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樹的事父親比較清楚,就給兒子講述了一下。
算下來,那三棵樹種下也有三十年了。
種下它們那一年,伍唐貴的兒子剛生下地。
那時的日子根本無法提起,就說他家吧,看得到的東西就是一隻木桶,一口破鐵鍋,一張樹杈床,半截樹墩子。
沒有電,沒有路,沒錢買煤炭,買了也運不進來,做飯取暖,隻有朝山上伸手。
人口增多,土地減少,幾年下來,村前村後十幾個坡頭,原本被樹木覆蓋找的坡頭,幾年下來,就都砍光了。
有天,門口走過來一個人,半道上腳踩滑,滾了一跤,腰杆被石筍杵了一下,受了傷走不動了。
伍唐貴剛要下山溝去背水,見狀放下木桶,把他扶起。
路人口幹舌渴,眼巴巴看著水桶。家裏還有兩碗水,伍唐貴端來給他喝,路人喝了大半碗,留念地看那一碗水半。
他坐在石蛋上,聽到了草屋裏的娃兒哭聲,就像小貓叫,有氣無力。
他翻遍自己的衣褲口袋,找到七斤糧票,三塊五角錢,全部給了伍唐貴。
“先拿著吧,給她母子倆買點營養品補補吧。”
伍唐貴嘴皮抖動,說不上話來,家裏唯一的下蛋雞宰殺了,積攢的七個雞蛋吃光了,再也找不到什麽好一點的東西了。
伍唐貴又端了半碗水給他,他抬手擋住了。
他知道這裏水太幹貴了,每天早晨,就揹木桶翻兩座山,到河溝裏去取水,來回要兩個小時。
村裏人從來不用變來的水洗澡,等到六七月間,天上下雨了,就脫光了站在雨水裏,這樣衝洗。
他到處查看一陣,一眼望到頭,都是光禿禿的坡,光禿禿的地。
他踉蹌著下山去了。
過了一周,這個人又來了,帶來了四兩紅糖,三斤糯米,十個雞蛋。
他坐在土墩上,讓伍唐貴抱娃來看,一尺長,猴兒般大小,再看伍唐貴的婆娘,渾身上下沒有三斤肉,苞穀兜一樣幹巴。
他止不住歎息,眼眶濕潤,搖頭,搖著搖著,竟然舉手給自己一個巴掌。
伍唐貴莫名其妙,他這是幹什麽?
那人指著不遠處幾棵樹,說:“那是你栽的?”
伍唐貴回答:“是。”
那人說:“多栽,少砍,每年都有增加,過了十年八年,你就會知道它們的好處了。”
他要走了,伍唐貴想要感謝,可是家裏有什麽呢?什麽也拿不出來。
好像看透了他的心思,指著那幾棵樹說:“你要看管好那幾棵小樹,等你的孩子長大了,樹也跟著長大,那就好了。”
以後,伍唐貴開始管理那三棵樹,每天的洗臉水都拿去澆灌……每天給樹澆水,給苞穀施用的那幾泡糞也分一點給小樹。
轉眼過了三年,小樹有碗口大了,樹幹杪直,小孩會坐在樹蔭下搓泥球了。
伍唐貴在樹貴(孩子的名字)腰上拴棵布帶,捆褙在自己背上,下了山,穿過村子,去毛栗壩,準備用一塊錢,買點什麽去拜見恩人。
他表達不了更多的心意,但他絕不不是忘恩負義的人。
伍唐貴聽人家喊那恩人叫社長,嚇呆了。
拿錢拿糧票拿紅糖拿雞蛋救他兒子救他婆娘的人是社長!
他拿一塊錢買一斤雜糖回報社長!
伍唐貴帶著兒子悄悄回來,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訴了婆娘,婆娘雙腿跪在鵝卵石地上,杵著門檻連磕三個頭。
幾年後他們又去了一次,想告訴社長,那三棵樹長很大,高過房子了,希望他有空去看看。
人家告訴他們,社長調走了,調到縣上去了。
倆爺崽呆呆站在門口,怎麽就這樣走了呢?也不去看看自家的樹?這麽走了,樹怎麽辦?伍唐貴很想追到縣裏去,那百十裏大路倒不怕,隻是縣城那麽大,朝哪兒進去都不曉得。
伍唐貴想清楚了,唯一的辦法,招呼好三棵樹,等待社長來看他的樹。
社長走好遠了都要回頭看樹,那麽用心撫摸樹葉子,社長丟不開樹的,社長一定會來的。
伍唐貴更加勤勉地澆水,看護。
時光如梭,一眨眼,兒子長大成人,出門打工去了,兒子他媽早年落下病根,兒子十五歲那年生病不治,走了。
伍唐貴六十歲了,這時候他的腿不靈便了,最要命的是眼睛也壞了。
他跛著腳去鄉衛生院看了一下,醫生說是白內障,鄉裏治不了,要到縣醫院去才有治。
他沒有通知兒子,一個人下外麵,能夠照顧好自己,已經夠意思了,不想給兒子增加負擔。
房克華為他張羅,想來想去,想到一個辦法,就是賣樹。
房克華找人來測量了一下,折了方量計算,每棵能賣上三百塊多一點,三棵樹都賣掉,就有了差不多一千塊,還差的部分,再想想其他辦法。
房克華邀約了幾個長者,一起來做工作,同意把樹砍了,就可以賣出錢來,治眼病。
他不幹:“那是社長的樹,砍不得。”
房克華說:“那社長已經不在人世了。”
長者甲說:“就算他還在,你算算,也有八九十歲了,還能來看樹麽?”
他說:“我要等他,他說好一定要來看樹的。”
長者乙給房克華建議,找個機會,想辦法把他轉移開,這邊一兩個小時小時,速戰速決就好。
事情就這樣商定了。
“一定是他從哪裏得到了消息。”
邢毅的父親說:“那三棵樹,不容易長這麽大,砍了倒是挺可惜的。”
邢毅說:“從遠處走來,首先進入眼簾的,就是那三棵樹,可以說,是馬鞍山村的標誌呢。”
邢毅每半小時,就出去看一眼,看看那樹是不是還立在那裏。
天黑了,看不見樹影了。
父親出去了,邢毅就在家裏寫報告,可是想著三棵樹的事情,就像在心裏裝著一塊石頭。
一個小時,父親回來了,告訴邢毅:“伍唐貴用石頭切了一堵圍牆,他就住在裏麵,鐵鍬,鋤頭,鐮刀都在手邊。沒辦法,組長他們隻得罷手。”
吃過晚飯,邢毅安下心來寫方案。
父親的小本本裏,他看到村裏的所有基本情況,人戶,勞動力,天地,山坡,溝渠,水源,等等,曆史沿革,人口結構,文化層次,有了這些數據,報告就好寫多了。
父親的字是寫得很好的,憑那一手漂亮的字,就不會懷疑他的水平。但是父親離開縣城下鄉來這些年,這裏偏僻且消息閉塞,很多新事物,新信息就不一定知曉。
父親怎麽會來到這裏,就想和父親開誠布公談一下。
在母親跟前,他沒有多說,父親的事情,他是略知一二的。
上一世,青少年時代的他,對這個事並不怎麽在意。
但事情終歸還是讓他知道了。
算下來,那三棵樹種下也有三十年了。
種下它們那一年,伍唐貴的兒子剛生下地。
那時的日子根本無法提起,就說他家吧,看得到的東西就是一隻木桶,一口破鐵鍋,一張樹杈床,半截樹墩子。
沒有電,沒有路,沒錢買煤炭,買了也運不進來,做飯取暖,隻有朝山上伸手。
人口增多,土地減少,幾年下來,村前村後十幾個坡頭,原本被樹木覆蓋找的坡頭,幾年下來,就都砍光了。
有天,門口走過來一個人,半道上腳踩滑,滾了一跤,腰杆被石筍杵了一下,受了傷走不動了。
伍唐貴剛要下山溝去背水,見狀放下木桶,把他扶起。
路人口幹舌渴,眼巴巴看著水桶。家裏還有兩碗水,伍唐貴端來給他喝,路人喝了大半碗,留念地看那一碗水半。
他坐在石蛋上,聽到了草屋裏的娃兒哭聲,就像小貓叫,有氣無力。
他翻遍自己的衣褲口袋,找到七斤糧票,三塊五角錢,全部給了伍唐貴。
“先拿著吧,給她母子倆買點營養品補補吧。”
伍唐貴嘴皮抖動,說不上話來,家裏唯一的下蛋雞宰殺了,積攢的七個雞蛋吃光了,再也找不到什麽好一點的東西了。
伍唐貴又端了半碗水給他,他抬手擋住了。
他知道這裏水太幹貴了,每天早晨,就揹木桶翻兩座山,到河溝裏去取水,來回要兩個小時。
村裏人從來不用變來的水洗澡,等到六七月間,天上下雨了,就脫光了站在雨水裏,這樣衝洗。
他到處查看一陣,一眼望到頭,都是光禿禿的坡,光禿禿的地。
他踉蹌著下山去了。
過了一周,這個人又來了,帶來了四兩紅糖,三斤糯米,十個雞蛋。
他坐在土墩上,讓伍唐貴抱娃來看,一尺長,猴兒般大小,再看伍唐貴的婆娘,渾身上下沒有三斤肉,苞穀兜一樣幹巴。
他止不住歎息,眼眶濕潤,搖頭,搖著搖著,竟然舉手給自己一個巴掌。
伍唐貴莫名其妙,他這是幹什麽?
那人指著不遠處幾棵樹,說:“那是你栽的?”
伍唐貴回答:“是。”
那人說:“多栽,少砍,每年都有增加,過了十年八年,你就會知道它們的好處了。”
他要走了,伍唐貴想要感謝,可是家裏有什麽呢?什麽也拿不出來。
好像看透了他的心思,指著那幾棵樹說:“你要看管好那幾棵小樹,等你的孩子長大了,樹也跟著長大,那就好了。”
以後,伍唐貴開始管理那三棵樹,每天的洗臉水都拿去澆灌……每天給樹澆水,給苞穀施用的那幾泡糞也分一點給小樹。
轉眼過了三年,小樹有碗口大了,樹幹杪直,小孩會坐在樹蔭下搓泥球了。
伍唐貴在樹貴(孩子的名字)腰上拴棵布帶,捆褙在自己背上,下了山,穿過村子,去毛栗壩,準備用一塊錢,買點什麽去拜見恩人。
他表達不了更多的心意,但他絕不不是忘恩負義的人。
伍唐貴聽人家喊那恩人叫社長,嚇呆了。
拿錢拿糧票拿紅糖拿雞蛋救他兒子救他婆娘的人是社長!
他拿一塊錢買一斤雜糖回報社長!
伍唐貴帶著兒子悄悄回來,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訴了婆娘,婆娘雙腿跪在鵝卵石地上,杵著門檻連磕三個頭。
幾年後他們又去了一次,想告訴社長,那三棵樹長很大,高過房子了,希望他有空去看看。
人家告訴他們,社長調走了,調到縣上去了。
倆爺崽呆呆站在門口,怎麽就這樣走了呢?也不去看看自家的樹?這麽走了,樹怎麽辦?伍唐貴很想追到縣裏去,那百十裏大路倒不怕,隻是縣城那麽大,朝哪兒進去都不曉得。
伍唐貴想清楚了,唯一的辦法,招呼好三棵樹,等待社長來看他的樹。
社長走好遠了都要回頭看樹,那麽用心撫摸樹葉子,社長丟不開樹的,社長一定會來的。
伍唐貴更加勤勉地澆水,看護。
時光如梭,一眨眼,兒子長大成人,出門打工去了,兒子他媽早年落下病根,兒子十五歲那年生病不治,走了。
伍唐貴六十歲了,這時候他的腿不靈便了,最要命的是眼睛也壞了。
他跛著腳去鄉衛生院看了一下,醫生說是白內障,鄉裏治不了,要到縣醫院去才有治。
他沒有通知兒子,一個人下外麵,能夠照顧好自己,已經夠意思了,不想給兒子增加負擔。
房克華為他張羅,想來想去,想到一個辦法,就是賣樹。
房克華找人來測量了一下,折了方量計算,每棵能賣上三百塊多一點,三棵樹都賣掉,就有了差不多一千塊,還差的部分,再想想其他辦法。
房克華邀約了幾個長者,一起來做工作,同意把樹砍了,就可以賣出錢來,治眼病。
他不幹:“那是社長的樹,砍不得。”
房克華說:“那社長已經不在人世了。”
長者甲說:“就算他還在,你算算,也有八九十歲了,還能來看樹麽?”
他說:“我要等他,他說好一定要來看樹的。”
長者乙給房克華建議,找個機會,想辦法把他轉移開,這邊一兩個小時小時,速戰速決就好。
事情就這樣商定了。
“一定是他從哪裏得到了消息。”
邢毅的父親說:“那三棵樹,不容易長這麽大,砍了倒是挺可惜的。”
邢毅說:“從遠處走來,首先進入眼簾的,就是那三棵樹,可以說,是馬鞍山村的標誌呢。”
邢毅每半小時,就出去看一眼,看看那樹是不是還立在那裏。
天黑了,看不見樹影了。
父親出去了,邢毅就在家裏寫報告,可是想著三棵樹的事情,就像在心裏裝著一塊石頭。
一個小時,父親回來了,告訴邢毅:“伍唐貴用石頭切了一堵圍牆,他就住在裏麵,鐵鍬,鋤頭,鐮刀都在手邊。沒辦法,組長他們隻得罷手。”
吃過晚飯,邢毅安下心來寫方案。
父親的小本本裏,他看到村裏的所有基本情況,人戶,勞動力,天地,山坡,溝渠,水源,等等,曆史沿革,人口結構,文化層次,有了這些數據,報告就好寫多了。
父親的字是寫得很好的,憑那一手漂亮的字,就不會懷疑他的水平。但是父親離開縣城下鄉來這些年,這裏偏僻且消息閉塞,很多新事物,新信息就不一定知曉。
父親怎麽會來到這裏,就想和父親開誠布公談一下。
在母親跟前,他沒有多說,父親的事情,他是略知一二的。
上一世,青少年時代的他,對這個事並不怎麽在意。
但事情終歸還是讓他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