽充數的都瞞不住了!”
崔氏沉默下去:“依妾身之見,官人可以去父親大人那裏認錯,他會壓下此事的。”
韓錦孫怒道:“那接下來家族主事的位置,也休想有我的份了,這種法子需要你教麽?”
崔氏不再多言,雙手合十:“阿彌陀佛!”
韓錦孫恨恨地起身,拂袖離去,剛剛出了內宅,就見書童來稟告:“阿郎,柴衙內遞來拜帖,約定……”
韓錦孫正在怒頭上,立刻道:“推了!這柴進算什麽衙內,後周的子孫,還真以為有人會認那塊丹書鐵券?簡直是笑話!”
書童不敢吱聲,泱泱退下。
想到柴進平日裏與阿郎往來,頗多尊敬,背地裏卻被這般蔑視,他不禁為那個年輕的郎君感到有些不值。
當然更多的是對自家安危的擔憂,這位阿郎喜怒無常,可是打死過不少下人的,自己也會危險。
惴惴不安地寫好了給柴進的回帖,書童想了想,還是要主動送上門去。
“賣卦營生,與人講命!”
然而剛剛出了後院大門,一道清亮的聲音傳來,他聞聲看了過去。
就見一人身穿白絹道服,右手拿一副鈴杵,左手挑著個紙招兒,上寫著:“講命談天,卦金一兩。”
韓錦孫不信佛,也不信命,但書童卻特別篤信這個,再加那算命先生麵容白淨,相貌儒雅,一看就不像是個會騙人的,遲疑了下,終究還是走上前去:
“先生,我想算一卦!”
韓家萬籍堂內。
韓嘉彥漫步其中,兒子韓錦孫陪在身邊。
這位駙馬爺走著走著,突然道:“林家還沒有讓媒人上門提親?”
韓錦孫搖頭:“沒有。”
韓嘉彥澹然道:“年輕人心高氣傲,吃了虧還不肯屈服啊!”
韓錦孫冷笑道:“依我看來,這對父子都是不知所謂之輩,林元景區區一個班直指揮使,能和我韓氏聯姻,簡直是幾輩子積來的福分,居然給了機會還不中用,那就休怪我們不留情麵了!”
韓嘉彥道:“倒也不必結下死仇,讓林衝的書院開不下去便是,河北之地的進士生源,萬萬不能讓外人染指!”
宋朝的科舉已經做到了相對的公平,但絕對的公平是不可能的,比如地域的偏向也有之,往往北方的教育資源少,但比起南人更容易受照顧。
比如真宗朝時,有一個山東人和一個江西人一起角逐狀元,寇準就直言“南方下國之人,不宜魁多士”,還有一位河北人張存,也是後來司馬光的嶽父,曾經參加過守城戰,立下功勳,第二年就被錄取為進士,就有人嫉妒“張存解放旋風炮,任弁能燒猛火油”,諷刺張存靠打仗成進士,沒有真才實學。
且不說這種諷刺是不是挺諷刺,在很長一段時間,如果南北士子都差不多,就偏向於北方人錄取,現在雖然沒了那麽大的傾向,但相州韓氏還是敏銳地把握住風向,知道怎麽盡可能地讓河北考生獲利。
講白了還是科學,科舉考試的技巧,囊括方方麵麵,自然也包括施政方針。
“北方久不經戰事,政治地位必然逐漸下降,我們韓氏想要維持家勢不墜,對內必須要抓緊教育,進士輩出,對外則要擴大影響,建立商會!”
韓嘉彥的思路清晰,琢磨著道:“歲安書院的考試,倒是個不錯的法子,你怎麽看?”
韓錦孫臉色變了變:“父親,我覺得不行,天下各大書院內也有考核,但是需要拜入某位大儒門下,才會進行考核,入院時就要考試,豈不是將生源往外推麽?”
韓嘉彥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沒有注意到兒子的神色:“普通書院確實如此,可我們韓氏在相州的書院,並不缺生源,反倒是要督促學子,淘汰掉一些濫竽充數之輩,畢竟我韓氏的家規,文教必須公平公正,能者上庸者下!”
韓錦孫不吭聲了。
韓嘉彥已經決定,吸納歲安書院好的地方,將《三字經》偷偷地給稚子學,然後借鑒《三年五年》的模式增加考試,提升優勝劣汰的競爭力。
《第一氏族》
文教這方麵有了想法後,他又關心起商會來:“安陽行會那邊如何了?”
韓錦孫道:“自從王繼英刺配流放,二兄就高歌猛進,王家節節敗退,已經招架不住了!”
韓密孫是韓琦另一個兒子韓端彥所生,向來有經商頭腦,早早成立了安陽行會,壟斷了相州的生意,也正是韓密孫提出,要趁著厚將行會除名的士氣,讓安陽行會填補空缺,成為六大商會之一。
韓嘉彥卻不放心,凝聲告戒道:“王繼忠這個人比起王繼英要難對付許多,王繼英被匪賊所害,李公的身體也徹底不成了,風向恐怕會有所轉變,你一定要謹慎些,這段時間千萬不能被王氏抓到把柄!”
韓錦孫記下:“父親,我明白的!”
韓嘉彥聲音下意識壓低:“私市那邊收斂些,萬一王家魚死網破,我們也好及時抽身!”
韓錦孫麵色微變:“這至於麽……我們也沒有要逼死他們的地步啊?”
韓嘉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都是這個道理,如今局勢變幻莫測,凡事都要以防萬一,不可大意!”
宋遼互市,最初從太平興國二年就開始了,那個時候趙光義還是趙光義,大宋始置榷務,將輦香藥、犀象及茶,與遼國交易,後來兩國開戰,互市罷不與通,趙光義也成了高梁河車神。
直到三十多年後的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後,才開始在河北雄州、霸州、安肅軍、廣信軍所駐紮之地置榷場,不僅賣上麵那些,還開始賣布帛、漆器、粳糯等貨。
遼國那邊則賣來銀錢、布、羊、馬、駱駝等,毫無疑問,在貿易這方麵,周邊的民族是不可能比得上漢人的,所以宋每年出超40餘萬錢。
單從經濟收益來看,澶淵之盟是非常劃算的,每年的歲幣又從遼人身上賺了回來,羊毛出在羊身上。
當然,正如宋夏邊境私市眾多,宋遼邊境的私市更在之前,這麽龐大的一塊蛋糕,許多人都要瓜分,北軍咬了一大塊,韓氏也咬下一大塊。
原來大家有一個約定成俗,心照不宣的比例,現在安陽行會想要壯大,就準備改變這個比例,才有了最尖銳的矛盾。
韓家不至於把事情做絕,一點好處都不給那些北軍武人,可大家都想享受,大家都不願意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那不得爭鬥麽?
按道理確實不至於魚死網破,但韓家雄踞相州這麽久,早就知道凡事不能隻講道理,很多事情爭著爭著雙方就紅了眼睛,會做出許多不理智的事情。
所以韓嘉彥又細細囑咐了許多,韓錦孫仔細記下,恭送走了這位父親,出了萬籍堂,往自己的家宅而去。
他的豪宅占地數百畝,前後十一楹,一百零六間,外麵整條巷子的一側,隻能看到他們家的大門,有時候在家穿廊過巷,都要走很長的時間,甚至恨不得騎馬來去。
隻是這回,韓錦孫卻在仆從小心翼翼的服侍下,緩步走著,眼神不斷閃爍。
這份思考直到一道香風迎麵撲來,才被打斷:“相公,你怎麽都不看一看奴家?”
聽著溫言暖語,再感到玲瓏有致的嬌軀貼上來,換成以前韓錦孫會對這新納的二十九房妾室報以笑臉,但此時他心情愈發煩躁,狠狠一甩手:“滾一邊去!”
“啊!”
女子跌倒在地,低聲痛呼,不遠處想要撲過來撒嬌的美貌姬妾也停下腳步,噤若寒蟬,韓錦孫板著臉走過去,口中恨聲道:“都是你們索取無度,否則我怎需……哼!
”
一路忿忿地回到內宅,遠處傳來吟誦佛經的聲音,韓錦孫知道這是自己的正妻崔氏,又在禮敬佛祖了。
韓琦本來就對於佛門沒什麽好感,再加上在相州,唯一能與他們韓氏競爭土地的,就是佛門寺院,上下更增了厭惡。
甚至不止是相州,天下各州縣,占地最廣,擁有土地最多的地主,往往不是豪門官宦,而是佛門寺院,靠著信徒不停的捐贈,一間普通的廟宇都能置辦下數十頃乃至數百頃的田地來,讓他們這種勤奮苦讀,努力考進士的士族情何以堪?
不過今天,韓錦孫想了想,還是走了進去,到了妻子身邊。
一身素袍的崔氏本來在雙手合十,喃喃念經,聽到動靜睜開眼睛,看了看這位夫郎,露出詢問之色。
韓錦孫揮了揮手,那些僧人和侍從立刻退下後,才開口道:“父親要在各大書院引入考試,篩選學子!”
崔氏澹澹地道:“妾身早就告戒過官人,文教乃家族之本,不該在裏麵伸手……”
韓錦孫煩躁地道:“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麽用?若不是各房都將自己的那塊捏得死死的,我也不至於在書院裏那麽做,現在問題是怎麽解決,一旦內部考試,那些濫竽充數的都瞞不住了!”
崔氏沉默下去:“依妾身之見,官人可以去父親大人那裏認錯,他會壓下此事的。”
韓錦孫怒道:“那接下來家族主事的位置,也休想有我的份了,這種法子需要你教麽?”
崔氏不再多言,雙手合十:“阿彌陀佛!”
韓錦孫恨恨地起身,拂袖離去,剛剛出了內宅,就見書童來稟告:“阿郎,柴衙內遞來拜帖,約定……”
韓錦孫正在怒頭上,立刻道:“推了!這柴進算什麽衙內,後周的子孫,還真以為有人會認那塊丹書鐵券?簡直是笑話!”
書童不敢吱聲,泱泱退下。
想到柴進平日裏與阿郎往來,頗多尊敬,背地裏卻被這般蔑視,他不禁為那個年輕的郎君感到有些不值。
當然更多的是對自家安危的擔憂,這位阿郎喜怒無常,可是打死過不少下人的,自己也會危險。
惴惴不安地寫好了給柴進的回帖,書童想了想,還是要主動送上門去。
“賣卦營生,與人講命!”
然而剛剛出了後院大門,一道清亮的聲音傳來,他聞聲看了過去。
就見一人身穿白絹道服,右手拿一副鈴杵,左手挑著個紙招兒,上寫著:“講命談天,卦金一兩。”
韓錦孫不信佛,也不信命,但書童卻特別篤信這個,再加那算命先生麵容白淨,相貌儒雅,一看就不像是個會騙人的,遲疑了下,終究還是走上前去:
“先生,我想算一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