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一年,農曆十月十三日,月亮漸漸地往圓處發展,眼睛好的人能看見橢圓形的白色月亮上有坑。
院裏的黑虎和新養的黑貓被月光照的睡不著,不斷的在院子裏來回踱步。
堂屋爺爺一改往日秉燭夜讀的雅致,今天早早睡下了,月光下可以清晰的看見堂屋爺爺,因過度勞動而導致布滿老繭和裂紋的雙手輕輕搭在身體兩側,手指彎曲的弧度恰到好處,很自然。
呼嚕聲漸漸響起,堂屋爺爺由淺度睡眠進入深度睡眠,眼珠子不斷的磨著眼皮子動。
被子蓋的嚴實的有點過分,讓堂屋爺爺感覺到太熱了,睡夢中堂屋爺爺用腳踹了踹被子,冷空氣進入了被子裏,身上的汗找到了出口,趕緊往外跑,嘴裏不自覺的發出了舒服的聲音。
這樣的愜意生活讓堂屋爺爺非常滿意,自己已經這樣度過了一整個甲子,父親尚在,女兒也有了兩個孩子,上有孝心可盡,下有天倫之樂可享,此時可謂是人生的贏家。
大孫子沐陽在一樓客廳睡覺,客廳沒有開燈,跟開的燈一樣亮,客廳裏沒有沙發,沒有茶幾,有的隻是老以前的立櫃,櫥櫃,大箱子,縫紉機。
地上放了一個柳條編的框子,以前是放楊老漢釘鞋用的鞋撐子,現在裏麵堆滿了草稿紙,全部都是大孫子沐陽練習毛筆字產生的,足足有兩百多斤重。
沐陽練習毛筆字也是一時心血來潮,源於看見堂屋爺爺在過年時幫人寫對聯受到眾人讚揚,心裏暗暗下定決心也要練的一手好字。
一開始自己寫寫畫畫,拿著堂屋爺爺的狼毫筆,沾上墨水就瞎塗,瞎抹,寫的寫的就做起了山水畫,最終的成品往往是蜘蛛爬,狗打滾,不成模樣。
畢竟是自己的親孫子,自己不教育誰來教育。
一個平平常常的晚上,沐陽被叫到了堂屋認認真真的學習了握筆的姿勢,寫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家字。
堂屋爺爺一個字一個字的教,大孫子一個接一個的學。
過了許久,發現大孫子沒有這方麵的天賦,便漸漸沒有再教他,大孫子以為自己已經學到了所有本事,開始天天自己練習。
六一兒童節,有書法比賽,信心滿滿的寫了一首《憫農》,結果沒有獲獎,那些沒練過字的成績好的學生卻得了獎。
難得沒有因為沒有成績挫敗,大孫子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把書法這個愛好堅持了下來,堂屋爺爺非常高興,把自己的寶貝硯台送給了沐陽。
“這個硯台是我自己做的,當時我隻有十五歲,如今已經有四十多年了,把它給你,你要把書法練好,認真研究每個字,有一天你也會像爺爺一樣隨意的一寫就是一幅好對聯!”堂屋爺爺慈愛的看著大孫子。
大孫子的書法沒有因為堅持而變得好看,他寫一個字別人會嘲笑他,他說他練過三年書法,沒有人會相信。
唯一相信他的人隻有堂屋爺爺,唯一證明他練過書法的證據就是那兩百多斤重的草稿紙。
一開始想賣掉這些草稿紙,但是楊老漢舍不得,畢竟這都是小孫子寒窗苦練的痕跡。
黑虎突然哼唧嗚咽了一聲便不在吭氣,像是有什麽可怕的東西在靠近它,橘貓也靜悄悄地,停止了夜晚的活動,趴在暗處暗中觀察。
堂屋臥室裏傳來了不安的夢話聲,沒人聽得到,老人身上的汗出了好多好多,掀開被子也不頂用,還是很熱。
那雙布滿老繭的雙手溝壑裏也滲出了汗水,用力的握緊了拳頭又鬆開,仿佛在掙紮,刻意的拉扯。
一樓客廳裏沐陽醒了,客廳裏布滿了慘白慘白的月光,牆上掛著的觀音像手持玉淨瓶悲憫的看著窗外。
黑暗中走出了堂屋爺爺,堂屋爺爺原本準備去院子裏,結果看見大孫子在看他,便走向了布滿白色月光的客廳,大孫子看著爺爺慈祥麵容,問他為什麽不睡覺,爺爺沒回他,隻是一直笑眯眯的看他。
一雙白皙修長的手摸了摸大孫子的頭,大孫子困了,眼睛慢慢的閉合,但爺爺笑的他有點害怕,他趕緊把被子蓋住了頭,一覺睡到大天亮。
第二天中午老人跟孫子說,自己夢見昨天晚上鬼差來索自己命來了,自己如何的不願意離開,舍不得你,好不容易才留下。
大孫子想問問昨天晚上堂屋爺爺為啥會一直笑眯眯的一直看自己,但一直沒有勇氣問。
現在看來當時的自己也許是感應到了什麽,現在有生物腦電波的說法,隻要人達到某一種磁場,就能感受到一些同磁場的東西。
越想越害怕,自從堂屋爺爺和沐陽說了這件事情後,沐陽的心就沉重了起來,隱隱約約感覺到,人生中的別要來了。
一天中午沐陽端著飯盒去給堂屋爺爺送飯,堂屋爺爺在大街上給人釘鞋,掙著不多的錢維持生活。
每天就是沐陽和沐晨兩個人輪流送飯,沐陽到了街上把飯遞給堂屋爺爺,堂屋爺爺直接遞給了沐陽一張五毛錢,沐陽開心的裝進兜裏,自己的童年就是爺爺用一張又一張五毛錢堆砌的。
所有的玩具,所有的零食,所有的文具,全部都有那五毛錢的影子。
沐陽想到那天晚上看到的詭異,再看看陽光下正在吃麵條的堂屋爺爺。
有人說鬼魂沒有影子,可惜的是那天晚上自己太害怕了沒有留意,現在堂屋爺爺在陽光下是有影子的,自己一定是看錯了。
等堂屋爺爺吃完飯,沐陽帶走了飯盒,回去的路上看見了一群老頭兒坐在大馬路邊邊上聊天,聊的好生熱鬧。
沐陽忽然間就想到了別,這些老人今天還在熱鬧的聊著天,明天忽然就少了一個人,不是生病,就是永別。
不知道飽經風霜的老人會怎樣接受這種事,是害怕,還是坦然,是微笑麵對,還是其他。
好沉重,中午一過,由陽轉陰,日頭向西傾斜,雖然陽光依舊灑滿整個大街,但沐陽感覺到了一絲絲的寒冷。
院裏的黑虎和新養的黑貓被月光照的睡不著,不斷的在院子裏來回踱步。
堂屋爺爺一改往日秉燭夜讀的雅致,今天早早睡下了,月光下可以清晰的看見堂屋爺爺,因過度勞動而導致布滿老繭和裂紋的雙手輕輕搭在身體兩側,手指彎曲的弧度恰到好處,很自然。
呼嚕聲漸漸響起,堂屋爺爺由淺度睡眠進入深度睡眠,眼珠子不斷的磨著眼皮子動。
被子蓋的嚴實的有點過分,讓堂屋爺爺感覺到太熱了,睡夢中堂屋爺爺用腳踹了踹被子,冷空氣進入了被子裏,身上的汗找到了出口,趕緊往外跑,嘴裏不自覺的發出了舒服的聲音。
這樣的愜意生活讓堂屋爺爺非常滿意,自己已經這樣度過了一整個甲子,父親尚在,女兒也有了兩個孩子,上有孝心可盡,下有天倫之樂可享,此時可謂是人生的贏家。
大孫子沐陽在一樓客廳睡覺,客廳沒有開燈,跟開的燈一樣亮,客廳裏沒有沙發,沒有茶幾,有的隻是老以前的立櫃,櫥櫃,大箱子,縫紉機。
地上放了一個柳條編的框子,以前是放楊老漢釘鞋用的鞋撐子,現在裏麵堆滿了草稿紙,全部都是大孫子沐陽練習毛筆字產生的,足足有兩百多斤重。
沐陽練習毛筆字也是一時心血來潮,源於看見堂屋爺爺在過年時幫人寫對聯受到眾人讚揚,心裏暗暗下定決心也要練的一手好字。
一開始自己寫寫畫畫,拿著堂屋爺爺的狼毫筆,沾上墨水就瞎塗,瞎抹,寫的寫的就做起了山水畫,最終的成品往往是蜘蛛爬,狗打滾,不成模樣。
畢竟是自己的親孫子,自己不教育誰來教育。
一個平平常常的晚上,沐陽被叫到了堂屋認認真真的學習了握筆的姿勢,寫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家字。
堂屋爺爺一個字一個字的教,大孫子一個接一個的學。
過了許久,發現大孫子沒有這方麵的天賦,便漸漸沒有再教他,大孫子以為自己已經學到了所有本事,開始天天自己練習。
六一兒童節,有書法比賽,信心滿滿的寫了一首《憫農》,結果沒有獲獎,那些沒練過字的成績好的學生卻得了獎。
難得沒有因為沒有成績挫敗,大孫子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把書法這個愛好堅持了下來,堂屋爺爺非常高興,把自己的寶貝硯台送給了沐陽。
“這個硯台是我自己做的,當時我隻有十五歲,如今已經有四十多年了,把它給你,你要把書法練好,認真研究每個字,有一天你也會像爺爺一樣隨意的一寫就是一幅好對聯!”堂屋爺爺慈愛的看著大孫子。
大孫子的書法沒有因為堅持而變得好看,他寫一個字別人會嘲笑他,他說他練過三年書法,沒有人會相信。
唯一相信他的人隻有堂屋爺爺,唯一證明他練過書法的證據就是那兩百多斤重的草稿紙。
一開始想賣掉這些草稿紙,但是楊老漢舍不得,畢竟這都是小孫子寒窗苦練的痕跡。
黑虎突然哼唧嗚咽了一聲便不在吭氣,像是有什麽可怕的東西在靠近它,橘貓也靜悄悄地,停止了夜晚的活動,趴在暗處暗中觀察。
堂屋臥室裏傳來了不安的夢話聲,沒人聽得到,老人身上的汗出了好多好多,掀開被子也不頂用,還是很熱。
那雙布滿老繭的雙手溝壑裏也滲出了汗水,用力的握緊了拳頭又鬆開,仿佛在掙紮,刻意的拉扯。
一樓客廳裏沐陽醒了,客廳裏布滿了慘白慘白的月光,牆上掛著的觀音像手持玉淨瓶悲憫的看著窗外。
黑暗中走出了堂屋爺爺,堂屋爺爺原本準備去院子裏,結果看見大孫子在看他,便走向了布滿白色月光的客廳,大孫子看著爺爺慈祥麵容,問他為什麽不睡覺,爺爺沒回他,隻是一直笑眯眯的看他。
一雙白皙修長的手摸了摸大孫子的頭,大孫子困了,眼睛慢慢的閉合,但爺爺笑的他有點害怕,他趕緊把被子蓋住了頭,一覺睡到大天亮。
第二天中午老人跟孫子說,自己夢見昨天晚上鬼差來索自己命來了,自己如何的不願意離開,舍不得你,好不容易才留下。
大孫子想問問昨天晚上堂屋爺爺為啥會一直笑眯眯的一直看自己,但一直沒有勇氣問。
現在看來當時的自己也許是感應到了什麽,現在有生物腦電波的說法,隻要人達到某一種磁場,就能感受到一些同磁場的東西。
越想越害怕,自從堂屋爺爺和沐陽說了這件事情後,沐陽的心就沉重了起來,隱隱約約感覺到,人生中的別要來了。
一天中午沐陽端著飯盒去給堂屋爺爺送飯,堂屋爺爺在大街上給人釘鞋,掙著不多的錢維持生活。
每天就是沐陽和沐晨兩個人輪流送飯,沐陽到了街上把飯遞給堂屋爺爺,堂屋爺爺直接遞給了沐陽一張五毛錢,沐陽開心的裝進兜裏,自己的童年就是爺爺用一張又一張五毛錢堆砌的。
所有的玩具,所有的零食,所有的文具,全部都有那五毛錢的影子。
沐陽想到那天晚上看到的詭異,再看看陽光下正在吃麵條的堂屋爺爺。
有人說鬼魂沒有影子,可惜的是那天晚上自己太害怕了沒有留意,現在堂屋爺爺在陽光下是有影子的,自己一定是看錯了。
等堂屋爺爺吃完飯,沐陽帶走了飯盒,回去的路上看見了一群老頭兒坐在大馬路邊邊上聊天,聊的好生熱鬧。
沐陽忽然間就想到了別,這些老人今天還在熱鬧的聊著天,明天忽然就少了一個人,不是生病,就是永別。
不知道飽經風霜的老人會怎樣接受這種事,是害怕,還是坦然,是微笑麵對,還是其他。
好沉重,中午一過,由陽轉陰,日頭向西傾斜,雖然陽光依舊灑滿整個大街,但沐陽感覺到了一絲絲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