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朔十年前曾到訪長安,當時走的是東麵的春明門,這次為了避開一路上的亂兵,從南麵的終南山繞行而來,因此他和獨孤湘抵達長安城下時,直麵著長安城最為廣大的城門——明德門。
明德門乃大唐國門,其寬逾二十丈,其高不下七丈,是長安城外廓唯一開有五門的城門,但平日裏中門不開,那是天子出城祭天時專用的儀道。
然而此刻五門皆大敞著,如同長了五張巨口異獸匍匐在地,時值日輪西墜之時,五個黑洞洞的城門洞看來了無生氣,然而遠方的天空卻是一片妖異的赤紅。
獨孤湘與江朔並轡而立,對江朔道:“看樣子城內四處火起,長安富庶繁華,賊兵自少不了擄掠……”
江朔道:“長安城廣大,此刻又亂作一團,聽說聖人早在乙未日就出城西行了,我們不若繞城而走,不要進城了吧。”
獨孤湘噘嘴道:“你去追那顢頇的皇帝作甚?”
江朔一時語塞,那日驚聞潼關失陷的噩耗,郭子儀與李光弼決定從撤兵回朔方,河北形勢立時反轉,史思明、尹子奇仗著兵力優勢四處出擊,幾乎被扼斷的河北、河南之間叛軍的聯係被重新打通,顏真卿、張巡等各路義軍轉為守勢。
沒有正規軍,武林人士功夫再高、數量再多,對戰局也難有決定性的影響,眾門派一商量,若還聚在一起反而有被叛軍聚而殲之的風險,不若化整為零。
有些如盧玉鉉、蕭大有、王棲曜、尚衡等地方豪族,率眾協助義軍守城;而如少林、茅山、漕幫、江湖盟等門人廣布天下的大幫派,則轉為敵後,破壞叛軍的糧道、暗殺落單的叛軍將領,以削弱賊兵。
江朔一時不知往何處去,韋景昭與神會大和尚要在河南、江淮地方主持大局,均勸江朔西行長安,保護李唐皇家,畢竟如果大唐宮廷被叛軍追上一網打盡,那仗也沒得打了。
江朔與湘兒馬快,也不與任何人一路,雖然一路多有穿繞,但不幾日便到了長安城下,隻是二人非官非民,實在也沒想好若追上避難的唐廷該當如何。
此刻江朔經獨孤湘一問,踟躕道:“湘兒,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獨孤湘道:“我聽說叛軍到長安城下時,京兆尹、西京留守崔光遠與監軍邊令誠未發一矢,便開城納賊,此等沒有骨氣的叛賊該殺!”
江朔點頭道:“不錯,聽說安祿山仍以崔光遠為京兆尹,我們不若刺殺了這奸賊,為國除奸的同時也能擾亂叛軍的部署……隻是不知道這京兆尹人在何處。”
獨孤湘笑道:“這還不簡單,長安城分長安、萬年二縣,京兆尹便在長安縣,長壽坊內。”
江朔這才想起來,獨孤家也是隴右大族,獨孤湘雖生長在江南,但想必幼時沒少聽她爺爺說起長安的繁華景象,對長安城自然比自己要熟稔得多。
江朔道:“好,說幹就幹,我們這便入城!”
獨孤湘道:“城頭有叛軍把守,他們雖然按不住我們,但如大打出手,難免驚動了狗官,搞不好就此溜走了,可就太便宜二賊了。”
江朔道:“我們把馬兒藏起來倒也不難,但此刻城內火光四起,亮如白晝,長安城牆高大,想要混進去卻殊為不易。”
獨孤湘抬手向東一指,道:“朔哥,你又有所不知了,長安城有一段沒城牆。”
江朔吃了一驚,長安城煌煌帝都,建成已超過百年,怎會有缺一段城牆這種事?獨孤湘道:“你同我去了便知。”
二人策馬向東,轉到長安城東南角,果然見此地的城牆豁開了一道口子,代之一一片湖泊,江朔立刻反應過來:“是曲江池……”
獨孤湘點點頭道:“曲江池水麵廣有千畝,秦漢時在長安城之北,秦時為離宮宜春宮,漢時屬上林苑,至隋代在長安舊城以北建新都,曲江池便到了長安城南,曆朝曆代,長安城最大的威脅就是北方遊騎,北人不善舟楫,就算沒有城牆,也無法橫渡這片廣大的水域。”
這些自然是湘兒爺爺講給她聽的。
江朔道:“確實如此,不過我們雖能遊渡,龍馬也會遊水,你的坐騎可渡不過去。”
獨孤湘拿手一指笑道:“那不是有一條小舟麽?”
江朔一看,河岸邊果然有一條小舟,那舟並未係在碼頭上,似是被水波推送,偶然間擱淺在岸上,想來叛軍入城走的是正門大道十分順利,更不會管曲江池上的零散小舟,那船通體紅漆,上麵掛著五彩綾羅,當是達官顯貴遊河之用,然而卻被隨意地遺棄在此,名貴布料上沾滿了黑灰,華麗不複,更顯頹敗。
二人此刻卻顧不上感物傷懷,那船是一艘平底遊船,船舷低矮,負載二人全無問題,馬兒卻無法登舟了,江朔口作馬語,讓龍馬帶著湘兒的坐騎自在城外休息,他知道龍馬神俊,尋常軍卒也無法捕獲,將二馬留在城外也不甚擔心。
江朔見舟內有撐船的竹篙,自取了撐舟前行,此時正是大暑節氣,曲江池上碧葉接天,蓮花競妍,兩岸柳浪翻滾,一片旖旎風光,隻是目之所及不見一人,說不出的詭異。
江朔雙臂輪轉,不一會便渡過曲江池,進入長安城中。
二人從未到過長安南城,但長安城街道橫平豎直,隻要知道大致方向就一定不會迷失路途,獨孤湘依稀記得長安縣在朱雀大街之西,至於長壽坊在何處可就不曉得了。
江朔道:“我們現在城東,無論如何總是先向西穿過長安大街再說。”
然而二人還是太小看長安城的廣大了,長安一百零八坊,看似不過縱九橫十二,二十幾條大街,但坊牆從外麵看都差不多,除非走到坊門下看門額,實難分辨哪個才是長壽坊,二人雖然順利穿過最寬廣的朱雀大街,卻在西城中徹底繞暈了。
長安城自隋代建城以來,到天寶年間已近兩百年,由於皇城在北,城北各坊多是富貴人家,富庶繁華自不待言,相較而言城南多是貧苦人聚居之地,很多裏坊被破壞,私開坊門有之,私占道路的有之,甚至拆了坊牆開出便道。
二人道路不熟,裏坊不複存在,自然就難以找到出路了,唐廷出逃十分匆忙,叛軍入城時,城內百姓多未能逃離,叛軍雖然殘暴,入城後大肆擄掠,但他們知道貴人皆在城北,徑直向北放任南城不管,南城竟然沒遭多少破壞,倒算是因禍得福了。
正不知往何處去時,忽聽西麵喧嘩聲起,江朔與獨孤湘對視一眼,快步向聲音的源頭跑去,向北穿越數坊,卻見數百士兵在圍攻一坊。
此刻城內綠樹成蔭,二人輕輕躍上一株大柳樹,向下張望,卻見那一坊明顯與別坊不同,和其他坊一樣被十字街切成了四塊,但西南角的坊牆升高了不少,四角還有角樓,更自開了南、西二門,仿佛在坊內又套了一個小坊。
獨孤湘拿手一指笑道:“朔哥你看,得來全不費工夫。”
江朔一看也笑了,隻見坊門上寫的正是“長壽坊”,而新開的門上寫的則是“長安縣”,原來此處正是他們要尋找的長安縣衙。
獨孤湘奇道:“長安城陷落應該有些時日了吧?怎麽長安縣還在堅守麽?”
江朔搖頭道:“絕無可能,而且我看角樓上的守兵也是燕軍的打扮。”
獨孤湘仔細看這些兩群人身上的甲胄無異,但坊下圍攻的軍士均在左臂上係著紅巾,此刻兩軍互相引弓指向對方,劍拔弩張場麵十分緊張,隻是坊牆上的人遠少於圍攻的人馬,坊牆比不得城牆,高不及丈,圍攻之人徒手攀緣可上,看來坊內守軍居於劣勢。
獨孤湘奇道:“這是燕軍分贓不均,在搞內訌?”
不待江朔回答,卻聽坊門樓上一將官模樣的人高聲叫罵:“姓蘇的,我就知道你小子居心不良,假意降燕,實則首鼠兩端,隻是你小子錯打了算盤,就你手下這點人馬能掀起什麽風浪?”
城下一朱袍長髯,官員模樣的人笑道:“孫將軍,蘇某貴為皇親,屈身事賊不過是為了留下有用之軀報效朝廷,可笑安賊顢頇,中了崔光遠之計,如今安神威已叫崔大夫捉了,你若識時務,速速投降,某留你一條性命。”
江朔不曉得這姓蘇的是何人,但聽他講話,此人並非李姓卻自稱皇親,想必是某一位駙馬,更覺喊話之人有些眼熟,卻一時想不起在何處見過。
坊門上那人見威嚇不成,轉作柔聲笑道:“蘇震,我知道你定然是受了崔光遠的挑唆,他誆你來打我,說甚麽自己去打安神威,隻怕早已經逃跑了,你卻還信他的。”
那“孫將軍”生得獐頭鼠目,三綹胡子兩根向上一根向下,嬉笑起來更顯得猥瑣不堪,江朔忽然心中一閃念,脫口而出道:“此人是孫孝哲!不好!”
明德門乃大唐國門,其寬逾二十丈,其高不下七丈,是長安城外廓唯一開有五門的城門,但平日裏中門不開,那是天子出城祭天時專用的儀道。
然而此刻五門皆大敞著,如同長了五張巨口異獸匍匐在地,時值日輪西墜之時,五個黑洞洞的城門洞看來了無生氣,然而遠方的天空卻是一片妖異的赤紅。
獨孤湘與江朔並轡而立,對江朔道:“看樣子城內四處火起,長安富庶繁華,賊兵自少不了擄掠……”
江朔道:“長安城廣大,此刻又亂作一團,聽說聖人早在乙未日就出城西行了,我們不若繞城而走,不要進城了吧。”
獨孤湘噘嘴道:“你去追那顢頇的皇帝作甚?”
江朔一時語塞,那日驚聞潼關失陷的噩耗,郭子儀與李光弼決定從撤兵回朔方,河北形勢立時反轉,史思明、尹子奇仗著兵力優勢四處出擊,幾乎被扼斷的河北、河南之間叛軍的聯係被重新打通,顏真卿、張巡等各路義軍轉為守勢。
沒有正規軍,武林人士功夫再高、數量再多,對戰局也難有決定性的影響,眾門派一商量,若還聚在一起反而有被叛軍聚而殲之的風險,不若化整為零。
有些如盧玉鉉、蕭大有、王棲曜、尚衡等地方豪族,率眾協助義軍守城;而如少林、茅山、漕幫、江湖盟等門人廣布天下的大幫派,則轉為敵後,破壞叛軍的糧道、暗殺落單的叛軍將領,以削弱賊兵。
江朔一時不知往何處去,韋景昭與神會大和尚要在河南、江淮地方主持大局,均勸江朔西行長安,保護李唐皇家,畢竟如果大唐宮廷被叛軍追上一網打盡,那仗也沒得打了。
江朔與湘兒馬快,也不與任何人一路,雖然一路多有穿繞,但不幾日便到了長安城下,隻是二人非官非民,實在也沒想好若追上避難的唐廷該當如何。
此刻江朔經獨孤湘一問,踟躕道:“湘兒,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獨孤湘道:“我聽說叛軍到長安城下時,京兆尹、西京留守崔光遠與監軍邊令誠未發一矢,便開城納賊,此等沒有骨氣的叛賊該殺!”
江朔點頭道:“不錯,聽說安祿山仍以崔光遠為京兆尹,我們不若刺殺了這奸賊,為國除奸的同時也能擾亂叛軍的部署……隻是不知道這京兆尹人在何處。”
獨孤湘笑道:“這還不簡單,長安城分長安、萬年二縣,京兆尹便在長安縣,長壽坊內。”
江朔這才想起來,獨孤家也是隴右大族,獨孤湘雖生長在江南,但想必幼時沒少聽她爺爺說起長安的繁華景象,對長安城自然比自己要熟稔得多。
江朔道:“好,說幹就幹,我們這便入城!”
獨孤湘道:“城頭有叛軍把守,他們雖然按不住我們,但如大打出手,難免驚動了狗官,搞不好就此溜走了,可就太便宜二賊了。”
江朔道:“我們把馬兒藏起來倒也不難,但此刻城內火光四起,亮如白晝,長安城牆高大,想要混進去卻殊為不易。”
獨孤湘抬手向東一指,道:“朔哥,你又有所不知了,長安城有一段沒城牆。”
江朔吃了一驚,長安城煌煌帝都,建成已超過百年,怎會有缺一段城牆這種事?獨孤湘道:“你同我去了便知。”
二人策馬向東,轉到長安城東南角,果然見此地的城牆豁開了一道口子,代之一一片湖泊,江朔立刻反應過來:“是曲江池……”
獨孤湘點點頭道:“曲江池水麵廣有千畝,秦漢時在長安城之北,秦時為離宮宜春宮,漢時屬上林苑,至隋代在長安舊城以北建新都,曲江池便到了長安城南,曆朝曆代,長安城最大的威脅就是北方遊騎,北人不善舟楫,就算沒有城牆,也無法橫渡這片廣大的水域。”
這些自然是湘兒爺爺講給她聽的。
江朔道:“確實如此,不過我們雖能遊渡,龍馬也會遊水,你的坐騎可渡不過去。”
獨孤湘拿手一指笑道:“那不是有一條小舟麽?”
江朔一看,河岸邊果然有一條小舟,那舟並未係在碼頭上,似是被水波推送,偶然間擱淺在岸上,想來叛軍入城走的是正門大道十分順利,更不會管曲江池上的零散小舟,那船通體紅漆,上麵掛著五彩綾羅,當是達官顯貴遊河之用,然而卻被隨意地遺棄在此,名貴布料上沾滿了黑灰,華麗不複,更顯頹敗。
二人此刻卻顧不上感物傷懷,那船是一艘平底遊船,船舷低矮,負載二人全無問題,馬兒卻無法登舟了,江朔口作馬語,讓龍馬帶著湘兒的坐騎自在城外休息,他知道龍馬神俊,尋常軍卒也無法捕獲,將二馬留在城外也不甚擔心。
江朔見舟內有撐船的竹篙,自取了撐舟前行,此時正是大暑節氣,曲江池上碧葉接天,蓮花競妍,兩岸柳浪翻滾,一片旖旎風光,隻是目之所及不見一人,說不出的詭異。
江朔雙臂輪轉,不一會便渡過曲江池,進入長安城中。
二人從未到過長安南城,但長安城街道橫平豎直,隻要知道大致方向就一定不會迷失路途,獨孤湘依稀記得長安縣在朱雀大街之西,至於長壽坊在何處可就不曉得了。
江朔道:“我們現在城東,無論如何總是先向西穿過長安大街再說。”
然而二人還是太小看長安城的廣大了,長安一百零八坊,看似不過縱九橫十二,二十幾條大街,但坊牆從外麵看都差不多,除非走到坊門下看門額,實難分辨哪個才是長壽坊,二人雖然順利穿過最寬廣的朱雀大街,卻在西城中徹底繞暈了。
長安城自隋代建城以來,到天寶年間已近兩百年,由於皇城在北,城北各坊多是富貴人家,富庶繁華自不待言,相較而言城南多是貧苦人聚居之地,很多裏坊被破壞,私開坊門有之,私占道路的有之,甚至拆了坊牆開出便道。
二人道路不熟,裏坊不複存在,自然就難以找到出路了,唐廷出逃十分匆忙,叛軍入城時,城內百姓多未能逃離,叛軍雖然殘暴,入城後大肆擄掠,但他們知道貴人皆在城北,徑直向北放任南城不管,南城竟然沒遭多少破壞,倒算是因禍得福了。
正不知往何處去時,忽聽西麵喧嘩聲起,江朔與獨孤湘對視一眼,快步向聲音的源頭跑去,向北穿越數坊,卻見數百士兵在圍攻一坊。
此刻城內綠樹成蔭,二人輕輕躍上一株大柳樹,向下張望,卻見那一坊明顯與別坊不同,和其他坊一樣被十字街切成了四塊,但西南角的坊牆升高了不少,四角還有角樓,更自開了南、西二門,仿佛在坊內又套了一個小坊。
獨孤湘拿手一指笑道:“朔哥你看,得來全不費工夫。”
江朔一看也笑了,隻見坊門上寫的正是“長壽坊”,而新開的門上寫的則是“長安縣”,原來此處正是他們要尋找的長安縣衙。
獨孤湘奇道:“長安城陷落應該有些時日了吧?怎麽長安縣還在堅守麽?”
江朔搖頭道:“絕無可能,而且我看角樓上的守兵也是燕軍的打扮。”
獨孤湘仔細看這些兩群人身上的甲胄無異,但坊下圍攻的軍士均在左臂上係著紅巾,此刻兩軍互相引弓指向對方,劍拔弩張場麵十分緊張,隻是坊牆上的人遠少於圍攻的人馬,坊牆比不得城牆,高不及丈,圍攻之人徒手攀緣可上,看來坊內守軍居於劣勢。
獨孤湘奇道:“這是燕軍分贓不均,在搞內訌?”
不待江朔回答,卻聽坊門樓上一將官模樣的人高聲叫罵:“姓蘇的,我就知道你小子居心不良,假意降燕,實則首鼠兩端,隻是你小子錯打了算盤,就你手下這點人馬能掀起什麽風浪?”
城下一朱袍長髯,官員模樣的人笑道:“孫將軍,蘇某貴為皇親,屈身事賊不過是為了留下有用之軀報效朝廷,可笑安賊顢頇,中了崔光遠之計,如今安神威已叫崔大夫捉了,你若識時務,速速投降,某留你一條性命。”
江朔不曉得這姓蘇的是何人,但聽他講話,此人並非李姓卻自稱皇親,想必是某一位駙馬,更覺喊話之人有些眼熟,卻一時想不起在何處見過。
坊門上那人見威嚇不成,轉作柔聲笑道:“蘇震,我知道你定然是受了崔光遠的挑唆,他誆你來打我,說甚麽自己去打安神威,隻怕早已經逃跑了,你卻還信他的。”
那“孫將軍”生得獐頭鼠目,三綹胡子兩根向上一根向下,嬉笑起來更顯得猥瑣不堪,江朔忽然心中一閃念,脫口而出道:“此人是孫孝哲!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