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封知平還有閑心腹誹,看著看著眼神就變了,從漫不經心到認真,再到嚴肅,直至表情凝重而不可置信,看完一份隨手一放立刻抓起另一份,全然忘了連五還在身旁。


    看到他專注的表情,連五滿意的點點頭,坐到對麵輕輕的將亂放的資料拿起來重新整理好,盡量不發出一點多餘的聲音。


    封知平沒注意這些,他整個人都沉浸在閱讀與思考當中。


    這些資料涵蓋的麵極廣,有人事檔案,有會議紀要,有正史、秘史、野史三種參考文獻,甚至還有不成文的坊間傳言。


    除了這些,他還在裏麵找到了幾份地圖,大部分是某一地區的軍事布防圖,餘下的是這些地區的民用版,而這些地圖放在一起的是對應這一地區的財政報表,上麵用多種顏色的細線圈畫出重點,末尾各貼一張寫滿蠅頭小字的紙條注明作者的分析和猜測。


    這種紙條不止地圖和報表上有,其他資料上也有,若沒有這些紙條,如此散碎的資料很難讓人看出所以然來,而這些紙條畢竟不是目錄或總綱,封知平看得依然很晦澀。


    至此,他才明白最先看到的那份資料是連五故意放在最上麵的,那是一份總結性的報告,若沒有這份報告,這些資料他根本不會有興趣看下去。


    看完最後一份資料,封知平靠在椅背上仰頭望天,默默的回想方才所閱。


    散亂的資料如同一塊塊拚圖碎片,不斷的在腦海中旋轉拚接,逐漸組成一段熟悉而又陌生的曆史,一個不同於正史記載的明武帝呈現於眼前。


    明武帝遊安疑重而無情,他的功績在某些方麵來說甚至可以比肩天元帝祖遊柏川,可後人記住更多的還是他的冷血薄涼,血濃於水的親情在他眼裏絲毫不能與帝位相比,哪怕幾位藩王在他登基後俯首稱臣他也不肯放過,直至將所有威脅過他的人全部打落泥塵再也翻不起身才罷手,而這還是礙著天元劍的緣故。


    封知平曾經也是這樣以為的,直到看了這些資料他才知道,事情遠沒有史書上寫的那麽簡單。


    遊安疑心極重,作風狠辣行事果決,可這些都不是天生的,如果這些資料都是真的,那他的薄涼是硬生生給逼出來的。


    當年,其父元宏帝風燭殘年,早年定下的太子不成器,難堪托付,其餘四位有繼承權的皇子勾心鬥角滿腹私欲,其中一位還險些鬧出血脈外流的醜事,宏帝怕將來祖宗基業難保,偌大的天元皇朝淪落為空玄國那樣的諸強並立群雄角逐的局麵,遂再擇皇子皇孫一十二人立為繼人,效仿養蠱之法優中選優。


    這新定的十二人當中,就有遊安。


    宏帝想法很好,可他忘了,或者說故意無視一件事,他要托付的不是普通的家業,而是一國,一整座名為天元大陸的江山!


    他是個自信的人,自信自己能掌控住這種局麵,哪怕幾位明臣苦苦相勸,甚至以辭官相要挾都無法讓他回心轉意,於是乎,空前絕後的十七子爭帝轟轟烈烈的拉開了帷幕。


    當時的天元皇朝還沒有天聽監這種機構,百官監察由工部、吏部、刑部共同負責,機構便是天聽監的前身、如今已名存實亡的督察院,他們是皇帝的耳目,按道理應不偏不倚將最純粹的信息和分析傳達給宏帝,如天聽監一樣絕不涉及黨爭,奈何三部同屬讓督察院成了三姓家奴,內部派係林立山頭多不勝數,原本四位帝選還好,如今翻了四倍還餘一個,督察院徹底四分五裂,淪為與各部官員一樣的黨爭之徒。


    等宏帝發現這個情況的時候,朝廷已人心動蕩,十七位皇子同立朝堂,在各自拉攏的官員的幫襯下天天打嘴仗。


    原先四位帝選的時候雖然也相互攻伐,但至少還算有節製,正事要事商量得滿十天半個月總能商量出一件,現在一兩個月能商定一件就得燒高香,然而宏帝並沒有製止,他仍然認為自己掌控得住,甚至還有些喜歡這種場麵,認為帝選們“活躍”是個好現象。


    直到血案發生,一位皇子被另一位皇子秘密培養的死士刺殺成功,宏帝才發覺不妙,要知道在此之前天元帝子爭位可從沒發生過命案。


    最讓他震驚的是肇事者竟然差點把官司打贏了,起重要作用的是幾位很得他信任的幾位老臣,其中一位還是禮部尚書,本來很明確的案子到宗人府走了一圈不但沒定罪反把疑犯給洗白了!


    好在他還沒老糊塗,不信所謂的“鐵證”,當即請出天元劍一試,結果不言而喻,包括那位“清清白白的”皇子在內,掉了好多人頭。


    宏帝感覺事態不妙,想要補救,無奈為時已晚。


    首先,他的身體不允許,早年以藥物催升修為的隱患在晚年悉數爆發,他的內力散失得極快,人可謂一天老過一天,等他想起來補救時精力已然不濟,整日昏昏沉沉,有時甚至連朝都上不了,隻能在清醒時請幾位重臣入禦書房私談。


    其次,百官已經分裂,除了僅有的幾個為人方正的冷眼旁觀,其餘的各有派屬,而被他委以重任的督察院總使早已暗中倒向某位皇子,陽奉陰違,領了整風肅紀的旨後大喜過望,借此良機幫著主子大肆攻伐,一口氣就流放了兩位皇子一位皇孫,其人其主風頭一時無兩。


    而遊安是個很有武學天賦的人,他醉心武道,本無心皇位,無奈正是他的武學天資入了宏帝的眼,聖旨一下,隻能遵從,無可奈何的成了帝選。


    成為帝選後他一直低調行事,十七位帝選中他是最不起眼的一個,依附他的官員很少並且多半是中立派,與其說依附不如說心照不宣,他們都想等勝者出籠宣誓效忠,然後各回各家該幹嘛幹嘛。


    他一直表現得很無害,所以受的折騰相對比較少,可到了這種時候,他的“無害”反成了錯處,不知誰最先開說起他是在是示敵以弱想做麻雀後麵的獵人,於是乎他一瞬間成了眾矢之的,幾乎所有的帝選都將矛頭對準了他。


    經曆過兩次刺殺後,他愕然發現,刺殺他的人不再是死士,而是遊離於朝野視線外的江湖人。


    要知道包括太子在內,所有帝選沒有一個是蠢貨,太子的“無能”不是真無能,而是宏帝看不順眼,認為他太軟弱竟被四個給他練手的兄弟壓製住,真蠢的話太子早不是他了。


    這幫麵蠢心精的皇子皇孫們在那位被天元劍砍了的仁兄身上學到了教訓,並悟出了一個可行性很高的法子,刺殺這種事不再派自己的屬下,轉而從江湖上招攬,用層層轉包的方式盡可能的淡化自己的參與,他們認為這樣或許能瞞過天元劍的探查。


    而江湖人幹這種事比他們苦心訓練的死士更合適,尤其那些殺手組織,隻要錢夠什麽活兒都敢幹,同樣厲害的還有那些情報組織,在如今派係林立相互掣肘的局麵下,從他們手裏買來的消息比自己打聽到得更快更準。


    一時間,原先不放在眼裏,提一嘴都嫌辱沒身份的“江湖”成了皇子們眼中的寶藏,大把的銀錢撒進“湖”裏,砸起驚濤駭浪。


    因為這場動|亂,很多江湖人扔了自己的初心和信仰,轉行做殺手、諜報工作,一些恬不知恥的還自稱”俠客”,堅稱自己所為乃俠義之舉,是為了伸張正義、匡扶正統、為民除害雲雲,打著正義的旗號幹著偷雞摸狗的破事兒,實叫人無語。淩渡電子書


    江湖上每天都在死人,每天都有這個樓那個閣的冒出來又轉眼覆滅,有些老牌的殺手組織和情報組織甚至直接合並成,推出一條龍服務,逐漸將買賣從江湖轉移到了朝野。


    遊安碰到的就是這樣兩單。


    事發後,在大理寺和督察院都極不配合的情況下,他艱難的查到了誰來殺他,卻怎麽也查不到誰要殺他。


    痛定思痛,他終於明白自己不能這樣下去了,這次帝位之爭不同以往,不進則死,根本沒有退的餘地。


    於是乎,他親自帶人滅了來殺他的人,而對於要殺他的人,因為不知道,所以他選了最簡單的辦法——通殺。


    查不出誰要害自己,那就全是嫌疑人,反正這潭渾水誰也幹淨不了,搞對了最好,搞錯了就當為民除害。


    自此,“絕皇”開始了他的絕情之路,聰明的他將精力從武道轉移到這方麵之後,爆發出了驚人的能量。


    通過幾份大理寺不受理的狀子查出有人強占民田,順帶查出買|官賣官,整理好證據威脅刑部侍郎倒向自己,將證據作為“投名狀”由其奏稟宏帝,倒了三位皇子和一片官員。


    通過財政報表發現有人私扣稅銀,進而查出私吞國帑等若幹罪狀,軟硬兼施讓戶部禮部的主要官員倒向自己,舉報各自的原主子貪贓枉法,皇子又倒了幾個。


    如此重重,他一一將對手剔除,聰明的他從不用極端方似親手解決,而是將年邁昏聵的宏帝當成了刀,此舉恰合宏帝心意,對他越來越器重。


    有人想學他,卻總比他慢一步,有人想殺他,卻發現江湖早已不是原先的江湖。


    遊安本就是武者,早年化名行走江湖著實結交了不少江湖好漢,經曆了兩場刺殺後,想通的他立刻聯絡故友重聚,擺明身份痛陳利害,懇請眾人仗義相助。


    他的話打動了眾人,最重要的是他本人比那些隻會躲在幕後砸錢的皇子們更得這些江湖兒女的認同,在這些人眼中他既是皇子也是江湖人,在“義”字不義的當時,他們很歡迎也很期待有這樣一位人物撐腰,與他們一起肅清江湖。


    在權和錢的雙重支持下,一個輝煌而短暫的江湖組織出現了,名曰“義盟”。


    義盟的宗旨隻有一條,匡扶正義,弘揚真正的俠義精神,將混亂的江湖拖回正軌。


    當其他皇子再次砸錢買凶時,他們愕然發現熟悉的“鋪子”很多都消失了,餘下的大都不敢接他們單,敢接的也會很快消失,仿佛從未出現過。


    無凶可買,又不敢派自己的屬下,皇子們隻能在朝政上做文章,奈何行將朽木的宏帝對遊安已極為信重,並且在遊安秘密入宮一番交心的徹夜長談後下定決心傳位於他,其他人再做什麽都是徒勞的,有罪的奪爵流放,無罪的指到荒郊野地就藩。


    遊安順利登基,義盟得到了更大的支持,全力出擊,在官府的配合下重拳打擊江湖上的奸邪之徒,四麵開花,待江湖回歸平靜,義盟出乎很多人意料的遵守當初的約定就地解散,讓人惋惜之餘不禁讚歎其俠風義骨,乃真豪傑也。


    對此,封知平很不以為然。


    一個統合了半個江湖的龐大勢力,不解散等著過年吃餃子?


    吃砍頭飯吧你!


    天元不是空玄,天元皇朝擁有這片大地絕對的統治權和至高無上的地位,朝廷允許江湖存在,允許江湖門派建立,允許江湖人在不傷害良民的情況下隨意爭鬥廝殺,但絕不會允許這些武夫集結成一個龐大的個體!


    哪怕現在,皇權的影響力沒有當初那麽強,天元大陸也保持著絕對的帝統,由八大門派將江湖分成了七份(乾坤閣沒有領地,超然而中立),最強的武神在點蒼山,可最多的高手還是在朝廷手裏!


    義盟不解散幹嘛,等著遊安安排一出狡兔死走狗烹的好戲?


    白癡才這麽幹!


    那些人是聰明的,主動解散打消了遊安的疑心還博得美名永留青史,封知平越琢磨越想為那些人拍案叫好,大讚一聲明眼人呐!


    義盟雖然解散了,但它的痕跡並沒有消失。


    義盟解散後,其主要成員分散各地,多年後江湖上出現了一個門風剛正的門派,叫大刀門,同時還有一個飛速崛起的門派,叫點蒼門。


    封知平終於知道為何闊刀門和點蒼山得朝廷另眼相看,為何血刀門做了那麽多惡事還能得朝廷容忍,而血刀門和闊刀門為何對朝廷忠心耿耿,無論平日如何,但有戰事有召必回,曆次大戰八大派中屬他們出力最多傷亡最重,原來這三家與朝廷有這麽深的淵源。


    大刀門正是闊刀門和血刀門的前身,因後人理念不同才分裂成了兩派。


    點蒼山的曆史則在“一本”上寫著,成立之初隻是點蒼山附近的一個中流小派,附近還有其他門派和道統存在,後來逐步發展壯大才成了如今的點蒼山,附近的門派不是被吞並就是遷走,而占據了整個點蒼山的點蒼門也將名字改成了現在的名字,直接以山為名。


    “一本”上沒寫關於“義盟”的事,根據資料來看,當初點蒼門的創立應該是有原義盟的骨幹參與,並不像大刀門那樣完全由原義盟骨幹一手創建。


    而大刀門的出現並非偶然,更不是“故友重聚”那麽可笑的理由,根據資料來看,大刀門的建立是有明武帝暗中授意的,其目的是複製當初的義盟,集結江湖上的正義之士共同對抗江湖上一個突然出現的神秘組織——冥教。


    看到這裏時,封知平心裏一個激靈,不自禁的想到了另一個與他極有孽緣的恐怖組織——黃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寶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胖亦有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胖亦有道並收藏大寶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