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開匣縱虎
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 作者:長弓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龐統才開口,諸葛亮已然會意,笑道:“漢興壇尚有三隻猛虎,用其一討賊足矣!”
關羽也聽出他們要用張遼、徐晃,撫須道:“張、徐等皆當世英雄,心存忠義,恐不肯輕易就命。”
龐統卻笑道:“此二人雖忠義,卻並非曹氏嫡係,若曹孟德未亡,或難勸降。今曹丕勾引外族,大失人望,胡人又侵其家鄉,既然為義士,定能仗義出力。”
諸葛亮點頭道:“士元所言極是!此二人皆識時務之俊傑,當初棄暗投明,乃因曹操尚心存漢室,翼戴天子。今中國將定,邊疆卻亂,吾料其早有抗敵之意,隻因礙於顏麵,不便主動請纓,時機已至矣!”
關羽忙抱拳問道:“不知軍師有何良策?”
關羽其實也一直掛念張遼、徐晃,當年被困許昌,這二人與他交情頗深,常有來往,可謂肝膽相照,隻可惜各為其主,難與共事,常引以為憾。
龐統大笑道:“君侯真當局者迷,良策便是雲長公。”
關羽愕然道:“士元此言何意?”
龐統言道:“此二人久居漢興壇,以忠良自居,不肯應命,實作繭自縛,騎虎難下!君侯隻需遺書一封,曉之大義,動以私情,他自然借坡下驢,一切順理成章。”
諸葛亮點頭笑道:“雲長便是開匣縱虎之人。”
“原來如此!”關羽一拍手,轉身便往府內走去。
……
中原戰事稍定,北方卻一片大亂,軻比能、遼東軍進入幽州,爭搶地盤,四處燒殺,那些希圖僥幸不肯遷徙的百姓,都躲入深山,眼看寒冬將至,缺衣少食,逐漸嘯聚成寇。
步度根領兵攻雁門關,太原守軍盡被調往上黨,無兵可用,並州刺史梁習急向曹丕求援,王旨未至,太原騎兵都督烏桓王魯昔忽反,裏應外合攻破雁門關,殺奔太原而來。
原來梁習治理並州,數年來頗有政績,鮮卑首領育延,曾領兵五千餘騎入境,請求梁習效仿劉虞,在雲中、雁門等地互市交易,因軍兵鬧事,被梁習斬殺。
曹操內遷匈奴,安置烏桓、鮮卑各部,也有一部分烏桓人牽至並州,烏桓王魯昔官拜騎都尉,其愛妻正是育延部落之女。
匈奴起兵河西,梁習擔心他們趁機攻並州,派魯昔領兵到婁煩駐防,魯昔十分想念妻子,又恐日後被漢人挾持,於是領五百騎兵暗中晉陽,偷偷帶其妻出城,被守軍發現,梁習以為胡人又生叛變之心,派兵追殺。
魯昔一怒之下,幹脆直奔雁門關,謊稱援軍,暗中與步度根勾結,進城後殺死守將,打開關門放鮮卑軍入關。
梁習聞報大驚,但僅十萬胡騎入關,如洪水猛獸勢不可擋,他手中無兵,無奈隻好狼狽退往晉陽。
鮮卑軍大舉入關,聯合境內烏桓所部,沿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與此同時,那些隱藏於太行山中黑山賊寇,不肯隨張燕歸順朝廷者趁機作亂,剛剛恢複生機的太原又陷入戰火之中。
消息傳開,中原無不震怒,張虎正在洛陽抱著出生不久的嬰孩閑悶,聞訊驚怒不已,馬上找樂林、徐蓋來見長輩。
後院之中,徐晃正與樂進對弈,各自站在石桌旁,殺得難分難解,張遼則抱著胳膊在一旁冷眼旁觀,沒想到先前罵他們虛度歲月的徐晃,棋癮卻是最大的。
張虎大步上前,不由分說便掀了棋盤,三人叉腰站在樹下,怒目瞪著三位長輩。
張遼大怒道:“混賬小子,反了你了?”
張虎大喝道:“異族入侵,殺我同胞,諸位還有心情在此對弈?”
徐蓋也急道:“父親,匈奴已殺到汾水,馬上就要老楊家了!”
張遼握拳怒道:“我等之事,安得汝等小輩插嘴,滾了出去。”
“好好好,你堅持你的忠義!”張虎連退數步,還是不敢跟張遼動手,大聲道:“我去奪回雁門關。”
“回來!”張遼臉色微變:“雁門發生何事?”
張虎咬牙道:“鮮卑軍已攻破雁門關,血洗境內,占領太原,那裏還有我們的族人和鄉親,我不能忘祖。”
“竟有此事?”張遼大驚,頹然坐在石凳上,低著頭神情複雜。
張虎冷哼一聲,轉身出門去了。
徐蓋也輕歎一聲:“自曹丕下令殺我,孩兒便與曹氏恩斷義絕。爹若還念著曹家恩情,孩兒自回家鄉,與鄉親們共存亡。”
樂林看二人都離開,上前拉著樂進的胳膊,勸道:“父親,中原已經姓劉,於文則、張儁乂正帶兵在白馬與曹休對峙,曹仁、夏侯淵皆已放棄曹丕,你可長點心吧!”
樂進輕輕推開樂林的手,輕歎一聲轉回房中去了。
樂林對這三人的固執也倍感無奈,向房門抱拳道:“恕孩兒不孝,我去助張虎一臂之力,不殺退胡人,誓不回轉。”
三名後輩來去匆匆,留下滿地棋子,光禿禿的樹椏下,張遼和徐晃四目相視,神情痛苦。
三人同病相憐,卻誰也不肯先主動請纓,怕背上二臣賊子的名號。
正沉默之時,忽然一名少年跑進來,十五六歲年紀,長得虎頭虎腦,一雙細長的丹鳳眼格外醒目,正是關羽次子關興。
關興跑到近前,將一封信放在石桌上:“我爹書信到。”
張遼站起身來:“雲長……他可還好?”
“哼,我不與貪生怕死之人說話。”關興微揚著下巴,一陣風般跑了出去。
張遼一聲輕歎,見信封上寫著他與徐晃的名字,便當麵拆開,二人一同觀看,隻見信中言道:
漢壽亭侯關羽,致書於文遠、公明足下:許昌一別,常懷掛念。二位欲盡忠曹氏,全節求名,羽竊以為不可。關某雖不才,亦頗知忠義二字,自古正邪不兩立,正則為忠,非正為奸,漢祚不絕,篡黨安立?
吾聞太史公雲: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大丈夫護國憂民,上以報國家,下不負先人,名垂竹帛而已!夫今曹氏勾結外族,北方喪亂,同胞受難,願先華夏之急,而後私情,棄小節全大義,共赴國難,則北方幸甚,天下幸甚。
吾與二位意氣相投,故肺腑相告,惟賢弟察焉。
“知我者,雲長也!”張遼看罷,頓覺氣血上湧,一把將書信塞到徐晃手中,衝到門口對護衛喊道:“我要見漢王!”
關羽也聽出他們要用張遼、徐晃,撫須道:“張、徐等皆當世英雄,心存忠義,恐不肯輕易就命。”
龐統卻笑道:“此二人雖忠義,卻並非曹氏嫡係,若曹孟德未亡,或難勸降。今曹丕勾引外族,大失人望,胡人又侵其家鄉,既然為義士,定能仗義出力。”
諸葛亮點頭道:“士元所言極是!此二人皆識時務之俊傑,當初棄暗投明,乃因曹操尚心存漢室,翼戴天子。今中國將定,邊疆卻亂,吾料其早有抗敵之意,隻因礙於顏麵,不便主動請纓,時機已至矣!”
關羽忙抱拳問道:“不知軍師有何良策?”
關羽其實也一直掛念張遼、徐晃,當年被困許昌,這二人與他交情頗深,常有來往,可謂肝膽相照,隻可惜各為其主,難與共事,常引以為憾。
龐統大笑道:“君侯真當局者迷,良策便是雲長公。”
關羽愕然道:“士元此言何意?”
龐統言道:“此二人久居漢興壇,以忠良自居,不肯應命,實作繭自縛,騎虎難下!君侯隻需遺書一封,曉之大義,動以私情,他自然借坡下驢,一切順理成章。”
諸葛亮點頭笑道:“雲長便是開匣縱虎之人。”
“原來如此!”關羽一拍手,轉身便往府內走去。
……
中原戰事稍定,北方卻一片大亂,軻比能、遼東軍進入幽州,爭搶地盤,四處燒殺,那些希圖僥幸不肯遷徙的百姓,都躲入深山,眼看寒冬將至,缺衣少食,逐漸嘯聚成寇。
步度根領兵攻雁門關,太原守軍盡被調往上黨,無兵可用,並州刺史梁習急向曹丕求援,王旨未至,太原騎兵都督烏桓王魯昔忽反,裏應外合攻破雁門關,殺奔太原而來。
原來梁習治理並州,數年來頗有政績,鮮卑首領育延,曾領兵五千餘騎入境,請求梁習效仿劉虞,在雲中、雁門等地互市交易,因軍兵鬧事,被梁習斬殺。
曹操內遷匈奴,安置烏桓、鮮卑各部,也有一部分烏桓人牽至並州,烏桓王魯昔官拜騎都尉,其愛妻正是育延部落之女。
匈奴起兵河西,梁習擔心他們趁機攻並州,派魯昔領兵到婁煩駐防,魯昔十分想念妻子,又恐日後被漢人挾持,於是領五百騎兵暗中晉陽,偷偷帶其妻出城,被守軍發現,梁習以為胡人又生叛變之心,派兵追殺。
魯昔一怒之下,幹脆直奔雁門關,謊稱援軍,暗中與步度根勾結,進城後殺死守將,打開關門放鮮卑軍入關。
梁習聞報大驚,但僅十萬胡騎入關,如洪水猛獸勢不可擋,他手中無兵,無奈隻好狼狽退往晉陽。
鮮卑軍大舉入關,聯合境內烏桓所部,沿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與此同時,那些隱藏於太行山中黑山賊寇,不肯隨張燕歸順朝廷者趁機作亂,剛剛恢複生機的太原又陷入戰火之中。
消息傳開,中原無不震怒,張虎正在洛陽抱著出生不久的嬰孩閑悶,聞訊驚怒不已,馬上找樂林、徐蓋來見長輩。
後院之中,徐晃正與樂進對弈,各自站在石桌旁,殺得難分難解,張遼則抱著胳膊在一旁冷眼旁觀,沒想到先前罵他們虛度歲月的徐晃,棋癮卻是最大的。
張虎大步上前,不由分說便掀了棋盤,三人叉腰站在樹下,怒目瞪著三位長輩。
張遼大怒道:“混賬小子,反了你了?”
張虎大喝道:“異族入侵,殺我同胞,諸位還有心情在此對弈?”
徐蓋也急道:“父親,匈奴已殺到汾水,馬上就要老楊家了!”
張遼握拳怒道:“我等之事,安得汝等小輩插嘴,滾了出去。”
“好好好,你堅持你的忠義!”張虎連退數步,還是不敢跟張遼動手,大聲道:“我去奪回雁門關。”
“回來!”張遼臉色微變:“雁門發生何事?”
張虎咬牙道:“鮮卑軍已攻破雁門關,血洗境內,占領太原,那裏還有我們的族人和鄉親,我不能忘祖。”
“竟有此事?”張遼大驚,頹然坐在石凳上,低著頭神情複雜。
張虎冷哼一聲,轉身出門去了。
徐蓋也輕歎一聲:“自曹丕下令殺我,孩兒便與曹氏恩斷義絕。爹若還念著曹家恩情,孩兒自回家鄉,與鄉親們共存亡。”
樂林看二人都離開,上前拉著樂進的胳膊,勸道:“父親,中原已經姓劉,於文則、張儁乂正帶兵在白馬與曹休對峙,曹仁、夏侯淵皆已放棄曹丕,你可長點心吧!”
樂進輕輕推開樂林的手,輕歎一聲轉回房中去了。
樂林對這三人的固執也倍感無奈,向房門抱拳道:“恕孩兒不孝,我去助張虎一臂之力,不殺退胡人,誓不回轉。”
三名後輩來去匆匆,留下滿地棋子,光禿禿的樹椏下,張遼和徐晃四目相視,神情痛苦。
三人同病相憐,卻誰也不肯先主動請纓,怕背上二臣賊子的名號。
正沉默之時,忽然一名少年跑進來,十五六歲年紀,長得虎頭虎腦,一雙細長的丹鳳眼格外醒目,正是關羽次子關興。
關興跑到近前,將一封信放在石桌上:“我爹書信到。”
張遼站起身來:“雲長……他可還好?”
“哼,我不與貪生怕死之人說話。”關興微揚著下巴,一陣風般跑了出去。
張遼一聲輕歎,見信封上寫著他與徐晃的名字,便當麵拆開,二人一同觀看,隻見信中言道:
漢壽亭侯關羽,致書於文遠、公明足下:許昌一別,常懷掛念。二位欲盡忠曹氏,全節求名,羽竊以為不可。關某雖不才,亦頗知忠義二字,自古正邪不兩立,正則為忠,非正為奸,漢祚不絕,篡黨安立?
吾聞太史公雲: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大丈夫護國憂民,上以報國家,下不負先人,名垂竹帛而已!夫今曹氏勾結外族,北方喪亂,同胞受難,願先華夏之急,而後私情,棄小節全大義,共赴國難,則北方幸甚,天下幸甚。
吾與二位意氣相投,故肺腑相告,惟賢弟察焉。
“知我者,雲長也!”張遼看罷,頓覺氣血上湧,一把將書信塞到徐晃手中,衝到門口對護衛喊道:“我要見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