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上下打量著李長蘇,不得不說,此人長得頗為英俊秀氣,臉上長得那是白玉無瑕,五官更如瓊花碎玉,肌膚細致如凝脂,比女子還要出色三分。


    鼻梁高挺,唇瓣微薄,黑色的頭發束,戴著儒生冠,那番模樣吳瓊覺得都快趕上自己七分俊了。


    雖眉目之間有股陰柔之氣,看起來倒也算順眼,總體來說,這是一個長得很漂亮的男人,就是一臉病懨懨的感覺。


    吳瓊打量完了李長蘇,倒也不急著做出一副求賢若渴的模樣,畢竟對方自己主動找上門來,那主動權就在自己。


    再說了,現在大周是大一統王朝,又不是亂世,你有才學不賣與帝王家,反而還躲著,我身為堂堂錦衣衛指揮使,跟天子穿一條褲子的男人,說是半個天子都不過,熱臉貼了冷屁股,那不得做出一番姿態來,朝廷不要麵子啊?


    吳瓊很快跟個大領導一樣摸了一壺茶杯,指了指李長蘇背後的墊子,說道:


    “坐。”


    李長蘇麵不改色,行了一禮,隨後在侍女的攙扶下,慢慢坐下。


    吳瓊則是大大方方的盤腿坐下,而後一隻手撐著膝蓋,一隻手放在案幾上,手指有節奏的敲擊著桌麵。


    就聽到李長蘇咳嗽了兩聲,輕聲說道:


    “長蘇今日來,主要是想來解釋一下昨天的誤會,還有向吳指揮使賠禮道歉。”


    “幼鳳先生言過了,我倒是沒什麽誤會,早晚見到先生都可以,倒是昨日跟我同行的,誤會可能有點大。”


    聽到吳瓊這麽說,李長蘇笑了笑,說道:


    “天子那邊,長蘇也無法親自上門道歉,隻能請吳指揮使代為轉達長蘇的悔過之意,實在是有不得不離開的苦衷,還望見諒。”


    吳瓊原本以為李長蘇會是個怪癖高傲的人,如今看起來,倒也不像想象中那樣,反而是畢恭畢敬,很知進退的人,而且聽他的意思,他似乎知道昨天天子去找他啊,他如何知道的?


    吳瓊皺了皺眉頭,盯著他問道:


    “長蘇先生如何知道昨日來的是天子?你總不至於未卜先知吧?”


    李長蘇微微一笑,隨後說道:


    “鄙人自然是沒有預知的能力,隻是這天底下能用八匹馬拉車的,好像除了天子也沒有其他人了。”


    吳瓊一愣,撓了撓頭,對啊,好像在古代,拉馬車的馬匹數量都嚴格按照身份地位來的,普通百姓是牛車,王公貴族才能坐馬車。


    所謂天子架六,天子坐的馬車一般都是六匹,或是六匹以上的,其他人怎麽可能敢超過六匹馬拉車呢?


    “原來你在邊上啊。”


    吳瓊沒好氣的說道:


    “昨天不出現,怎麽今天就來找我了?聽聞幼鳳先生宣平十七年,十八年,連續兩次拒絕地方官員舉薦,昨天又躲著天子,莫非是今天想通了?”


    李長蘇苦笑了一下,說道:


    “並非是鄙人躲著天子,隻是昨日,恰巧是天子來了,鄙人走都已經走了,便也不出現在天子麵前,引起天子不快了。”


    吳瓊想想也是,李長蘇再神也想不到武稚會出皇宮來找他,其實武稚也不是找他,主要是來找自己的,吳瓊心裏也清楚得很,找李長蘇,不過是一個恰好拿來用的理由罷了。


    李長蘇又咳了幾聲,臉色更顯蒼白,很快繼續說道:


    “至於鄙人為何要躲著,不願出仕,一來是因為鄙人身體實在是羸弱不堪,恐難為朝廷效力,二來,也是鄙人自己有身不由己的理由,無法出仕,昨日見到天子親至,鄙人心中感動不已,但也深感愧疚,惶恐,自覺無顏麵對天顏,便來尋吳指揮使,還望吳指揮使不要誤會鄙人才好。”


    吳瓊一聽,心裏明白了,這人估計是看到天子都出馬了,錦衣衛全城搜索他,所以不得已才出來解釋的。


    吳瓊倒是還有點疑惑,想了想問道:


    “既然這也是誤會,那就不多說什麽了,不過長蘇先生既然不想出仕,你還往長安城跑,不是自找麻煩嗎?”


    “那是因為鄙人需要完成先人之托,所以不得以才來的,倒是因為吳指揮使麾下的錦衣衛們,鄙人都快無家可歸了。”


    吳瓊看著李長蘇的表情,有點啞然失笑,錦衣衛們還是厲害啊,昨天天子下令之後,估計已經在長安城內地毯式搜索李長蘇了。


    就聽李長蘇拱手說道:


    “還望吳指揮使高抬貴手,鄙人在長安城辦完了事,自然會自己回去蜀中的。”


    吳瓊一愣,笑道:


    “原來不僅僅是來解釋誤會,你是想讓我約束那些錦衣衛?”


    李長蘇也笑著點了點頭,說道:


    “吳指揮使才智過人,鄙人佩服之至。”


    吳瓊撇了撇嘴,搖頭說道:


    “嘶,這事情很難辦啊,不瞞你說,天子對你很不滿,誓言掘地三尺也要把你挖出來,得罪了天子,你在長安城輕鬆混下去,這不是癡人說夢嗎?我雖是錦衣衛指揮使,但這錦衣衛也是直接向陛下負責,我沒有直接把你綁了送去給天子,已是愛惜你的才能,要不這樣,你跟我一起入宮麵聖,有什麽難言之隱,你跟陛下說?”


    吳瓊一番話說完,李長蘇略微思量,說道:


    “吳指揮使昨日來找鄙人,應當不僅僅是要鄙人出仕,更多的,是想詢問鄙人,有關和親一事如何處理的意見吧?”


    吳瓊神色不變,看著立場孫問道:


    “何以見得?”


    “吳指揮使您聖恩正隆,到了長安的第一日,便被主張和親的朝中諸公們請去了醉香樓,前晚,朝中諸公們都被打了板子,昨天一早又被家裏人從牢獄中領走,唯獨吳指揮使您好像什麽事也沒有一樣,鄙人便知道,前晚的醉香樓,與其說是諸公們為吳指揮使您設下的接風洗塵的宴席,倒不如說,是吳指揮使和天子,給諸公們設下的一個套罷了。先前天子因為和親一事,躊躇多日,吳指揮使您是陛下身邊的紅人,聖恩正隆,應當也是和陛下一樣,不希望和親。”


    李長蘇一口氣說完,隨後又咳了幾聲,才繼續說道:


    “鄙人先前與丞相的門客說過‘福兮,禍之所伏’,能讓天子親自來找鄙人,除了和親一事勉強可以說得過去之外,鄙人實在是想不出來,還有什麽理由,能讓天子親至的。”


    李長蘇一本正經的分析完了,吳瓊雖然對他的分析很佩服,但心裏麵還會腹誹了一句:【有啊,天子故意找個理由給別人看,然後來找我聊天啊。】


    不過這話吳瓊當然不會說的,他一臉震驚的表情,隨後嚴肅了起來,說道:


    “先生之才智,果然曠古爍今,令人欽佩,先生若是能幫我解決和親一事,我定去天子那邊,幫先生說情,別說錦衣衛了,就算是個不良人,我保證都不會去騷擾先生。”


    李長蘇嗬嗬一笑,拱手道:


    “既如此,那鄙人先行謝過了。”


    “先別急著謝,先生先拿出具體辦法來,不然先生還是得跟我入宮麵聖吧。”


    李長蘇一愣,顯然沒料想到吳瓊居然不按套路出牌,這是放在明麵上的威脅了啊,試想自己在蜀中“幼鳳”名號,誰看到不是恭恭敬敬?


    不過李長蘇也沒有別的辦法,千算萬算,沒算到昨天來了個天子,自己提前走了,把天子得罪了,也是李長蘇少有算失誤的地方。


    “既如此,那便請吳指揮使,聽鄙人分析一二吧。”


    李長蘇沉吟片刻,隨後說道:


    “這高句麗地處遼東,東臨鯨海;南至漢江;西跨遼水;北到末難之水,幅員遼闊,人口數十萬戶,不可謂不強盛。再加上濊貊、扶餘人,多年受我中原熏陶,又常年擄掠漢人,以及一些前朝北徙的漢人,這些濊貊、扶餘人,其實早已與漢人無異,若大周此時能與高句麗同盟,確實是極好的一件事。”


    這鯨海就是現在的日本海,末難之水也就是鬆花江,在古時候,鬆花江上遊稱速末水,下遊稱難水。


    等於高句麗的版圖,就是曾經的滿洲,外加大半個朝鮮半島,人口也多,漢化程度也高,唐朝時期的高句麗版圖差不多就是如此,隋朝都在高句麗手上翻了車,不過後來高句麗被李世民錘的生活不能自理,而後被唐高宗徹底滅國,消失在了曆史長河之中。


    李長蘇用手指點著茶水,就在桌子上,將高句麗的大致版圖給畫了出來,而後又畫出了匈奴與大周的方位,隨後說道:


    “我大周與高句麗結盟,便可對匈奴,形成東南夾擊之勢。頭曼單於夏季出兵襲擾我大周,與武功山戰敗,損失慘重,今年秋後,頭曼單於定然沒有足夠的力量越過長城,襲擾我大周以求過冬。草原其他部落可不會服從一個失敗的虛弱單於,頭曼單於可以帶著自己的部落忍饑挨餓,其他的部落首領可不行,說白了匈奴人還是要出去搶,從其他地方擄掠以求生存。”


    李長蘇頓了頓,笑道:


    “當然,他們也可以自己人搶自己人,這在草原也不是稀奇的事情。不過,於我看來,隻需略施小計,讓匈奴單於深信高句麗虛弱不堪,匈奴十之八九會出兵襲掠高句麗,畢竟宣平十九年,匈奴才劫掠過高句麗,搶去了數座城池,對匈奴而言,高句麗不過是手下敗將而已。”


    吳瓊眼前一亮,說道:


    “我軍跟高句麗兩麵夾擊匈奴?我們把漠南搶了,削弱匈奴的力量?先生是這個意思?”


    李長蘇搖了搖頭:


    “漠南確實是匈奴命脈所在,沒了漠南千裏牧場,匈奴便不可能是我大周的敵手,但匈奴衰落,高句麗必然做大,匈奴人連鐵都打不出來,尚且讓中原如此忌憚,高句麗不一樣,他們與我漢人幾乎無異,他們若是做大,占據了草原牧場,收了草原凶悍之兵,比匈奴人隻會更強,更難處理!何況還有西麵之突厥,他們若是看到我大周對匈奴用兵,必然不會坐視不理,到時候兩麵受敵不僅僅是匈奴,連帶著我大周也會兩麵受敵,即便是拿到漠南,但元氣大傷,又有何用?”


    “國與國之間的戰事,切不可意氣用事,若是隻顧眼前的蠅頭小利,無異於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吳瓊仔細想想,也確實是這個道理,不過他還是有點疑慮,擔憂說道:


    “你的意思是,我們可以坐山觀虎鬥,但我們這麽賣盟友,萬一高句麗反應過來跟匈奴求和,轉過頭來對付我們怎麽辦?”


    李長蘇先是一愣,才反應過來“賣盟友”三個字是什麽意思,隨後笑道:


    “高句麗曾殺了頭曼單於的父親,頭曼單於又屠過高句麗不下十座城池,他們早是世仇,隻要我大周舍得輜重糧草,做出搖旗呐喊的姿態,高句麗定然會堅持作戰,更何況,匈奴人要過冬,要生存,他們和高句麗議和,開出來的條件,可不是單單吃幾座城那麽簡單的,高句麗也不可能答應。”


    吳瓊點了點頭,前傾身子問道:


    “然後呢?”


    李長蘇微微一笑:


    “然後就要看形勢了,這匈奴與高句麗你死我活,兩敗俱傷,到時候是坐收漁翁之利,還是趁機收服哈密敦煌,輻射西域,這種事情,鄙人相信朝堂諸公的能力,也不需要鄙人再多說些什麽了。”


    吳瓊看了李長蘇兩眼,認真說道:


    “要不你還是跟我進宮麵聖吧,保舉你做個翰林學士,也不用考了,怎麽樣?”


    李長蘇搖了搖頭,笑道:


    “吳指揮使還是不要取笑鄙人了,我們還是繼續說和親吧。”


    吳瓊一拍桌子,對啊,和親啊,方才全都分析和高句麗同盟之後,如何安排匈奴和賣盟友的事情上去了,倒是把和親給忘記了。


    吳瓊趕忙說道:


    “說實話,天子不想送郡主給高句麗,至於遼東十城,原本是想要的,但聽你剛才那麽一分析,我覺得秋後,遼東必然亂成一鍋粥,遼東十城拿在手裏就是燙手的山芋,還逼著我們出兵遼東,得不償失,還是當個真小人,賣賣隊友來的舒坦,但現在這高句麗王子擺明了要送十城給我們,百姓也都十分高興,覺得遼東乃是故土,我們若是不拿,隻怕是有違民意,陛下也不想的,如何不嫁郡主不拿十城,還能讓百姓滿意,結盟高句麗啊?”


    “不嫁郡主,又能讓百姓滿意,還能結盟高句麗,此事倒是不難,就是……”


    李長蘇看著吳瓊,也前傾身子,認真問道:


    “遼東十城,天子,當真不想要?”


    吳瓊一愣,疑惑不解的問道:


    “你剛才不是說遼東秋後就要打成一團亂麻嗎?我們拿了遼東十城,匈奴人還能繞過我們的城池,盯著高句麗打?”


    “這種事,若操作起來,也不是沒可能,實在不可為,就像大家說的,丟了也罷。”


    李長蘇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吳瓊倒是心中越發疑惑了,問道:


    “你問我想不想要,我肯定是想要的,但高句麗王子不是傻蛋,既拿了他十城,又不嫁他郡主,他怕是不會樂意的,而且……”


    吳瓊看著李長蘇,跟著問道:


    “你一開始可是說過,這遼東十城乃是福兮禍所伏啊。”


    “鄙人確實說過,隻是鄙人還有半句未說。”


    李長蘇微微一笑:


    “禍兮福所倚,福禍無門,唯人自招。”


    吳瓊看著李長蘇,腦海裏理順了一下思路,隨後指著李長蘇,大聲道:


    “好家夥,你釣魚呢!跟丞相說一套和親不行的說辭,引起天子注意,而後刻意躲著,好讓天子對你產生好奇,第二次來找你又躲著,看到是天子親自來找你,知道事情鬧大了,這才趕緊出來獻策,幾番翻轉之下,吊人胃口,你這分明是饑餓營銷啊。”


    李長蘇一愣,趕忙說道:


    “鄙人雖不知道饑餓營銷是何意思,但鄙人先前確實不是故意吊人胃口,之所以先前不說後麵半句的,是因為鄙人以為這郡主定然會和親出嫁,即便天子猶豫,也不過是時間問題,朝堂諸公也並非庸才,他們一早就拿定了遼東十城守得住便守,守不住便放的策略,也定然有人能想得到驅狼吞虎,坐山觀虎鬥的計謀,鄙人的計謀,便也用處不大,況且眼下情況,直接嫁郡主,才是上上之策,直到前日,吳指揮使您出現在長安,又和朝堂諸公們在醉香樓共了患難,鄙人這才覺得,或許吳指揮使用得上鄙人的計謀。”


    “為何?我是說,你既然不想出仕,為什麽現在又來對我獻策?僅僅是為了換錦衣衛不追查你?”


    “說實話,看到朝堂諸公們被吳指揮使你害的打了板子,鄙人……”


    李長蘇臉上露出笑意:


    “心情舒暢。”


    ——————


    (盡力了,第二更,希望大家能喜歡李長蘇,另外求月票求全訂!第三更放晚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帝背後的男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吃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吃杏子並收藏女帝背後的男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