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人懵懂疑惑的求教下,碧華將山神與她說過的一切娓娓道來。
“……你們本不應聽信外人所言,擅自破壞山川造化,一味地向天地自然索取,卻不思回報。”
“若你們日後仍是如此不知收斂,必然會招來更大的禍殃。”
鳳陵村眾人方知山神之禍的來由,恍然大悟之下懊悔莫及,在那裏長籲短歎不迭。
“當初我就說了嘛,怎麽能為了一條路就輕易開鑿神山呢?”
“是我們的罪過啊!”
“原來神山為我們村子犧牲了這麽多,我們真是恩將仇報!”
……
當年參與了開山的那些人都羞愧得無地自容,向鳳陵山的方向雙膝跪下,重重地磕頭懺悔。
幾位村老急切而又飽含哀求地向碧華詢問道:“神仙,求您大發慈悲告訴我們,我們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彌補鳳陵山,讓神山重新恢複?”
他們沒有一昧地求饒,而是想要彌補自己的過錯,這幾句話,倒是讓旁邊一直沉默無言的山神抬起眼睛,多看了他們幾眼。
碧華沉吟了一瞬,道:“在你們開辟出來的那條山道上,一簞土,一筐石地將其填覆還原,並日日為山靈祈福,隻要足夠誠心,你們的心意遲早會上達天聽,使得鳳陵山靈有再次複蘇之機。”
“此後行事亦要注意節度,謹記敬畏自然造化,順應天地法則,唯有天人相合相應,方是生生不息之道。”
其實地氣已然發泄,這麽多年過去了,重新將山道填補起來之舉可有可無,碧華隻不過是小小地作弄他們一下,讓山神出出氣,並考驗考驗這些人的誠意。
畢竟,一條珍稀無比的靈石礦脈被這些人在無知無覺中開鑿毀壞,她實在替靈石……不,替山靈感到痛心。
雖然那條山道的確給村中帶來過許多便利,但這會,已經沒有人在意了,填起來以後,大不了,他們像老幾輩的人那樣翻山越嶺,日子也不是過不下去。
碧華的話聽得鳳陵村眾人皆點頭稱是,牢牢地記在了心裏。
如此這般囑咐完畢,在眾人的頂禮膜拜中,碧華帶著山神乘雲而去,轉眼間消失在了天際。
仙蹤縹緲無處再尋,碧空依舊澄澈如洗,白雲冉冉,好似什麽都沒有發生過,隻餘山野間那層灰雪一般的薄薄塵埃,見證著這一切並不是眾人的一場幻夢。
然而碧華並未離開很遠,而是在雲中隱去了身形而已,她落在鳳陵山上,仔細地查探了一番山脈如今的情況,才重新返回了青龍山腹的那座天坑。
之前從那一小片靈石中汲取的靈氣用完了,碧華看似風姿蹁躚,實則力已殆盡地坐在那棵翠羽朱果樹的枝椏上,稍作休息。
山神跟在她的身旁,那雙冷漠無機質的眼睛裏浮現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你看到了,他們的懺悔還是蠻有誠意的。”碧華看了一眼身側的光團。
山神甕甕地“嗯”了一聲。
“其實,如鳳陵山所言,她確實是因順應天時而山靈消泯。”碧華輕聲感歎了一句。
“此話怎講?”山神納悶地道,聽碧華的語氣,她好像發現了什麽?
“過去可能她是不想讓你愧疚,才隱瞞了一點沒有與你說清楚。”剛才查探完鳳陵山的狀況,碧華心中隱約有了些許明悟。
“中土法則有缺損,天地人三氣流轉失調,這一處地方範圍不大,卻擁有兩處吉地,地脈之中地氣有限,供應兩座靈礦力有不逮,所以鳳陵山化形之時才會有村人鑿山這一劫。”
“縱然正值化形之際,如果她真的心有不甘,要想阻止這些人,並不算難。”一處快要化形而出的靈脈,也應當擁有一些小神通了,用些手段阻撓村人開山亦是輕而易舉之事。
“但若她成功度過此劫,化形而出,以她的強大,必然會占盡此地地氣,你化形一事再也無望。”
“她可能是想到了這一點,幹脆以身應劫,既成全了山民的意願,亦成全了你的根基。你能夠在短短的數年內,繼她之後化形而出,便有這一層因果在其中,她落你起,萬物有興有替,正是如此。”
碧華說到這裏,眼中浮現出一絲讚賞,她沒想到那條雌性靈石礦脈的山靈竟然能夠如此想的開,關鍵是這舍己為人的覺悟,著實令人敬佩啊。
“她說不準你報複,一是因為是她自己選擇應劫,二是因為,有了人地才會生靈,人氣與地氣相輔相成,唇齒相依,彼此互利雙生,方能源遠流長。你不聽她的囑咐,把鳳陵村作成了如今人丁凋敝的情形,自己不也是有損無益?你至今沒有化形完全,便與這個原因有關。”
碧華看著身邊如栲栳一般大,渾身圓滾滾,隻有一雙眼睛的山神,再想到宗門裏已經化形而出,形容完整與常人無異,好吃好喝像個大爺一樣被宗門供奉著的那位,不禁恨鐵不成鋼地歎了口氣。
山神訝然,他從靈識誕生以來,還沒聽過這種說法,不免呆在了那裏。
這也許亦是由於,中土大陸仙神一道衰敗,這種修仙界的常識,青龍山神作為一條罕見的靈石礦脈,居然沒有人傳授。
“我適才與你一同去鳳陵山之時,已經查探過了,其山靈未必沒有再次複蘇的機會,她在元靈沉寂之前,曾為自己留下了一著後手。”
山神聽碧華這樣說,心弦頓時繃緊,一雙眼睛眼巴巴地盯著碧華,不敢錯過她任何一句話,急促地追問道:“什麽後手?”
“她並非沒有告訴過你。”碧華看他這副急切的樣子,頗覺有趣,故意吊起他的胃口。
“我怎麽不知道!”山神苦苦地追憶鳳陵與他說過的話,可無論怎麽回想,都想不起來。
“她讓你不要報複本地的村民,並要代替她護佑他們,這便是她的後手。”看山神一副雲裏霧裏的茫然之狀,碧華耐心地解釋道:
“鳳陵村的先祖受她庇護,感念她的恩德,曾留下祖訓令後人世代定居於此,不得擅自遷離。”
“……你們本不應聽信外人所言,擅自破壞山川造化,一味地向天地自然索取,卻不思回報。”
“若你們日後仍是如此不知收斂,必然會招來更大的禍殃。”
鳳陵村眾人方知山神之禍的來由,恍然大悟之下懊悔莫及,在那裏長籲短歎不迭。
“當初我就說了嘛,怎麽能為了一條路就輕易開鑿神山呢?”
“是我們的罪過啊!”
“原來神山為我們村子犧牲了這麽多,我們真是恩將仇報!”
……
當年參與了開山的那些人都羞愧得無地自容,向鳳陵山的方向雙膝跪下,重重地磕頭懺悔。
幾位村老急切而又飽含哀求地向碧華詢問道:“神仙,求您大發慈悲告訴我們,我們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彌補鳳陵山,讓神山重新恢複?”
他們沒有一昧地求饒,而是想要彌補自己的過錯,這幾句話,倒是讓旁邊一直沉默無言的山神抬起眼睛,多看了他們幾眼。
碧華沉吟了一瞬,道:“在你們開辟出來的那條山道上,一簞土,一筐石地將其填覆還原,並日日為山靈祈福,隻要足夠誠心,你們的心意遲早會上達天聽,使得鳳陵山靈有再次複蘇之機。”
“此後行事亦要注意節度,謹記敬畏自然造化,順應天地法則,唯有天人相合相應,方是生生不息之道。”
其實地氣已然發泄,這麽多年過去了,重新將山道填補起來之舉可有可無,碧華隻不過是小小地作弄他們一下,讓山神出出氣,並考驗考驗這些人的誠意。
畢竟,一條珍稀無比的靈石礦脈被這些人在無知無覺中開鑿毀壞,她實在替靈石……不,替山靈感到痛心。
雖然那條山道的確給村中帶來過許多便利,但這會,已經沒有人在意了,填起來以後,大不了,他們像老幾輩的人那樣翻山越嶺,日子也不是過不下去。
碧華的話聽得鳳陵村眾人皆點頭稱是,牢牢地記在了心裏。
如此這般囑咐完畢,在眾人的頂禮膜拜中,碧華帶著山神乘雲而去,轉眼間消失在了天際。
仙蹤縹緲無處再尋,碧空依舊澄澈如洗,白雲冉冉,好似什麽都沒有發生過,隻餘山野間那層灰雪一般的薄薄塵埃,見證著這一切並不是眾人的一場幻夢。
然而碧華並未離開很遠,而是在雲中隱去了身形而已,她落在鳳陵山上,仔細地查探了一番山脈如今的情況,才重新返回了青龍山腹的那座天坑。
之前從那一小片靈石中汲取的靈氣用完了,碧華看似風姿蹁躚,實則力已殆盡地坐在那棵翠羽朱果樹的枝椏上,稍作休息。
山神跟在她的身旁,那雙冷漠無機質的眼睛裏浮現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你看到了,他們的懺悔還是蠻有誠意的。”碧華看了一眼身側的光團。
山神甕甕地“嗯”了一聲。
“其實,如鳳陵山所言,她確實是因順應天時而山靈消泯。”碧華輕聲感歎了一句。
“此話怎講?”山神納悶地道,聽碧華的語氣,她好像發現了什麽?
“過去可能她是不想讓你愧疚,才隱瞞了一點沒有與你說清楚。”剛才查探完鳳陵山的狀況,碧華心中隱約有了些許明悟。
“中土法則有缺損,天地人三氣流轉失調,這一處地方範圍不大,卻擁有兩處吉地,地脈之中地氣有限,供應兩座靈礦力有不逮,所以鳳陵山化形之時才會有村人鑿山這一劫。”
“縱然正值化形之際,如果她真的心有不甘,要想阻止這些人,並不算難。”一處快要化形而出的靈脈,也應當擁有一些小神通了,用些手段阻撓村人開山亦是輕而易舉之事。
“但若她成功度過此劫,化形而出,以她的強大,必然會占盡此地地氣,你化形一事再也無望。”
“她可能是想到了這一點,幹脆以身應劫,既成全了山民的意願,亦成全了你的根基。你能夠在短短的數年內,繼她之後化形而出,便有這一層因果在其中,她落你起,萬物有興有替,正是如此。”
碧華說到這裏,眼中浮現出一絲讚賞,她沒想到那條雌性靈石礦脈的山靈竟然能夠如此想的開,關鍵是這舍己為人的覺悟,著實令人敬佩啊。
“她說不準你報複,一是因為是她自己選擇應劫,二是因為,有了人地才會生靈,人氣與地氣相輔相成,唇齒相依,彼此互利雙生,方能源遠流長。你不聽她的囑咐,把鳳陵村作成了如今人丁凋敝的情形,自己不也是有損無益?你至今沒有化形完全,便與這個原因有關。”
碧華看著身邊如栲栳一般大,渾身圓滾滾,隻有一雙眼睛的山神,再想到宗門裏已經化形而出,形容完整與常人無異,好吃好喝像個大爺一樣被宗門供奉著的那位,不禁恨鐵不成鋼地歎了口氣。
山神訝然,他從靈識誕生以來,還沒聽過這種說法,不免呆在了那裏。
這也許亦是由於,中土大陸仙神一道衰敗,這種修仙界的常識,青龍山神作為一條罕見的靈石礦脈,居然沒有人傳授。
“我適才與你一同去鳳陵山之時,已經查探過了,其山靈未必沒有再次複蘇的機會,她在元靈沉寂之前,曾為自己留下了一著後手。”
山神聽碧華這樣說,心弦頓時繃緊,一雙眼睛眼巴巴地盯著碧華,不敢錯過她任何一句話,急促地追問道:“什麽後手?”
“她並非沒有告訴過你。”碧華看他這副急切的樣子,頗覺有趣,故意吊起他的胃口。
“我怎麽不知道!”山神苦苦地追憶鳳陵與他說過的話,可無論怎麽回想,都想不起來。
“她讓你不要報複本地的村民,並要代替她護佑他們,這便是她的後手。”看山神一副雲裏霧裏的茫然之狀,碧華耐心地解釋道:
“鳳陵村的先祖受她庇護,感念她的恩德,曾留下祖訓令後人世代定居於此,不得擅自遷離。”