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了‘補貼’策略,敲定產量快速增加導致過剩鋼鐵的流向問題,接下來就是具體的執行方案。


    首先,想要實現三年1萬噸到2萬噸的鋼鐵產量目標,不能隻是太平鋼鐵公司一家。


    這不是說太平鐵礦沒有單獨扛下產量目標的潛力,畢竟10億噸級別的儲量,一兩萬噸年產目標,隻相當於鐵礦規模的十萬分之一。問題在於,別說當下,就是幾百年後,也要考慮的另一個關鍵,運輸。


    鋼鐵是非常沉重的。


    比如在太平生產鋼鐵,運到北方,就說山東,那和在山東本地直接煉鐵,其中成本的增加,那簡直就是兩個概念。


    實際執行中,當然不能這麽做。


    因此,除了肯定還要重點發展的太平鐵礦公司,其他的,至少,大明各個行省,也要有相應的官方冶鐵企業,以便‘就地取材’,降低成本。


    說起這個,計劃統管全國鋼鐵生產的大明鋼鐵集團旗下,已經不是隻有太平鋼鐵公司一家,另外一個還更早,是朱塬在明州時遙控設置在山東沂州的沂州鋼鐵公司。


    同樣配套的還有沂州煤炭公司。


    兩家公司的運營都很不錯,不僅為前方大軍和後方明州提供了大批煤炭和鋼鐵,還幫助山東解決了一部分流民問題,這些都是後續其他行省可以參照的模板。


    其次,大家討論過程中又產生了另外一個靈感,被老朱當場敲定。


    鋼鐵的補貼,可以和接下來的人口與土地登記相互結合。


    因為稅收等問題,這年代,地方上隱匿人口和土地的現象非常普遍。現在,國家要白送東西了,你要不要?要的話,那就得登記。


    話題還進一步延伸。


    不隻是鋼鐵補貼,比如接下來要廣泛推進的全民教育,這也是第一個三年計劃中被列舉的項目。那麽,你孩子要不要上學,要上,那也得登記。


    中國人對教育的執念……


    恰好就拿老朱來說,朱家當年屬於到處給人耕佃的社會底層,也就比更底層的流民強一些,即使如此,老朱兒時還是被父母送去讀過私塾,雖然隻有幾個月,卻也可見,隻要稍微有那麽一點條件,中國家長都不會放棄對子女的教育。


    總之,接下來的各種政策其實都可以關聯在一起,環環相扣。


    這麽討論一番,鋼鐵之後,是又一個話題。


    修史。


    既然已經改朝換代,甚至這次比曾經還要徹底很多,連北元都沒了,那也就更到了修史的時候。


    議桉是宋廉提出。


    對於此事,現場諸人的意見也是不一,讚成居多,卻也有反對的,理由是蒙元為外族政權,並非華夏正統。


    不過,老朱心裏顯然有了主意,簡單商議,某人就直接拍板。


    修!


    朱塬對此也是讚成。


    中國是什麽?


    朱塬覺得,那句話再貼切不過,叫做‘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從炎黃時代開始,中華民族,就是千百年來不斷融合而來。


    這次不過再融合一個。


    將來,按照朱塬的計劃,必然還會融合更多。


    既然如此,現在就必須把格局給打開,不能小家子氣,糾結什麽亂七八糟的‘夷狄之辯’。


    內心裏想著這些,被老朱點到,朱塬說的卻是另一個:“祖上,《元史》肯定是要修的,而且,要非常認真地修,耗上十年八年甚至更長時間都在所不惜。”


    老朱明顯意外:“為何?”


    作為一個超級務實的實用主義者,老朱同意修《元史》,隻是尊重一下曆代慣例,可沒想過耗費十年八年做這種事。


    曾經曆史上就是如此。


    相比其他各朝曆史要麽幾十年要麽甚至幾代人地耗時修撰,《元史》隻用了六個月就飛快完成,因此也成了二十四史中最差的一部,後世得了個‘元史草率’的評價。


    朱塬曾經還翻過,確實很‘草率’。


    當時的諸多事件和人物明明有著很值得記載的後續,比如擴廓帖木兒,結果,都是在洪武元年就戛然而止,以至於後世想要研究元朝,卻發現史料實在稀缺。


    這麽想著,朱塬吩咐侍臣在會議桌末尾的黑板上掛上一副小號的世界地圖,接著道:“祖上,還有大家,看看這張世界地圖。前元疆土,算上目前依舊存在的各大汗國,橫跨數萬裏之遙,咱們大明當下不過有其十分之一。修撰《元史》,相當於咱們承認了元朝的正統,這其實也就意味著,作為正統的繼承王朝,咱們在法理上也就擁有了接受前元疆土的正當性。大家不要小看這份正當性,這可以在大明將來的擴張過程中,幫我們消除很多不必要的阻力,說得不誇張一些,一個‘正當性’,抵得上百萬大軍。”


    相關論調來自曾經不知哪裏看過的一篇文章。


    記得那文章說老朱修《元史》就是這個目的,朱塬卻覺得,老朱應該沒想到這麽深。


    從某人立國後重修長城等舉動來看,拿下中原,領土超越宋時,老朱就已經相當滿足,其他的,某人更多隻是確認一個藩屬名義。


    大概就是你向我稱臣,咱們就和平相處。


    老朱為此還在《皇明祖訓》裏列了一長串的‘不征之國’。


    說到底,這是老朱的局限性,或者,是整個封建時代大部分帝王的局限性,而其背後最最根本的原因,則是封建時代生產力的限製,導致王朝擴張無力。


    沉迷擴張,反而可能拖垮國家。


    這一次卻不同。


    朱塬已經給眾人展示過工業時代的前景,再看那橫亙數萬裏的廣袤地域,以前不敢想,現在……會議室內許多人不由再次記起某人在那天演示時所說的一段話。


    十萬大軍,十萬糧草,十日可達!


    將來若真能有日行千裏的火車,萬裏之遙,確實也隻需十日而已。


    這是以往不能想像的。


    現在的情況是,千裏之途,若非冒險奔襲,大軍正常行軍,都要走上半個月。萬裏行軍,那動輒可能就是一年半載。


    再說朱塬給出的‘正當性’的概念,這個,眾人更是理解。


    就像這華夏惦記了幾百年的幽雲十六州。


    這次,終於收回。


    就像之前大軍到了陝西,地方軍鎮選擇不戰而降,一方麵是攝於大軍威壓,另一方麵,又何嚐不是覺得,改朝換代而已,本就是一家人,降了也就降了,很正當啊。


    坐在上首的老朱也是越琢磨越覺得有理,點著頭,下意識就要開口,略一遲疑,卻是轉向李善長:“既如此,百室,這修撰《元史》之事,就由你來操持吧?”


    老朱剛剛第一個想的還是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


    不過,隨即又意識到,朱塬事情已經夠多,又是那羸弱身子,此事……就沒必要親自來了。畢竟道理老朱認可了,但修史這種事,老朱潛意識裏還是覺得,殺雞而已,用不著牛刀。


    老朱也相信,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不會在意。


    再就是,這算又能給自己老兄弟一份差事,免得某人總覺得自己被冷落。


    嗯。


    還是要忙起來,事情就少。


    李善長沒猜到老朱的具體想法,倒是注意到自家主公剛剛的細微動作轉變,明白他是先有意對麵少年,才轉向自己。


    這讓李善長又產生了一些自家主公還是重視自己權威的感覺。


    就像那元丞相脫脫主持修撰宋、遼、金三史一樣,這修史,按照前朝慣例,就該他來。


    而且,這可是能留名聲的。


    終究儒士出身,李善長骨子裏對於某些事情也難免重視,立刻答應:“臣定不負主公所托。”


    朱塬確實不在意,也沒想主持。


    沒那精力。


    而且,還挺佩服老朱的反應。


    如果老朱剛剛說出了讓自己主持這件事,他拒絕,再轉給對麵老李,那場麵就很尷尬了。


    本想就此打住,不過,臨時想起來,朱塬接著道:“祖上,塬兒還有一些建議。”


    老朱點頭示意。


    朱塬道:“正所謂‘知己知彼’,恰好趁著修史的機會,咱們要充分地對塞外乃至更遠的西方之地進行一次梳理。前元曾經涵蓋的所有屬國和所有部落,他們的政治、經濟、文化、曆史等等,咱們都要收集編撰,越詳細越好。充分了解這些,將來大明再發兵接收那些土地,也能因地製宜,事半功倍。”


    老朱不自覺地抬著手臂朝朱塬點著:“這個也好,好想法哩,”說完轉向李善長:“百室,你可記下了。”


    李善長下意識不太情願。


    朱塬適時助攻:“祖上,要不這一點我來做?”


    老李頓時露出戒備之色。


    老朱卻準確get,擺手道:“已是給了百室,你就莫要爭了,管好自己事情。”


    老李瞬間再次感動起來。


    難得自家主公現在還會向著自己啊。


    會議室內,其他人旁觀君臣三個互動,有看懂的,有沒看懂的,還有理解偏了的,卻也沒誰打岔。


    直到老朱吩咐暢所欲言,大家才又開口提出自己的建議。


    修史的事情敲定,接著又是下一個議題。


    轉眼到了中午。


    老朱意猶未盡,事情也沒談完,幹脆就讓禦膳房送了午飯過來,大家都別走,吃了繼續。


    倒也不忘關心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


    要不要提前回去?


    這是寶貝,不能累著。


    還說稍後可以讓人把會議記錄給朱塬送回去。


    祖宗如此,朱塬當然要掏心掏肺。為了大明的美好未來,今天……就不睡午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武生存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裴玄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裴玄黃並收藏洪武生存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