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珠兒雖然態度蠻橫,但是那唐軍校尉無禮在先,故而江朔也不阻止,直到那校尉服軟討饒,江朔才道:“諸位軍爺,我姊姊與諸位玩笑,切勿當真,請隨意吃喝。”
那些軍卒待要推辭,一看李珠兒的臉色,又把到了嘴邊的話生生咽了回去,各自乖乖到案上取了酒食吃喝起來,隻是拘謹異常,小口啜飲、細嚼慢咽倒似婦人一般。
江朔不再管他們,問明了那校尉姓孫,叉手道:“孫校尉,我聽說唐軍發大軍八萬攻打南詔,進軍神速,不消旬日已飲馬西洱河,縱然不勝也不至於大敗啊。”
孫校尉聽了大搖其頭道:“少主有所不知,大唐十鎮節度,就數劍南道最是兵微將寡,全鎮兵力不過二萬四千,何來八萬大軍?不過是拉了羌、邛、僚、僰等生番湊了五萬軍隊,詐稱八萬。我們所在的西路還有那麽幾千唐人步弓手,東路戎州軍隻怕沒幾個唐兵咯。”
他跟著李珠兒也稱江朔為少主,其實也不知道江朔是哪家的少主,卻叫得十分親切自然,仿佛江朔便是他的少主一般。
江朔道:“那日看到羊苴咩城下的弩手排列整齊、訓練有素,原來隻有弩手才是真正的唐軍,剩下的都是他族借兵。”
孫校尉一驚道:“沒想到少主那日也在戰場之上?不知是在城上還是在城下?”
李珠兒瞪了他一眼道:“我家少主萬金之軀,什麽城上城下,自然是在點蒼山上遙遙觀望。”
孫校尉道:“是了,是了,小的失言,少主勿怪,不過少主既在山上,怎會不知唐軍大敗?”
李珠兒道:“我家少主另有要事嗎,隻是匆匆掃了一眼,難道一直戳在山頭做石頭嗎?”
孫校尉哪敢反駁,連連稱是,江朔道:“我看唐軍勢大,遠超南詔,何以大敗呢?”
孫校尉道:“嘿,少主,你道那守城的大將是誰?乃是南詔第一賊將段儉魏,段儉魏此獠,最是狡詐,他隻以少數弓箭手守城,引我軍平鋪攻城,少主,你是不知道,那城牆忒也的長了,足有幾十裏,連山接水……”
他將羊苴咩城的長度加長了數倍,李珠兒喝道:“休得羅皂!少主既在當場,自然知道南詔城關的長度。”
孫校尉道:“是,是,小的忘了,少主恕罪則個……”
李珠兒皺眉道:“你這人當真夾纏不清,撿重要的說,段儉魏怎麽狡詐了?”
孫校尉道:“是,是,我軍攻城之際也一直防備著西麵大山,如這個方向上伏兵,也盡能應付。”
江朔道:“難道沒有伏兵?那段儉魏是怎麽勝的呢?”
孫校尉道:“伏兵自然是有,少主,你猜怎麽著……”
李珠兒作勢要打,喝道:“別說這些沒用的,你隻說唐軍怎麽敗的?”
孫校尉連連稱是,道:“伏兵從大澤來。”
李珠兒道:“不可能!我們在山上並未看到水邊有檣櫓,何來南詔水軍?”
孫校尉道:“不是水軍,是南詔以騎兵繞過洱河,抄了我們的後路。”
江朔道:“我見唐軍一路進軍沒有下寨,兵臨城下立刻攻城,糧草輜重確實無人守護……”
孫校尉聞言搶白道:“少主英明,段儉魏正是用火攻之計燒了咱的糧草輜重……”忽又罵道:“鮮於仲通這老賊,不通軍事,火起之時,他不思救援,反叫我等攻城,說回頭救火已是不及,攻下城來自有補給。”
江朔點頭道:“此說似乎也有道理。”
孫校尉順嘴說道:“有理個屁……”他自知失言,連忙自己打嘴道:“小的粗魯慣了,少主勿怪。”
江朔道:“我本也不通軍事,還請孫校尉教我。”
孫校尉口稱不敢,道:“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城頭,守城的白蠻早跑了,這城地方廣大,卻什麽也沒有,我們一路到南麵城牆,才發現此城南北城牆竟然都是麵北防守的,白蠻都登上了南麵的城牆,加上城牆上原本就有守軍,這樣一來南城牆上守軍數量不減反增,我們也是這時候才知道此城並非南詔國都城太和城。”
江朔聽得直搖頭,道:“唐軍居然不知道南詔在太和城之北又建了羊苴咩城,此城為太和城之關城屏障,故有兩道城牆皆麵北防守的奇景,唐軍對敵軍毫不知情,忒也得托大了。”
孫校尉又道:“對,對,好像就是叫這個羊咀嚼城……城中糧草叫羊給咀啦,無糧無水,白蠻守住了南城牆,北門之外還有南詔騎軍,我們豈非自投羅網,自陷死地?鮮於老賊實在是糊塗透頂,剛剛還叫我等不畏生死猛攻陷城,見了城中情景又叫我們快點保著他突圍逃命。”
李珠兒冷笑道:“如不突圍,等南詔合圍後,那可真是有死無生了。”
孫校尉道:“是哩,姊姊說的是,留在城內那是必死無疑,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突圍求生。”
他也跟著江朔叫李珠兒“姊姊”,李珠兒瞪眼道:“哪個是你姊姊?你們突圍時南詔應該不會硬攔,但歸途可就難行了。”
孫校尉驚訝地問李珠兒:“姊姊,你怎知道?各路生番全都就地投降隻求活命,隻剩下我們這數千唐軍老弟兄保著鮮於仲通突圍,當時南詔騎軍幾乎是一觸即潰,我們還道是南詔人畏懼我軍強弩了,之後我軍一路敗時才知道南詔人的厲害,無論我們跑的多快,都會有南詔人從密林深處突然殺出,我們結陣反擊,他們馬上又躲回山中,這幫蠻子難纏的很,騎著小矮馬卻跑的飛快。”
江朔道:“這是南詔所產滇馬,天生矮短,卻其實是成年馬匹,滇馬耐力最好,就是連著跑一個日夜也不用歇息。”
孫校尉道:“是,是……少主果然見識廣博,我說怎麽甩不掉南詔人,原來是他們的馬耐力好,南詔人日日夜夜墜在我們屁股後麵,如附骨之蛆,甩又甩不脫,打又打不過。鮮於仲通那老賊在騎兵的簇擁下,自顧自逃命去了,最後倒黴的還不是我們這些步卒,大部分人不是死在什麽羊咩咩城下,而是死在敗退回來的路上。”
江朔道:“啊……鮮於節度使竟然拋下大軍,一個人回了成都府?”
孫校尉啐道:“嘿,更可氣的是,上個月聽說吐蕃兵出雅州,他覺得待在成都府也不安全,已經一路逃回長安去了。”
眾軍卒跟著一起哄笑起來,說了這會子話,他們亦鬆弛了不少,趁著江朔、李珠兒專心聽孫校尉說話之際,手上嘴上不停,氣氛也慢慢歡樂起來。
江朔奇道:“鮮於仲通兵敗,丟光了人馬輜重,僅以身免,居然還敢跑去長安,難道不怕被捉拿問罪嗎?”
孫校尉不屑地道:“問罪?你道鮮於仲通的靠山是何人?”
李珠兒怒道:“少賣關子!”
孫校尉道:“是,是……鮮於仲通開元廿年就中了進士,之後十幾年卻一直沒有實派,直到他巴結上楊妃之兄楊國忠,如今在朝中楊國忠的權勢隻怕比李林甫更高,楊國忠收了錢真辦事,立刻舉薦鮮於老兒一個實缺——劍南道節度使。”
孫校尉又道:“其實此次攻打南詔,也是楊國忠的主意,他持劍南節度使旌節,讓鮮於仲通進攻南詔也是為了給自己謀一點軍功。”
江朔一拍桌案道:“楊國忠誤國誤民,實在可惡!”
孫校尉道:“可惡的還在後麵呢!楊國忠怕被問舉薦失察、識人不明之罪,竟然偽造戰績,將大敗說成大勝,咱的鮮於大人還做了京兆尹哩。”
江朔心道:這樣的故事自己這一路來已經聽得太多了,東軍是如此,西軍亦是如此,現在劍南節度使也概莫能外,朝廷之中李林甫如此,楊國忠又是如此,都說大唐盛世,這是怎麽了?
李珠兒問道:“那另一路唐軍呢?”
孫校尉道:“嗨……戎州出發的那一路,本就是各路生番湊起來的,行軍路上一路鼓聲震天,看似熱鬧進軍速度卻極慢,一聽說咱這邊敗了,早就一哄而散了。”
李珠兒冷笑道:“果然不出巨子所料。”
孫校尉順口問道:“鋸子,鋸子是誰?”
江朔問李珠兒:“南詔軍會趁勢進攻這裏嗎?還有,吐蕃軍能攻陷雅州麽?”
李珠兒不假思索地道:“不會!南詔軍能擊退唐軍,全賴熟悉地理,他們可以在山林中偷襲唐軍,卻難在攻城戰中取勝。至於吐蕃,雅州道路狹窄,吐蕃進軍艱難,況且南詔一戰,劍南鎮其實隻損失了幾千唐軍,西川尚有二萬健兒,隻需調配得當,層層設防阻擊,吐蕃從絕對無法從西麵攻入劍南道。”
眾唐軍聽了皆以為然,頻頻點頭,這時隻聽一人朗聲笑道:“小妮子這番話倒說的極有見識。”
江朔這才發現酒肆最裏麵的角落裏竟然還有一客人未走,此刻那人從陰影中走出,隻見他五十出頭模樣,須發已見花白,一張方闊的大臉曬的黑中透紅,雖然穿著灰布短衫,但腰杆筆直,身子板正,一看就是行伍出身。
孫校尉見了那人模樣,忽而大喜道:“呀!莫不是李宓,李都督麽!”
那些軍卒待要推辭,一看李珠兒的臉色,又把到了嘴邊的話生生咽了回去,各自乖乖到案上取了酒食吃喝起來,隻是拘謹異常,小口啜飲、細嚼慢咽倒似婦人一般。
江朔不再管他們,問明了那校尉姓孫,叉手道:“孫校尉,我聽說唐軍發大軍八萬攻打南詔,進軍神速,不消旬日已飲馬西洱河,縱然不勝也不至於大敗啊。”
孫校尉聽了大搖其頭道:“少主有所不知,大唐十鎮節度,就數劍南道最是兵微將寡,全鎮兵力不過二萬四千,何來八萬大軍?不過是拉了羌、邛、僚、僰等生番湊了五萬軍隊,詐稱八萬。我們所在的西路還有那麽幾千唐人步弓手,東路戎州軍隻怕沒幾個唐兵咯。”
他跟著李珠兒也稱江朔為少主,其實也不知道江朔是哪家的少主,卻叫得十分親切自然,仿佛江朔便是他的少主一般。
江朔道:“那日看到羊苴咩城下的弩手排列整齊、訓練有素,原來隻有弩手才是真正的唐軍,剩下的都是他族借兵。”
孫校尉一驚道:“沒想到少主那日也在戰場之上?不知是在城上還是在城下?”
李珠兒瞪了他一眼道:“我家少主萬金之軀,什麽城上城下,自然是在點蒼山上遙遙觀望。”
孫校尉道:“是了,是了,小的失言,少主勿怪,不過少主既在山上,怎會不知唐軍大敗?”
李珠兒道:“我家少主另有要事嗎,隻是匆匆掃了一眼,難道一直戳在山頭做石頭嗎?”
孫校尉哪敢反駁,連連稱是,江朔道:“我看唐軍勢大,遠超南詔,何以大敗呢?”
孫校尉道:“嘿,少主,你道那守城的大將是誰?乃是南詔第一賊將段儉魏,段儉魏此獠,最是狡詐,他隻以少數弓箭手守城,引我軍平鋪攻城,少主,你是不知道,那城牆忒也的長了,足有幾十裏,連山接水……”
他將羊苴咩城的長度加長了數倍,李珠兒喝道:“休得羅皂!少主既在當場,自然知道南詔城關的長度。”
孫校尉道:“是,是,小的忘了,少主恕罪則個……”
李珠兒皺眉道:“你這人當真夾纏不清,撿重要的說,段儉魏怎麽狡詐了?”
孫校尉道:“是,是,我軍攻城之際也一直防備著西麵大山,如這個方向上伏兵,也盡能應付。”
江朔道:“難道沒有伏兵?那段儉魏是怎麽勝的呢?”
孫校尉道:“伏兵自然是有,少主,你猜怎麽著……”
李珠兒作勢要打,喝道:“別說這些沒用的,你隻說唐軍怎麽敗的?”
孫校尉連連稱是,道:“伏兵從大澤來。”
李珠兒道:“不可能!我們在山上並未看到水邊有檣櫓,何來南詔水軍?”
孫校尉道:“不是水軍,是南詔以騎兵繞過洱河,抄了我們的後路。”
江朔道:“我見唐軍一路進軍沒有下寨,兵臨城下立刻攻城,糧草輜重確實無人守護……”
孫校尉聞言搶白道:“少主英明,段儉魏正是用火攻之計燒了咱的糧草輜重……”忽又罵道:“鮮於仲通這老賊,不通軍事,火起之時,他不思救援,反叫我等攻城,說回頭救火已是不及,攻下城來自有補給。”
江朔點頭道:“此說似乎也有道理。”
孫校尉順嘴說道:“有理個屁……”他自知失言,連忙自己打嘴道:“小的粗魯慣了,少主勿怪。”
江朔道:“我本也不通軍事,還請孫校尉教我。”
孫校尉口稱不敢,道:“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城頭,守城的白蠻早跑了,這城地方廣大,卻什麽也沒有,我們一路到南麵城牆,才發現此城南北城牆竟然都是麵北防守的,白蠻都登上了南麵的城牆,加上城牆上原本就有守軍,這樣一來南城牆上守軍數量不減反增,我們也是這時候才知道此城並非南詔國都城太和城。”
江朔聽得直搖頭,道:“唐軍居然不知道南詔在太和城之北又建了羊苴咩城,此城為太和城之關城屏障,故有兩道城牆皆麵北防守的奇景,唐軍對敵軍毫不知情,忒也得托大了。”
孫校尉又道:“對,對,好像就是叫這個羊咀嚼城……城中糧草叫羊給咀啦,無糧無水,白蠻守住了南城牆,北門之外還有南詔騎軍,我們豈非自投羅網,自陷死地?鮮於老賊實在是糊塗透頂,剛剛還叫我等不畏生死猛攻陷城,見了城中情景又叫我們快點保著他突圍逃命。”
李珠兒冷笑道:“如不突圍,等南詔合圍後,那可真是有死無生了。”
孫校尉道:“是哩,姊姊說的是,留在城內那是必死無疑,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突圍求生。”
他也跟著江朔叫李珠兒“姊姊”,李珠兒瞪眼道:“哪個是你姊姊?你們突圍時南詔應該不會硬攔,但歸途可就難行了。”
孫校尉驚訝地問李珠兒:“姊姊,你怎知道?各路生番全都就地投降隻求活命,隻剩下我們這數千唐軍老弟兄保著鮮於仲通突圍,當時南詔騎軍幾乎是一觸即潰,我們還道是南詔人畏懼我軍強弩了,之後我軍一路敗時才知道南詔人的厲害,無論我們跑的多快,都會有南詔人從密林深處突然殺出,我們結陣反擊,他們馬上又躲回山中,這幫蠻子難纏的很,騎著小矮馬卻跑的飛快。”
江朔道:“這是南詔所產滇馬,天生矮短,卻其實是成年馬匹,滇馬耐力最好,就是連著跑一個日夜也不用歇息。”
孫校尉道:“是,是……少主果然見識廣博,我說怎麽甩不掉南詔人,原來是他們的馬耐力好,南詔人日日夜夜墜在我們屁股後麵,如附骨之蛆,甩又甩不脫,打又打不過。鮮於仲通那老賊在騎兵的簇擁下,自顧自逃命去了,最後倒黴的還不是我們這些步卒,大部分人不是死在什麽羊咩咩城下,而是死在敗退回來的路上。”
江朔道:“啊……鮮於節度使竟然拋下大軍,一個人回了成都府?”
孫校尉啐道:“嘿,更可氣的是,上個月聽說吐蕃兵出雅州,他覺得待在成都府也不安全,已經一路逃回長安去了。”
眾軍卒跟著一起哄笑起來,說了這會子話,他們亦鬆弛了不少,趁著江朔、李珠兒專心聽孫校尉說話之際,手上嘴上不停,氣氛也慢慢歡樂起來。
江朔奇道:“鮮於仲通兵敗,丟光了人馬輜重,僅以身免,居然還敢跑去長安,難道不怕被捉拿問罪嗎?”
孫校尉不屑地道:“問罪?你道鮮於仲通的靠山是何人?”
李珠兒怒道:“少賣關子!”
孫校尉道:“是,是……鮮於仲通開元廿年就中了進士,之後十幾年卻一直沒有實派,直到他巴結上楊妃之兄楊國忠,如今在朝中楊國忠的權勢隻怕比李林甫更高,楊國忠收了錢真辦事,立刻舉薦鮮於老兒一個實缺——劍南道節度使。”
孫校尉又道:“其實此次攻打南詔,也是楊國忠的主意,他持劍南節度使旌節,讓鮮於仲通進攻南詔也是為了給自己謀一點軍功。”
江朔一拍桌案道:“楊國忠誤國誤民,實在可惡!”
孫校尉道:“可惡的還在後麵呢!楊國忠怕被問舉薦失察、識人不明之罪,竟然偽造戰績,將大敗說成大勝,咱的鮮於大人還做了京兆尹哩。”
江朔心道:這樣的故事自己這一路來已經聽得太多了,東軍是如此,西軍亦是如此,現在劍南節度使也概莫能外,朝廷之中李林甫如此,楊國忠又是如此,都說大唐盛世,這是怎麽了?
李珠兒問道:“那另一路唐軍呢?”
孫校尉道:“嗨……戎州出發的那一路,本就是各路生番湊起來的,行軍路上一路鼓聲震天,看似熱鬧進軍速度卻極慢,一聽說咱這邊敗了,早就一哄而散了。”
李珠兒冷笑道:“果然不出巨子所料。”
孫校尉順口問道:“鋸子,鋸子是誰?”
江朔問李珠兒:“南詔軍會趁勢進攻這裏嗎?還有,吐蕃軍能攻陷雅州麽?”
李珠兒不假思索地道:“不會!南詔軍能擊退唐軍,全賴熟悉地理,他們可以在山林中偷襲唐軍,卻難在攻城戰中取勝。至於吐蕃,雅州道路狹窄,吐蕃進軍艱難,況且南詔一戰,劍南鎮其實隻損失了幾千唐軍,西川尚有二萬健兒,隻需調配得當,層層設防阻擊,吐蕃從絕對無法從西麵攻入劍南道。”
眾唐軍聽了皆以為然,頻頻點頭,這時隻聽一人朗聲笑道:“小妮子這番話倒說的極有見識。”
江朔這才發現酒肆最裏麵的角落裏竟然還有一客人未走,此刻那人從陰影中走出,隻見他五十出頭模樣,須發已見花白,一張方闊的大臉曬的黑中透紅,雖然穿著灰布短衫,但腰杆筆直,身子板正,一看就是行伍出身。
孫校尉見了那人模樣,忽而大喜道:“呀!莫不是李宓,李都督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