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府,白虎殿。
朱塬到來時,朱元璋確實在生氣。
定好的海運輸糧策略,竟然因為某個夯貨吃錯了藥,臨時出現變故。
當下大軍南征北戰,徐達、常遇春、馮勝、傅友德、湯和、廖永忠、鄧愈、李文忠、胡廷瑞、楊璟等等全都征戰在外,少數其他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
朱元璋口袋裏能隨意調動的大將,一個是最近幾年身體不好因而留守中樞的康茂才,還有一個就是平定張士誠後不願再到處奔波這次隻討了個督糧差事的華高。
華高徹底撂了挑子,康茂才要兼下對方職責,就更不能動。
問題是,想要啟動海運,為了鎮住張士誠、方國珍那幫剛剛歸順不久動輒生亂的舊部降臣,還偏要一員大將不可,最好還要是熟悉水軍的大將。否則,正如前日大殿內下屬所言,一個不好,那些人得了糧船,要麽出海自立,要麽,可能就直接投了北朝。
因此,海運策略隻能暫緩。
朱元璋越想越牙癢癢,若不是剛剛華高一副臉色青白奄奄一息的模樣,他都想親自給對方幾十板子。
夯貨!
怎麽不直接死了幹淨!
當朱塬出現,看到那隻紫檀木匣,本該高興的一件事,朱元璋一時間還是調整不過來,隻是讓自己勉強不要遷怒。
再次屏退左右,摩挲著朱塬送上的匣子,朱元璋看向殿中少年:“既如此,可還有甚麽要交代?”
朱塬拱手道:“殿下應該發現,臣所學文字乃簡體製式,匣中……臣已盡量使用繁體書寫,但難免疏漏,想來,並不會影響將來殿下閱讀。”
朱元璋嗯了聲,表示無礙。
其實簡體字很早就已經出現,比如草書,其實就是一種簡體。就像後來大陸人閱讀繁體不會有障礙一樣,習慣了繁體的人,反過來閱讀簡體,其實也問題不大。
朱塬想了想,又說道:“還有,殿下,《天書》內容,不止外人,哪怕殿下至親,將來除非得到殿下許可,否則,也不宜觀看。更要緊的,絕不能先於殿下觀看。”
這是之前幾個小王爺想要闖院子讓朱塬產生的想法。
可以想見,萬一某個叫朱棣的,先偷偷看了匣中《天書》,那結果……因此也讓朱塬不得不冒然提醒。
確實冒然。
朱元璋對家人是很看重的,若有人突然對他說,你要防著點你的家人,沒有足夠理由的話,結果難料。因此,朱塬雖然開了口,說辭也是斟酌之後,很委婉的表達。
朱元璋聞言,打量朱塬一眼,表情不見喜怒,片刻後還是道:“俺知曉厲害。”
朱塬又梳理一番,確認沒有遺漏,再次長揖道:“如此,臣請告退。”
朱元璋微微點頭,說道:“後湖那邊,俺已吩咐給你安排好了,王妃還給你備了一幹日用,足夠你生活三年,你可還有其他需求?”
朱元璋提起這個,朱塬倒是又想起。
還真有。
不好意思地再次拱手,朱塬道:“臣謝過殿下和王妃關愛。另,殿下,臣之所學與當世學問迥異,若是可以,臣想再討一些書籍,以供之後三年鑽研,與臣之學問融會貫通。這種小事本不應該勞煩殿下,但,臣想要書籍,或許市麵無法購置,隻能冒昧。”
臣下想要讀書,這種事朱元璋是絕對支持的,表情都不由緩和一些,問道:“甚麽書?”
朱塬頓了下,說道:“或有些多,有些一時也記不起,需要臣花費幾日列一書單出來。”
朱元璋答應道:“可以,到時把單子送來,俺讓人給你置備。”
這麽說完,再沒有其他事情。
朱元璋重新喚來侍從,吩咐護送朱塬去往金陵城北的後湖。
等朱塬離開,大殿內一時安靜。
朱元璋靜靜坐在書案後,反複摩挲著麵前的紫檀木匣,內心一股又一股的強烈好奇湧起。
天書嗬!
經濟之學、五百年國祚、千年未有之盛世、華夏曆朝人口變化走勢圖……這些時日所見所聞一切之關鍵,都在眼前木匣當中。
三年!
竟然要等三年?!
為何要等三年?!
當大手不知不覺摸到那把黃銅小鎖,朱元璋才又發現一個問題。
鑰匙呢?
隨即明白,那小秀才大概是擔心自己提前開了鎖,連鑰匙都沒留,或許,三年之後,他隻能強行破開。
嗬,一把銅鎖而已,難道俺現在就破不開麽?
內心不知不覺的逆反正醞釀著,忽聽有人通報,將朱元璋拉回現實。
來者是禮部尚書崔亮。
這幾日,禮部先後確定了即位當日對皇後和太子的冊封儀式,朱元璋認為太過繁瑣,擔心百官到時忙不過來,就要求簡化。崔亮這是重新過來匯報,然後又說起另外的一項開讀詔赦儀式。
朱元璋認真聽著這些,內心依舊覺得太過繁雜。
各種多此一舉。
當下數十萬大軍征戰在外,每日事務不知凡幾,有這時間,不如多批閱幾份章。
不過,老朱到底沒有否決。
朱元璋也明白,國家的根本,就是一個‘禮’字,如果他這個即將當皇帝的都不守禮儀,還怎麽約束百官萬民?
想到這裏,朱元璋又記起最近剛剛得到的另外一個國之根本——經濟之學。
回憶朱塬當初所述種種,想想那‘生產’與‘分配’,朱元璋就莫名幹勁十足,因為覺得這才是實事,比各種繁瑣禮儀強太多。
唉。
可惜還要等三年。
不知不覺,朱元璋又開始摩挲麵前的紫檀木匣。
崔亮講解完明天日程,見上位摩挲著麵前的古怪匣子陷入沉思,若是個錚臣,這時候就該抗議一下。
可惜他不是。
等待片刻,朱元璋終於回神,見崔亮還站在殿中,點頭道:“我知道了,明日照你安排就是,下去罷。”
崔亮沒有離開,而是提起另外一事:“主上,有關國號與年號,主上可有定奪,距離主上登基之日愈近,稍後一些文告,或已需用到?”
這件事,崔亮之前提過,最初建議由禮部草擬一些,讓朱元璋挑選。
朱元璋那麽喜歡給人起名字的一個人,怎麽會把這麽重要的事假他人之手,當時就拒絕了崔亮的建議。
實際上,臘月十一日的那次勸進之後,朱元璋就已經開始悄悄琢磨,並且有了結果。臘月十九日接受了群臣再次勸進,第二天崔亮問起,朱元璋沒說自己已經想好。
總要矜持一下。
今天已經是臘月二十四,不需再遮掩。
朱元璋一邊提筆蘸墨,一邊道:“我已想好,國號為‘大明’,至於年號,崔卿,你看這個如何?”
崔亮恭敬上前,看向書案上朱元璋落筆,隻見蒼勁有力的兩個大字:洪武!
朱塬到來時,朱元璋確實在生氣。
定好的海運輸糧策略,竟然因為某個夯貨吃錯了藥,臨時出現變故。
當下大軍南征北戰,徐達、常遇春、馮勝、傅友德、湯和、廖永忠、鄧愈、李文忠、胡廷瑞、楊璟等等全都征戰在外,少數其他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
朱元璋口袋裏能隨意調動的大將,一個是最近幾年身體不好因而留守中樞的康茂才,還有一個就是平定張士誠後不願再到處奔波這次隻討了個督糧差事的華高。
華高徹底撂了挑子,康茂才要兼下對方職責,就更不能動。
問題是,想要啟動海運,為了鎮住張士誠、方國珍那幫剛剛歸順不久動輒生亂的舊部降臣,還偏要一員大將不可,最好還要是熟悉水軍的大將。否則,正如前日大殿內下屬所言,一個不好,那些人得了糧船,要麽出海自立,要麽,可能就直接投了北朝。
因此,海運策略隻能暫緩。
朱元璋越想越牙癢癢,若不是剛剛華高一副臉色青白奄奄一息的模樣,他都想親自給對方幾十板子。
夯貨!
怎麽不直接死了幹淨!
當朱塬出現,看到那隻紫檀木匣,本該高興的一件事,朱元璋一時間還是調整不過來,隻是讓自己勉強不要遷怒。
再次屏退左右,摩挲著朱塬送上的匣子,朱元璋看向殿中少年:“既如此,可還有甚麽要交代?”
朱塬拱手道:“殿下應該發現,臣所學文字乃簡體製式,匣中……臣已盡量使用繁體書寫,但難免疏漏,想來,並不會影響將來殿下閱讀。”
朱元璋嗯了聲,表示無礙。
其實簡體字很早就已經出現,比如草書,其實就是一種簡體。就像後來大陸人閱讀繁體不會有障礙一樣,習慣了繁體的人,反過來閱讀簡體,其實也問題不大。
朱塬想了想,又說道:“還有,殿下,《天書》內容,不止外人,哪怕殿下至親,將來除非得到殿下許可,否則,也不宜觀看。更要緊的,絕不能先於殿下觀看。”
這是之前幾個小王爺想要闖院子讓朱塬產生的想法。
可以想見,萬一某個叫朱棣的,先偷偷看了匣中《天書》,那結果……因此也讓朱塬不得不冒然提醒。
確實冒然。
朱元璋對家人是很看重的,若有人突然對他說,你要防著點你的家人,沒有足夠理由的話,結果難料。因此,朱塬雖然開了口,說辭也是斟酌之後,很委婉的表達。
朱元璋聞言,打量朱塬一眼,表情不見喜怒,片刻後還是道:“俺知曉厲害。”
朱塬又梳理一番,確認沒有遺漏,再次長揖道:“如此,臣請告退。”
朱元璋微微點頭,說道:“後湖那邊,俺已吩咐給你安排好了,王妃還給你備了一幹日用,足夠你生活三年,你可還有其他需求?”
朱元璋提起這個,朱塬倒是又想起。
還真有。
不好意思地再次拱手,朱塬道:“臣謝過殿下和王妃關愛。另,殿下,臣之所學與當世學問迥異,若是可以,臣想再討一些書籍,以供之後三年鑽研,與臣之學問融會貫通。這種小事本不應該勞煩殿下,但,臣想要書籍,或許市麵無法購置,隻能冒昧。”
臣下想要讀書,這種事朱元璋是絕對支持的,表情都不由緩和一些,問道:“甚麽書?”
朱塬頓了下,說道:“或有些多,有些一時也記不起,需要臣花費幾日列一書單出來。”
朱元璋答應道:“可以,到時把單子送來,俺讓人給你置備。”
這麽說完,再沒有其他事情。
朱元璋重新喚來侍從,吩咐護送朱塬去往金陵城北的後湖。
等朱塬離開,大殿內一時安靜。
朱元璋靜靜坐在書案後,反複摩挲著麵前的紫檀木匣,內心一股又一股的強烈好奇湧起。
天書嗬!
經濟之學、五百年國祚、千年未有之盛世、華夏曆朝人口變化走勢圖……這些時日所見所聞一切之關鍵,都在眼前木匣當中。
三年!
竟然要等三年?!
為何要等三年?!
當大手不知不覺摸到那把黃銅小鎖,朱元璋才又發現一個問題。
鑰匙呢?
隨即明白,那小秀才大概是擔心自己提前開了鎖,連鑰匙都沒留,或許,三年之後,他隻能強行破開。
嗬,一把銅鎖而已,難道俺現在就破不開麽?
內心不知不覺的逆反正醞釀著,忽聽有人通報,將朱元璋拉回現實。
來者是禮部尚書崔亮。
這幾日,禮部先後確定了即位當日對皇後和太子的冊封儀式,朱元璋認為太過繁瑣,擔心百官到時忙不過來,就要求簡化。崔亮這是重新過來匯報,然後又說起另外的一項開讀詔赦儀式。
朱元璋認真聽著這些,內心依舊覺得太過繁雜。
各種多此一舉。
當下數十萬大軍征戰在外,每日事務不知凡幾,有這時間,不如多批閱幾份章。
不過,老朱到底沒有否決。
朱元璋也明白,國家的根本,就是一個‘禮’字,如果他這個即將當皇帝的都不守禮儀,還怎麽約束百官萬民?
想到這裏,朱元璋又記起最近剛剛得到的另外一個國之根本——經濟之學。
回憶朱塬當初所述種種,想想那‘生產’與‘分配’,朱元璋就莫名幹勁十足,因為覺得這才是實事,比各種繁瑣禮儀強太多。
唉。
可惜還要等三年。
不知不覺,朱元璋又開始摩挲麵前的紫檀木匣。
崔亮講解完明天日程,見上位摩挲著麵前的古怪匣子陷入沉思,若是個錚臣,這時候就該抗議一下。
可惜他不是。
等待片刻,朱元璋終於回神,見崔亮還站在殿中,點頭道:“我知道了,明日照你安排就是,下去罷。”
崔亮沒有離開,而是提起另外一事:“主上,有關國號與年號,主上可有定奪,距離主上登基之日愈近,稍後一些文告,或已需用到?”
這件事,崔亮之前提過,最初建議由禮部草擬一些,讓朱元璋挑選。
朱元璋那麽喜歡給人起名字的一個人,怎麽會把這麽重要的事假他人之手,當時就拒絕了崔亮的建議。
實際上,臘月十一日的那次勸進之後,朱元璋就已經開始悄悄琢磨,並且有了結果。臘月十九日接受了群臣再次勸進,第二天崔亮問起,朱元璋沒說自己已經想好。
總要矜持一下。
今天已經是臘月二十四,不需再遮掩。
朱元璋一邊提筆蘸墨,一邊道:“我已想好,國號為‘大明’,至於年號,崔卿,你看這個如何?”
崔亮恭敬上前,看向書案上朱元璋落筆,隻見蒼勁有力的兩個大字: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