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高,必然帶來原材料成本高,生產出來的鋼材價格也高,最終結果就是整個建設成本都要上去。
多年來,黔省一直都想解決鐵礦石的供應問題,尤其是隨著多座新高爐的建設,黔省對鐵礦石的需求勢必大增。
倒不是完全沒有收獲。
經過勘探,烏蒙山幾年前就發現了一個大型鐵礦,隻是品位太低,綜合平均品位隻有30%,而且伴生有鉛、銅、鋅等多種元素。
開采和選礦難度都極大。
而且新發現的這座鐵礦雖然距離烏蒙山鋼鐵廠隻有四十公裏上下,但中間隔了好幾個山頭,黔省的喀斯特地貌導致修路非常困難。
品位低,地質條件複雜,需要修路……這些對楊東升來說都不是問題。
另外楊槐還拿下了烏蒙山市幾個小鐵礦。
將省會築城與資源最豐富的烏蒙山市大體走了一遍,楊東升從烏蒙山返回後,就正式舉行了簽約儀式。
合約問題前期其實都已經談好了,楊東升就是來檢查一下,然後見證簽字儀式。
另外就是在築城新城區的購地事宜,楊東升在其他地方搞的獎學金製度,也會照搬到築城、烏蒙山、黔南等黔省城市。
通過這些天在黔省考察,楊東升發現這裏的人日子過的是真苦。
楊東升幫不了所有人,隻能盡量給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一個接受教育的機會。
離開黔省築城,楊東升的下一站是川省省會蓉城。
一下飛機,楊東升立馬就感受到了黔省與川省的不同。
雖然論緯度築城、烏蒙山比蓉城更靠南,但是兩地海拔普遍在1000米以上,烏蒙山海拔更是接近2000米,氣溫隻要二十八九度,來到蓉城,氣溫直接跳到三十五度以上,而且空氣中還彌漫著一股濃重的濕氣,妥妥的桑拿天。
無論是人口數量,還是經濟體量,川省都比黔省大的多,市場也更大。
川省天然氣儲量豐富,對煤層氣倒是不怎麽迫切,但是他們需要高爐,軋鋼設備,川省有國內著名的家用電器企業,還需要冷軋帶鋼生產線。
而且川省還缺煤。
川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但是水電具有季節性的缺點,這一點在浙省身上就體現的淋漓盡致。
火力發電是目前較為廉價,最不受季節影響的電力獲得方式。
除了發電,鋼鐵、水泥、化工等產業都需要煤。
川省雖然有也一百億噸的煤炭探明儲量,但是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區。
川省的經濟中心從蓉城到綿州這一帶,隻有一些小煤礦,而且還缺煉焦煤。
他們以設備換礦,選擇了一些交通條件較好,產能提升潛力較大,但是資源瀕臨枯竭的煤礦、鐵礦。
另外還選擇了一些鉀鹽礦、磷礦,川省是重要的農業省份。
還有銅礦、鉬礦、錳礦。
蓉城的地產發展潛力,比黔省省會築城要高的多,前世他們可是新一線城市。
蓉城也規劃了新城區,在老城區南麵,同樣也不被人看好,楊東升在規劃的蓉城市政府附近——那裏有一大片濕地,選中了一大片土地。
從蓉城出來,楊東升在川省的第二站,是川省南部的戎州市,
戎州沒有機場,他們隻能坐火車過去,可是剛出了火車站,楊東升就發現他們被包圍了。
一個四十幾歲渾身上下被汗水濕透的男人把他們迎上了車,送去了賓館,臨走還一疊聲道歉,“楊總,實在抱歉,誰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麽得到信的……”
楊槐關上房門,扭頭看了楊東升一眼。
他們來戎州是跟戎州市裏聯係好的,這些人竟然能到火車站準確堵住他們,戎州市裏的人肯定脫不了關係。
楊東升沒想到會碰到這種幺蛾子,他們這次過來,肯定是觸動某些人的利益了。
楊東升衝楊槐招了招手,楊槐湊過來。
戎州是川省第一產煤大市,煤炭探明儲量超過50億噸,其中無煙煤近30億噸,戎州還有豐富的硫鐵礦,探明儲量約15億噸。
而且三峽建成後,戎州港將會成為長江上的一個重要港口。
戎州這個地方,楊東升必須拿到手。
接下來幾天,就是戎州安排的考察。
一個黑乎乎的礦洞,洞口就用幾根木頭支撐著。
整個窯洞的高度目測頂多1米5,而且這個礦就隻有這一個礦洞,沒有主、副井之分,也沒有通風井,這就是俗稱的“獨眼井”。
楊槐就站在楊東升身邊,臉色陰沉的能滴出水來,這根本就不是戎州方麵之前跟他說定的礦井,他被戎州方麵的人耍了。
不多大會,一個男人四肢並用從洞裏爬了出來,他臉上抹的烏黑,肩膀上挎著一條繃的筆直的繩子,身後是一個浴缸大小,用竹子編製的大筐,裏麵裝了滿滿一筐煤。
頭一個人出來之後,洞裏又陸續鑽出幾個人。
楊東升看到其中一個竟然還是孩子。
幾個人出來之後,立馬跑到洞口另外一邊,那裏放著塑料桶、竹筒,或者幹脆是空酒瓶子,裏麵裝著水。
楊東升看到那個孩子拿起其中一個竹筒猛灌了兩口,還從一個髒兮兮的布袋裏掏出一個餅子,手也不洗,就那麽啃起來。
這些人隻向洞口處的楊東升他們匆匆掃了一眼,他們喝了水,吃了點東西,把煤卸下來,再次拖著竹筐彎著腰鑽進礦洞。
“他們拉這一趟能掙多少錢?”楊東升問旁邊的礦長。
礦長伸手比劃了一下,“八毛!”
“楊總,您看這個礦怎麽樣?”當初去火車站接他們的男人問。
“還不錯!”楊東升道。
那個孩子拖著竹筐又重新鑽進礦洞,他的年齡也就比楊淼大幾歲,現在是暑假,楊東升想他可能在給自己掙學費吧。
楊東升拍了拍楊淼的頭,這些天楊東升真是一再被刷新認知的下限。
有的礦直接用井軲轆當提升絞車,有的礦用耗子當瓦斯探測儀,稱為“地馬”。
結束了一天的參觀,回到賓館,楊槐正準備回房間,東升食品薑經理衝他使了個眼色。
(
多年來,黔省一直都想解決鐵礦石的供應問題,尤其是隨著多座新高爐的建設,黔省對鐵礦石的需求勢必大增。
倒不是完全沒有收獲。
經過勘探,烏蒙山幾年前就發現了一個大型鐵礦,隻是品位太低,綜合平均品位隻有30%,而且伴生有鉛、銅、鋅等多種元素。
開采和選礦難度都極大。
而且新發現的這座鐵礦雖然距離烏蒙山鋼鐵廠隻有四十公裏上下,但中間隔了好幾個山頭,黔省的喀斯特地貌導致修路非常困難。
品位低,地質條件複雜,需要修路……這些對楊東升來說都不是問題。
另外楊槐還拿下了烏蒙山市幾個小鐵礦。
將省會築城與資源最豐富的烏蒙山市大體走了一遍,楊東升從烏蒙山返回後,就正式舉行了簽約儀式。
合約問題前期其實都已經談好了,楊東升就是來檢查一下,然後見證簽字儀式。
另外就是在築城新城區的購地事宜,楊東升在其他地方搞的獎學金製度,也會照搬到築城、烏蒙山、黔南等黔省城市。
通過這些天在黔省考察,楊東升發現這裏的人日子過的是真苦。
楊東升幫不了所有人,隻能盡量給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一個接受教育的機會。
離開黔省築城,楊東升的下一站是川省省會蓉城。
一下飛機,楊東升立馬就感受到了黔省與川省的不同。
雖然論緯度築城、烏蒙山比蓉城更靠南,但是兩地海拔普遍在1000米以上,烏蒙山海拔更是接近2000米,氣溫隻要二十八九度,來到蓉城,氣溫直接跳到三十五度以上,而且空氣中還彌漫著一股濃重的濕氣,妥妥的桑拿天。
無論是人口數量,還是經濟體量,川省都比黔省大的多,市場也更大。
川省天然氣儲量豐富,對煤層氣倒是不怎麽迫切,但是他們需要高爐,軋鋼設備,川省有國內著名的家用電器企業,還需要冷軋帶鋼生產線。
而且川省還缺煤。
川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但是水電具有季節性的缺點,這一點在浙省身上就體現的淋漓盡致。
火力發電是目前較為廉價,最不受季節影響的電力獲得方式。
除了發電,鋼鐵、水泥、化工等產業都需要煤。
川省雖然有也一百億噸的煤炭探明儲量,但是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區。
川省的經濟中心從蓉城到綿州這一帶,隻有一些小煤礦,而且還缺煉焦煤。
他們以設備換礦,選擇了一些交通條件較好,產能提升潛力較大,但是資源瀕臨枯竭的煤礦、鐵礦。
另外還選擇了一些鉀鹽礦、磷礦,川省是重要的農業省份。
還有銅礦、鉬礦、錳礦。
蓉城的地產發展潛力,比黔省省會築城要高的多,前世他們可是新一線城市。
蓉城也規劃了新城區,在老城區南麵,同樣也不被人看好,楊東升在規劃的蓉城市政府附近——那裏有一大片濕地,選中了一大片土地。
從蓉城出來,楊東升在川省的第二站,是川省南部的戎州市,
戎州沒有機場,他們隻能坐火車過去,可是剛出了火車站,楊東升就發現他們被包圍了。
一個四十幾歲渾身上下被汗水濕透的男人把他們迎上了車,送去了賓館,臨走還一疊聲道歉,“楊總,實在抱歉,誰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麽得到信的……”
楊槐關上房門,扭頭看了楊東升一眼。
他們來戎州是跟戎州市裏聯係好的,這些人竟然能到火車站準確堵住他們,戎州市裏的人肯定脫不了關係。
楊東升沒想到會碰到這種幺蛾子,他們這次過來,肯定是觸動某些人的利益了。
楊東升衝楊槐招了招手,楊槐湊過來。
戎州是川省第一產煤大市,煤炭探明儲量超過50億噸,其中無煙煤近30億噸,戎州還有豐富的硫鐵礦,探明儲量約15億噸。
而且三峽建成後,戎州港將會成為長江上的一個重要港口。
戎州這個地方,楊東升必須拿到手。
接下來幾天,就是戎州安排的考察。
一個黑乎乎的礦洞,洞口就用幾根木頭支撐著。
整個窯洞的高度目測頂多1米5,而且這個礦就隻有這一個礦洞,沒有主、副井之分,也沒有通風井,這就是俗稱的“獨眼井”。
楊槐就站在楊東升身邊,臉色陰沉的能滴出水來,這根本就不是戎州方麵之前跟他說定的礦井,他被戎州方麵的人耍了。
不多大會,一個男人四肢並用從洞裏爬了出來,他臉上抹的烏黑,肩膀上挎著一條繃的筆直的繩子,身後是一個浴缸大小,用竹子編製的大筐,裏麵裝了滿滿一筐煤。
頭一個人出來之後,洞裏又陸續鑽出幾個人。
楊東升看到其中一個竟然還是孩子。
幾個人出來之後,立馬跑到洞口另外一邊,那裏放著塑料桶、竹筒,或者幹脆是空酒瓶子,裏麵裝著水。
楊東升看到那個孩子拿起其中一個竹筒猛灌了兩口,還從一個髒兮兮的布袋裏掏出一個餅子,手也不洗,就那麽啃起來。
這些人隻向洞口處的楊東升他們匆匆掃了一眼,他們喝了水,吃了點東西,把煤卸下來,再次拖著竹筐彎著腰鑽進礦洞。
“他們拉這一趟能掙多少錢?”楊東升問旁邊的礦長。
礦長伸手比劃了一下,“八毛!”
“楊總,您看這個礦怎麽樣?”當初去火車站接他們的男人問。
“還不錯!”楊東升道。
那個孩子拖著竹筐又重新鑽進礦洞,他的年齡也就比楊淼大幾歲,現在是暑假,楊東升想他可能在給自己掙學費吧。
楊東升拍了拍楊淼的頭,這些天楊東升真是一再被刷新認知的下限。
有的礦直接用井軲轆當提升絞車,有的礦用耗子當瓦斯探測儀,稱為“地馬”。
結束了一天的參觀,回到賓館,楊槐正準備回房間,東升食品薑經理衝他使了個眼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