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緊張作甚,過來啊!”


    李清照聽到動靜,抬起頭來,對著她們溫和地笑了笑。


    扈三娘和花小妹還不太理解自己為啥會緊張,隻是覺得別人緊張,她們也該緊張。


    李師師卻知道,一個勵精圖治的政權,最值得操心的其實就是繼承人的問題,這涉及到江山社稷的穩固。


    總教頭大婚之後,麾下都盼著消息,等到稱王建製後不久,李清照就有了些孕期症狀,但穩妥起見,直到三個月胎兒穩固,王妃有喜的消息才正式宣布。


    如此一來,才會有顧大嫂帶著這麽多侍衛,興師動眾地保護,讓內外安心。


    所以甭管是不是明白重要性,三位小娘子豈能不緊張,李清照見了倒是想了個法子:“來,多日不見,我考校下你們的學問!”


    麵對這份貼心的教導,李師師和花小妹很快不再緊張,扈三娘則開始懷疑人生,嘀咕道:“我認真學了好久,為何還是大多不會?”


    李清照抿嘴:“三娘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了,隻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之事!”


    扈三娘高興起來,昂起修長的脖子:“我確實擅長單打獨鬥,行軍布陣!”


    李清照噗哧一聲,李師師輕輕搖了搖頭,花小妹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扈三娘還在傻樂:“對啦,先生要生小寶寶了麽?”


    “王上說的怪話,也給你們學去了?”


    李清照啐了一口,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是啊!”


    扈三娘腦子一糊,脫口而出:“那會是小王子,還是小公主啊?”


    這話一出,別說李師師瞪了她一眼,連花小妹都收斂了笑容,微微變了臉色。


    按理來說,隻要生了公主,後麵總有生王子的時候,但有鑒於宋朝官家的子嗣稀缺,滿朝上下還是虔誠地希望,這一胎是位小王子,且茁壯成長。


    畢竟如果哲宗有子嗣,也不至於要傳給弟弟,最終選了端王趙佶這麽個昏君上位……


    發現氣氛冷了下來,扈三娘也慌了,腦袋耷拉下去:“先生,我不是有意的……”


    李清照不以為意,揉了揉扈三娘的頭:“和三娘一樣,我起初也很好奇,甚至不免緊張,直到王上告知,這胎定是一位小王子的。”


    扈三娘愣了愣:“王上這也能知道麽?”


    李清照輕笑:“你們莫不是忘了,王上與安院首一般,都是神醫呢!”


    眾人這才恍然。


    歲安醫館現在得到燕廷支持,發展的速度僅在書院之下,並且開始培養軍醫。


    許多參軍條件不達標的良民,兵部鼓勵他們入醫館培訓,一旦成為合格的軍醫,立刻享受等同的正兵待遇。


    如此一來,歲安醫館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學徒越來越多,許多人這才發現,最初在汴梁坐診的兩位醫師,正是王上和如今的太醫院院首安道全。


    所以別的太醫萬萬不敢說生的是王子還是公主,說了也隻會讓人半信半疑,但這位夫郎所言,卻讓李清照覺得那種篤定不是安慰,而是信心滿滿的判斷。


    李彥太有信心了,那可是【一發入魂】,頭一次都會心想事成,第二胎第三胎是男是女不知道,頭一胎的概率則是注定的。


    “那太好了!”


    扈三娘很快又變得喜笑顏開,三個小娘子圍著團團轉,李清照愈發愉悅。


    她喜歡書院,也正是喜歡這些孩子。


    李師師大方得體,聰慧異常,扈三娘活潑開朗,率性直爽,花小妹文靜羞澀,心地善良……


    雖然宮中也不壓抑,但有書院的環境,能夠發揮才華,培養出越來越多的才女,無疑更加身心愉悅。


    師生在一塊談天說地,相比起扈三娘和花小妹,李師師最是一心多用。


    一方麵關心生活,一方麵探討學問,還間或思考怎麽讓膽小的明王入伏,目光掃視間,甚至眼尖地看到,剛剛王妃埋首伏案的紙張上,有幾行娟秀的小字。


    雖然被擋住了大部分,但還是能提取出幾個關鍵字:“元芳”“敵人倒下”“銅錢落地”……


    “神探李元芳?這是《前唐秘史》裏的哪一段?”


    “我看的五冊裏麵沒有這段……莫不是王妃自己寫的?”


    李師師一怔。


    如今市麵上最火爆的話本,無疑是這本她曾經用來打發時間,後來也看上癮的《前唐秘史》。


    目前連載了五冊,已經經曆五個案子,一個巨大陰謀的輪廓隱隱浮出水麵,對於第五冊末尾斷在關鍵地方,讀者情緒十分穩定。


    反正李師師近來路過書肆時,幾乎次次都聽到有人咬牙切齒地詢問,第六冊什麽時候出……


    李師師也問過。


    沒有得到答案後,她就對這套的作者挺好奇的,也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要寄些禮物慰問下。


    但此時看到陌生的情節,聯係到歲安書院的首推,李師師猛然回過味來:“怪不得近來的第四冊與第五冊,辭藻優美,文筆華麗,還有令人驚豔的詩詞篇章,比起前三冊提升了太多!”


    “但故事的風格是統一的啊,如果後兩冊是先生所著,前麵的三冊……第六冊遲遲不出……”


    “那沒事了,我們還是能等得起的!”


    李師師態度立變,決定回去把前五冊重看一遍,尤其是真武聖君的篇章好好研究一下。


    想到這裏,她眉頭微動,倒是若有所思起來。


    這邊正有說不完的話,太陽已經要落山了,李清照看看時辰:“今日就到這裏……三娘,不得鬆懈,下次再考校你的功課。”


    扈三娘聲音嘹亮:“喏!”


    在顧大嫂等侍衛護送下,李清照並未回王宮,而是乘坐馬車去往李府。


    到了府門前的路上,就見母親王氏已經等在門口,她走下馬車,行禮嬌嗔道:“不是讓娘娘在家中等待麽?為何又跟女兒這般見外!”


    王氏看到女兒容光煥發,眉宇含笑,心頭也是喜悅:“你父親是禮部尚書,我們更要遵守禮製,豈能有半點疏漏?”


    李清照心疼母親,也知禮節確要注意,關心了彼此的身體狀況後,詢問道:“父親呢?還在禮部麽?”


    王氏道:“省試將至,他回來的都很晚。”


    李清照微微蹙眉,輕歎道:“也不必如此辛苦……”


    王氏攙著女兒的手,一起進了屋,屏退婢女後,挨在一起說話:“你父親如今是一品尚書,豈能不為朝廷殫思極慮?你放心吧,他心中有數的!”


    李清照以前耳濡目染,對於宋廷大事也有所了解,在李格非參與簡王政變事件中,才力勸父親在家避禍。


    如今為了避免後宮幹政,倒是盡可能不打聽外朝事宜,但很多情況也傳入耳中。


    因為從一品的六部尚書裏麵,就有她的父親,當朝國丈。


    官居一品,權掌一部,女兒還是未來的皇後,如此位極人臣,其實是一件忌諱的事情,李清照對此很是有些擔心。


    王氏之前比李清照更擔心,甚至苦勸過李格非推辭禮部尚書一職,現在倒是既來之則安之,總不能權勢享受著,風險卻不擔,天底下沒有這般好的事情:“六部職權提升,亦是氣象一新,你父親掌禮部,自當盡心盡責,為國家好好選拔人才,等到不負重托,可以放心請辭,安度晚年。”


    李清照道:“請娘娘轉告父親,王上在宮中都多次強調,治大國如烹小鮮,無論有怎樣的宏偉藍圖,都得腳踏實地,一步步來,不可急切,今各部政效,強於前宋太多,他已經很滿意了。”


    王氏大讚:“王上乃聖君,黎庶得安,百官正位,天下豈會不興?”


    朝堂高層其實看得清楚,燕廷如今的高效,隻是相對趙宋臃腫緩慢的行政而言,放在前唐也就是一般,但李彥確實不準備再加快。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格,用後世的觀念去要求現在這個時期,無疑是不公平的,甚至會遭到反噬。


    比如明朝張居正改革時期,就是古代吏治的高效時期之一,“雖萬裏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這個描述肯定有所誇張,萬裏隻是一個虛數,卻也強調了大明中樞對於遙遠的地方,也有著強大的行政控製力,這是相當驚人的。


    隻可惜在這樣高效的背後,也讓上上下下積壓了巨大的壓力與不滿,等到張居正一死,上下官員頓時鬆了口氣,政效很快回歸原樣,甚至還不如原樣。


    這就是一個人的改革,人亡必定政息。


    革新弊政,不能一味靠著個人威望推動,那樣注定推行不下去。


    同樣要改變宋朝緩慢的行政,讓朝堂各部高效,勢必上下辛苦,正因為這個考慮,李彥才在稱王階段,加強六部的職權,尚書位高權重,其下官員水漲船高。


    既要馬兒跑,就要給馬兒吃夠了草。


    不過稱王時期的官位並非定製,接下來的稱帝,六部官品是否還能維持原樣,就要看他們的努力與成效。


    跑出千裏馬的樣子來,草才會繼續管夠,不然打回原形,也怪不得人!


    所以此時宮城之中,不僅是李格非所在的禮部,一個個部門都是廊下用食,專注統一,繼續工作。


    別跟我說回家享樂,朝廷就是我的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李元芳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興霸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興霸天並收藏從李元芳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