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時快時慢,天色亦時明時暗。
水路之遠,毫不亞於陸路之遙。
少年人生龍活虎,精力充沛不假,但畢竟是出身農家,而非漁家,陸地上本就呆得慣了,加上以往又未經過多少水路曆練,時間一久,就算是疲到深處,也隻能硬躺在木舟上,睡不著,昏不去。
起初輾轉反側,還能學著謙謙君子思念窈窕淑女,到了後來,則純粹是為木舟搖晃的顛簸聲響以及自己親自促成的“魔音”所困。
五音十二律,宮商角徵羽......
彌漫著濃厚古典色彩的高雅,他一向是欣賞不來,也沒什麽造詣的。
正因如此,這聽不出半分音律感的兩種聲響,反倒很容易影響到了他。
基於精神與身體的雙重折磨而產生的影響,顯然不能用感染和觸動等字眼來描述,何況少年聽書豐富,識字卻實在不多,學以致用更有欠缺。
所以若要讓他親口描述這種影響,他的話不會超過一句,字也很難超過十個。
少有偷閑,盡力渡河,座下木舟卻始終不曾靠岸,雖不乏耐性但並非對事事都抱有耐心的擺渡男子真就於晝夜交替的某一刻聽到少年迷迷糊糊地嚷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嗝~
不應請不應景的打嗝聲非但取代了這幾字應帶有的疑惑意味,還將短短的一句話分成兩截。
在少年不覺察時,握雙槳已如把持雙鐧的擺渡男子很快搖頭失笑了幾聲,權當名為方緣的少年奇跡入睡,還做了個大吃大喝的美夢,不曾想笑聲還未落罷,一道比驚雷還驚的喝聲便在他的側邊響起,將他僅有的一絲睡意轟散。
“扯淡!”
哢嚓。
不知巧合還是刻意,少年喝聲初響,木舟行進前方一塊浮冰頓時瓦解,四散如碎花。
“嗯?什麽情況?該不會是船裂了吧?!”
錯將冰破聲當作船裂的少年於迷蒙中睜開雙眼,左右上下翻看,神經兮兮,又小心翼翼。
隨著一聲脆響,男人同時放下雙槳,不再以人力劃船,而是任由木舟於水麵輕浮,自己悠閑坐下,與少年對視幾眼後,又在他麵前首度摘下鬥笠。
“呃,大叔你幹嘛?”
“沒什麽,我就是想趁這個機會好好看看,敢質疑我劃船技術和木舟質量的後生,長得俊不俊俏?”
方緣打個嗬欠,疲憊感難以掩飾,“哎呦,大叔你不要這麽過分糾結字眼好不好,隨口一說啦,真要不相信你的人和你的船,咱當時屁顛屁顛跑上來幹什麽?”
男人故意擺出一副認真思考的模樣,“那個時候除了你,河邊就我一個人一艘船,你又想要過河,別無選擇啊。”
方緣吧唧嘴道:“別無選擇也是種選擇,咱很餓,也很困,幹糧吃光了,沒東西吃,肚子太餓咕咕叫也睡不著,大叔你就不要跟咱玩文字遊戲了。噢,順便問一句,咱們在船上待多久了?到哪了?”
男人不答,隻是伸出右手兩指。
少年猝不及防,狠狠咽了口唾沫,不可思議道:“二......二十天?唬人的吧!”
男人仍是兩指相對。
“兩個月???過分了啊!”
男人終於收回雙指,撫掌笑道:“是兩天,方小子,你的思維怎麽一點都不正常呢?要真讓你在船上待二十天或兩個月,不說悶死你和餓死你,光憋都能憋死你。”
方緣愣愣道:“聽你這麽一說,咱這半睡半醒,糾結之間,那方麵好像是沒有多少感覺。”
男人哈哈大笑:“那是你自個忘了,前一個時辰我就看見你跟夢遊似的,解開褲腰帶,光半個屁股,站在船尾晃來晃去......”
少年身子一湊,手掌順勢捂住男人鼻口,噓聲道:“大叔,看歸看,別說這麽露骨!”
男人很快將他手掌推開,爽朗道:“都是男的,害什麽臊,你又沒吃虧,我也沒占到便宜,當然,你要實在想不通,我讓你看回來也行。”
方緣屈指刮了刮鼻尖,“大男人有什麽好看的,又不是小姑娘。”
男人緩緩將手中鬥笠放在一旁,順勢瞥了下水中冰花月影,清涼之意由眼入心,“小姑娘的確比大男人好看,可如果你沒有大男人的本事與魄力,貿然偷看,招來的就不是緣分,而是禍端了。”
少年郎自然似懂非懂,隻是裝作老成道:“看來大叔你是個有故事的人啊!”
男人笑了笑,但不同於之前的爽利,反倒有幾分說不清的苦澀蘊藏其中,“陳年往事,爛透了,行舟渡水,是在前行,人啊,也當向前看。”
方緣揉揉眼睛,左顧右盼,前後張望,接著道:“周圍除了冰就是水,魚蝦都見不到,就算咱把眼睛睜到最大,也看不到什麽有用有趣......”
話未說完,聲音便戛然而止。
原來男人右手無名指已點在少年後腦之上,力道不大,卻如定海神針一般,鎖定了他所有的思緒。
少年後知後覺,卻不知因何如此,隻感覺身心如墜夢魘,周圍一片昏暗,瞧不得星,見不到月,揮手不聚風,跺腳不接地,真正混沌蒼茫,孤立無援。
很不好受的滋味。
他無法以言語形容,甚至連最基本的話語都說不出來,縱竭力張口,亦無片聲。
久而久之,他便陷入了一種“混沌歲月不知年”的狀態,可隨時注意到周圍一切的細微變化,卻不能更改絲毫,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在他的感知中愈發趨於模糊。
直至他聽見了水聲。
溪水潺潺,若琴瑟鳴。
河水綿綿,如空竹響。
江水滔滔,似金戈震。
海水洶洶,同怒。
......
江河湖海,弱水三千,當取一瓢飲,方有機會領悟上善若水之道。
他從這陣極具穿透力的水聲之中,沒能聽出半分“善意”,也無取一瓢飲的心思,唯一強烈的目的是將耳中聲換成眼前景。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江湖人知道這句話,家鄉人知道這句話,說書先生知道這句話,所以他也知道這句話,並且一度深信。
今時此刻湧現出的莫名怪異倒未直接動搖他的信念,卻又替說書先生給他上了一課。
有時候,虛過後,仍不會有實。
轟隆!
風雷之音,非風雷所引。
密集水聲將黑漆漆壓作白茫茫一片,嶙峋石現,江流倒卷,一如生靈倒懸。
魚躍龍門,蟒蛇吐信,千萬銀花燦然炸開,飛沫呼嘯,浪潮迭起,四海紛湧。
他見百舸爭流!
他見千帆飄揚!
他見萬川歸海!
獨不見一人一舟穿透風浪,駛至他的麵前。
蟒軀愈大,龍氣漸盛,亦不得真龍之形意,沐雲層,蕩海域,非恩澤四方,乃威懾天地!
強大的恐怖令他恐懼。
以至於麻木慣了的身軀突然具備了一些活力,但不是推他前進,而是使他後退。
男人的聲音卻在此時響起,不再隱匿。
“你可以退這一步,但它將意味著你此生再無見天水,入天水的可能。我所指的不僅是你口中的秦州。”
“還有什麽?”
他沒有因自己突然恢複了說話的能力而意外,因為眼前種種給予他的意外與震撼已足夠多。
“聽說過李白和將進酒嗎?”
男人沒有回話,隻是反問。
少年既點頭也搖頭,“我隻聽說書先生提到過一兩次,不熟。”
“那你就好好回想一下,在那僅有的一兩次裏,那位說書先生都告訴了你什麽,你能用到什麽。”
少年果真閉目冥想。
但眼前的種種景象顯然沒有因為他雙眸閉合而走向終止。
他依舊能切身感受到那股驚天徹底,無限接近於真龍的蟒威,依舊能聽到那宛若催命曲的吐信聲。
介乎於黑夜白晝間的奔騰咆哮,讓他覺得自己與生存在水底的魚蝦沒有什麽兩樣,一樣渺小,一樣微弱,一樣不知何時就要被大風大浪絞碎,甚至湮沒於蛇腹之中,為世間出現真龍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一份犧牲。
如箭離弦,如馬脫韁,如虎出山。
真龍未現,已有蟒借龍威,興雲布雨,移山搬水,教化眾生。
並非言傳身教,而是讓他們在對死亡的恐懼和求生的渴望雙重糾纏之間自行領會。
少年再度睜開眼睛的那一刻,江河泛紅,無屍無骨,獨見血光,閃爍在已漸漸生出“龍須”的大蟒口中。
務了好些年的農,到頭來卻要成為別人的盤中餐,想來不管是對哪一位農者而言,都是莫大的諷刺。
少年頭腦暈眩,渾身滲出冷汗,手掌卻緊握成拳,在明白諷刺為何物的時候,好似也明白了尊嚴為何物。
於他而言,所謂尊嚴,便是六字。
縱死,亦要向生!
說來奇怪,親自將少年送往這方世界感受的擺渡男人最後竟未看清楚少年握掌成拳之後驟然發力的姿勢,隻聽清楚了他在出拳時朗聲呼喝的一句話。
確切地說,是一句詩。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男人反複回想,終於滿意一笑,手指不再抵住少年後腦。
指力剛鬆,少年身體便失去重心,男人見勢很快將他扶住,安放在木舟之上,自己則慢慢站起,去拿先前擱置一旁的木槳。
再度握雙槳如持雙鐧之時,以他與方緣所在木舟為中心,四周流水很快蕩起螺旋波紋,無風先起浪。
“奔流到海不複回咯。”
水路之遠,毫不亞於陸路之遙。
少年人生龍活虎,精力充沛不假,但畢竟是出身農家,而非漁家,陸地上本就呆得慣了,加上以往又未經過多少水路曆練,時間一久,就算是疲到深處,也隻能硬躺在木舟上,睡不著,昏不去。
起初輾轉反側,還能學著謙謙君子思念窈窕淑女,到了後來,則純粹是為木舟搖晃的顛簸聲響以及自己親自促成的“魔音”所困。
五音十二律,宮商角徵羽......
彌漫著濃厚古典色彩的高雅,他一向是欣賞不來,也沒什麽造詣的。
正因如此,這聽不出半分音律感的兩種聲響,反倒很容易影響到了他。
基於精神與身體的雙重折磨而產生的影響,顯然不能用感染和觸動等字眼來描述,何況少年聽書豐富,識字卻實在不多,學以致用更有欠缺。
所以若要讓他親口描述這種影響,他的話不會超過一句,字也很難超過十個。
少有偷閑,盡力渡河,座下木舟卻始終不曾靠岸,雖不乏耐性但並非對事事都抱有耐心的擺渡男子真就於晝夜交替的某一刻聽到少年迷迷糊糊地嚷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嗝~
不應請不應景的打嗝聲非但取代了這幾字應帶有的疑惑意味,還將短短的一句話分成兩截。
在少年不覺察時,握雙槳已如把持雙鐧的擺渡男子很快搖頭失笑了幾聲,權當名為方緣的少年奇跡入睡,還做了個大吃大喝的美夢,不曾想笑聲還未落罷,一道比驚雷還驚的喝聲便在他的側邊響起,將他僅有的一絲睡意轟散。
“扯淡!”
哢嚓。
不知巧合還是刻意,少年喝聲初響,木舟行進前方一塊浮冰頓時瓦解,四散如碎花。
“嗯?什麽情況?該不會是船裂了吧?!”
錯將冰破聲當作船裂的少年於迷蒙中睜開雙眼,左右上下翻看,神經兮兮,又小心翼翼。
隨著一聲脆響,男人同時放下雙槳,不再以人力劃船,而是任由木舟於水麵輕浮,自己悠閑坐下,與少年對視幾眼後,又在他麵前首度摘下鬥笠。
“呃,大叔你幹嘛?”
“沒什麽,我就是想趁這個機會好好看看,敢質疑我劃船技術和木舟質量的後生,長得俊不俊俏?”
方緣打個嗬欠,疲憊感難以掩飾,“哎呦,大叔你不要這麽過分糾結字眼好不好,隨口一說啦,真要不相信你的人和你的船,咱當時屁顛屁顛跑上來幹什麽?”
男人故意擺出一副認真思考的模樣,“那個時候除了你,河邊就我一個人一艘船,你又想要過河,別無選擇啊。”
方緣吧唧嘴道:“別無選擇也是種選擇,咱很餓,也很困,幹糧吃光了,沒東西吃,肚子太餓咕咕叫也睡不著,大叔你就不要跟咱玩文字遊戲了。噢,順便問一句,咱們在船上待多久了?到哪了?”
男人不答,隻是伸出右手兩指。
少年猝不及防,狠狠咽了口唾沫,不可思議道:“二......二十天?唬人的吧!”
男人仍是兩指相對。
“兩個月???過分了啊!”
男人終於收回雙指,撫掌笑道:“是兩天,方小子,你的思維怎麽一點都不正常呢?要真讓你在船上待二十天或兩個月,不說悶死你和餓死你,光憋都能憋死你。”
方緣愣愣道:“聽你這麽一說,咱這半睡半醒,糾結之間,那方麵好像是沒有多少感覺。”
男人哈哈大笑:“那是你自個忘了,前一個時辰我就看見你跟夢遊似的,解開褲腰帶,光半個屁股,站在船尾晃來晃去......”
少年身子一湊,手掌順勢捂住男人鼻口,噓聲道:“大叔,看歸看,別說這麽露骨!”
男人很快將他手掌推開,爽朗道:“都是男的,害什麽臊,你又沒吃虧,我也沒占到便宜,當然,你要實在想不通,我讓你看回來也行。”
方緣屈指刮了刮鼻尖,“大男人有什麽好看的,又不是小姑娘。”
男人緩緩將手中鬥笠放在一旁,順勢瞥了下水中冰花月影,清涼之意由眼入心,“小姑娘的確比大男人好看,可如果你沒有大男人的本事與魄力,貿然偷看,招來的就不是緣分,而是禍端了。”
少年郎自然似懂非懂,隻是裝作老成道:“看來大叔你是個有故事的人啊!”
男人笑了笑,但不同於之前的爽利,反倒有幾分說不清的苦澀蘊藏其中,“陳年往事,爛透了,行舟渡水,是在前行,人啊,也當向前看。”
方緣揉揉眼睛,左顧右盼,前後張望,接著道:“周圍除了冰就是水,魚蝦都見不到,就算咱把眼睛睜到最大,也看不到什麽有用有趣......”
話未說完,聲音便戛然而止。
原來男人右手無名指已點在少年後腦之上,力道不大,卻如定海神針一般,鎖定了他所有的思緒。
少年後知後覺,卻不知因何如此,隻感覺身心如墜夢魘,周圍一片昏暗,瞧不得星,見不到月,揮手不聚風,跺腳不接地,真正混沌蒼茫,孤立無援。
很不好受的滋味。
他無法以言語形容,甚至連最基本的話語都說不出來,縱竭力張口,亦無片聲。
久而久之,他便陷入了一種“混沌歲月不知年”的狀態,可隨時注意到周圍一切的細微變化,卻不能更改絲毫,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在他的感知中愈發趨於模糊。
直至他聽見了水聲。
溪水潺潺,若琴瑟鳴。
河水綿綿,如空竹響。
江水滔滔,似金戈震。
海水洶洶,同怒。
......
江河湖海,弱水三千,當取一瓢飲,方有機會領悟上善若水之道。
他從這陣極具穿透力的水聲之中,沒能聽出半分“善意”,也無取一瓢飲的心思,唯一強烈的目的是將耳中聲換成眼前景。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江湖人知道這句話,家鄉人知道這句話,說書先生知道這句話,所以他也知道這句話,並且一度深信。
今時此刻湧現出的莫名怪異倒未直接動搖他的信念,卻又替說書先生給他上了一課。
有時候,虛過後,仍不會有實。
轟隆!
風雷之音,非風雷所引。
密集水聲將黑漆漆壓作白茫茫一片,嶙峋石現,江流倒卷,一如生靈倒懸。
魚躍龍門,蟒蛇吐信,千萬銀花燦然炸開,飛沫呼嘯,浪潮迭起,四海紛湧。
他見百舸爭流!
他見千帆飄揚!
他見萬川歸海!
獨不見一人一舟穿透風浪,駛至他的麵前。
蟒軀愈大,龍氣漸盛,亦不得真龍之形意,沐雲層,蕩海域,非恩澤四方,乃威懾天地!
強大的恐怖令他恐懼。
以至於麻木慣了的身軀突然具備了一些活力,但不是推他前進,而是使他後退。
男人的聲音卻在此時響起,不再隱匿。
“你可以退這一步,但它將意味著你此生再無見天水,入天水的可能。我所指的不僅是你口中的秦州。”
“還有什麽?”
他沒有因自己突然恢複了說話的能力而意外,因為眼前種種給予他的意外與震撼已足夠多。
“聽說過李白和將進酒嗎?”
男人沒有回話,隻是反問。
少年既點頭也搖頭,“我隻聽說書先生提到過一兩次,不熟。”
“那你就好好回想一下,在那僅有的一兩次裏,那位說書先生都告訴了你什麽,你能用到什麽。”
少年果真閉目冥想。
但眼前的種種景象顯然沒有因為他雙眸閉合而走向終止。
他依舊能切身感受到那股驚天徹底,無限接近於真龍的蟒威,依舊能聽到那宛若催命曲的吐信聲。
介乎於黑夜白晝間的奔騰咆哮,讓他覺得自己與生存在水底的魚蝦沒有什麽兩樣,一樣渺小,一樣微弱,一樣不知何時就要被大風大浪絞碎,甚至湮沒於蛇腹之中,為世間出現真龍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一份犧牲。
如箭離弦,如馬脫韁,如虎出山。
真龍未現,已有蟒借龍威,興雲布雨,移山搬水,教化眾生。
並非言傳身教,而是讓他們在對死亡的恐懼和求生的渴望雙重糾纏之間自行領會。
少年再度睜開眼睛的那一刻,江河泛紅,無屍無骨,獨見血光,閃爍在已漸漸生出“龍須”的大蟒口中。
務了好些年的農,到頭來卻要成為別人的盤中餐,想來不管是對哪一位農者而言,都是莫大的諷刺。
少年頭腦暈眩,渾身滲出冷汗,手掌卻緊握成拳,在明白諷刺為何物的時候,好似也明白了尊嚴為何物。
於他而言,所謂尊嚴,便是六字。
縱死,亦要向生!
說來奇怪,親自將少年送往這方世界感受的擺渡男人最後竟未看清楚少年握掌成拳之後驟然發力的姿勢,隻聽清楚了他在出拳時朗聲呼喝的一句話。
確切地說,是一句詩。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男人反複回想,終於滿意一笑,手指不再抵住少年後腦。
指力剛鬆,少年身體便失去重心,男人見勢很快將他扶住,安放在木舟之上,自己則慢慢站起,去拿先前擱置一旁的木槳。
再度握雙槳如持雙鐧之時,以他與方緣所在木舟為中心,四周流水很快蕩起螺旋波紋,無風先起浪。
“奔流到海不複回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