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十八。


    小寒。


    數九時節,前幾日的北風沒能吹下這個冬天的又一場雪,天氣倒是更冷,金陵周邊許多地方都出現了封凍。


    皇城。


    奉天門外,深寒之下,今日早朝的氣氛卻很熱,因為今天正式宣告了新朝中書十部一係列尚書、侍郎等官職的人選,另外還有其他一些衙署官職的任命。


    醞釀多日,其中不乏博弈,相應人選,基本在預料之中。


    吏部尚書:楊憲。


    戶部尚書:楊思義。


    禮部尚書:錢用壬。


    工部尚書:單安仁。


    兵部尚書:傅瓛。


    刑部尚書:周禎。


    這是傳統六部,看點不多。


    接著是新設四部。


    農部尚書:康茂才,並兼任下轄營田司營田使。


    海部尚書:空缺;以翰林直學士詹同為侍郎。


    商部尚書:空缺;以從五品翰林待製秦裕伯為郎中,秩正五品。


    醫部尚書:孫守真,並兼任太醫院使,原左、右使撤銷。另以太醫院同知戴三春為侍郎。


    雖說預料之中,很多任命提前大家就已經知曉,但,總體而言,這份名單還是有著太多可以品味斟酌之處。


    比如,大都督府都督同知康茂才擔任的農部尚書。


    以領軍將領為一部尚書,前朝不是沒有先例。


    唐時名將裴行儉就曾擔任過相當清貴的禮部尚書,然而,當時裴行儉的身份依舊偏向於一個武將,擔任文職的同時一生都在主持征伐,晚年還去世在了最後一次準備遠征突厥的前夕。


    再看當下。


    這一次,皇帝陛下雖然依舊沒有撤掉康茂才的從一品都督同知官職,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康茂才今後將更多偏向一個文官。


    關於武職的保留,皇帝陛下在與群臣商議任命時還特意解釋過,這是為了協調接下來的全國性屯田事務。因為要采取軍事化管理的屯田模式,不止要組織各省無地流民,還會從軍中大規模抽調士卒擔任屯兵。


    總之,康茂才的任命,大概率就是今後朝廷的一個傾向。


    因為,這並不是孤例,還有另外一個在前。


    吳良。


    當年鎮守江陰十年使得張士誠不敢西窺的吳良當下擔任衙署駐地在廣州的廣東營海分司營海副使,秩從三品。


    曾經的領軍大將,除了這一職位,完全不再兼任武職。


    既然有了吳良,又有了康茂才,將來,肯定還有更多。


    混跡朝堂的都是聰明人,大家能夠看出,皇帝陛下這一招,既拿掉了武將兵權,又不會背上兔死狗烹的非議,可比當年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要高明太多。


    當然了,壞處也有。


    武官轉文職,必然會衝擊傳統文官的政治資源。


    然而,當下才開國,又有前朝對儒生的極力壓製,導致傳統文官勢力並不彰顯。無論皇帝陛下推行的中書十部改革,還是武官轉文職,都沒有遭遇太大阻力。


    除了武官轉文職的康茂才,另外兩個尚書位置空缺的海部和商部,並不是沒有人極力爭取。


    即將過去這一年的各種變化,讓大家都看得出這兩部今後的重要性,然而,爭到了最後,誰也沒拿到。


    首先是海部。


    以翰林直學士詹同為侍郎,皇帝陛下私下也有解釋,隻是讓詹同協調東南各地的營海事務。海部的重心還是在沿海,中樞隻充當一個協調角色,暫時不會過多幹涉。


    其次是商部。


    更是隻暫時設了一個正五品的郎中。


    而且,大家還能看出,秦裕伯明顯隻是過渡性的輔助角色,因為這位前翰林待製今年已經72歲,雖然身體依舊康健,到底不可能幹太久。


    那麽,輔助角色,輔助誰呢?


    眾所周知。


    某個少年平章,候補宗室郡王。


    再看整個十部的任命,其中大部分,隱隱約約的,都與某個少年平章有所關聯,比如單安仁,比如孫守真,再比如康茂才……這位農部尚書之前的營田使,完全就是來自對方的提議。


    甚至文官轉武職的精明大略,顯然也是對方提出。


    這些無疑都顯示著,雖然是從一品的中書平章,但某人對各部的影響力,實在是要比正一品的左相李善長還要大很多。


    嗯。


    是太多!


    畢竟旁觀這一年,大家不是瞎子,能夠感受到,左相已經遭到了皇帝陛下的冷落。雖說當下還掌管著諸多事務,比如近期的丈量北方田畝,但,作為百官之首,中書主腦,對於新任的各部主官,左相能順暢指使的……簡直一個都沒有。


    就說吏部尚書楊憲。


    吏部是傳統各部第一,這次聖旨上的排列也沒有改變,可見重要。然而,楊憲這位吏部尚書,不僅不與左相一心,這些年還針鋒相對。


    還有傅瓛,陳友諒舊臣,因為這一身份,之前頗受排擠,差點都要辭官,當下卻執掌了兵部。


    兵部啊!


    軍方……那可是淮西係的根本。


    雖然初設的兵部權柄遠低於大都督府,但既然設立,今後必然會對軍方形成掣肘。


    除了十部官員的確定,今日早朝,另外幾項改革和任命,也頗為受人矚目。


    主要是五座大學。


    金陵大學,以翰林學士陶安為校長,秩正三品,以今次科舉士子錢唐為副校長,秩正四品。


    國子學改為國立大學,以國子學祭酒許純仁為校長,秩正三品。


    後湖醫學院改為後湖醫藥大學,醫部尚書孫守真繼續兼任校長,秩正三品,醫部侍郎戴三春兼任副校長,秩正四品。


    新設金陵軍事大學,以中書平章政事常遇春兼任校長,秩正三品,以右禦史大夫鄧愈兼任副校長,秩正四品。


    新設金陵工業大學,校長空缺,以起居注熊鼎為副校長,秩正四品,負責籌備事宜。


    五座大學,其他都沒什麽,就像沒影子的工業大學,籌備階段,暫時不設校長很正常。


    問題是……


    常遇春擔任金陵軍事大學校長,這事兒,太詭異了。


    皇帝陛下希望一個武將坐鎮軍事大學,這可以理解,如果還要這個武將擁有很高的威望,這也能理解。但,如果這樣,最合適的人選,應該是徐達才對啊!


    常遇春勇冠三軍,這沒人質疑,可……咱常大將軍,不識字啊。


    不識字的人擔任一個學校的一個校長,是不是太亂來了一些?


    再說了,近日右禦史大夫鄧愈忙前忙後的,讓他順勢擔任軍事大學校長,從一品向下兼任正三品,這不理所當然嘛,都還屈就了呢。


    再搞這一下,簡直多此一舉!


    看不懂。


    實在看不懂。


    甚至都引發了一些猜測,這……皇帝陛下,是對徐大將軍不滿呢,還是對常大將軍不滿呢?


    有疑惑就問。


    不同於其他一些職位,這一任命皇帝陛下之前沒有和大家商議,直接宣告,於是文官們隻能在早朝當場提出質疑。


    老朱的回答是常遇春多年征戰甚是勞苦,希望蜀中戰事結束後將他調回修養一番,但又不宜過於鬆閑,就給了這一職位。


    這理由太勉強。


    難道其他武將這些年就不勞苦?


    於是,還有頭鐵的幹脆揭開某個問題:常大將軍不識字,怎麽教學生?


    然後就被打了板子。


    無論如何,十部五校的確立,宣告了大明立國將近一年後,朝堂格局的一次重大轉變,而帶來這一切轉變背後的關鍵,隻是一個總是病弱模樣好像隨風就倒的小小少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武生存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裴玄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裴玄黃並收藏洪武生存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