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五年,時任東海州知府的李默帶著妻子和剛滿周歲的兒子前往京城,赴任吏部左侍郎,途中遇強人劫掠,夫婦二人投河自盡,仆從帶著嬰孩一路東奔西逃,卻不料遇到山火,毫無生還的可能。
消息傳回京城,當今陛下龍顏大怒,下令首輔張遷親自督辦,攜刑部,大理寺徹查此案,兵部沿途排查山賊強人,並打撈屍首,吏部任命安排不嚴難逃其咎,徹查各地官員,一時間朝中人人自危。
這場案件可謂是當朝第一案,曆經六個月,東海往京城一帶山賊強盜被掃除一空,各部官員總計百餘人鋃鐺入獄,卻依舊一無所獲。
震驚朝野的李默一案最後隻能以山賊劫掠草草收場,就在各部官員鬆了一口氣的時候,趙靖又一旨將皇二子晉王趙銘以進京修養為名召進京城,又冊立張貴妃為皇貴妃,這一個信號將剛從案子中緩過勁的官員又放入黨爭當中。
藩王入京很正常,但又不正常,正常的是當時皇子隻要上書,皇上都不拒絕,但都是以想念母妃或是皇帝親召,不正常的是進京修養,這就不一樣了,按理說皇子進京一般也就個把半月的,但養病這一事就說不準了,誰知道這病要養多久。
而晉王母妃張貴妃被冊封皇貴妃,皇貴妃可是後宮之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除了皇後便是皇貴妃了。
這一信號無不透露著皇帝要廢儲,另立太子的意思,一時間朝中百官紛紛盤算著該走向哪邊。而一則更加毛骨悚然的消息讓當時猶豫不決的百官果斷投向晉王。
東宮親衛都指揮使司嚴九被陛下當著太子的麵杖斃,並下令誅九族,喝令太子閉宮思過,撤換太子親衛,由金吾衛接手,太子少師楊遠及請辭回鄉,皇帝應允,卻在歸鄉途中無故失蹤。
百官瞬間明了,就算不廢儲,太子想爬起來估計難了。
晉王府門前瞬時車水馬龍,晉王地位更是一路水漲船高,眼看著就是要搖身一變,從藩王變成太子的時候。宮中卻是半點消息都沒有了。
百官想破腦袋都想不通,皇上究竟要幹什麽?
而時間一轉眼就到了安慶十九年,皇上近年來時常抱病上朝,太醫署又時常傳出消息,百官卻是焦急,皇儲到底該誰啊,是該太子還是晉王呢?
可趙靖卻突然下了一手棋,他不廢太子,也不許晉王,而是令三個皇孫入朝議事,這一招打得百官措手不及,紛紛上書,有違天和,不符祖訓,可能做開朝第一人的趙靖是什麽人,手起刀落砍了一批,又連撫帶哄得安頓一匹,朝上頓時安靜了下來。
爭儲一事便重新打回重鑄。
而如今慶安二十三年,沉寂了十幾年的爭儲將重新拉開序幕,而參加此次奪嫡的三人便是:遊曆回京的太子長子趙崢,晉王長子趙思敏和早逝的蜀王長子,如今的蜀王趙賢。
..............
“就是這樣?”李壞意猶未盡的說道。
“起因就是這樣,但原因嘛,還是要問趙靖自己咯。”李廷喝著茶水說道。
“想不到皇家秘聞還挺有意思的,那爹啊,知道這些事的恐怕不多吧?”李壞問道。
李廷不急不慢的說道:“那當然,除了宮裏的那幾位,朝中的三兩人,也就沒幾人知道了。”
李壞興奮地說道:“那這麽說,咱們的遊鷹不是天下什麽秘聞都知道?”
李廷好奇地問:“那是當然。”看著李壞一臉興衝衝地問,渾濁的雙眼頓時一亮:“你想接手?”隨機歎了口氣說道:“這種事怎麽你怎麽能接手,再說了,南征幹得好好地。”
李壞:“我才不想接手呢,我是想知道他們知不知道武當山的事?”
李廷意外地問:“你不是去過武當山嘛?怎麽還要問?”
李壞鬱悶地說道:“那小李子什麽也不肯告訴我,我就是好奇,他師傅到底是誰。”
“嗬嗬,武當山的事,你問誰都沒用,武當山隻有武當知道。”李廷慢悠悠的說著,李壞則是不放棄地問:“遊鷹不是挺厲害的嘛,讓他們出手都不行?”
李廷卻是高深莫測地說道:“千百年來王朝更替,但武當山還是武當山,你明白嗎?”
李壞一聽這話,仔細一想,還真是這麽一個道理,頓時明了。還想問什麽的時候,李廷卻先問道:“爹還沒問過你,你練武練出什麽名堂了?”
李壞隨口說道:“還湊活,武榜上一腳能踢七八個!”
李廷隻是嗬嗬笑著,這小子,跟當年我吹牛逼一樣隨口就來!
.................
京城晉王府,曾經百官踏破府門,絡繹不絕的王府,如今卻是門可羅雀。
體態圓潤的晉王,經過十幾年的京城修養,如今的晉王已經一開始向球的方向發展,曾經意氣風發入京奪嫡的偏偏少年,當下已經鋒芒內斂,老誠大方,看著坐在對麵稟告最近學業的兒子,眼神柔和,頗為滿意。
聽完趙思敏的匯報,趙銘滿意地點點頭:“看來敏兒最近頗為用功,父王似你這般年紀的時候,可是不及你萬分之一呀。”
趙思敏謙虛地說道:“父王如此誇獎兒臣,兒臣愧不敢當呢。”
趙銘嗬嗬笑道:“嗬嗬,聽說近日趙崢回京了,在北地可是吃了個大苦頭呢!敏兒對此可有看法?”
趙思敏略一思索,便說道:“皇兄在北洲城外被如此欺辱,武王卻不加過問,想必此事和武王脫不了幹係!”
趙銘點頭道:“父王昨日看過諜報了,那群衝殺的是一隊騎兵,白羽白馬,是李廷的親衛,連遮掩都不遮掩,看來李廷是無所顧忌了!”
“父王,大皇兄不過是向陳士求親,不成便不成,為何武王會如此大動幹戈?”趙思敏好奇地問。
趙銘沉吟道:“聽說陳士的獨女乃是李廷親口許諾的兒媳婦,朝廷卻裝傻充楞地還去向他求親,隻怕不是簡單地求親這一說。”又沉吟一會開口道:“而且自從太子當年之後,李廷對朝廷愈發抗拒,想必當年京城風雨與他脫不了幹係!”
趙思敏想了一下就說:“若是如此,父王,以武王地實力,如是被拉攏,那豈不是一大助力?”說完希冀地看著趙銘。
趙銘知道兒子在想些什麽,歎了口氣:“哎,敏兒,李廷這個人不是任何人的駕馭的,父皇九五之尊,卻依舊壓不住他。”
說完轉頭看向天邊自言自語:“隻怕他一入局,你們都得靠邊站了。”
............
消息傳回京城,當今陛下龍顏大怒,下令首輔張遷親自督辦,攜刑部,大理寺徹查此案,兵部沿途排查山賊強人,並打撈屍首,吏部任命安排不嚴難逃其咎,徹查各地官員,一時間朝中人人自危。
這場案件可謂是當朝第一案,曆經六個月,東海往京城一帶山賊強盜被掃除一空,各部官員總計百餘人鋃鐺入獄,卻依舊一無所獲。
震驚朝野的李默一案最後隻能以山賊劫掠草草收場,就在各部官員鬆了一口氣的時候,趙靖又一旨將皇二子晉王趙銘以進京修養為名召進京城,又冊立張貴妃為皇貴妃,這一個信號將剛從案子中緩過勁的官員又放入黨爭當中。
藩王入京很正常,但又不正常,正常的是當時皇子隻要上書,皇上都不拒絕,但都是以想念母妃或是皇帝親召,不正常的是進京修養,這就不一樣了,按理說皇子進京一般也就個把半月的,但養病這一事就說不準了,誰知道這病要養多久。
而晉王母妃張貴妃被冊封皇貴妃,皇貴妃可是後宮之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除了皇後便是皇貴妃了。
這一信號無不透露著皇帝要廢儲,另立太子的意思,一時間朝中百官紛紛盤算著該走向哪邊。而一則更加毛骨悚然的消息讓當時猶豫不決的百官果斷投向晉王。
東宮親衛都指揮使司嚴九被陛下當著太子的麵杖斃,並下令誅九族,喝令太子閉宮思過,撤換太子親衛,由金吾衛接手,太子少師楊遠及請辭回鄉,皇帝應允,卻在歸鄉途中無故失蹤。
百官瞬間明了,就算不廢儲,太子想爬起來估計難了。
晉王府門前瞬時車水馬龍,晉王地位更是一路水漲船高,眼看著就是要搖身一變,從藩王變成太子的時候。宮中卻是半點消息都沒有了。
百官想破腦袋都想不通,皇上究竟要幹什麽?
而時間一轉眼就到了安慶十九年,皇上近年來時常抱病上朝,太醫署又時常傳出消息,百官卻是焦急,皇儲到底該誰啊,是該太子還是晉王呢?
可趙靖卻突然下了一手棋,他不廢太子,也不許晉王,而是令三個皇孫入朝議事,這一招打得百官措手不及,紛紛上書,有違天和,不符祖訓,可能做開朝第一人的趙靖是什麽人,手起刀落砍了一批,又連撫帶哄得安頓一匹,朝上頓時安靜了下來。
爭儲一事便重新打回重鑄。
而如今慶安二十三年,沉寂了十幾年的爭儲將重新拉開序幕,而參加此次奪嫡的三人便是:遊曆回京的太子長子趙崢,晉王長子趙思敏和早逝的蜀王長子,如今的蜀王趙賢。
..............
“就是這樣?”李壞意猶未盡的說道。
“起因就是這樣,但原因嘛,還是要問趙靖自己咯。”李廷喝著茶水說道。
“想不到皇家秘聞還挺有意思的,那爹啊,知道這些事的恐怕不多吧?”李壞問道。
李廷不急不慢的說道:“那當然,除了宮裏的那幾位,朝中的三兩人,也就沒幾人知道了。”
李壞興奮地說道:“那這麽說,咱們的遊鷹不是天下什麽秘聞都知道?”
李廷好奇地問:“那是當然。”看著李壞一臉興衝衝地問,渾濁的雙眼頓時一亮:“你想接手?”隨機歎了口氣說道:“這種事怎麽你怎麽能接手,再說了,南征幹得好好地。”
李壞:“我才不想接手呢,我是想知道他們知不知道武當山的事?”
李廷意外地問:“你不是去過武當山嘛?怎麽還要問?”
李壞鬱悶地說道:“那小李子什麽也不肯告訴我,我就是好奇,他師傅到底是誰。”
“嗬嗬,武當山的事,你問誰都沒用,武當山隻有武當知道。”李廷慢悠悠的說著,李壞則是不放棄地問:“遊鷹不是挺厲害的嘛,讓他們出手都不行?”
李廷卻是高深莫測地說道:“千百年來王朝更替,但武當山還是武當山,你明白嗎?”
李壞一聽這話,仔細一想,還真是這麽一個道理,頓時明了。還想問什麽的時候,李廷卻先問道:“爹還沒問過你,你練武練出什麽名堂了?”
李壞隨口說道:“還湊活,武榜上一腳能踢七八個!”
李廷隻是嗬嗬笑著,這小子,跟當年我吹牛逼一樣隨口就來!
.................
京城晉王府,曾經百官踏破府門,絡繹不絕的王府,如今卻是門可羅雀。
體態圓潤的晉王,經過十幾年的京城修養,如今的晉王已經一開始向球的方向發展,曾經意氣風發入京奪嫡的偏偏少年,當下已經鋒芒內斂,老誠大方,看著坐在對麵稟告最近學業的兒子,眼神柔和,頗為滿意。
聽完趙思敏的匯報,趙銘滿意地點點頭:“看來敏兒最近頗為用功,父王似你這般年紀的時候,可是不及你萬分之一呀。”
趙思敏謙虛地說道:“父王如此誇獎兒臣,兒臣愧不敢當呢。”
趙銘嗬嗬笑道:“嗬嗬,聽說近日趙崢回京了,在北地可是吃了個大苦頭呢!敏兒對此可有看法?”
趙思敏略一思索,便說道:“皇兄在北洲城外被如此欺辱,武王卻不加過問,想必此事和武王脫不了幹係!”
趙銘點頭道:“父王昨日看過諜報了,那群衝殺的是一隊騎兵,白羽白馬,是李廷的親衛,連遮掩都不遮掩,看來李廷是無所顧忌了!”
“父王,大皇兄不過是向陳士求親,不成便不成,為何武王會如此大動幹戈?”趙思敏好奇地問。
趙銘沉吟道:“聽說陳士的獨女乃是李廷親口許諾的兒媳婦,朝廷卻裝傻充楞地還去向他求親,隻怕不是簡單地求親這一說。”又沉吟一會開口道:“而且自從太子當年之後,李廷對朝廷愈發抗拒,想必當年京城風雨與他脫不了幹係!”
趙思敏想了一下就說:“若是如此,父王,以武王地實力,如是被拉攏,那豈不是一大助力?”說完希冀地看著趙銘。
趙銘知道兒子在想些什麽,歎了口氣:“哎,敏兒,李廷這個人不是任何人的駕馭的,父皇九五之尊,卻依舊壓不住他。”
說完轉頭看向天邊自言自語:“隻怕他一入局,你們都得靠邊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