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明智之選
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 作者:長弓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百濟軍攻打襄平,雖然無功而退,但不知情的城內百姓卻十分恐慌,太史享不甚放心,率幾個親信親自巡視。
半夜到北門時,忽然看到一個黑影繞過城頭守軍,自台階上迅速而下,靈巧如狸貓,飛竄向北街。
士兵正要嗬斥,被太史享攔住,隻帶兩人悄然跟上,便見那人騰挪縱躍,避開巡邏兵,鑽入郭家府院不見。
太史享不聲不響,躲在暗處觀察,半個時辰後,忽見府門打開,郭通匆匆出門,往府衙方向趕去,遂從後門先進府衙。
剛走過前庭,便見士卒帶著郭通匆匆而來,見了他急忙稟報道:“老將軍何在,我有要事稟報。”
“隨我來!”太史享點點頭,帶著郭通先到書房,問道:“家父已經睡下,你有何事?”
郭通神色焦急,取出一封密信,道:“家父被百濟人囚禁,今以性命要挾,要我做內應獻城,否則便要……加害他老人家,速請老將軍做主。”
太史享忙拆開信紙細看,原來是李源寫給郭通的密信,要郭家做內應,事成後自有封賞,若一日內不見答複,便將郭昕淩遲處決,先割四肢,每日懸掛一物於營門,破城後將郭家滅門。
“好賊子!”太史享曾經曆過喪父之痛,感同身受,看完不敢怠慢,直去後衙請出太史慈。
太史慈看罷,拍案大怒道:“賊子如此狠辣卑鄙,竟以人質做要挾,豈有此理!”
郭通跪地泣道:“家父雖一時糊塗,不該引狼入室,但畢竟親生父親,在下不能見死不救,卻又不敢背主求榮,請將軍助我。”
太史慈本是至孝之人,見賊人以此要挾,愈發憤怒,沉聲道:“某原本還想秉承天子仁德之意,待大軍到後將其降俘,如今看來,此賊性情卑劣,留之必為大患,正好將計就計,擒殺仇首逆賊。”
太史享忙問道:“計從何出?”
太史慈扶起郭通,問道:“那送信之人何在?”
郭通言道:“那人送信後便離去,隻說若能依計行事,便選中一門舉火為號,明晚便來取城。”
“這是他自尋死路!”太史慈冷然一笑,吩咐道:“天色將明時,你在東門放出火號,假意應允做內應倒戈,隻管將仇首誘進城來,來個甕中捉鱉。”
郭通憂心道:“若城內廝殺,家父在敵營恐有危險,這該如何是好?”
太史慈言道:“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你先放火號穩住賊人,我自會派人去營救令尊。”
郭通千恩萬謝拜辭而去,太史慈卻斥責道:“你們如何巡城,竟讓細作潛入城內?”
太史享便將跟蹤之事說了一遍,慶幸道:“遼東局勢複雜,防人之心不可無!幸好沒有驚動那細作,否則壞了大事。”
太史慈慨然道:“郭通先前與郭昕意見相左,甘做我軍內應,如今郭昕有性命之憂,卻不肯與賊為伍,足見深明大義。自古忠孝難兩全,將來破賊之功,有他一半功勞。”
太史享也對郭通深表同情,言道:“孩兒願領一軍,出城營救郭昕。”
太史慈卻道:“城中守軍不足,稍有不慎,便可能弄巧成拙。你馬上派人出城向夏侯霸報信,叫他兼程趕路,趁夜至襄平,不可叫百濟軍知道。救人之事,我另有安排。”
太史享前去準備,太史慈命人請來公孫恭和張敞商議軍情,於城中安排伏兵。
郭通悄然回府等到五更,也不見那細作再出現,猜測他已經出城,便帶了兩名家將來到東門,此時東方已經蒙蒙亮,遠山如黛,連綿起伏。
郭通望向遠處的百濟大營,心中牽掛,卻又無可奈何,命人點亮三支火把,放出信號,約定三更時分攻城。
四城外早有百濟細作等待消息,見到信號趕忙稟報仇首,仇首聞報大喜道:“好好好,郭家總算有開眼的了!”
仇首派人請來李源,告知消息,卻見李源反猶豫道:“如此順利,莫非有詐?”
仇首失笑道:“此計本是丞相所設,怎得計成了反倒懷疑起來?”
李源沉吟道:“這郭通不經思索便放信號,未免太痛快了些。”
“送信之人回來已有半個時辰了!”仇首大笑道:“漢朝以孝治天下,漢人最講究一個孝字,郭昕在我手裏,郭通見襄平也保不住,自然會做出明智之選。”
“倒也有理!”李源微微蹙眉,總覺得心中有些不踏實,但又說不出哪裏不對。
不覺天色已經大亮,仇首傳令升帳,命小呂布圍住四門,作勢要強攻襄平,卻又不必太過激烈,隻要壓製城中守軍,叫他們驚慌疲憊,方便晚上郭通行事。
不多時李颯也恢複精神,到帳中謝罪,遝津之敗,過於輕敵冒進,又損兵折將,讓他無地自容。
仇首卻並未責怪,反安慰道:“勝敗乃兵家常事,隻怪那漢軍詭詐,竟藏在鮮卑軍後扮豬吃虎,就是本王去恐怕也防不勝防,非大將軍之過。”
李颯謝恩,起身問道:“如今漢軍已出千山追來,襄平急切南下,大王為何不退守西安平,從長計議?”
仇首大笑道:“大將軍此言差矣,丞相已有妙計取城,隻要拿下襄平,便可與西安平形成掎角之勢,何懼漢軍?”
李颯回頭問道:“兄長作何安排?”
李源將逼迫郭通之計告知,言道:“大王雖然不曾怪罪,但為臣者當知恥而後勇,孝風午後替換呂將軍回營休整,督軍攻城,晚上才好全力破城。”
李颯正自疑惑,仇首知道李源這是給兄弟一個台階下,欣然同意,兄弟二人謝恩而出。
回到李源帳中,李颯疑惑道:“今夜破城才是大功,為何不叫我養精蓄銳,晚上率先取城?”
李源搖頭道:“我總覺此事有些蹊蹺,你萬不可做這先鋒,叫那小呂布先頂上,再見機行事。”
李颯笑道:“兄長未免太過謹慎,郭通縱然不為其父著想,也要為全家性命著想,如今優勢在我,他豈敢有二心?”
李源道:“凡事三思而行,總不會錯。”
李颯不服:“為將者不能披堅執銳,如何立功服眾?”
“汝若非自大,焉有遝津之敗?”李源嗬斥道:“莫忘了家父遺囑,吾輩之責,是為興旺李氏,而非為他人賣命。”
半夜到北門時,忽然看到一個黑影繞過城頭守軍,自台階上迅速而下,靈巧如狸貓,飛竄向北街。
士兵正要嗬斥,被太史享攔住,隻帶兩人悄然跟上,便見那人騰挪縱躍,避開巡邏兵,鑽入郭家府院不見。
太史享不聲不響,躲在暗處觀察,半個時辰後,忽見府門打開,郭通匆匆出門,往府衙方向趕去,遂從後門先進府衙。
剛走過前庭,便見士卒帶著郭通匆匆而來,見了他急忙稟報道:“老將軍何在,我有要事稟報。”
“隨我來!”太史享點點頭,帶著郭通先到書房,問道:“家父已經睡下,你有何事?”
郭通神色焦急,取出一封密信,道:“家父被百濟人囚禁,今以性命要挾,要我做內應獻城,否則便要……加害他老人家,速請老將軍做主。”
太史享忙拆開信紙細看,原來是李源寫給郭通的密信,要郭家做內應,事成後自有封賞,若一日內不見答複,便將郭昕淩遲處決,先割四肢,每日懸掛一物於營門,破城後將郭家滅門。
“好賊子!”太史享曾經曆過喪父之痛,感同身受,看完不敢怠慢,直去後衙請出太史慈。
太史慈看罷,拍案大怒道:“賊子如此狠辣卑鄙,竟以人質做要挾,豈有此理!”
郭通跪地泣道:“家父雖一時糊塗,不該引狼入室,但畢竟親生父親,在下不能見死不救,卻又不敢背主求榮,請將軍助我。”
太史慈本是至孝之人,見賊人以此要挾,愈發憤怒,沉聲道:“某原本還想秉承天子仁德之意,待大軍到後將其降俘,如今看來,此賊性情卑劣,留之必為大患,正好將計就計,擒殺仇首逆賊。”
太史享忙問道:“計從何出?”
太史慈扶起郭通,問道:“那送信之人何在?”
郭通言道:“那人送信後便離去,隻說若能依計行事,便選中一門舉火為號,明晚便來取城。”
“這是他自尋死路!”太史慈冷然一笑,吩咐道:“天色將明時,你在東門放出火號,假意應允做內應倒戈,隻管將仇首誘進城來,來個甕中捉鱉。”
郭通憂心道:“若城內廝殺,家父在敵營恐有危險,這該如何是好?”
太史慈言道:“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你先放火號穩住賊人,我自會派人去營救令尊。”
郭通千恩萬謝拜辭而去,太史慈卻斥責道:“你們如何巡城,竟讓細作潛入城內?”
太史享便將跟蹤之事說了一遍,慶幸道:“遼東局勢複雜,防人之心不可無!幸好沒有驚動那細作,否則壞了大事。”
太史慈慨然道:“郭通先前與郭昕意見相左,甘做我軍內應,如今郭昕有性命之憂,卻不肯與賊為伍,足見深明大義。自古忠孝難兩全,將來破賊之功,有他一半功勞。”
太史享也對郭通深表同情,言道:“孩兒願領一軍,出城營救郭昕。”
太史慈卻道:“城中守軍不足,稍有不慎,便可能弄巧成拙。你馬上派人出城向夏侯霸報信,叫他兼程趕路,趁夜至襄平,不可叫百濟軍知道。救人之事,我另有安排。”
太史享前去準備,太史慈命人請來公孫恭和張敞商議軍情,於城中安排伏兵。
郭通悄然回府等到五更,也不見那細作再出現,猜測他已經出城,便帶了兩名家將來到東門,此時東方已經蒙蒙亮,遠山如黛,連綿起伏。
郭通望向遠處的百濟大營,心中牽掛,卻又無可奈何,命人點亮三支火把,放出信號,約定三更時分攻城。
四城外早有百濟細作等待消息,見到信號趕忙稟報仇首,仇首聞報大喜道:“好好好,郭家總算有開眼的了!”
仇首派人請來李源,告知消息,卻見李源反猶豫道:“如此順利,莫非有詐?”
仇首失笑道:“此計本是丞相所設,怎得計成了反倒懷疑起來?”
李源沉吟道:“這郭通不經思索便放信號,未免太痛快了些。”
“送信之人回來已有半個時辰了!”仇首大笑道:“漢朝以孝治天下,漢人最講究一個孝字,郭昕在我手裏,郭通見襄平也保不住,自然會做出明智之選。”
“倒也有理!”李源微微蹙眉,總覺得心中有些不踏實,但又說不出哪裏不對。
不覺天色已經大亮,仇首傳令升帳,命小呂布圍住四門,作勢要強攻襄平,卻又不必太過激烈,隻要壓製城中守軍,叫他們驚慌疲憊,方便晚上郭通行事。
不多時李颯也恢複精神,到帳中謝罪,遝津之敗,過於輕敵冒進,又損兵折將,讓他無地自容。
仇首卻並未責怪,反安慰道:“勝敗乃兵家常事,隻怪那漢軍詭詐,竟藏在鮮卑軍後扮豬吃虎,就是本王去恐怕也防不勝防,非大將軍之過。”
李颯謝恩,起身問道:“如今漢軍已出千山追來,襄平急切南下,大王為何不退守西安平,從長計議?”
仇首大笑道:“大將軍此言差矣,丞相已有妙計取城,隻要拿下襄平,便可與西安平形成掎角之勢,何懼漢軍?”
李颯回頭問道:“兄長作何安排?”
李源將逼迫郭通之計告知,言道:“大王雖然不曾怪罪,但為臣者當知恥而後勇,孝風午後替換呂將軍回營休整,督軍攻城,晚上才好全力破城。”
李颯正自疑惑,仇首知道李源這是給兄弟一個台階下,欣然同意,兄弟二人謝恩而出。
回到李源帳中,李颯疑惑道:“今夜破城才是大功,為何不叫我養精蓄銳,晚上率先取城?”
李源搖頭道:“我總覺此事有些蹊蹺,你萬不可做這先鋒,叫那小呂布先頂上,再見機行事。”
李颯笑道:“兄長未免太過謹慎,郭通縱然不為其父著想,也要為全家性命著想,如今優勢在我,他豈敢有二心?”
李源道:“凡事三思而行,總不會錯。”
李颯不服:“為將者不能披堅執銳,如何立功服眾?”
“汝若非自大,焉有遝津之敗?”李源嗬斥道:“莫忘了家父遺囑,吾輩之責,是為興旺李氏,而非為他人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