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禁走了,司馬孔明這邊也該忙了。
收獲的季節越來越近,為了保證收獲的質量,司馬孔明組織人學習研究收獲紅薯的方式。甚至他還讓人在田間地頭找一塊地做實驗,盡量保證收獲方式方法不破壞紅薯。
收獲高質量的紅薯是貯藏成功的關鍵,紅薯薯塊生長在地下,而且鮮薯體積大、含水多、組織幼嫩、皮薄、容易受傷和發生冷害,收獲時須格外小心。
司馬孔明解釋說:“要選幹燥晴朗的早晨割去薯秧,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起薯。先從壟兩側去掉表土,再從兩株之間下鎬,起出紅薯塊。”
司馬孔明讓一個鄉民按照他說的去做,鄉民是種地的老手,一說就明白,司馬孔明嘮叨那些木有用。一手把著拐子,一手抖掉泥土,然後輕輕放在身後的空白地上。
哇塞,好大的紅薯,不光是鄉民吃驚,連司馬孔明自己也吃驚,不應該這麽大啊?
現在還不到收獲的時間,還差十多天。
司馬孔明想不明白為什麽會長這麽大,是品種變異嗎?
想了一會兒想不明白,幹脆不想了。
“你看這個紅薯破了皮,不能久存,要麽先吃掉,要麽切成幹曬幹。紅薯塊表層的土曬幹後,即可精心挑選無傷、無病、直條、表麵光滑鮮豔的薯塊輕裝輕卸運回。為防止薯塊損傷,車板上要鋪放一層薯秧。”
紅薯是營養體,具有無限生長特性,過早收獲產量低,過晩晚收獲易受冷害不耐貯藏。在氣溫16c~18c時開始收獲,氣溫10c以上收完最佳。
紅薯沒有明顯的成熟期,因收獲期不同,產量、薯塊品質、澱粉含量、耐藏性都有明顯的差異。
司馬孔明選擇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這段時間收獲,薯塊中澱粉積累已達到頂點,鮮紅薯產量已達到95%。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產量雖有增加,幹物質率卻有下降。
孫家哇周邊種植紅薯的時間最早,收獲也最早,九月下旬收獲紅薯,可以種植麥子。
雖說種麥子晚一點,總比沒有強。
漢代大概還沒有麥子,也算是新品種。
看著金燦燦的麥種,孫燦有點疑惑:“老板,這個時間種植,冬天會不會凍死?”
“嗬嗬,那就瞧著吧,麥子要越冬,最好是大雪封地,就如同蓋上一床被褥一樣,來年一定大豐收。冬天如果不下雪,反倒不利於麥子的成長。當然,也不要寄托太大的希望,這老天給不給留麵子還難說。今年種植一部分試驗一下,必須選擇有水源的田地,沒有水就沒有收獲。”
孫家哇周邊修了建議的水庫,多少還有些水,其他地方下手晚,修水利時間上來不及,沒有水源,即便種上麥子也沒有用。
種植麥子的理論司馬孔明已經給鄉民們講過,不像紅薯,麥子不是抗旱品種,水非常重要。
孫燦說:“那就先在孫家哇周邊種植,等到有了經驗,水利條件允許,再大麵積種植。”
張桐笑著說:“還是紅薯好,老板給的這個品種真神了,估計產量驚人啊。”
司馬孔明搖搖頭,說:“你不要高興的太早,如果讓你天天吃地瓜,早晚草雞了。選擇地瓜也是無奈之舉,是救急品種,今年收獲之後,不其縣的吃飯問題徹底解決了。以後不愁吃的時候,就要考慮多樣化,還要吃得好。”
“還是老板想的周到,我等眼光太短。”
司馬孔明覺著機會難得,要宣傳一下自己的理念:“今年大災就是個教訓,以後記住隨時教育鄉民,單一個體很難抵抗住天災,風調雨順的年份還好說,靠老天吃飯即可,但是,遇到這種氣候就是災難。唯一的辦法就是集合起所有的力量,擰成一股繩,走農莊的道路。人多力量大,大力興修水利,哪怕氣候惡劣,我們還是會有收獲的。”
司馬孔明鄙視那些短視的人,在落後的耕種時代,個體無法興修水利,隻能靠天吃飯。
在生產方式落後的情況下,個體農民離開集體的力量,在災難麵前隻有死路一條。
鄉民們曆經這場災難,對司馬孔明的話深信不疑。
孫燦說:“放心吧,老板,這一次死裏逃生,鄉民們會記住這個教訓,也會重視水利建設,農莊是唯一的選擇。我和張桐二人會組織宣傳,把老板的觀念告訴給每一個鄉民。”
“嗯,這就好,要讓每一個鄉民明白,水利是農業的根本,而興修水利則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今後我們不僅要把整個不其縣的水利建設搞好,如果有條件的話,還要把千裏之外的黃河之水引過來,徹底解決半島幹旱缺水的問題。”
司馬孔明的話有點不靠譜,引千裏之外的黃河水,有那麽簡單嗎?
不過,真若引來黃河之水,這裏將再無幹旱之說。
鄉民們對神仙有盲目的崇拜,不管司馬孔明說什麽,他們一定相信。
即便司馬孔明不是神仙,在他拯救了整個不其縣之後,威信急劇膨脹,他的話大家能不信嗎?
“嗬嗬,真的希望有那麽一天啊......”
張桐的話代表了所有農民的期望,這些一輩子紮根在土地上的人,對水有著深刻的理解。在這之前,天不下雨就意味著土地幹枯,糧食減產或者絕收,就意味著挨餓甚至死亡。
司馬孔明說這些話的目的,無非是給大家一個念想,便於接受他的想法。
“今後就沒有所謂的農忙和農閑問題,要設計好每一步的工作計劃,比如天氣冷了,種地是不可能了,那就整理田地,修整渠道,興修水利。人不能等到要餓死的時候,才想到沒有水澆地、種莊稼的問題,要提前做好準備。如果某一年大雨磅礴,農田澇了怎麽辦?縱橫的水渠就必然發揮作用,迅速把多餘的水排到水庫。水庫滿了,還要考慮泄洪,總之,有備才能無患。”
司馬孔明一番講解,鄉民們越發崇拜,牢牢記住了神仙所說的每一句話。
孫燦和張桐對望了一眼,將來都是自己的任務,要好好商議一下。
收獲的季節越來越近,為了保證收獲的質量,司馬孔明組織人學習研究收獲紅薯的方式。甚至他還讓人在田間地頭找一塊地做實驗,盡量保證收獲方式方法不破壞紅薯。
收獲高質量的紅薯是貯藏成功的關鍵,紅薯薯塊生長在地下,而且鮮薯體積大、含水多、組織幼嫩、皮薄、容易受傷和發生冷害,收獲時須格外小心。
司馬孔明解釋說:“要選幹燥晴朗的早晨割去薯秧,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起薯。先從壟兩側去掉表土,再從兩株之間下鎬,起出紅薯塊。”
司馬孔明讓一個鄉民按照他說的去做,鄉民是種地的老手,一說就明白,司馬孔明嘮叨那些木有用。一手把著拐子,一手抖掉泥土,然後輕輕放在身後的空白地上。
哇塞,好大的紅薯,不光是鄉民吃驚,連司馬孔明自己也吃驚,不應該這麽大啊?
現在還不到收獲的時間,還差十多天。
司馬孔明想不明白為什麽會長這麽大,是品種變異嗎?
想了一會兒想不明白,幹脆不想了。
“你看這個紅薯破了皮,不能久存,要麽先吃掉,要麽切成幹曬幹。紅薯塊表層的土曬幹後,即可精心挑選無傷、無病、直條、表麵光滑鮮豔的薯塊輕裝輕卸運回。為防止薯塊損傷,車板上要鋪放一層薯秧。”
紅薯是營養體,具有無限生長特性,過早收獲產量低,過晩晚收獲易受冷害不耐貯藏。在氣溫16c~18c時開始收獲,氣溫10c以上收完最佳。
紅薯沒有明顯的成熟期,因收獲期不同,產量、薯塊品質、澱粉含量、耐藏性都有明顯的差異。
司馬孔明選擇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這段時間收獲,薯塊中澱粉積累已達到頂點,鮮紅薯產量已達到95%。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產量雖有增加,幹物質率卻有下降。
孫家哇周邊種植紅薯的時間最早,收獲也最早,九月下旬收獲紅薯,可以種植麥子。
雖說種麥子晚一點,總比沒有強。
漢代大概還沒有麥子,也算是新品種。
看著金燦燦的麥種,孫燦有點疑惑:“老板,這個時間種植,冬天會不會凍死?”
“嗬嗬,那就瞧著吧,麥子要越冬,最好是大雪封地,就如同蓋上一床被褥一樣,來年一定大豐收。冬天如果不下雪,反倒不利於麥子的成長。當然,也不要寄托太大的希望,這老天給不給留麵子還難說。今年種植一部分試驗一下,必須選擇有水源的田地,沒有水就沒有收獲。”
孫家哇周邊修了建議的水庫,多少還有些水,其他地方下手晚,修水利時間上來不及,沒有水源,即便種上麥子也沒有用。
種植麥子的理論司馬孔明已經給鄉民們講過,不像紅薯,麥子不是抗旱品種,水非常重要。
孫燦說:“那就先在孫家哇周邊種植,等到有了經驗,水利條件允許,再大麵積種植。”
張桐笑著說:“還是紅薯好,老板給的這個品種真神了,估計產量驚人啊。”
司馬孔明搖搖頭,說:“你不要高興的太早,如果讓你天天吃地瓜,早晚草雞了。選擇地瓜也是無奈之舉,是救急品種,今年收獲之後,不其縣的吃飯問題徹底解決了。以後不愁吃的時候,就要考慮多樣化,還要吃得好。”
“還是老板想的周到,我等眼光太短。”
司馬孔明覺著機會難得,要宣傳一下自己的理念:“今年大災就是個教訓,以後記住隨時教育鄉民,單一個體很難抵抗住天災,風調雨順的年份還好說,靠老天吃飯即可,但是,遇到這種氣候就是災難。唯一的辦法就是集合起所有的力量,擰成一股繩,走農莊的道路。人多力量大,大力興修水利,哪怕氣候惡劣,我們還是會有收獲的。”
司馬孔明鄙視那些短視的人,在落後的耕種時代,個體無法興修水利,隻能靠天吃飯。
在生產方式落後的情況下,個體農民離開集體的力量,在災難麵前隻有死路一條。
鄉民們曆經這場災難,對司馬孔明的話深信不疑。
孫燦說:“放心吧,老板,這一次死裏逃生,鄉民們會記住這個教訓,也會重視水利建設,農莊是唯一的選擇。我和張桐二人會組織宣傳,把老板的觀念告訴給每一個鄉民。”
“嗯,這就好,要讓每一個鄉民明白,水利是農業的根本,而興修水利則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今後我們不僅要把整個不其縣的水利建設搞好,如果有條件的話,還要把千裏之外的黃河之水引過來,徹底解決半島幹旱缺水的問題。”
司馬孔明的話有點不靠譜,引千裏之外的黃河水,有那麽簡單嗎?
不過,真若引來黃河之水,這裏將再無幹旱之說。
鄉民們對神仙有盲目的崇拜,不管司馬孔明說什麽,他們一定相信。
即便司馬孔明不是神仙,在他拯救了整個不其縣之後,威信急劇膨脹,他的話大家能不信嗎?
“嗬嗬,真的希望有那麽一天啊......”
張桐的話代表了所有農民的期望,這些一輩子紮根在土地上的人,對水有著深刻的理解。在這之前,天不下雨就意味著土地幹枯,糧食減產或者絕收,就意味著挨餓甚至死亡。
司馬孔明說這些話的目的,無非是給大家一個念想,便於接受他的想法。
“今後就沒有所謂的農忙和農閑問題,要設計好每一步的工作計劃,比如天氣冷了,種地是不可能了,那就整理田地,修整渠道,興修水利。人不能等到要餓死的時候,才想到沒有水澆地、種莊稼的問題,要提前做好準備。如果某一年大雨磅礴,農田澇了怎麽辦?縱橫的水渠就必然發揮作用,迅速把多餘的水排到水庫。水庫滿了,還要考慮泄洪,總之,有備才能無患。”
司馬孔明一番講解,鄉民們越發崇拜,牢牢記住了神仙所說的每一句話。
孫燦和張桐對望了一眼,將來都是自己的任務,要好好商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