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太史慈率領一千人的先鋒先行出征,緊接著是司馬孔明的中軍,不其縣民眾站滿大街,司馬孔明的戰馬剛剛過去,一排排的人跪下膜拜。
司馬孔明不喜歡別人跪拜,但民心不可抗拒,明著不行,俺不讓你看見這總成了吧。
司馬孔明也是無奈,身邊的人可以約束,其他人還是算了吧。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時代軍隊出征打仗輜重隊伍規模很龐大,但司馬孔明這支軍隊特立獨行,輜重隊伍少得可憐,幾十輛牛車拉著的還不是糧草,而是壇壇罐罐以及一些必備的器械。
當然,做飯的鍋還是有的。
奇葩,有鍋沒有糧草,真讓內行人搞不懂。
軍隊行軍打仗應該有的他沒有,別人沒有的他這裏有,隊伍中有數十名身穿白色服裝的人特別顯眼,胸前還有個紅十字符號。
顯然,這是隨軍醫務兵。
別小看這些醫務兵,一般的刀傷、箭傷在他們這裏不算大事,都是經過司馬孔明親自檢驗過的。
古代有醫學世家,或者師傅帶徒弟,年紀大的肯定不行,他們家裏總會有一些年輕人,隻要懂一點醫學知識,統統被司馬孔明招進來學習。
那麽,如何檢驗?
這還不簡單,拿動物做實驗,消毒、打針、縫合,技術不行必然被淘汰,問題是沒有人願意被淘汰。
這是神仙的屬下,又是神仙親傳技藝,若被淘汰了,還不如一頭撞死。
所以,每一個人拚了命地練習,技術絕對杠杠的。
一個外行人培養出第一代外科醫生,當然是初級水平,也就是縫一下傷口而已。
司馬孔明騎著戰馬,身上沒有一件兵器。
不過,跟在他後麵的武安國卻是全副武裝,最突出的是那一對長柄流星錘,每一隻近五十斤,真夠嚇人的。
這還不是全部,在武安國的後麵跟著五十人,各個身材高大,孔武有力。
這是司馬孔明給武安國配備的重裝部隊,一左一右兩個助手都使用重型狼牙棒,其餘人則配備大砍刀。
為了這五十個人,武安國找遍了不其縣所有角落,經過層層考核,最終留下來這五十個人,無論是膽識還是力量,絕對是第一流。
沒有力量,給你一把重型大砍刀也拿不動,更別說三十斤的狼牙棒,你掄的起來嗎?
除此之外,這些人還要身披十斤左右的鎖子甲。
漢代大概還沒有鎖子甲,最早見於南北朝,盛行於唐朝。
為了這一支重型攻擊部隊,司馬孔明想到了鎖子甲,讓蘇平安排工匠特意為他們加工製造。
鎖子甲相對於重鎧甲輕便的多,抵擋漢代的刀槍絕對沒有問題,就是做工太麻煩。
司馬孔明給這一支小部隊取名為虎豹群,數量不必多而在於精,有這樣一支強悍的突擊力量,破陣、突圍當不在話下。
不其縣相距東萊郡城大約三百多裏地,道路艱難,大軍行動最快也要四天時間抵達。
除去中途休息時間,大軍一天行軍時間不到8小時,每小時5公裏,每一天的行軍路程還不到40公裏。
司馬孔明若采取強行軍也沒有問題,一天五六十公裏肯定能完成,不其縣民團的訓練方式決定了,隻要命令下達,死也要完成。
但是,搞得那麽疲憊幹嘛?
依靠一支疲憊的軍隊打仗,差不多跟找死一樣。
司馬孔明是去打仗的,而且還想打勝仗,戰前必須讓士兵保持充沛的精力,才能消滅敵人。
距離東萊郡十裏地,太史慈停下腳步,命令軍隊紮下大營,並派出探子探查敵情。
作為現代人,行軍打仗這些司馬孔明不懂。
不懂不要緊,經曆多了自然而然地也就學會了,司馬孔明手下有太史慈、於禁等,他們都是武將,行軍打仗都是必備的知識。
所以,司馬孔明這個三軍統帥當了甩手掌櫃,一股腦交給手下。
武經總要上說:若乃提卒十萬,深入賊境,大軍在前,堅城未下,欲戰則勝負未決,欲攻則利害難知,自非整飭車徒、部分營壘,或先據地之要害,或先扼敵之襟喉,蛇蟠月偃,中權後切,疇能收萬全之勝哉......
所以說,古代行軍打仗,不是那麽簡單,你若以為古代安營紮寨像現代一樣搭個帳篷就完,那可就錯大發了。
選擇紮營的位置要有講究,壕溝,鹿角,拒馬,望樓都得有,不然晚上遭到敵人偷襲怎麽辦?
太史慈的大營構築的差不多了,後續軍隊陸續抵達,前方的情報也在不間斷地傳遞過來。
“報,黃巾軍正在攻城,兵分西門、南門和東門三路攻城,北門沒有發現敵情。”
“報,西門黃巾軍兵力約有九千兵力。”
“報,東門攻城兵力目測有八千。”
“報,黃巾軍在南門重兵集結,估計部下一萬三。”
“......”
大營內,士兵開始燒火做飯,統帥大帳內,司馬孔明與眾將研究敵情,部署戰鬥。
圍著地圖,司馬孔明說:“黃巾軍數量不少,但根據不其縣戰例分析,黃巾軍主力差不多在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間。也就是說,東門和西門的兵力在兩千到三千之間,南門頂多四千主力,剩下的是裹挾來的百姓。解東萊郡城之圍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於禁點頭讚同道:“老板分析的正確,黃巾軍濫竽充數之人多於骨幹力量,此戰可以一戰定乾坤。”
太史慈建議道:“敵軍分三路,我軍也要兵分三路,各個擊破。”
“子義說的不錯,明日我軍兵分三路同時對西門、東門和南門敵軍發起攻擊,力求一戰而定。”司馬孔明敲打著地圖,手指著東萊郡西門:“子義率兵兩千,明日解決西門黃巾軍。文則率兵兩千,負責解決東門之敵,本縣自領中軍,攻打南門的黃巾軍。”
太史慈搖搖手,說:“不可,南門是黃巾軍主力所在,兵力相差太懸殊,東西兩路各領一千五百人足矣,中軍領三千軍隊才保險一些。”
“哈哈哈,你等不必擔心,有武安國這個殺手鐧,解決區區黃巾軍根本不是問題。”
司馬孔明笑得很狂妄,全不把黃巾軍放在眼裏。
太史慈和於禁都知道,司馬孔明說的是那五十名重裝突擊隊虎豹群。
問題是人數太少了,能行嗎?
司馬孔明不喜歡別人跪拜,但民心不可抗拒,明著不行,俺不讓你看見這總成了吧。
司馬孔明也是無奈,身邊的人可以約束,其他人還是算了吧。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時代軍隊出征打仗輜重隊伍規模很龐大,但司馬孔明這支軍隊特立獨行,輜重隊伍少得可憐,幾十輛牛車拉著的還不是糧草,而是壇壇罐罐以及一些必備的器械。
當然,做飯的鍋還是有的。
奇葩,有鍋沒有糧草,真讓內行人搞不懂。
軍隊行軍打仗應該有的他沒有,別人沒有的他這裏有,隊伍中有數十名身穿白色服裝的人特別顯眼,胸前還有個紅十字符號。
顯然,這是隨軍醫務兵。
別小看這些醫務兵,一般的刀傷、箭傷在他們這裏不算大事,都是經過司馬孔明親自檢驗過的。
古代有醫學世家,或者師傅帶徒弟,年紀大的肯定不行,他們家裏總會有一些年輕人,隻要懂一點醫學知識,統統被司馬孔明招進來學習。
那麽,如何檢驗?
這還不簡單,拿動物做實驗,消毒、打針、縫合,技術不行必然被淘汰,問題是沒有人願意被淘汰。
這是神仙的屬下,又是神仙親傳技藝,若被淘汰了,還不如一頭撞死。
所以,每一個人拚了命地練習,技術絕對杠杠的。
一個外行人培養出第一代外科醫生,當然是初級水平,也就是縫一下傷口而已。
司馬孔明騎著戰馬,身上沒有一件兵器。
不過,跟在他後麵的武安國卻是全副武裝,最突出的是那一對長柄流星錘,每一隻近五十斤,真夠嚇人的。
這還不是全部,在武安國的後麵跟著五十人,各個身材高大,孔武有力。
這是司馬孔明給武安國配備的重裝部隊,一左一右兩個助手都使用重型狼牙棒,其餘人則配備大砍刀。
為了這五十個人,武安國找遍了不其縣所有角落,經過層層考核,最終留下來這五十個人,無論是膽識還是力量,絕對是第一流。
沒有力量,給你一把重型大砍刀也拿不動,更別說三十斤的狼牙棒,你掄的起來嗎?
除此之外,這些人還要身披十斤左右的鎖子甲。
漢代大概還沒有鎖子甲,最早見於南北朝,盛行於唐朝。
為了這一支重型攻擊部隊,司馬孔明想到了鎖子甲,讓蘇平安排工匠特意為他們加工製造。
鎖子甲相對於重鎧甲輕便的多,抵擋漢代的刀槍絕對沒有問題,就是做工太麻煩。
司馬孔明給這一支小部隊取名為虎豹群,數量不必多而在於精,有這樣一支強悍的突擊力量,破陣、突圍當不在話下。
不其縣相距東萊郡城大約三百多裏地,道路艱難,大軍行動最快也要四天時間抵達。
除去中途休息時間,大軍一天行軍時間不到8小時,每小時5公裏,每一天的行軍路程還不到40公裏。
司馬孔明若采取強行軍也沒有問題,一天五六十公裏肯定能完成,不其縣民團的訓練方式決定了,隻要命令下達,死也要完成。
但是,搞得那麽疲憊幹嘛?
依靠一支疲憊的軍隊打仗,差不多跟找死一樣。
司馬孔明是去打仗的,而且還想打勝仗,戰前必須讓士兵保持充沛的精力,才能消滅敵人。
距離東萊郡十裏地,太史慈停下腳步,命令軍隊紮下大營,並派出探子探查敵情。
作為現代人,行軍打仗這些司馬孔明不懂。
不懂不要緊,經曆多了自然而然地也就學會了,司馬孔明手下有太史慈、於禁等,他們都是武將,行軍打仗都是必備的知識。
所以,司馬孔明這個三軍統帥當了甩手掌櫃,一股腦交給手下。
武經總要上說:若乃提卒十萬,深入賊境,大軍在前,堅城未下,欲戰則勝負未決,欲攻則利害難知,自非整飭車徒、部分營壘,或先據地之要害,或先扼敵之襟喉,蛇蟠月偃,中權後切,疇能收萬全之勝哉......
所以說,古代行軍打仗,不是那麽簡單,你若以為古代安營紮寨像現代一樣搭個帳篷就完,那可就錯大發了。
選擇紮營的位置要有講究,壕溝,鹿角,拒馬,望樓都得有,不然晚上遭到敵人偷襲怎麽辦?
太史慈的大營構築的差不多了,後續軍隊陸續抵達,前方的情報也在不間斷地傳遞過來。
“報,黃巾軍正在攻城,兵分西門、南門和東門三路攻城,北門沒有發現敵情。”
“報,西門黃巾軍兵力約有九千兵力。”
“報,東門攻城兵力目測有八千。”
“報,黃巾軍在南門重兵集結,估計部下一萬三。”
“......”
大營內,士兵開始燒火做飯,統帥大帳內,司馬孔明與眾將研究敵情,部署戰鬥。
圍著地圖,司馬孔明說:“黃巾軍數量不少,但根據不其縣戰例分析,黃巾軍主力差不多在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間。也就是說,東門和西門的兵力在兩千到三千之間,南門頂多四千主力,剩下的是裹挾來的百姓。解東萊郡城之圍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於禁點頭讚同道:“老板分析的正確,黃巾軍濫竽充數之人多於骨幹力量,此戰可以一戰定乾坤。”
太史慈建議道:“敵軍分三路,我軍也要兵分三路,各個擊破。”
“子義說的不錯,明日我軍兵分三路同時對西門、東門和南門敵軍發起攻擊,力求一戰而定。”司馬孔明敲打著地圖,手指著東萊郡西門:“子義率兵兩千,明日解決西門黃巾軍。文則率兵兩千,負責解決東門之敵,本縣自領中軍,攻打南門的黃巾軍。”
太史慈搖搖手,說:“不可,南門是黃巾軍主力所在,兵力相差太懸殊,東西兩路各領一千五百人足矣,中軍領三千軍隊才保險一些。”
“哈哈哈,你等不必擔心,有武安國這個殺手鐧,解決區區黃巾軍根本不是問題。”
司馬孔明笑得很狂妄,全不把黃巾軍放在眼裏。
太史慈和於禁都知道,司馬孔明說的是那五十名重裝突擊隊虎豹群。
問題是人數太少了,能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