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平到底是什麽樣的人?


    若將視角定格在這一刻,唐世平確實是個十惡不赦的惡人。


    拋棄正統、勾結遺族,濫殺無辜、謀權篡位……


    所犯罪行不勝枚舉。


    但若是將視角放遠,看到唐世平整個生平,或許又會有不一樣的評判。


    唐皇朝絕對算得上是九州大陸上存在最久,權力最穩固的政治集團了。


    但即便如此,它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


    其中耀宗帝繼位的前幾年算得上是近代最風雨飄搖的時期了。


    天災不斷、人禍四起,百姓流離失所、諸侯四方割據……


    可以說,耀宗帝能在這種情況下延續了唐皇朝的傳承,足以配得上那句: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但這句話說來蕩氣回腸,其中的艱辛付出耀宗帝知道,作為皇室太子的唐世平亦清楚。


    不誇張地說耀宗早年間的皇室是唐皇朝曆史上最窮的皇室。


    天災導致百姓無力上繳賦稅,諸侯割據的局麵又削弱了中央集權,致使賦稅難入國庫。


    更何況朝廷平定叛亂早已將國庫掏空。


    就曾有野史記載,當年耀宗帝的龍袍是打了補丁的,而這個補丁就是唐世平的母後親手縫的。


    可見當時的皇室已然窮到什麽程度。


    而唐世平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長大的。


    更辛苦的是,身為長子的他還承擔了隨父出征的重任。


    雖然這段經曆被後人美化成“天子守國門”。


    但對於還未成年的唐世平來說,用“顛沛流離”來形容那段經曆再合適不過。


    在征戰的路上,唐世平看到了太多百姓流離失所,也見過了士兵以百姓為食的人間煉獄。


    他也看過武者為了守護百姓而自我犧牲的,但同樣也有武者為了贏得勝利吸食己方士兵精血的。


    這所有的一切都在他還不算強大的內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那時他便明白,戰爭是殘酷的,百姓是受苦的。


    但同時他的父皇也告訴他,若不發動戰爭,受苦的還是百姓。


    這種撕裂的感受始終在折磨著他。


    正如他一方麵仰視父皇一往無前,絕不退縮的頑強形象,另一方麵他又看到戰無不勝的父皇為了奪回穩固政權,不得不以各種代價請國師出山,這亦是妥協。


    正是在這種互相矛盾的撕裂感中唐世平長大了。


    到這裏,或許人們會認為唐世平將會成為精神分裂的變態。


    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青年時的他勤奮好學同時又善於思考,為人謙遜同時又兼具城府。


    總之,曆史上所有明君、賢君年輕時的模樣他都有,甚至有過之。


    但其實唐世平內心的撕裂並未撫平,反而越發強烈。


    直到那場秋狩局。


    他見識了國士無雙的國師在麵對災難時的果決,也見識了來自平凡的無畏和發自塵埃的呐喊。


    盡管這兩種力量在當時對立,但在唐世平看來卻並非如此。


    出身微末的武大奎和雲學知明知必死結局,亦敢做出螳臂當車之舉。


    地位尊崇的國師,寧可背千世之罵名,也要做出冷酷無情的決定。


    所有這些撕裂的表象背後都隻有一個目的。


    那就是延續人族火種!


    這一刻,前半生經曆帶來的撕裂,助力唐世平完成了思想的升華。


    之後唐世平做出的種種“罪行”也都有了立足之地。


    他要為人族的延續找出一條出路。


    哪怕被惡念侵蝕的平民將會變成行屍走肉,哪怕武者正統將會被遺族取代。


    這一切都不及他心中的這條“大道”。


    ……


    頂峰外的選手們沉默了。


    唐世平毫無疑問是瘋狂的,但麵對這樣的絕境,誰能保證不瘋癲?


    所以,征討唐世平的聲音消失了,大家在等待長孫出手。


    即使是反應遲鈍的唐語嫣也感受到了這種氛圍。


    於是,她有些擔憂長孫。


    她看出了長孫的猶豫。


    呂瀟然眯著眼輕聲說道:“兩人看似沒有短兵相接,實則是大道之爭,凶險程度更勝一籌……”


    在頂峰上,長孫和唐世平對立的位置正是當年耀宗帝和國師博弈的位置。


    當年的論道局傳到了他們二人手中。


    ……


    唐世平看似瘋癲,但其實瘋癲的背後是近乎冷酷的理性,這種撕裂對於長孫來說同樣致命。


    因為同樣善於謀略的長孫會思考他瘋癲行為背後的邏輯。


    而這,將會使長孫陷入自我懷疑的陷阱。


    這是長孫搖擺的原因。


    盡管長孫依舊不認同唐世平瘋癲的行為,但他卻不得不承認一點。


    那就是在大陸麵臨絕境之時,需要有人站出來果斷地帶領人們走下去,哪怕是走在錯誤的方向,但眾誌成城之下必然能走出一條出路。


    想明白了這一點,長孫不再猶豫,目光堅定地看向唐世平。


    “你說的有道理,甚至從物種演化的角度來看,你可能還是對的。”


    單從物種演化來看,人族是否更好地延續不在於百姓是否安居樂業,文明是否璀璨奪目,而是人族能夠不斷地繁衍生息、綿延不絕。


    “但大陸走到今日,靠的不僅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還有根植於人族靈魂的民族大義和文化脊梁!”


    “這些不被你們看中的虛無之物,正是當年支撐著人族走出龍族統治的精神信仰!”


    “這些信仰乃是天下大勢所構……”


    “你適才問我百姓是誰?生民是誰?我現在告訴你……”


    “他不是具指一人一士,更非你我,而是那些天地間一人一卒匯聚成的浩浩洪流,洪流發出的聲響便是人民的聲音,民意所指才是曆史發展的方向!”


    無數的曆史告訴人們一個道理。


    千古王圖霸業,乃時勢所造!


    何為時勢?


    順應民意便是順應時勢。


    “你至今所行之事皆已離心離德,如何讓百姓信服?若百姓不信服,你又如何能帶領人族走出困境!”


    唐世平沒有繼續爭論,而是用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隻見唐世平渾身爆發出驚人的氣勢,背後真靈顯現,是一尊舍我其誰的王座,王座上的人麵容不清,但任誰都知道他便是天地的王者。


    但這還不算完,更令人矚目的是有一圈金色光環縈繞著真靈。


    這條金色光環或許別人不熟悉,但長孫卻清楚的知道那是什麽。


    正是氣運。


    也是這場決賽的關鍵。


    唐世平之所以要亮出真靈,並不是想要用武力使長孫屈服。


    他真正的目的是令長孫看清他身上的氣運。


    這代表了大勢就在他這邊。


    這便是長孫口中的“時勢”。


    唐世平就是要用長孫的道來擊潰長孫。


    長孫沉默。


    但到了這個時候,豈有不亮劍之理!


    長孫於沉默中爆發,氣勢中帶著一股逆天斬神的桀驁。


    火佛真靈顯現!


    與唐世平一樣,火佛真靈顯現後,同樣有一圈光環縈繞。


    隻不過相比於唐世平的氣運光環,長孫的要遜色一籌。


    然而,這已經令唐世平無比驚訝了。


    唐世平有如此氣運可是基於他皇朝太子的身份。


    這個身份帶給他萬千子民的尊崇。


    再加上他剛發起了一場遠征,那場勝利也將他的聲望推到了頂端。


    若是由此看,長孫確實比起唐世平無甚優勢。


    但長孫之所以能夠與唐世平有一較高下之力,是因為他所受到的尊崇都來自於一些舉足輕重的人。


    首先是此刻頂峰外的選手,已經有大半人都投向了長孫。


    他所提出的“民意便是時勢”得到了一眾天才的廣泛認同,這些天才選手所能帶來的氣運是不容小覷的。


    另一方麵,則是他另一個身份帶給他的氣運。


    旺財!


    當年頂峰之戰上他喊出的“橫渠四句”太過驚世駭俗,這麽多年過去,已經發展出了一大批信徒。


    其中便包括劉新彥、周密等人。


    這些達官顯貴同樣是大陸上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帶給長孫的氣運同樣數量驚人。


    但,這還不夠。


    那……


    是否到此為止了?


    當然不是。


    這場局中,以身入局的遠不止長孫和唐世平。


    甚至,這一刻,隻有他一人可以被稱作是真正的謀士!


    ……


    劉君回到統籌部。


    他隻做了一件事。


    統籌部執行了他們此次決賽的最後一條指令。


    將帝都上空雲錦天幕的直播畫麵切換至朝明街。


    那裏隻有一個略顯佝僂的年輕老人。


    他在帝都百萬民眾的注視下,脫去身上的官服,露出官服下略顯寒酸的布衣。


    “尚書令大人!”


    有民眾發出驚呼。


    劉新彥有條不紊地疊好官服,將其放至一旁。


    抬起頭,他注視前方,盡管空無一物,但他莊重的神情讓人們明白,他眼中看到的正是千千萬萬的民眾。


    “吾乃平南人氏,出身貧寒,自幼好詩書。青年時,心懷青雲誌,常以聖賢自勵,望有朝一日,名顯於世,不負所學……”


    “耀宗十二年中進士,入朝拜官,官海沉浮數載,毫無建樹……”


    劉新彥開口是一段自我介紹,但所有人都被他的聲音吸引。


    這是一個國士的自述,哪怕平淡又怎能不吸引人。


    “直至那年秋狩……”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驚世駭俗!驚世駭俗!驚世駭俗!”


    劉新彥激動得有些手舞足蹈。


    “這便是吾一生之所願,一語驚醒夢中人!”


    “自此,吾不再渾渾度日……”


    到這裏,人們還以為這將是一個國士被一語點醒,而後發憤圖強,勵精圖治的故事。


    但劉新彥話鋒一轉,令人們意想不到的反轉出現了。


    “吾開始善察上意,每有趨奉,巧言令色,以博歡心……結黨營私,左右皆通,故位漸高矣……”


    “嗯?”


    人們這才意識到不對,這是什麽?尚書令的罪己疏?


    看到這場“罪己疏”的還不止是帝都百萬的民眾,還有秘境內的選手。


    看到這裏,長孫和唐世平臉上同時變了顏色。


    “他不會是……”


    二人同時有了猜想。


    “吾升至高位,便看到越多陰暗,這些藏於繁榮之下的腐敗已然掏空了皇朝根基……”


    “吾同樣有罪。”


    這是劉新彥對民眾說的最後一句話,也是最後的陳詞。


    接下來,他做出了令所有人震驚的舉動。


    劉新彥手中出現了一把樣式古怪的匕首。


    他整整寒酸的布衣,毫不猶豫的將匕首刺向自己的心髒。


    “嗯……”


    劇烈的疼痛令劉新彥措不及防。


    但他又硬生生將那出口的哀嚎咬了回去。


    這便是這把古怪匕首的威力。


    它將一寸一寸的燒毀劉新彥的靈魂。


    而隨著業火炙烤著劉新彥罪孽的靈魂,一幕幕根植於靈魂的記憶從匕首處飄出。


    畫麵中劉新彥立於屏風之後,屏風內側正發出慘絕人寰的哀嚎。


    不一會兒,一個賊眉鼠眼的男人被幾人拽著走出屏風,路過劉新彥時口中還在求救。


    “救救我,救救我……”


    “裏麵的人就是魔鬼,不要進去!”


    此人正是呂四!


    劉新彥看著從匕首中飄出的畫麵,這麽多年已被愁苦深刻的眉頭終於舒展了。


    “大人,你說的沒錯……”


    “假麵具戴久了,揭下來是會帶血帶肉的。”


    雲錦天幕中劉新彥這一聲輕述伴著回憶裏嘈雜的吵鬧,清楚的傳入長孫耳中。


    “不!不!不!”


    長孫目眥欲裂,他痛心劉新彥,更悔恨自己曾對他的誤解。


    但天幕中的劉新彥帶著釋然的微笑,右手扶上左手,緩緩將匕首插向心髒最深處。


    他,亦是謀士……


    不,他才是謀士!


    以身入局!


    舉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塵世刀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介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介少年並收藏塵世刀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