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茶園剪枝
感慨之後,把飲料搬進生產隊,拿了一瓶飲料帶著長安回家,馬上天就要黑了。
回到家,長安就從李遠山手裏拿過山翁青,獻寶似的遞給媽媽讓她嚐嚐好喝的飲料。
“這是市裏產的飲料,喝著還不錯。”李遠山說著去洗手,然後炒菜。
一邊炒菜一邊說了一下股票發行的結果,又說了一下明天的事情。
第二天,李遠山來到鎮上。之前的書記已經調進城了,高鎮長成了高書記。
“李老板你是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回來找我有什麽好事?”高書記開玩笑道。去年李遠山幫了他們兩次,一次解決茶葉銷售難題,一次解決災後安撫問題。今年建了茶葉廠,鎮裏的茶葉價格更高,村民收入增加,鎮裏的稅收也大為增長。雖然平時不走往,但關係卻親近了。
“還真有事。”李遠山笑道,“不過對村民對茶葉廠是好事,對你卻不是好事。我是來請你幫忙的。”
“什麽事?”高書記問道。
“我想請你幫忙找幾個技術員來教大家剪枝。”李遠山說道,“你也曉得,茶葉你不管理它就瘋長,幾年下來枝丫密密麻麻的。這樣不但影響茶葉質量,也影響產量。”
“影響質量這個我明白,但影響產量?”高書記疑惑地說道,“雖然每一顆茶芽瘦弱了,但茶芽數量增加了啊?”
“怎麽說呢?”李遠山說道,“這就好比種地。一片地撒種的時候本來用三斤麥種就行了,你撒了五斤。麥子長起來看著一樣綠油油的,可後麵收的時候,產量倒下降了。茶葉也一樣,枝丫太密既分散了營養,同時也遮擋了陽光。從遠處雖然打眼一看茶芽多,但實際並沒有多,反而少了。我打算接下來要把我們鎮的茶葉打造成名牌,這樣村民們的收入更多,所以茶葉的質量就非常重要了。市裏州裏也許有技術員,但最好還是從省裏請。請個四五個,放心,請技術員的錢我們茶葉廠出。”
“這是好事!”高書記笑道,“明天我就去市裏匯報,他們如果不去,那我就自己去,怎麽也要把技術員請過來。至於請技術員的的費用,還真得你們出。雖然鎮裏也可以出,但需要開會討論,需要報賬,耽擱時間得很。”茶葉在市裏種植不多,並不受重視,要請技術員,得去省裏的茶研所。當年調查鎮裏的古樹茶,下來的就是茶研所的研究員。而他這麽上心,有大部分原因是這對他也有好處,茶葉增收了,村民收入增加了,也是他的政績。
正事說完,李遠山本來打算走的,高書記卻留他喝茶。
邊喝邊聊,天南地北地說了一會兒,然後說到大邱莊,說到禹作敏。高書記感歎道:“這是一個能耐人啊!一步踏錯,身陷牢獄。可惜了!”
“是挺可惜的。”李遠山也點頭,“他們發展速度太快了,天下第一莊不是浪得虛名的!可惜的是思想跟不上經濟發展的腳步。隨著經濟迅速增長,個人沒有適應經濟增長帶來的變化,不知不覺就會膨脹起來,覺得有錢就是有了一切,行事就開始沒有顧忌起來,用老話說就是德不配位。突然崛起,膨脹而快速衰敗的,曆史上這樣的人太多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陳勝、李自成、洪秀全。”
“你有這個認識很好。相比他來說,你們做得很好。不過也不能大意,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個教訓得記住。”高書記告誡道,“你我倒是不擔心,不過其他人我不怎麽了解。”
“嗬嗬嗬!這個我早就有意識地引導了。”李遠山笑道,“在我們寨子,我們最敬佩的是幾位抗戰和打遊擊犧牲的老一輩。至於現在搞廠子賺錢,不過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已,與老一輩的犧牲比起來,什麽都不是。前麵有那些犧牲的老輩矗立著,後麵的人就不會膨脹。等過些年法製健全了,就算有誰腦殼不清醒想要膨脹,法律也會讓他乖乖做人。”
“是啊。”高書記感歎道,“其實說起來法製建設落後了,很多人腦子裏還是以前的老觀念。”
其實老禹就是這樣栽的,當年沒有公檢法,後來又政企不分,什麽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成了習慣之後,腦子裏沒有法製這根弦。當時就算他要解決問題,報案就行。難道法院還能偏袒對方?他作為大邱莊老大,難道影響力還比不上手下的人?
一個星期之後,高書記順利請來技術員,而且不是之前說的四五個,而是十個。
技術員到了,李遠山特意找他們交談了很長時間。既然要教剪枝,那就連生態茶園的概念也一起普及下去。
剪枝沒問題,反正冬天也沒事幹,不過生態茶園很多人不理解。
但是他們的茶葉終究是要賣給茶葉廠的,大部分人隻要掙錢,還是按照要求來。還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卻不這麽想,他們認為用了肥料,茶葉長得好,哪怕茶葉價格低點,也一樣不少掙。
他們打著小算盤,怎麽說不聽。一個技術員沒辦法了,抱怨道:“怎麽講你們都不聽!可你用了肥料,茶葉廠要是不收,你賣給誰去!”
這句抱怨一下點中他們的死穴,用肥料就是為了多掙錢,要是茶葉廠不收,還掙什麽錢?
“茶葉廠怎麽會不收?”關係到切身利益,自然要問清楚。
“收來賣不出去為什麽還要收?”技術員說道,“不然他們為什麽要大家做生態茶園?難道他們不知道用了肥料茶葉產量會增加很多?”
“國內這麽多出名的茶葉,而且都是幾十上百年甚至幾百年形成的口碑,你們這裏的茶葉憑什麽和人家爭?要想茶葉價格高、銷路好,得有優勢才行!而生態茶園就是優勢!茶葉有了名氣,有了口碑,價格才能更高,你們也才能更賺錢。”技術員繼續說道,“據我了解,去年供銷社改製之後不再收茶葉,就是茶葉廠的老板找到銷路才解決了大家的問題。今年又建了茶葉廠,收茶葉的價格還更高。說來還是為了給大家的茶葉找銷路,讓大家多賺點。你們也別想著悄悄用肥料,用了肥料的茶葉老師傅就能看得出來,到時候茶葉廠不收就白做了。就算看不出來,茶葉品質降低了,影響了口碑,最後賣不出去,受影響的還是你們。”
一個五十來歲的婦女說道:“要是茶葉賣不出去,他們茶葉廠還不是一樣不賺錢,說來說去,還是為了他們。”
旁邊一個中年人笑道:“二嫂,人家在城裏有一個老大的廠子呢,能看得上茶葉這點錢!聽說人家本來是建議鎮裏自己建廠,可鎮裏沒錢,人家才建的。人家建茶葉廠可不是為了賺錢,要不今年八月間人家會一畝茶葉補貼五十塊錢?全鎮有兩萬畝茶葉呢,一百萬啊!人家本來是可以不給的。”
“是啊!一百萬呢!”另一個村民說道,“要是我,我就拿去興義起房子做生意。給了你們,還得不著句好,何苦呢。”
“誰說得不著句好?”一個老頭說道,“我們大家哪個心頭沒數?要不是他們收茶葉,茶籠籠(茶叢)怕是好經(已經)挖得差不多了。你們說是不是?”
“都沒得人收茶葉了,還留倒起整啷?早挖了點包穀了(種玉米)!”一個村民大聲笑道。
“點包穀不行,還是栽煙劃算。”
“栽煙你得忙得過來才行。”
“還是茶葉好,摘茶葉小娃兒去就好。”
一個一句接著,不過最後這一句倒是說對了。孩子是采茶的主力,大部分茶葉都是他們采的。尤其是女孩子,采茶的速度非常快,兩個大人也比不過一個。
鎮子偏遠,鎮裏雖然出門的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打工,而留在家的村民大部分更是一年不進一回城,人心還沒受到多大衝擊,大部分人還是知道好壞的。
站在中間的技術員聽了驚訝不已,這事可沒人跟他說過。“這是遇到大好人了?”技術員心裏想道。
傍晚李遠山陪他們吃飯的時候他問起此事,李遠山看著大家吃驚過後敬佩的表情,笑道:“你們可想岔了,我們可沒你們想的那麽大公無私,隻是看不上現在這點錢。仿照烤煙補貼款把錢發給他們,他們對打理茶園就會更上心。等以後茶葉品牌經營好了,大家經濟也寬裕起來了,該賺還是得賺。現在少賺,隻是為了以後賺更多。”
雖然李遠山如此說,大家還是很佩服,一百萬啊!有幾個舍得?至於經營茶葉品牌,有幾個會想到以後?更多人的想法肯定是先把錢揣進包裏,至於以後,大不了換個地方。
可李遠山不能這麽做,家就在這裏呢,當然希望大家日子過得好點。
一個寨子的茶園要幾天時間才能弄完,雖然有十個技術員,分散開來也用了快一個月才完成剪枝。
感慨之後,把飲料搬進生產隊,拿了一瓶飲料帶著長安回家,馬上天就要黑了。
回到家,長安就從李遠山手裏拿過山翁青,獻寶似的遞給媽媽讓她嚐嚐好喝的飲料。
“這是市裏產的飲料,喝著還不錯。”李遠山說著去洗手,然後炒菜。
一邊炒菜一邊說了一下股票發行的結果,又說了一下明天的事情。
第二天,李遠山來到鎮上。之前的書記已經調進城了,高鎮長成了高書記。
“李老板你是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回來找我有什麽好事?”高書記開玩笑道。去年李遠山幫了他們兩次,一次解決茶葉銷售難題,一次解決災後安撫問題。今年建了茶葉廠,鎮裏的茶葉價格更高,村民收入增加,鎮裏的稅收也大為增長。雖然平時不走往,但關係卻親近了。
“還真有事。”李遠山笑道,“不過對村民對茶葉廠是好事,對你卻不是好事。我是來請你幫忙的。”
“什麽事?”高書記問道。
“我想請你幫忙找幾個技術員來教大家剪枝。”李遠山說道,“你也曉得,茶葉你不管理它就瘋長,幾年下來枝丫密密麻麻的。這樣不但影響茶葉質量,也影響產量。”
“影響質量這個我明白,但影響產量?”高書記疑惑地說道,“雖然每一顆茶芽瘦弱了,但茶芽數量增加了啊?”
“怎麽說呢?”李遠山說道,“這就好比種地。一片地撒種的時候本來用三斤麥種就行了,你撒了五斤。麥子長起來看著一樣綠油油的,可後麵收的時候,產量倒下降了。茶葉也一樣,枝丫太密既分散了營養,同時也遮擋了陽光。從遠處雖然打眼一看茶芽多,但實際並沒有多,反而少了。我打算接下來要把我們鎮的茶葉打造成名牌,這樣村民們的收入更多,所以茶葉的質量就非常重要了。市裏州裏也許有技術員,但最好還是從省裏請。請個四五個,放心,請技術員的錢我們茶葉廠出。”
“這是好事!”高書記笑道,“明天我就去市裏匯報,他們如果不去,那我就自己去,怎麽也要把技術員請過來。至於請技術員的的費用,還真得你們出。雖然鎮裏也可以出,但需要開會討論,需要報賬,耽擱時間得很。”茶葉在市裏種植不多,並不受重視,要請技術員,得去省裏的茶研所。當年調查鎮裏的古樹茶,下來的就是茶研所的研究員。而他這麽上心,有大部分原因是這對他也有好處,茶葉增收了,村民收入增加了,也是他的政績。
正事說完,李遠山本來打算走的,高書記卻留他喝茶。
邊喝邊聊,天南地北地說了一會兒,然後說到大邱莊,說到禹作敏。高書記感歎道:“這是一個能耐人啊!一步踏錯,身陷牢獄。可惜了!”
“是挺可惜的。”李遠山也點頭,“他們發展速度太快了,天下第一莊不是浪得虛名的!可惜的是思想跟不上經濟發展的腳步。隨著經濟迅速增長,個人沒有適應經濟增長帶來的變化,不知不覺就會膨脹起來,覺得有錢就是有了一切,行事就開始沒有顧忌起來,用老話說就是德不配位。突然崛起,膨脹而快速衰敗的,曆史上這樣的人太多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陳勝、李自成、洪秀全。”
“你有這個認識很好。相比他來說,你們做得很好。不過也不能大意,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個教訓得記住。”高書記告誡道,“你我倒是不擔心,不過其他人我不怎麽了解。”
“嗬嗬嗬!這個我早就有意識地引導了。”李遠山笑道,“在我們寨子,我們最敬佩的是幾位抗戰和打遊擊犧牲的老一輩。至於現在搞廠子賺錢,不過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已,與老一輩的犧牲比起來,什麽都不是。前麵有那些犧牲的老輩矗立著,後麵的人就不會膨脹。等過些年法製健全了,就算有誰腦殼不清醒想要膨脹,法律也會讓他乖乖做人。”
“是啊。”高書記感歎道,“其實說起來法製建設落後了,很多人腦子裏還是以前的老觀念。”
其實老禹就是這樣栽的,當年沒有公檢法,後來又政企不分,什麽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成了習慣之後,腦子裏沒有法製這根弦。當時就算他要解決問題,報案就行。難道法院還能偏袒對方?他作為大邱莊老大,難道影響力還比不上手下的人?
一個星期之後,高書記順利請來技術員,而且不是之前說的四五個,而是十個。
技術員到了,李遠山特意找他們交談了很長時間。既然要教剪枝,那就連生態茶園的概念也一起普及下去。
剪枝沒問題,反正冬天也沒事幹,不過生態茶園很多人不理解。
但是他們的茶葉終究是要賣給茶葉廠的,大部分人隻要掙錢,還是按照要求來。還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卻不這麽想,他們認為用了肥料,茶葉長得好,哪怕茶葉價格低點,也一樣不少掙。
他們打著小算盤,怎麽說不聽。一個技術員沒辦法了,抱怨道:“怎麽講你們都不聽!可你用了肥料,茶葉廠要是不收,你賣給誰去!”
這句抱怨一下點中他們的死穴,用肥料就是為了多掙錢,要是茶葉廠不收,還掙什麽錢?
“茶葉廠怎麽會不收?”關係到切身利益,自然要問清楚。
“收來賣不出去為什麽還要收?”技術員說道,“不然他們為什麽要大家做生態茶園?難道他們不知道用了肥料茶葉產量會增加很多?”
“國內這麽多出名的茶葉,而且都是幾十上百年甚至幾百年形成的口碑,你們這裏的茶葉憑什麽和人家爭?要想茶葉價格高、銷路好,得有優勢才行!而生態茶園就是優勢!茶葉有了名氣,有了口碑,價格才能更高,你們也才能更賺錢。”技術員繼續說道,“據我了解,去年供銷社改製之後不再收茶葉,就是茶葉廠的老板找到銷路才解決了大家的問題。今年又建了茶葉廠,收茶葉的價格還更高。說來還是為了給大家的茶葉找銷路,讓大家多賺點。你們也別想著悄悄用肥料,用了肥料的茶葉老師傅就能看得出來,到時候茶葉廠不收就白做了。就算看不出來,茶葉品質降低了,影響了口碑,最後賣不出去,受影響的還是你們。”
一個五十來歲的婦女說道:“要是茶葉賣不出去,他們茶葉廠還不是一樣不賺錢,說來說去,還是為了他們。”
旁邊一個中年人笑道:“二嫂,人家在城裏有一個老大的廠子呢,能看得上茶葉這點錢!聽說人家本來是建議鎮裏自己建廠,可鎮裏沒錢,人家才建的。人家建茶葉廠可不是為了賺錢,要不今年八月間人家會一畝茶葉補貼五十塊錢?全鎮有兩萬畝茶葉呢,一百萬啊!人家本來是可以不給的。”
“是啊!一百萬呢!”另一個村民說道,“要是我,我就拿去興義起房子做生意。給了你們,還得不著句好,何苦呢。”
“誰說得不著句好?”一個老頭說道,“我們大家哪個心頭沒數?要不是他們收茶葉,茶籠籠(茶叢)怕是好經(已經)挖得差不多了。你們說是不是?”
“都沒得人收茶葉了,還留倒起整啷?早挖了點包穀了(種玉米)!”一個村民大聲笑道。
“點包穀不行,還是栽煙劃算。”
“栽煙你得忙得過來才行。”
“還是茶葉好,摘茶葉小娃兒去就好。”
一個一句接著,不過最後這一句倒是說對了。孩子是采茶的主力,大部分茶葉都是他們采的。尤其是女孩子,采茶的速度非常快,兩個大人也比不過一個。
鎮子偏遠,鎮裏雖然出門的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打工,而留在家的村民大部分更是一年不進一回城,人心還沒受到多大衝擊,大部分人還是知道好壞的。
站在中間的技術員聽了驚訝不已,這事可沒人跟他說過。“這是遇到大好人了?”技術員心裏想道。
傍晚李遠山陪他們吃飯的時候他問起此事,李遠山看著大家吃驚過後敬佩的表情,笑道:“你們可想岔了,我們可沒你們想的那麽大公無私,隻是看不上現在這點錢。仿照烤煙補貼款把錢發給他們,他們對打理茶園就會更上心。等以後茶葉品牌經營好了,大家經濟也寬裕起來了,該賺還是得賺。現在少賺,隻是為了以後賺更多。”
雖然李遠山如此說,大家還是很佩服,一百萬啊!有幾個舍得?至於經營茶葉品牌,有幾個會想到以後?更多人的想法肯定是先把錢揣進包裏,至於以後,大不了換個地方。
可李遠山不能這麽做,家就在這裏呢,當然希望大家日子過得好點。
一個寨子的茶園要幾天時間才能弄完,雖然有十個技術員,分散開來也用了快一個月才完成剪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