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棱堡(二)戰前——第一次威爾士棱堡戰役(上)
“(如果)我們贏了,我們將以上帝的名義改變這個世界!!”——薩克森溫莎帝國女王伊莎貝拉
“我馬森帝國,立國千年,雄踞東方,泱泱大國,天朝上邦。此戰,帝國必勝!!帝國之天威,必將震懾世界!!四海蠻夷皆來朝!!”——馬森帝國皇帝金天昊(該國稱之為祥瑞帝)
威爾士大棱堡,人類最著名軍事曆史文化遺產建築之一,坐落在遠東自由城市威爾士市。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棱堡工事,也是整體建築結構上保存最為完好的,至今依舊巍然屹立,隻是它早已不再是軍事防禦工事,也不再有任何軍事功能。在曆盡戰火洗禮,見證重大曆史之後,這座著名要塞已經華麗變身為全開放型免費市民公園。昔日要塞內遍布音樂酒吧,騎行漫道,蘑菇養殖坊,市政交通水道,商業養魚池,漂流娛樂場。當然,這裏也是各地古軍事愛好者和曆史愛好者常來遊覽的地方。
百餘年前b世紀中葉,就是這座偉大要塞見證了世界最強兩大帝國的生死搏殺,一場改變世界格局的偉大戰爭。
這一章,我們從a世紀西貢地區那場失敗的殖民戰爭回轉到b世紀的威爾士棱堡。“一百年的和平”實際上隻是一句自我吹噓功勞簿上的笑談。b世紀才過了二十來年,遠東大陸宗主國馬森帝國與中央大陸外來殖民者又開始了較量,貿易層麵的相互擠兌,文化層麵的相互抵觸,宣傳上的相互敵視,邊境糾紛接連不斷,繼而開啟了戰爭模式。
b世紀40年6月21日晨,馬森帝國二皇子金高陽,因某種不可形容民事糾紛在威爾士棱堡城下持槍殘殺殖民地女性公民lydia,薩克森溫莎帝國殖民地軍警戒哨兵依照《殖民地治安法》將其擊斃。
中午,殺人犯被恭敬的擺在馬森帝國“仁義之師”的中軍大帳內,周圍十餘名高級將領死屍兩側默然而立,大帳之外數十名將校排成方陣軍容整齊,眾人皆鴉雀無聲。這裏的帝國軍最高指揮官,帝國征討軍大督統(從一品),年過半百的老將彭宗青站立於帥位。老將軍已經站了一上午,飽經風霜的臉上看不出驚慌,但內心卻焦慮不安。電報早已經發出去了,他在等皇上的最高指示,皇子薨在這裏,他必須想盡辦法給皇帝陛下一個交代。
下午15時,封建君主製國家的最高指示,聖旨電文終於來了——聖上口諭:威爾士棱堡內和棱堡周邊雞犬不留,此城屠城以告慰二皇子殿下亡靈;自今日起,正式向薩克森溫莎帝國宣戰,全麵宣戰。
國際主流曆史學家認為,就是在這天第一次b世紀洲際殖民地戰爭正式爆發。薩克森溫莎帝國,新興海洋國家中的最強者;馬森帝國,老牌超級大國,數百年來公認的世界頭號強國。兩國自此不可避免的走上了爭霸戰爭軌道。架空世界的世界史,將這一戰爭作為“大航海時代”結束的標誌。自此,曆史進入了世界級殖民帝國爭霸時代。(小動物吃完了,恐龍級巨獸們開始了互殺。)
“(如果)我們贏了!我們將以上帝的名義改變這個世界!!”——薩克森溫莎帝國女王伊莎貝拉
“我馬森帝國,立國千年,雄踞東方,泱泱大國,天朝上邦。此戰,帝國必勝!!帝國之天威,必將震懾世界!!四海蠻夷皆來朝!!”——馬森帝國祥瑞皇帝金天昊
大國國戰,大國國戰,國戰國爭國運豪賭,戰勝者將如旭日冉冉升起,戰敗者必似殘陽黯然落幕。世界頂級強國之間的國戰,誰最終勝出,那誰就會成為接下去幾個世紀甚至下一個千年的世界頂級王者。這一刻,偉大的戰爭,偉大的曆史開始了:
b40年6月21日下午,威爾士要塞城外,馬森帝國軍大營,中軍大帳,領了口諭的馬森帝國彭老將軍一臉肅殺,試圖以凶狠的麵龐掩蓋內心深處無盡愁苦。軍帳中其他將領大都麵帶慍色,心裏清楚自己攤上大事了,這輩子太尼瑪倒黴了。事情擺在那裏,很簡單。二皇子金高陽,內定的太子爺,身上三個大窟窿,冰涼冰涼。得給這位死去的主子一個交代,小主子可不能白死。
一具屍體,事情一目了然,不管未來還是現在。大家沒把事情挑明了,但每個人心裏都很清楚:他們所有人的仕途統統都已經到頭了,回去了,就得卸任脫了這身戎裝,即使不退役,那也就是混個清水衙門要飯的了。倒黴事還不止這些,當下他們必須給皇帝爺一個交代,一個拿得出手的交代。怎麽著交代??皇上給指路了,聖上口諭“屠城”。皇帝老兒死了兒子,怒了,上嘴唇碰小嘴唇“屠城”,這命令就出來了。皇帝這話說得輕鬆,可事情砸到了這般軍漢們頭上,幹事的就不那麽輕快了。“殺盡全城的軍民”,正義感和心理層麵的問題那倒是次要的,東方君主國家軍隊辦這事,執行力強著呢。真正的問題在於:你怎麽著也得先把城攻下來才有資格考慮“屠”這個問題。
攻城!攻城!子曰:“攻城為下下策”。攻城,從古至今都不是好幹的活兒。曆史上的攻(守)城戰,守軍以數千孤軍據城堅守,抵禦和牽製攻方十萬之眾,從而改變整個戰爭局勢的戰役,幾乎哪個朝代都有。不知多少精銳之師、常勝名將over或者fail在攻城作戰行動上,同時也成就了守城的將領,不少將領一守成名繼而流芳千古。
《春秋》,樂毅滅齊,連下七十二城,惟莒州與即墨堅守不下,田單率眾苦戰三年,以火牛陣破敵,得以複齊國。
東漢開國決定性戰役,昆陽保衛戰,劉秀兄弟倆以數千人對陣王莽新軍四十餘萬精銳。劉秀選精兵千餘騎大破圍城的四十萬眾,徹底清楚了王莽政權的軍事力量,也為劉秀在天下群雄中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南北朝,宋將毛德祖於公元422年率領2000孤軍死守虎牢關,抵擋北魏名將拓拔嗣的十萬大軍,苦戰300天,最後僅二百多人突圍而走。此戰,毛德祖陣亡。
又是南北朝,玉壁之戰。東魏高歡三十萬大軍圍攻西魏玉壁城(守軍兩萬)半年有餘,地道、雲梯、衝車、火攻、人海戰術、鑿牆、心理戰、誘降各種招數用盡仍未成功,打了半年己方死亡七萬餘人,高歡急的舊病複發,最後不得已撤軍,高歡不久病情加重死去。
南宋,釣魚城保衛戰。釣魚城,中國屈指可數的棱堡形態防禦工事。依托半棱堡防禦形態的釣魚城,南宋軍民團結一心,死守數年。縱橫歐亞數十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蒙古大軍碰得頭破血流。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古大汗也陣亡於此。蒙古蠻人記載稱“汗為炮風所傷”,文明人土飛機的衝擊波送這野蠻人頭目見了長生天。
這裏科普一下:
棱堡是古代堡壘的一種,其實質就是把城塞從一個凸多邊形變成一個凹多邊形,這樣的改進,使得無論進攻城堡的任何一點,都會使攻擊方暴露給超過一個的棱堡麵(通常是2-3個),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進行多重打擊。在火藥時代之前,要塞的城牆通常築得很高大,並且用石或者磚進行加固,還設置了一些塔樓或者馬麵來獲得額外的火力輸出。如果有什麽不同的話,就是一些特別堅固的城市擁有不止一道城牆。比如:西班牙av城堡但是,在公元1453年擁有完善城防係統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則宣告著城市攻防戰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接下來的一個短暫時期是進攻方的黃金年代,一個接一個的要塞屈服於大炮的威力。不過有矛必有盾,不過半個世紀一種新型的城防體係--棱堡便登上了曆史舞台。最早的棱堡可以視為塔樓的一種進化版本,棱堡和棱堡間間隔很大,堡壘垂直於城牆,形狀為鈍角。其本身依然為石砌而且高大,隻有一個地方得到了顯著提高,那就是側射火力。布置在棱堡上的大炮可以對護城壕進行縱向射擊,從而達到有效封鎖,但是棱堡本身仍然存在一些盲區。
中原四戰之地,有一座兩千年堅城——睢陽。曆史上,漢代和唐代各有一次睢陽之戰,戰略意義都是十分重大,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
第一次睢陽保衛戰,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劉武王爺威武。公元前154年,吳王在現在的江蘇揚州首先叛亂,接著楚王等六個王也叛亂了。漢景帝派將軍周亞夫領兵平定叛亂。周亞夫截斷了吳軍的退路,經過三個月,平定了叛軍。參與叛亂的共有七個諸侯國,所以叫做“七國之亂”。七國之亂期間,梁王劉武率兵抵禦吳王劉濞,牽製敵軍主力,保衛了國都長安,功勞極大。若是當年劉武部隊覆滅於睢陽或者僅僅是棄守,那麽吳楚聯軍將扣函穀關而直接進攻大將軍竇嬰在此的萬餘兵馬。屆時,長安將危,漢景帝基本上再無可用之兵,景帝兵敗,七國勝。七國勝,分封製還將繼續,也就宣告了集權製的失敗。曆史沿著這條虛擬的新軌跡發展“衛青,霍去病北出狼居胥山是不可能了,沒人舍得練那麽多騎兵;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木有了,因為漢武帝木有了;金屋藏嬌也會有好幾家,這會很熱鬧;漢軍西進甘肅經營西域,那是不可能的(中央沒錢);開拓了繁榮2000年的絲綢之路,這活還是讓給匈奴人幹吧。
第二次睢陽保衛戰,唐代安史之亂,張巡守睢陽。雖然最後城破,但守軍的悲壯可謂空前絕後,他們絕命死守的意義也十分重大。這次睢陽之戰慘烈至極,張巡在守城時表現出來的才智非於常人,僅憑臨時征調的二流部隊6000人苦守睢陽,攻克過潼關的叛軍猛將令狐潮以四萬餘圍攻“損一目而遠遁”。最後,叛軍有調集主力大軍十三萬人圍攻數月,直待城中人疲糧盡方才攻破。最後張巡和南宮雲等三十六將無一降敵而被戮。守軍覆滅,城陷,但戰略上卻是一場巨大勝利。如果這場保衛戰提前結束,亂軍將長驅南下,對南方將造成毀滅性災難。這場保衛戰極大地牽製了叛軍,並且有效的殺傷了叛軍有生力量。最後叛軍南下的兵力從計劃中的10幾萬改為2萬。這點兵力很難有戰略上的作為,威脅已大大降低。
回到架空世界。
威爾士棱堡,真正的棱堡,全世界最大的殖民地棱堡兼最大棱堡,這裏同時也是個重要的貿易口岸,薩克森溫莎帝國在此最早的據點,300多年間一直在修築完善。,這座棱堡一開始也是早期棱堡樣式,但隨著時間推移,規模不斷擴大,樣式也與時俱進。如今的威爾士棱堡主要外圍防禦工事已是沃邦(著名軍事工程師,現代工程兵鼻祖)模式棱堡體係,若幹棱堡子母堡壘工事的結合。那時的棱堡占地四點五平方公裏,對整個港口實現了四分之三包圍形態,兩端港口入口處還有相對獨立的小棱堡,設有炮台。外圍防線有一係列實心炮壘(完全為土所堆起的高台)作為防線小支撐點,外側用磚石加固,並覆蓋斜麵泥土。防線的主支撐點是多個空心棱堡,這些主支撐點堡壘從架炮壘道後麵就開始逐漸傾斜,堡上配置胸牆,在其背後安置大炮。整個堡壘體係以棱堡支撐點為主要建築,同時也是主要火力輸出點。
威爾士棱堡設有多道護牆,兩道城牆之間的部分稱為城台中堤,也就是相當於過去的城牆頂部。在這個完善的棱堡體係中,中堤很短,以確保步槍射程能夠完全覆蓋這一區域。中堤前修築凹麵堡,以防止攻城炮對中堤的直擊,同時也能配置一些火槍手加強戰壕的防禦。外側防禦陣地建有三角堡,也是這一目的。三角堡比主堡壘稍低那麽3,4英尺,以便於主堡壘上的火炮進行超越射擊,同時三角堡上的火炮也構成交叉火力的一部分。隱蔽路和屯兵所是反擊前步兵的掩體,為了防止敵方的縱射,隱蔽路中設有許多橫牆,有時候隱蔽路直接修成z字形,那麽就不需要橫牆了。最外圍的斜堤是交叉火力最密集的地方,其傾斜角度也有助於防守方的火力發揮。
各個防禦支撐點之間有可以騎馬通行的快速路,便於守軍高速機動。另外,整個棱堡外圍的工事盡量避免采用純磚石建築,如果由於某些原因不得不使用是外側也要覆蓋厚土。因為土層能夠吸收能量,磚石不僅容易損毀而且容易產生跳彈引發嚴重傷亡。
與傳統中國式城牆相比,棱堡守軍一線防禦模式不是在城牆上一字排開,而是相對集中地部署在支撐點(火力點)內,使用各種火力火器殺傷敵軍。傳統的中國城牆隻有一道牆,突破了就沒了,防禦體係可能就奔潰了。而棱堡還有二線防禦甚至三線防禦,第二道防線護牆後或者支撐點的守軍可以有效的射殺突防敵軍,且可避開敵軍攻城重火力殺傷。
理論上說,這座棱堡的防禦能力和防禦係統完備程度都遠勝釣魚城。戰略位置上,威爾士棱堡,重要的轉運港口,格曼半島僅有的幾個天然良港。若是這裏拿下這裏,可以方便的從海上獲得補給,還可以以此為出發基地,向其他地區進攻。當然,那時馬森帝國決策層還沒考慮的這樣長遠,皇帝陛下隻是想給兒子報仇,隻是想報仇而已。
想屠城,嗬嗬,你得先攻下來才有那個資格。這麽一個小小的棱堡,貌似很好打的,外側低矮的城牆居然是斜麵的,騎兵甚至可以躍馬而上,戰馬疾馳奔上城台問題不大。但圍城的馬森帝國軍中,但凡有點眼界的將領都不這麽想。他們通過種種渠道了解到棱堡的厲害,心裏清楚這低矮的斜麵城牆可不像看上去那麽普通甚至簡陋,工事絕不止看到的那些。這事絕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容易,“炮火準備後,一輪步兵騎兵混合衝鋒就能拿下來”。
威爾士棱堡易守難攻,但攻城的就是他們,也隻能是他們。聖上口諭如泰山壓頂,他們必須迅速攻下威爾士棱堡,“克此堅城,屠盡城中活物”,這勝利可以說是戴罪立功,算是給自己洗刷罪名,撇清麻煩,說不準還能領個賞錢,劫點財貨。可如果短期內沒能拿下這棱堡,那“作戰不利,未能克敵城壘”,就是他們下獄蹲死牢的n大罪狀之一,軍帳裏所有將領都明白這點。整個下午,彭宗青老將軍都在調兵遣將,為攻城做準備。這老將軍到是踟躕滿誌胸有成竹。
當天下午,彭老將軍進行了試探性火力偵查,調集重型火炮轟城,還派出偵查間諜冒充和談使節查看炮擊效果。炮兵依據炮火現場射擊情況,對主要參數進行修正。步兵也沒閑著,對要塞周邊土著人村落進行徹底清洗,練練手,也防止城內守軍利用這些土著獲取到情報。
攻城部隊主要軍官們從未有過的敬業,積極配合領導謀劃是必須的、或許該群策群力,用盡平生所學排兵布陣,以求攻擊順利得手。這回可是真的為自己而戰,為活命而戰。誰都想活命,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到底聽誰的??馬森帝國,軍隊的規矩,官最大的說了算,其他人隻能提提意見。即使那位大官某方麵非專業出身,不怎麽在行,那他也是想說了算就說了算,因為“官大一級壓死人”。這裏,彭將軍老彭官最大,隻能聽他的,專業人士有建議可以說,老彭要是不聽那就請保留,或者幹脆啥也別說免開尊口。因為專業人士不開口,老彭又不可能樣樣在行,某些錯誤不可避免。戰場上弱勢一方的勝利往往來自於強勢一方的錯誤。
先看看馬森帝國《帝國陸軍軍法》節選:“出戰,眾將皆應服從主將軍令,違令者治罪,可當即斬立決。”,“頂撞主將,拒不執行將令者,斬首,懸於轅門。其部屬不服者,殺無赦。”,“部將違令而戰,若敗,主將可治罪,可斬之;若勝,主將可不賞其功,且可治其違令之罪。”
這是n個世紀前製定的軍法,至今依然有效。由以上條款可知,軍事會議上老彭說了算是肯定的。除非某個將領夠神經,想要腦袋掛到轅門前。此外,老彭這個人自恃從軍數十年,軍事經驗豐富,軍內威望極高,也就壓根就不把小字輩將領的意見放在眼裏。麵對一個強硬或者剛愎自用的主帥,部屬們也隻能凡事皆唯唯諾諾,謹遵領導指示。
6月21日黃昏,圍城馬森帝國軍戰前軍事會議,老彭侃侃而談,眾將洗耳恭聽,幾乎成了彭老將軍個人的軍事學及軍事思想演說,部屬們都聽的爽歪歪的:
“但凡進攻,攻方的最大優勢在於:可以選擇開戰時間,可以選擇開戰地點,以絕對的優勢兵力攻擊敵軍一點。”
“攻城,攻堅戰,最重要的就是要突破城垣,隻要突破了城牆防線,守軍就無險可守,兵力劣勢也暴露無疑。接下來,守軍或者主動投降放棄抵抗,或者士氣崩潰潰散逃跑,或者在求生欲望下繼續慘烈的巷戰。接下來的戰鬥,就是小分隊混戰模式的巷戰。但凡巷戰,攻守雙方傷亡基本對等,誰的兵多,誰笑到最後。”
…………
戰爭中,攻防永遠是一對兒解不開的老冤家。一般說來,進攻者對於防守者通常會占有4比1的天然戰鬥力優勢,就是說:進攻者可以自由選擇一個攻城時間、一個突破地點、一種方式來進攻,而防禦者則必須沒有選擇地在24小時內、在圍城四周、以一種方式來防守。哪個靈活主動、哪個被動呆板一目了然。
在中國發展了2000多年的城池攻守戰中,早在戰國時期的墨家學派,在攻城和守城術方麵就有了較高成就,製造出許多複雜器械,攻守城池手段和技術都達到了極高造詣。攻城方使用拋石機、攻城機、發射火箭或使用火箭發射毒煙、夜間軟梯爬城、強行使用雲梯叼刀爬城、跨越護城河的浮橋、木質射箭塔、挖掘地道、堆土為山、木樁撞城門,還有直到解放戰爭還在使用的由一人助跑、後麵幾人用長杆子用力將他推上城頭的做法。守城方的做法不外乎就是夜間提鈴喝號、寫信點烽煙求援、堅守不出、節約糧食、射箭、火炮、滾木擂石、開水石灰水滾燙的高溫油從城頭潑下、火把擲下、刀砍斧劈劍刺等等。
戰爭勝敗其實是資源的比拚。與困守城內的守方相比,還是占據城外廣闊土地的攻城方可動用/可掠奪資源多一些。特別提示,注意:遊牧部落除外。從當時冷兵器時代出發,農業文明對於遊牧文明具有較大的優勢,具體表現在築城與攻城的不對稱懸殊關係上。農業文明發展到高峰的漢人在築城術方麵確實大大領先於遊牧部落。在築城之初就巧用心思,盡量造成己方的主動和使攻城方處於被動地位,馬麵編織成的交叉火力網,護城河、拒馬牆、鹿角、拒馬、寨笓造成進攻方士兵前進的遲緩。而遊牧民族對於攻城確實很不在行,用農耕社會的長城來阻卻遊牧民族的南下也不失為農業文明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長城裏麵就是一個偌大的城池。不論是長城還是城池,每當遊牧民族的騎兵衝到它們麵前,由於沒有相應的攻城思想和攻城器械以及組織方式,無一例外都在堅固的城牆麵前顯得措手不及、攻城乏術。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薛仁貴西征,兵敗安西縣的鎖陽城(估計僅剩數萬兵馬),被數十萬西域遊牧部落騎兵圍困,但是仍然整整堅守了一年零四個月直至從長安搬來救兵解圍。這要看到事物的兩個方麵:除了薛仁貴用兵有方、將士用命、城池極其高大堅固設計巧妙之外,相信西域民族的廣泛機動的騎兵戰術對於大規模攻城並不在行,隻能打相對消極的圍困戰,否則絕不至於在16個月內居然拿不下一座1平方公裏見方的孤城!
但是,長城還是那個長城,騎兵還是那個騎兵,長城防禦戰到了成吉思汗時代就不靈了。蒙古在成吉思汗統一各部落後,立即開始對中國北方的各個王朝進行大規模的攻擊。蒙古軍隊在一開始完全依賴騎兵的機動性和攻擊力,和過去的遊牧民族軍隊一樣,沒有步兵攻堅力量的協同。在中原各高大堅固的城牆麵前,強大的騎兵是無能為力的,盡管他們在野戰中所向無敵。很快,蒙古人從遼、金、西夏的軍隊上學到了步兵攻堅的本領,改變了以往單純依賴騎兵的戰術,並且學會了運用漢族發明的火藥和拋石武器。蒙古人使用的拋石機、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個王朝原來是守備堅固的城防用於抵禦蒙古軍隊的。但蒙古軍隊掌握此類裝備後迅速用於對高大城防的攻擊。火藥和火箭類武器出現在冷兵器時代,其威力自然是驚人的,另外,對從未見過它們的敵人來說,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歐洲戰場,很多時候火藥類武器尚未造成城牆被完全破壞的局麵,守軍就會失去戰鬥意誌而開始棄城逃跑。
值得稱道的是,在戰術的運用上,蒙古人大量地編入漢和北方的其他少數民族,使用漢族先進的的攻堅器材擔任攻城任務。成吉思汗由騎兵組成的古代閃擊戰吸收了漢族的攻城經驗,使他們在東方戰場,無論是野戰還是摧城拔寨,幾乎所向必克。在具體攻城中更是注意到“圍師必闕”,經常將敵方守城部隊誘出消滅在廣闊機動的野外,竟也屢試不爽。所謂“夫戰者,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軍事理論和軍事曆史說完,彭老將軍用自己的老腦袋製訂了心中的完勝之策,貌似也是最穩妥的攻城策略:
“本帥初步判斷城內守軍也就一萬來人,敵軍的城防工事十分粗陋,也不堅固,毫無險要可用。當我大軍雲集城下,敵軍多半會受不了這個壓力,士氣崩潰,主動投降,隻求活命。本帥這個判斷是有依據的:上個世紀,雙方多次戰爭。曆史記載,我軍指揮藩屬國各部在白蘆薈穀地集中優勢兵力,全數殲滅該國一支主力野戰部隊。此後,每每我軍集中優勢兵力出戰,敵軍就會選擇主動退卻。敵軍是懼怕我軍的,這是曆史史實。再看現在這場邊境小戰爭,敵軍但凡遭遇我軍總是想盡辦法逃跑,這說明敵軍至今依然懼怕我軍。這是帝國先皇列祖列宗賜予我軍的天威武德。我們要充分利用敵軍內心的這種恐懼。據此本帥提出兩個作戰方案:
方案一:大軍列陣城下,以帝國大軍威嚴軍容恫嚇守軍,重火力居前,猛烈炮火轟擊敵軍城防。而後送出最後通牒,要求敵軍投降。
方案二(備用方案):如果敵軍不投降,繼續頑抗,大軍就發起進攻。炮火掩護下,各部衝擊,投入開始登城強攻,不計代價強攻。城裏敵軍已是驚弓之鳥,最多一個時辰就能拿下。”
任何時代,實戰與作戰方案總是天壤之別。臆想敵人會嚇破膽,指望嚇唬敵人獲勝,實在是太過於一廂情願。要知道,人家也是職業軍隊。
“一流的將領設計戰爭,二流的將領應付戰爭,三流的將領尾隨戰爭。設計戰爭的將領能夠奪得戰爭主動權,應付戰爭的將領有可能奪得戰役主動權,而尾隨戰爭的將領完全不可能奪得戰爭的主動權,隻會在戰爭中陷於被動,繼而一步步落敗。”德軍名將萊因哈特*曼施坦因如此評價二戰法軍的迅速潰敗,不是因為戰爭實力和軍事技術,完全是法軍總參謀部老腦殘製造了這場悲劇。
老彭,老彭,老將軍,老資格,老腦袋,或者也是個老腦殘。這位將軍一切都在盡量仿效成法,循規蹈矩,模仿曾有過的事情。他從來都是依據過去的經驗指揮作戰,也就是在“尾隨戰爭”。次日,本場戰爭的首場惡戰,第一次威爾士棱堡攻堅戰,這也將是他們和守軍命運之絕戰。一言堂中軍大帳內,麵對老彭將軍老腦袋一廂情願模式製定的作戰計劃,眾將隻能聽老彭的,犯錯誤似乎不可避免。對此,部分馬森帝國軍的後起之秀們隻得祈求上蒼:蒼天啊,求求你!讓棱堡裏的敵人按照我們預想的套路打吧!謝天謝地謝謝您了!!
可這是戰爭!戰爭從來都是人類最高能量級智慧,科學和力量的比拚,不是祈求上蒼就能獲得勝利的。
世界曆史記載(當然是架空世界的世界史):
b世紀40年6月21日晨,馬森帝國二皇子金高陽被薩克森溫莎帝國殖民地軍警戒哨兵擊斃於威爾士棱堡城下。
當天下午15時,封建君主製國家的最高指示,聖旨電文終於來了——聖上口諭:威爾士棱堡內和棱堡周邊雞犬不留,此城屠城以告慰二皇子殿下亡靈;自今日起,正式向薩克森溫莎帝國宣戰,全麵宣戰。第一次b世紀洲際殖民地戰爭正式爆發。
薩克森溫莎帝國,新興海洋國家中的最強者;馬森帝國,老牌超級大國,數百年來公認的世界頭號強國。兩國不可避免的走上了爭霸戰爭軌道。架空世界的世界史,將這一戰爭作為“大航海時代”結束的標誌。自此,曆史進入了世界級殖民帝國爭霸時代。生物學模式釋義國際政局:那時候,小動物基本都吃完了,恐龍級巨獸們開始了互殺。所謂“大國殺”時代。
b世紀40年6月22日,薩克森溫莎帝國在格曼半島最後的據點,威爾士棱堡要塞城下,棱堡外圍北側防線,攻方浩浩蕩蕩,十萬大軍排兵布陣。
看看這裏的守方是什麽情況:
與攻方相比,守方的實力明顯是太單薄了。棱堡內原駐有約2000名殖民軍正規軍,棱堡的原駐防軍,再算上撤退至此的殖民地治安軍和武裝平民,守軍大約有5000人。城內還有約16000名未撤走的平民和難民。麵對敵軍十萬大軍黑雲壓城,威爾士棱堡內,約翰米勒少將和部下們也在積極進行防禦準備。棱堡南部為港口,北側馬蹄形防禦工事環繞港口與城市,有一定的地形優勢,持續構築了幾百年的工事,完全可以抵擋敵軍炮火。除此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到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了。
“昨天早晨,打死的那個大家夥身份絕對不一般。敵軍,中午下午兩波炮擊,還清理屠殺了外圍村落,這都是從來沒有過的。……一切跡象表明,敵軍很可能要進行一次大規模報複性進攻,這次會是真正的攻城,不僅僅是火力襲擊。”
多數守軍對此都心知肚明,他們那時還不知道被打死的貴族軍官是馬森帝國皇子,也不知道馬森帝國皇帝下達了屠城口諭,“城內人畜皆不留”。但馬森帝國軍對城外村落的搶掠和屠殺,讓守城軍民清楚的明白了:一旦城破,他們絕對不會被人道對待,至少要被搶走所有財物,還可能會被賣做奴隸,不是契約奴隸,而是終生奴隸,這意味著他們的未來可能連自家奴隸都不如。自由空氣下長大的人,誰甘心做奴隸,一輩子奴隸。那麽,勇敢的戰鬥,捍衛自由,捍衛財產,這就成了守城軍民的唯一選擇。晚飯後,戰前軍事會議開始,軍官們各抒己見。
棱堡內,守軍的軍事會議一直進行到深夜,軍官們研究討論了敵軍各種可能的進攻模式和應對策略,普遍認為現有部隊短期內能守住這座要塞。
會議結束時,約翰米勒少將和他的部下們已是胸有成竹。少將對各部主要軍官說:“我們,我們的妻子孩子,還有我們的家產,都在這座要塞。我們身後是大海,航路已斷。援軍到來之前,這裏是我們唯一的庇護所,守住這裏,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告知所有人,要像騎士一樣戰鬥。每個人都是騎士,每個人都是英雄。先生們,祝你們好運!”隨即揮拳振臂一呼,“勝利!”
參會軍官們一起揮拳高呼:“勝利!!”
”勝利“,軍人以勝利為榮光!!可是,勝利是要付出代價的,勝利的價格從來都不便宜,參會軍官隻有不到半數活到了要塞解圍那天。
“(如果)我們贏了,我們將以上帝的名義改變這個世界!!”——薩克森溫莎帝國女王伊莎貝拉
“我馬森帝國,立國千年,雄踞東方,泱泱大國,天朝上邦。此戰,帝國必勝!!帝國之天威,必將震懾世界!!四海蠻夷皆來朝!!”——馬森帝國皇帝金天昊(該國稱之為祥瑞帝)
威爾士大棱堡,人類最著名軍事曆史文化遺產建築之一,坐落在遠東自由城市威爾士市。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棱堡工事,也是整體建築結構上保存最為完好的,至今依舊巍然屹立,隻是它早已不再是軍事防禦工事,也不再有任何軍事功能。在曆盡戰火洗禮,見證重大曆史之後,這座著名要塞已經華麗變身為全開放型免費市民公園。昔日要塞內遍布音樂酒吧,騎行漫道,蘑菇養殖坊,市政交通水道,商業養魚池,漂流娛樂場。當然,這裏也是各地古軍事愛好者和曆史愛好者常來遊覽的地方。
百餘年前b世紀中葉,就是這座偉大要塞見證了世界最強兩大帝國的生死搏殺,一場改變世界格局的偉大戰爭。
這一章,我們從a世紀西貢地區那場失敗的殖民戰爭回轉到b世紀的威爾士棱堡。“一百年的和平”實際上隻是一句自我吹噓功勞簿上的笑談。b世紀才過了二十來年,遠東大陸宗主國馬森帝國與中央大陸外來殖民者又開始了較量,貿易層麵的相互擠兌,文化層麵的相互抵觸,宣傳上的相互敵視,邊境糾紛接連不斷,繼而開啟了戰爭模式。
b世紀40年6月21日晨,馬森帝國二皇子金高陽,因某種不可形容民事糾紛在威爾士棱堡城下持槍殘殺殖民地女性公民lydia,薩克森溫莎帝國殖民地軍警戒哨兵依照《殖民地治安法》將其擊斃。
中午,殺人犯被恭敬的擺在馬森帝國“仁義之師”的中軍大帳內,周圍十餘名高級將領死屍兩側默然而立,大帳之外數十名將校排成方陣軍容整齊,眾人皆鴉雀無聲。這裏的帝國軍最高指揮官,帝國征討軍大督統(從一品),年過半百的老將彭宗青站立於帥位。老將軍已經站了一上午,飽經風霜的臉上看不出驚慌,但內心卻焦慮不安。電報早已經發出去了,他在等皇上的最高指示,皇子薨在這裏,他必須想盡辦法給皇帝陛下一個交代。
下午15時,封建君主製國家的最高指示,聖旨電文終於來了——聖上口諭:威爾士棱堡內和棱堡周邊雞犬不留,此城屠城以告慰二皇子殿下亡靈;自今日起,正式向薩克森溫莎帝國宣戰,全麵宣戰。
國際主流曆史學家認為,就是在這天第一次b世紀洲際殖民地戰爭正式爆發。薩克森溫莎帝國,新興海洋國家中的最強者;馬森帝國,老牌超級大國,數百年來公認的世界頭號強國。兩國自此不可避免的走上了爭霸戰爭軌道。架空世界的世界史,將這一戰爭作為“大航海時代”結束的標誌。自此,曆史進入了世界級殖民帝國爭霸時代。(小動物吃完了,恐龍級巨獸們開始了互殺。)
“(如果)我們贏了!我們將以上帝的名義改變這個世界!!”——薩克森溫莎帝國女王伊莎貝拉
“我馬森帝國,立國千年,雄踞東方,泱泱大國,天朝上邦。此戰,帝國必勝!!帝國之天威,必將震懾世界!!四海蠻夷皆來朝!!”——馬森帝國祥瑞皇帝金天昊
大國國戰,大國國戰,國戰國爭國運豪賭,戰勝者將如旭日冉冉升起,戰敗者必似殘陽黯然落幕。世界頂級強國之間的國戰,誰最終勝出,那誰就會成為接下去幾個世紀甚至下一個千年的世界頂級王者。這一刻,偉大的戰爭,偉大的曆史開始了:
b40年6月21日下午,威爾士要塞城外,馬森帝國軍大營,中軍大帳,領了口諭的馬森帝國彭老將軍一臉肅殺,試圖以凶狠的麵龐掩蓋內心深處無盡愁苦。軍帳中其他將領大都麵帶慍色,心裏清楚自己攤上大事了,這輩子太尼瑪倒黴了。事情擺在那裏,很簡單。二皇子金高陽,內定的太子爺,身上三個大窟窿,冰涼冰涼。得給這位死去的主子一個交代,小主子可不能白死。
一具屍體,事情一目了然,不管未來還是現在。大家沒把事情挑明了,但每個人心裏都很清楚:他們所有人的仕途統統都已經到頭了,回去了,就得卸任脫了這身戎裝,即使不退役,那也就是混個清水衙門要飯的了。倒黴事還不止這些,當下他們必須給皇帝爺一個交代,一個拿得出手的交代。怎麽著交代??皇上給指路了,聖上口諭“屠城”。皇帝老兒死了兒子,怒了,上嘴唇碰小嘴唇“屠城”,這命令就出來了。皇帝這話說得輕鬆,可事情砸到了這般軍漢們頭上,幹事的就不那麽輕快了。“殺盡全城的軍民”,正義感和心理層麵的問題那倒是次要的,東方君主國家軍隊辦這事,執行力強著呢。真正的問題在於:你怎麽著也得先把城攻下來才有資格考慮“屠”這個問題。
攻城!攻城!子曰:“攻城為下下策”。攻城,從古至今都不是好幹的活兒。曆史上的攻(守)城戰,守軍以數千孤軍據城堅守,抵禦和牽製攻方十萬之眾,從而改變整個戰爭局勢的戰役,幾乎哪個朝代都有。不知多少精銳之師、常勝名將over或者fail在攻城作戰行動上,同時也成就了守城的將領,不少將領一守成名繼而流芳千古。
《春秋》,樂毅滅齊,連下七十二城,惟莒州與即墨堅守不下,田單率眾苦戰三年,以火牛陣破敵,得以複齊國。
東漢開國決定性戰役,昆陽保衛戰,劉秀兄弟倆以數千人對陣王莽新軍四十餘萬精銳。劉秀選精兵千餘騎大破圍城的四十萬眾,徹底清楚了王莽政權的軍事力量,也為劉秀在天下群雄中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南北朝,宋將毛德祖於公元422年率領2000孤軍死守虎牢關,抵擋北魏名將拓拔嗣的十萬大軍,苦戰300天,最後僅二百多人突圍而走。此戰,毛德祖陣亡。
又是南北朝,玉壁之戰。東魏高歡三十萬大軍圍攻西魏玉壁城(守軍兩萬)半年有餘,地道、雲梯、衝車、火攻、人海戰術、鑿牆、心理戰、誘降各種招數用盡仍未成功,打了半年己方死亡七萬餘人,高歡急的舊病複發,最後不得已撤軍,高歡不久病情加重死去。
南宋,釣魚城保衛戰。釣魚城,中國屈指可數的棱堡形態防禦工事。依托半棱堡防禦形態的釣魚城,南宋軍民團結一心,死守數年。縱橫歐亞數十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蒙古大軍碰得頭破血流。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古大汗也陣亡於此。蒙古蠻人記載稱“汗為炮風所傷”,文明人土飛機的衝擊波送這野蠻人頭目見了長生天。
這裏科普一下:
棱堡是古代堡壘的一種,其實質就是把城塞從一個凸多邊形變成一個凹多邊形,這樣的改進,使得無論進攻城堡的任何一點,都會使攻擊方暴露給超過一個的棱堡麵(通常是2-3個),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進行多重打擊。在火藥時代之前,要塞的城牆通常築得很高大,並且用石或者磚進行加固,還設置了一些塔樓或者馬麵來獲得額外的火力輸出。如果有什麽不同的話,就是一些特別堅固的城市擁有不止一道城牆。比如:西班牙av城堡但是,在公元1453年擁有完善城防係統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則宣告著城市攻防戰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接下來的一個短暫時期是進攻方的黃金年代,一個接一個的要塞屈服於大炮的威力。不過有矛必有盾,不過半個世紀一種新型的城防體係--棱堡便登上了曆史舞台。最早的棱堡可以視為塔樓的一種進化版本,棱堡和棱堡間間隔很大,堡壘垂直於城牆,形狀為鈍角。其本身依然為石砌而且高大,隻有一個地方得到了顯著提高,那就是側射火力。布置在棱堡上的大炮可以對護城壕進行縱向射擊,從而達到有效封鎖,但是棱堡本身仍然存在一些盲區。
中原四戰之地,有一座兩千年堅城——睢陽。曆史上,漢代和唐代各有一次睢陽之戰,戰略意義都是十分重大,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
第一次睢陽保衛戰,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劉武王爺威武。公元前154年,吳王在現在的江蘇揚州首先叛亂,接著楚王等六個王也叛亂了。漢景帝派將軍周亞夫領兵平定叛亂。周亞夫截斷了吳軍的退路,經過三個月,平定了叛軍。參與叛亂的共有七個諸侯國,所以叫做“七國之亂”。七國之亂期間,梁王劉武率兵抵禦吳王劉濞,牽製敵軍主力,保衛了國都長安,功勞極大。若是當年劉武部隊覆滅於睢陽或者僅僅是棄守,那麽吳楚聯軍將扣函穀關而直接進攻大將軍竇嬰在此的萬餘兵馬。屆時,長安將危,漢景帝基本上再無可用之兵,景帝兵敗,七國勝。七國勝,分封製還將繼續,也就宣告了集權製的失敗。曆史沿著這條虛擬的新軌跡發展“衛青,霍去病北出狼居胥山是不可能了,沒人舍得練那麽多騎兵;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木有了,因為漢武帝木有了;金屋藏嬌也會有好幾家,這會很熱鬧;漢軍西進甘肅經營西域,那是不可能的(中央沒錢);開拓了繁榮2000年的絲綢之路,這活還是讓給匈奴人幹吧。
第二次睢陽保衛戰,唐代安史之亂,張巡守睢陽。雖然最後城破,但守軍的悲壯可謂空前絕後,他們絕命死守的意義也十分重大。這次睢陽之戰慘烈至極,張巡在守城時表現出來的才智非於常人,僅憑臨時征調的二流部隊6000人苦守睢陽,攻克過潼關的叛軍猛將令狐潮以四萬餘圍攻“損一目而遠遁”。最後,叛軍有調集主力大軍十三萬人圍攻數月,直待城中人疲糧盡方才攻破。最後張巡和南宮雲等三十六將無一降敵而被戮。守軍覆滅,城陷,但戰略上卻是一場巨大勝利。如果這場保衛戰提前結束,亂軍將長驅南下,對南方將造成毀滅性災難。這場保衛戰極大地牽製了叛軍,並且有效的殺傷了叛軍有生力量。最後叛軍南下的兵力從計劃中的10幾萬改為2萬。這點兵力很難有戰略上的作為,威脅已大大降低。
回到架空世界。
威爾士棱堡,真正的棱堡,全世界最大的殖民地棱堡兼最大棱堡,這裏同時也是個重要的貿易口岸,薩克森溫莎帝國在此最早的據點,300多年間一直在修築完善。,這座棱堡一開始也是早期棱堡樣式,但隨著時間推移,規模不斷擴大,樣式也與時俱進。如今的威爾士棱堡主要外圍防禦工事已是沃邦(著名軍事工程師,現代工程兵鼻祖)模式棱堡體係,若幹棱堡子母堡壘工事的結合。那時的棱堡占地四點五平方公裏,對整個港口實現了四分之三包圍形態,兩端港口入口處還有相對獨立的小棱堡,設有炮台。外圍防線有一係列實心炮壘(完全為土所堆起的高台)作為防線小支撐點,外側用磚石加固,並覆蓋斜麵泥土。防線的主支撐點是多個空心棱堡,這些主支撐點堡壘從架炮壘道後麵就開始逐漸傾斜,堡上配置胸牆,在其背後安置大炮。整個堡壘體係以棱堡支撐點為主要建築,同時也是主要火力輸出點。
威爾士棱堡設有多道護牆,兩道城牆之間的部分稱為城台中堤,也就是相當於過去的城牆頂部。在這個完善的棱堡體係中,中堤很短,以確保步槍射程能夠完全覆蓋這一區域。中堤前修築凹麵堡,以防止攻城炮對中堤的直擊,同時也能配置一些火槍手加強戰壕的防禦。外側防禦陣地建有三角堡,也是這一目的。三角堡比主堡壘稍低那麽3,4英尺,以便於主堡壘上的火炮進行超越射擊,同時三角堡上的火炮也構成交叉火力的一部分。隱蔽路和屯兵所是反擊前步兵的掩體,為了防止敵方的縱射,隱蔽路中設有許多橫牆,有時候隱蔽路直接修成z字形,那麽就不需要橫牆了。最外圍的斜堤是交叉火力最密集的地方,其傾斜角度也有助於防守方的火力發揮。
各個防禦支撐點之間有可以騎馬通行的快速路,便於守軍高速機動。另外,整個棱堡外圍的工事盡量避免采用純磚石建築,如果由於某些原因不得不使用是外側也要覆蓋厚土。因為土層能夠吸收能量,磚石不僅容易損毀而且容易產生跳彈引發嚴重傷亡。
與傳統中國式城牆相比,棱堡守軍一線防禦模式不是在城牆上一字排開,而是相對集中地部署在支撐點(火力點)內,使用各種火力火器殺傷敵軍。傳統的中國城牆隻有一道牆,突破了就沒了,防禦體係可能就奔潰了。而棱堡還有二線防禦甚至三線防禦,第二道防線護牆後或者支撐點的守軍可以有效的射殺突防敵軍,且可避開敵軍攻城重火力殺傷。
理論上說,這座棱堡的防禦能力和防禦係統完備程度都遠勝釣魚城。戰略位置上,威爾士棱堡,重要的轉運港口,格曼半島僅有的幾個天然良港。若是這裏拿下這裏,可以方便的從海上獲得補給,還可以以此為出發基地,向其他地區進攻。當然,那時馬森帝國決策層還沒考慮的這樣長遠,皇帝陛下隻是想給兒子報仇,隻是想報仇而已。
想屠城,嗬嗬,你得先攻下來才有那個資格。這麽一個小小的棱堡,貌似很好打的,外側低矮的城牆居然是斜麵的,騎兵甚至可以躍馬而上,戰馬疾馳奔上城台問題不大。但圍城的馬森帝國軍中,但凡有點眼界的將領都不這麽想。他們通過種種渠道了解到棱堡的厲害,心裏清楚這低矮的斜麵城牆可不像看上去那麽普通甚至簡陋,工事絕不止看到的那些。這事絕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容易,“炮火準備後,一輪步兵騎兵混合衝鋒就能拿下來”。
威爾士棱堡易守難攻,但攻城的就是他們,也隻能是他們。聖上口諭如泰山壓頂,他們必須迅速攻下威爾士棱堡,“克此堅城,屠盡城中活物”,這勝利可以說是戴罪立功,算是給自己洗刷罪名,撇清麻煩,說不準還能領個賞錢,劫點財貨。可如果短期內沒能拿下這棱堡,那“作戰不利,未能克敵城壘”,就是他們下獄蹲死牢的n大罪狀之一,軍帳裏所有將領都明白這點。整個下午,彭宗青老將軍都在調兵遣將,為攻城做準備。這老將軍到是踟躕滿誌胸有成竹。
當天下午,彭老將軍進行了試探性火力偵查,調集重型火炮轟城,還派出偵查間諜冒充和談使節查看炮擊效果。炮兵依據炮火現場射擊情況,對主要參數進行修正。步兵也沒閑著,對要塞周邊土著人村落進行徹底清洗,練練手,也防止城內守軍利用這些土著獲取到情報。
攻城部隊主要軍官們從未有過的敬業,積極配合領導謀劃是必須的、或許該群策群力,用盡平生所學排兵布陣,以求攻擊順利得手。這回可是真的為自己而戰,為活命而戰。誰都想活命,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到底聽誰的??馬森帝國,軍隊的規矩,官最大的說了算,其他人隻能提提意見。即使那位大官某方麵非專業出身,不怎麽在行,那他也是想說了算就說了算,因為“官大一級壓死人”。這裏,彭將軍老彭官最大,隻能聽他的,專業人士有建議可以說,老彭要是不聽那就請保留,或者幹脆啥也別說免開尊口。因為專業人士不開口,老彭又不可能樣樣在行,某些錯誤不可避免。戰場上弱勢一方的勝利往往來自於強勢一方的錯誤。
先看看馬森帝國《帝國陸軍軍法》節選:“出戰,眾將皆應服從主將軍令,違令者治罪,可當即斬立決。”,“頂撞主將,拒不執行將令者,斬首,懸於轅門。其部屬不服者,殺無赦。”,“部將違令而戰,若敗,主將可治罪,可斬之;若勝,主將可不賞其功,且可治其違令之罪。”
這是n個世紀前製定的軍法,至今依然有效。由以上條款可知,軍事會議上老彭說了算是肯定的。除非某個將領夠神經,想要腦袋掛到轅門前。此外,老彭這個人自恃從軍數十年,軍事經驗豐富,軍內威望極高,也就壓根就不把小字輩將領的意見放在眼裏。麵對一個強硬或者剛愎自用的主帥,部屬們也隻能凡事皆唯唯諾諾,謹遵領導指示。
6月21日黃昏,圍城馬森帝國軍戰前軍事會議,老彭侃侃而談,眾將洗耳恭聽,幾乎成了彭老將軍個人的軍事學及軍事思想演說,部屬們都聽的爽歪歪的:
“但凡進攻,攻方的最大優勢在於:可以選擇開戰時間,可以選擇開戰地點,以絕對的優勢兵力攻擊敵軍一點。”
“攻城,攻堅戰,最重要的就是要突破城垣,隻要突破了城牆防線,守軍就無險可守,兵力劣勢也暴露無疑。接下來,守軍或者主動投降放棄抵抗,或者士氣崩潰潰散逃跑,或者在求生欲望下繼續慘烈的巷戰。接下來的戰鬥,就是小分隊混戰模式的巷戰。但凡巷戰,攻守雙方傷亡基本對等,誰的兵多,誰笑到最後。”
…………
戰爭中,攻防永遠是一對兒解不開的老冤家。一般說來,進攻者對於防守者通常會占有4比1的天然戰鬥力優勢,就是說:進攻者可以自由選擇一個攻城時間、一個突破地點、一種方式來進攻,而防禦者則必須沒有選擇地在24小時內、在圍城四周、以一種方式來防守。哪個靈活主動、哪個被動呆板一目了然。
在中國發展了2000多年的城池攻守戰中,早在戰國時期的墨家學派,在攻城和守城術方麵就有了較高成就,製造出許多複雜器械,攻守城池手段和技術都達到了極高造詣。攻城方使用拋石機、攻城機、發射火箭或使用火箭發射毒煙、夜間軟梯爬城、強行使用雲梯叼刀爬城、跨越護城河的浮橋、木質射箭塔、挖掘地道、堆土為山、木樁撞城門,還有直到解放戰爭還在使用的由一人助跑、後麵幾人用長杆子用力將他推上城頭的做法。守城方的做法不外乎就是夜間提鈴喝號、寫信點烽煙求援、堅守不出、節約糧食、射箭、火炮、滾木擂石、開水石灰水滾燙的高溫油從城頭潑下、火把擲下、刀砍斧劈劍刺等等。
戰爭勝敗其實是資源的比拚。與困守城內的守方相比,還是占據城外廣闊土地的攻城方可動用/可掠奪資源多一些。特別提示,注意:遊牧部落除外。從當時冷兵器時代出發,農業文明對於遊牧文明具有較大的優勢,具體表現在築城與攻城的不對稱懸殊關係上。農業文明發展到高峰的漢人在築城術方麵確實大大領先於遊牧部落。在築城之初就巧用心思,盡量造成己方的主動和使攻城方處於被動地位,馬麵編織成的交叉火力網,護城河、拒馬牆、鹿角、拒馬、寨笓造成進攻方士兵前進的遲緩。而遊牧民族對於攻城確實很不在行,用農耕社會的長城來阻卻遊牧民族的南下也不失為農業文明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長城裏麵就是一個偌大的城池。不論是長城還是城池,每當遊牧民族的騎兵衝到它們麵前,由於沒有相應的攻城思想和攻城器械以及組織方式,無一例外都在堅固的城牆麵前顯得措手不及、攻城乏術。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薛仁貴西征,兵敗安西縣的鎖陽城(估計僅剩數萬兵馬),被數十萬西域遊牧部落騎兵圍困,但是仍然整整堅守了一年零四個月直至從長安搬來救兵解圍。這要看到事物的兩個方麵:除了薛仁貴用兵有方、將士用命、城池極其高大堅固設計巧妙之外,相信西域民族的廣泛機動的騎兵戰術對於大規模攻城並不在行,隻能打相對消極的圍困戰,否則絕不至於在16個月內居然拿不下一座1平方公裏見方的孤城!
但是,長城還是那個長城,騎兵還是那個騎兵,長城防禦戰到了成吉思汗時代就不靈了。蒙古在成吉思汗統一各部落後,立即開始對中國北方的各個王朝進行大規模的攻擊。蒙古軍隊在一開始完全依賴騎兵的機動性和攻擊力,和過去的遊牧民族軍隊一樣,沒有步兵攻堅力量的協同。在中原各高大堅固的城牆麵前,強大的騎兵是無能為力的,盡管他們在野戰中所向無敵。很快,蒙古人從遼、金、西夏的軍隊上學到了步兵攻堅的本領,改變了以往單純依賴騎兵的戰術,並且學會了運用漢族發明的火藥和拋石武器。蒙古人使用的拋石機、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個王朝原來是守備堅固的城防用於抵禦蒙古軍隊的。但蒙古軍隊掌握此類裝備後迅速用於對高大城防的攻擊。火藥和火箭類武器出現在冷兵器時代,其威力自然是驚人的,另外,對從未見過它們的敵人來說,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歐洲戰場,很多時候火藥類武器尚未造成城牆被完全破壞的局麵,守軍就會失去戰鬥意誌而開始棄城逃跑。
值得稱道的是,在戰術的運用上,蒙古人大量地編入漢和北方的其他少數民族,使用漢族先進的的攻堅器材擔任攻城任務。成吉思汗由騎兵組成的古代閃擊戰吸收了漢族的攻城經驗,使他們在東方戰場,無論是野戰還是摧城拔寨,幾乎所向必克。在具體攻城中更是注意到“圍師必闕”,經常將敵方守城部隊誘出消滅在廣闊機動的野外,竟也屢試不爽。所謂“夫戰者,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軍事理論和軍事曆史說完,彭老將軍用自己的老腦袋製訂了心中的完勝之策,貌似也是最穩妥的攻城策略:
“本帥初步判斷城內守軍也就一萬來人,敵軍的城防工事十分粗陋,也不堅固,毫無險要可用。當我大軍雲集城下,敵軍多半會受不了這個壓力,士氣崩潰,主動投降,隻求活命。本帥這個判斷是有依據的:上個世紀,雙方多次戰爭。曆史記載,我軍指揮藩屬國各部在白蘆薈穀地集中優勢兵力,全數殲滅該國一支主力野戰部隊。此後,每每我軍集中優勢兵力出戰,敵軍就會選擇主動退卻。敵軍是懼怕我軍的,這是曆史史實。再看現在這場邊境小戰爭,敵軍但凡遭遇我軍總是想盡辦法逃跑,這說明敵軍至今依然懼怕我軍。這是帝國先皇列祖列宗賜予我軍的天威武德。我們要充分利用敵軍內心的這種恐懼。據此本帥提出兩個作戰方案:
方案一:大軍列陣城下,以帝國大軍威嚴軍容恫嚇守軍,重火力居前,猛烈炮火轟擊敵軍城防。而後送出最後通牒,要求敵軍投降。
方案二(備用方案):如果敵軍不投降,繼續頑抗,大軍就發起進攻。炮火掩護下,各部衝擊,投入開始登城強攻,不計代價強攻。城裏敵軍已是驚弓之鳥,最多一個時辰就能拿下。”
任何時代,實戰與作戰方案總是天壤之別。臆想敵人會嚇破膽,指望嚇唬敵人獲勝,實在是太過於一廂情願。要知道,人家也是職業軍隊。
“一流的將領設計戰爭,二流的將領應付戰爭,三流的將領尾隨戰爭。設計戰爭的將領能夠奪得戰爭主動權,應付戰爭的將領有可能奪得戰役主動權,而尾隨戰爭的將領完全不可能奪得戰爭的主動權,隻會在戰爭中陷於被動,繼而一步步落敗。”德軍名將萊因哈特*曼施坦因如此評價二戰法軍的迅速潰敗,不是因為戰爭實力和軍事技術,完全是法軍總參謀部老腦殘製造了這場悲劇。
老彭,老彭,老將軍,老資格,老腦袋,或者也是個老腦殘。這位將軍一切都在盡量仿效成法,循規蹈矩,模仿曾有過的事情。他從來都是依據過去的經驗指揮作戰,也就是在“尾隨戰爭”。次日,本場戰爭的首場惡戰,第一次威爾士棱堡攻堅戰,這也將是他們和守軍命運之絕戰。一言堂中軍大帳內,麵對老彭將軍老腦袋一廂情願模式製定的作戰計劃,眾將隻能聽老彭的,犯錯誤似乎不可避免。對此,部分馬森帝國軍的後起之秀們隻得祈求上蒼:蒼天啊,求求你!讓棱堡裏的敵人按照我們預想的套路打吧!謝天謝地謝謝您了!!
可這是戰爭!戰爭從來都是人類最高能量級智慧,科學和力量的比拚,不是祈求上蒼就能獲得勝利的。
世界曆史記載(當然是架空世界的世界史):
b世紀40年6月21日晨,馬森帝國二皇子金高陽被薩克森溫莎帝國殖民地軍警戒哨兵擊斃於威爾士棱堡城下。
當天下午15時,封建君主製國家的最高指示,聖旨電文終於來了——聖上口諭:威爾士棱堡內和棱堡周邊雞犬不留,此城屠城以告慰二皇子殿下亡靈;自今日起,正式向薩克森溫莎帝國宣戰,全麵宣戰。第一次b世紀洲際殖民地戰爭正式爆發。
薩克森溫莎帝國,新興海洋國家中的最強者;馬森帝國,老牌超級大國,數百年來公認的世界頭號強國。兩國不可避免的走上了爭霸戰爭軌道。架空世界的世界史,將這一戰爭作為“大航海時代”結束的標誌。自此,曆史進入了世界級殖民帝國爭霸時代。生物學模式釋義國際政局:那時候,小動物基本都吃完了,恐龍級巨獸們開始了互殺。所謂“大國殺”時代。
b世紀40年6月22日,薩克森溫莎帝國在格曼半島最後的據點,威爾士棱堡要塞城下,棱堡外圍北側防線,攻方浩浩蕩蕩,十萬大軍排兵布陣。
看看這裏的守方是什麽情況:
與攻方相比,守方的實力明顯是太單薄了。棱堡內原駐有約2000名殖民軍正規軍,棱堡的原駐防軍,再算上撤退至此的殖民地治安軍和武裝平民,守軍大約有5000人。城內還有約16000名未撤走的平民和難民。麵對敵軍十萬大軍黑雲壓城,威爾士棱堡內,約翰米勒少將和部下們也在積極進行防禦準備。棱堡南部為港口,北側馬蹄形防禦工事環繞港口與城市,有一定的地形優勢,持續構築了幾百年的工事,完全可以抵擋敵軍炮火。除此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到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了。
“昨天早晨,打死的那個大家夥身份絕對不一般。敵軍,中午下午兩波炮擊,還清理屠殺了外圍村落,這都是從來沒有過的。……一切跡象表明,敵軍很可能要進行一次大規模報複性進攻,這次會是真正的攻城,不僅僅是火力襲擊。”
多數守軍對此都心知肚明,他們那時還不知道被打死的貴族軍官是馬森帝國皇子,也不知道馬森帝國皇帝下達了屠城口諭,“城內人畜皆不留”。但馬森帝國軍對城外村落的搶掠和屠殺,讓守城軍民清楚的明白了:一旦城破,他們絕對不會被人道對待,至少要被搶走所有財物,還可能會被賣做奴隸,不是契約奴隸,而是終生奴隸,這意味著他們的未來可能連自家奴隸都不如。自由空氣下長大的人,誰甘心做奴隸,一輩子奴隸。那麽,勇敢的戰鬥,捍衛自由,捍衛財產,這就成了守城軍民的唯一選擇。晚飯後,戰前軍事會議開始,軍官們各抒己見。
棱堡內,守軍的軍事會議一直進行到深夜,軍官們研究討論了敵軍各種可能的進攻模式和應對策略,普遍認為現有部隊短期內能守住這座要塞。
會議結束時,約翰米勒少將和他的部下們已是胸有成竹。少將對各部主要軍官說:“我們,我們的妻子孩子,還有我們的家產,都在這座要塞。我們身後是大海,航路已斷。援軍到來之前,這裏是我們唯一的庇護所,守住這裏,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告知所有人,要像騎士一樣戰鬥。每個人都是騎士,每個人都是英雄。先生們,祝你們好運!”隨即揮拳振臂一呼,“勝利!”
參會軍官們一起揮拳高呼:“勝利!!”
”勝利“,軍人以勝利為榮光!!可是,勝利是要付出代價的,勝利的價格從來都不便宜,參會軍官隻有不到半數活到了要塞解圍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